冷鏈物流這幾年的發展雖然在部分區域、城市、行業(ye) 領域形成相對集中的頭部企業(ye) ,但是與(yu) 公路零擔物流相比,規模依舊相對較小、雷聲大雨點小。冷鏈物流分布格局與(yu) 公路物流區域小霸王的布局十分相似,由於(yu) 特殊性,冷鏈物流在獲客渠道上相對單一、同時資產(chan) 屬性較重、部分企業(ye) 的投入動力明顯不足。
隨著人們(men) 對於(yu) 高質量的生活需求、以及這次疫情帶來的生鮮電商的再次爆棚、冷鏈物流也再次走到幕前。由於(yu) 生鮮產(chan) 品呈現越來越高的保溫保鮮要求,導致冷鏈的管理要求也越來越嚴(yan) 格,尤其是在溯源體(ti) 係以及冷鏈技術的運用方麵。從(cong) 前端產(chan) 地、中端流通生產(chan) 、倉(cang) 儲(chu) 、分揀、包裝、運輸、溯源、再到終端入庫、小包裝出庫、直到末端的簽收、長鏈的組合模式的轉運與(yu) 聯運,這些都是冷鏈物流的關(guan) 鍵。其中,全程溫濕度的透明化要求越來越迫切。
冷鏈企業(ye) 分布較為(wei) 分散
冷鏈物流一直處於(yu) 物流行業(ye) 發展的中下遊,分布較為(wei) 分散,簡單看下目前的冷鏈物流企業(ye) 大致分類,主要從(cong) 經營模式進行區分。目前冷鏈物流企業(ye) 基本特征為(wei) ——民營企業(ye) 居多,規模20億(yi) 元左右到頂,城市型居多,啞鈴狀為(wei) 核心(區域與(yu) 城市服務為(wei) 主)。
運輸型企業(ye) ,主要以從(cong) 事貨物低溫運輸業(ye) 務為(wei) 主,包括幹線、區域、城市配送、擁有一定的倉(cang) 儲(chu) 能力,固定客戶群體(ti) 定製化服務,代表企業(ye) 包括雙匯、拓領、浩嘉、昊銳等等。
倉(cang) 儲(chu) 型企業(ye) ,從(cong) 事低溫倉(cang) 儲(chu) 業(ye) 務為(wei) 主,為(wei) 客戶提供低溫貨物存儲(chu) 、保管、中轉等服務,代表企業(ye) 包括萬(wan) 瑋、普菲斯、大昌行、宇培等等。
配送型企業(ye) ,從(cong) 事城市低溫倉(cang) 儲(chu) 和配送一體(ti) 化業(ye) 務,具有區域和城市屬性,具有城市話語權、商超核心載體(ti) ,代表企業(ye) 包括快行線、中柱、雪王子、華夏易通等。
綜合型企業(ye) ,從(cong) 事低溫倉(cang) 儲(chu) 、幹線以及城市配送等綜合業(ye) 務。代表企業(ye) 包括順豐(feng) 、京東(dong) 、榮慶、領鮮、中外運等等。
供應鏈型企業(ye) ,圍繞核心企業(ye) ,通過物流合一、從(cong) 采購到終端提供運輸、加工、倉(cang) 儲(chu) 、配送等業(ye) 務,代表企業(ye) 有九曳、輝源、良中行等等。
互聯網+企業(ye) ,以大數據、物聯網技術、IT以及設備為(wei) 支撐,提供金融、物流、構建互聯網+冷服務,代表企業(ye) 有碼上配、赤途聯盟等等。
政策扶持頻率日益密集
近年來冷鏈政策發布頻率越來越密集,按照不同屬性、針對性強、同時針對不同企業(ye) 在不同領域支持程度完全不同。針對行業(ye) 的問題,政策對症下藥,這也意味著冷鏈物流越來越受到國家政府的重視,隨著各種利好政策的發布,冷鏈物流將迎來新的機遇發展期。
當下冷鏈相關(guan) 政策主要分為(wei) 三類:第一類是加快冷鏈物流體(ti) 係建設的相關(guan) 政策;第二類是便利冷鏈物流快速發展的相關(guan) 政策;第三類是促進農(nong) 副產(chan) 品流通的相關(guan) 政策。