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疫情下我國應急物流保障短板如何補?

發布時間:2020-04-21 14:43:22 中國水運網

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截至4月18日,交通運輸部物流保障辦公室受理運輸需求並下達緊急運輸指令153項(書(shu) 麵指令58項,口頭指令95項),累計運輸貨物3.79萬(wan) 噸。1月27日至4月18日,全國通過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政快遞等運輸方式累計向湖北地區運送防疫物資和生活物資134.41萬(wan) 噸,運送電煤、燃油等生產(chan) 物資212.48萬(wan) 噸。其中,全國貨運船舶進出港50217艘次,其中武漢水域累計保障載運重點物資船舶849艘次,保障運輸電煤171.3萬(wan) 餘(yu) 噸、燃油41.1萬(wan) 餘(yu) 噸、糧食18.1萬(wan) 餘(yu) 噸。

為(wei) 了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社會(hui) 各界在黨(dang) 和政府的領導下,組織開展了規模浩大的“戰疫”應急物流,有力保障了全社會(hui) 特別是湖北省的生活物資和醫療物資需求。但專(zhuan) 家表示,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麵前,我們(men) 的應急物流在組織實施上還是存在諸多問題,急需補短板,健全應急物流體(ti) 係。

應急物流是疫情防控總體(ti) 戰“生命線”

有人把物流比作經濟生活的動脈,它承載著整個(ge) 經濟生活的血液循環。實體(ti) 經濟離不開物流,虛擬經濟也需要物流做基礎。新冠肺炎疫情,事件突發,卡在年關(guan) ,打了大家一個(ge) 措手不及。有人說,物資緊缺帶來的恐慌似乎要大過病毒帶來的。

疫情發生後,醫療物資需求呈現出爆發式增長,又恰逢春節期間,大多數企業(ye) 停工停產(chan) ,工人回鄉(xiang) 。同時,因疫情而采取的封路、封村等措施又再度給物資運輸增加了難度,而這時就需要應急物流的大力保障。

所謂應急物流,是指為(wei) 應對嚴(yan) 重自然災害、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軍(jun) 事衝(chong) 突等突發事件,而對物資、人員、資金的需求進行緊急保障的一種特殊物流活動。應急物流一般具有突發性、弱經濟性、不確定性和非常規性等特點,多數情況下通過物流效率實現其物流效益。

有專(zhuan) 家表示,應急物資保障是應對突發事件的重要支撐。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 醫用口罩、防護服、護目鏡、醫用酒精和消毒劑等重點物資的生產(chan) 、采購、調配和供應至關(guan) 重要。同時,維持疫區生產(chan) 生活的日常物資供應也刻不容緩,應急物流發揮了疫情防控總體(ti) 戰“生命線”和保持生產(chan) 生活平穩有序運行“先行官”的重要作用。

據交通運輸部統計,僅(jin) 2月21日一日,全國就通過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政快遞等運輸方式向湖北地區運送防疫物資和生活物資2.0萬(wan) 噸,運送電煤、燃油等生產(chan) 物資4.5萬(wan) 噸。1月27日至2月21日,累計向湖北地區運送防疫物資和生活物資41.99萬(wan) 噸,運送電煤、燃油等生產(chan) 物資97.1萬(wan) 噸。武漢水域累計保障載運重點物資船舶303艘次,保障運輸電煤82.8萬(wan) 餘(yu) 噸、燃油14.3萬(wan) 餘(yu) 噸、糧食5.1萬(wan) 餘(yu) 噸。

除了傳(chuan) 統物流,智慧物流優(you) 勢也逐漸凸顯。“為(wei) 了運送緊急醫療物資,我們(men) 安排了多架無人機進行作業(ye) 。”順豐(feng) 相關(guan) 負責人舉(ju) 例稱,2月12日,3架無人機執行順豐(feng) 速運湖北區將軍(jun) 路點部至金銀潭醫院的防疫物資運輸投送,其中一架順豐(feng) 無人機的整個(ge) 運送過程僅(jin) 需7分鍾。

此外,京東(dong) 推出了“5G無人車”的配送模式,通過5G、高精度定位網絡獲得厘米級的定位能力,可讓無人車直接將快遞送到客戶門口;蘇寧在部分地區推出機器人協助配送計劃,快遞員送貨至小區門口,後續機器人可接棒送貨上門;菜鳥也啟動了搭載智能櫃的無人車,車一到人們(men) 便可自行取貨,安全且便捷。

3月6日,在國家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shu) 長高杲表示,為(wei)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一些重點物流企業(ye) 和創新型企業(ye) 積極采用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以無人機自動分揀為(wei) 代表的智能物流設備在提高物流效率和減少人員交叉感染方麵顯示出其優(you) 勢。這不僅(jin) 對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災害場景下的應急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yi) ,而且對促進物流業(ye) 整體(ti) 質量提升和效率提升具有深遠影響。

疫情應對暴露不足

從(cong) 媒體(ti) 報道的情況來看,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我們(men) 的應急物流在組織實施上還是存在諸多問題。特別是武漢市的應急物流,基本上處於(yu) 群龍無首狀態,捐助方、醫院方等都要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自我解決(jue) 問題。這樣混亂(luan) 的局麵,嚴(yan) 重影響了醫療物資、生活物資及時有效的供應保障,以至於(yu) 醫護人員一度得不到足夠的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不得不自行通過微信等媒介向社會(hui) 發出求援信息。當然,隨著聯防聯控機製的深入展開,政府各個(ge) 職能部門逐步協調運作,特別是駐鄂部隊受命組織生活物資運輸保障,九州通醫藥物流專(zhuan) 業(ye) 人員現場支援,後期應急物流開始高效運轉。

專(zhuan) 家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應急物資物流保障過程中,交通運輸行業(ye) 加強組織領導,創新工作機製,完善政策舉(ju) 措,有力保障了應急物資物流需求。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一是部分地區為(wei) 防控疫情實施交通管控“畫地為(wei) 牢”,導致應急物資物流網絡運行不暢;二是應急運力調配尤其是應急物資中轉場站分撥轉運處理能力及末端分發配送能力不足,導致防控急需物資不能及時送達和分發配送;三是應急物資需求及生產(chan) 、儲(chu) 備、采購供應、捐贈等物流服務需求信息,不能及時與(yu) 應急物流供給信息有效共享、對接和匹配,導致疫情暴發初期應急物資物流指揮調度及運行忙亂(luan) 、低效。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chan) 業(ye) 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hui) 委員暨戰略研究首席特邀專(zhuan) 家魏際剛認為(wei) ,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應急物流保障問題主要是:分散的應急物流需求讓企業(ye) 難以應對,新冠疫情發生後,一些重點物流快遞企業(