加快冷鏈物流體(ti) 係的相關(guan) 政策、主要是製定冷鏈物流的相關(guan) 標準和規範、細分冷鏈物流、促進冷鏈物流的標準化發展,(比如從(cong) 業(ye) 人員的準入、培訓、設備的標準與(yu) 準入、溯源體(ti) 係的搭建等);便利冷鏈物流快速發展的相關(guan) 政策,主要是從(cong) 稅收、供電、基礎設施配置等方麵為(wei) 冷鏈物流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便利,(比如各省市的補貼,尤其是政策的支持,土地的支持等等);促進農(nong) 副產(chan) 品流通的相關(guan) 政策,這些政策與(yu) 農(nong) 產(chan) 品、乳製品等農(nong) 副產(chan) 品相結合,為(wei) 促進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側(ce) 改革,提高農(nong) 副產(chan) 品質量而製定的與(yu) 冷鏈運輸相關(guan) 的具體(ti) 政策,(比如綠色物流、比如產(chan) 地的前置倉(cang) ,如山東(dong) 的利群集團的田間產(chan) 地與(yu) 店的標準周轉箱、比如光明乳業(ye) 的領鮮物流等等)。
2020年2月5日,作為(wei) 指導“三農(nong) ”工作的一號文件發布。在這份題為(wei)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抓好“三農(nong) ”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麵小康的意見》中,其“保障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nong) 民持續增收”部分的“加強現代農(nong) 業(ye) 設施建設”條目中指出:“將啟動農(nong) 產(chan) 品倉(cang) 儲(chu) 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加強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統籌規劃、分級布局和標準製定。安排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支持建設一批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國家支持家庭農(nong) 場、農(nong) 民合作社、供銷合作社、郵政快遞企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建設產(chan) 地分揀包裝、冷藏保鮮、倉(cang) 儲(chu) 運輸、初加工等設施,對其在農(nong) 村建設的保鮮倉(cang) 儲(chu) 設施用電實行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用電價(jia) 格……”
政策針對性越來越強、定製的支撐力是否會(hui) 能刺激行業(ye) 快速發展與(yu) 規範?這需要頭部企業(ye) 快速啟動。然而,當下的冷鏈物流現狀不足以支撐高速發展的需求。
冷鏈物流發展較慢的原因
冷鏈物流與(yu) 公路零擔物流相比,相對發展較慢的原因在於(yu) ——
冷鏈物流很長時間內(nei) 的模式依然是直營模式,尤其對於(yu) 質量要求越來越嚴(yan) 格。加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在冷鏈物流的溯源上是有爭(zheng) 議的,所以輕運營的模式是否可以引爆冷鏈物流,則需要有吃螃蟹的勇氣。
冷鏈物流相對公路零擔物流而言資產(chan) 相對較重,冷藏車輛的成本按照行業(ye) 的標準,付出成本大致是普通物流車輛1.5倍左右,倉(cang) 儲(chu) 要求也更嚴(yan) 格,溫濕度的要求也更嚴(yan) 格,對於(yu) 部分高端醫藥、食品物流需要的溫度區間更是嚴(yan) 苛,需要實施打印交接數據,倉(cang) 儲(chu) 設備的投入成本相對較高。
規模化的冷鏈企業(ye) 大多數擁有自己的冷鏈物流體(ti) 係、自建物流較多、對於(yu) 社會(hui) 化冷鏈企業(ye) 的需求基本都是補齊短板,比如單一的幹線運輸、部分城市的商超配送等,外包服務比例相對較低,同行業(ye) 間的資源無法形成共享,尤其是涉及流通的商業(ye) 主體(ti) 的冷鏈客戶。
冷鏈物流路由設計與(yu) 公路零擔物流的路由設計選址也是有著本質差異,相互間的批量、頻次、運輸方式完全不同、這就是在前麵所說的啞鈴狀發展,導致冷鏈物流倉(cang) 儲(chu) 、運輸成本居高不下,冷鏈講究布局前置倉(cang) 、分撥倉(cang) 儲(chu) 相對較少(電商商超除外),服務群體(ti) 以C端為(wei) 主、都是按照服務社區半徑設置。
冷鏈行業(ye) 五大展望
冷鏈物流經過多年發展,這些年的行業(ye) 更迭較慢,大多數的投融資在冷鏈行業(ye) 與(yu) 公路物流相對比較少,行業(ye) 內(nei) 的頭部企業(ye) 相對集中,規模集中在20億(yi) 元—30億(yi) 元之間(冷鏈收入),同時倉(cang) 儲(chu) 的核心功能載體(ti) 大多數也租賃為(wei) 主,整車運輸為(wei) 主,冷鏈零擔相對較少,時效與(yu) 成本的匹配度相對較差。疫情後的冷鏈物流,有可能在五個(ge) 方麵實現突破:
核心戰略場景崛起:冷鏈物流的發展加快步伐,核心戰略場景將在國家政策驅動與(yu) 市場驅動下快速崛起,尤其是冷倉(cang) 網(庫網)、運力網、信息網,將成為(wei) 三核心戰略,相互協同是真的核心。今天我們(men) 能看到諸多的冷鏈企業(ye) 在積極地搭建三個(ge) 核心場景,但是我們(men) 也會(hui) 發現這三個(ge) 核心是需要企業(ye) 真金白銀投入,需要大量的資本化能夠助推行業(ye) 發展,當下的冷鏈企業(ye) 的投融資由於(yu) 涉及的標的物要麽(me) 名花有主,要麽(me) 就是因為(wei) 模式不能引起資本的足夠興(xing) 趣,無法快速的資本化,依托自身的利潤驅動,驅動力相對較弱,無法快速依托資本的能力借力發展,冷鏈物流需求與(yu) 冷鏈物流現狀的關(guan) 係是矛盾的。
整合並購大門打開:當下行業(ye) ,冷鏈企業(ye) 還是處於(yu) 高度分散,整體(ti) 的規模占比相對較小,同時行業(ye) 的集中度與(yu) 公路快運等相比差距非常大,此次危機過後,行業(ye) 勢必會(hui) 迎來一波行業(ye) 顛覆,整合的速度會(hui) 加快,行業(ye) 內(nei) 的企業(ye) 還是屬於(yu) 處於(yu) 冷鏈物流的第一階段,以運輸為(wei) 主,缺少相對能力附加值更高的行業(ye) 解決(jue) 方案,未來行業(ye) 整合並購將會(hui) 啟動。
相互融合的機會(hui) 大大增加:優(you) 勢資源企業(ye) 由於(yu) 需求的增加,誰也不願意放棄可能到手的蛋糕、冷鏈體(ti) 係的自建與(yu) 運營也隨著需求產(chan) 生、典型的案例當屬曾經順豐(feng) 與(yu) 淘寶的一次攤牌、冷鏈的致命短板暴露無疑,冷鏈體(ti) 係的建設在電商平台運營商來講是必須的,無論是合作還是自建,所以優(you) 質的企業(ye) 一旦跨界進入,相互間的PK在所難免。
技術驅動冷鏈高速發展:技術是冷鏈發展的關(guan) 鍵環節、從(cong) 最初的定位功能到今天的溯源體(ti) 係,再到運載工具藍牙打印,再到倉(cang) 儲(chu) 的技術升級升級,冷鏈技術已經成為(wei) 冷鏈發展的核心戰略支持者,從(cong) 信息係統的研發,硬件設備的投入、智能化的改善、無人化的運用、全程產(chan) 業(ye) 鏈的透明化等等,更加開放協同的冷鏈場景與(yu) 冷鏈技術的有機結合將成為(wei) 未來核心。
資本化將是冷鏈企業(ye) 快速規模化的關(guan) 鍵路徑:從(cong) 冷庫網、冷藏運力網、冷鏈信息係統鏈接的三網獨立,核心能力價(jia) 值最大化、基本都是重資產(chan) 投入、最後呈現形式就是“整合",集中推動的規模化、網絡化帶來成本效率和服務的優(you) 勢並形成不斷強化的交易閉環,冷鏈生態圈正在快速形成。所有進步包括資本化、科技創新都是推動物流企業(ye) 頭部化的助力器。
冷鏈物流經過這麽(me) 多年慘烈地打拚,該沉澱的都已經基本形成、冷鏈市場的格局在今天看依舊是高度分散的,頭部企業(ye) 的快速資本其實並沒有完成行業(ye) 的快速更迭,行業(ye) 的空間巨大。後疫情時間,有理由相信冷鏈物流必將迎來一輪高速發展期,必將迎來一輪新的蓬勃期。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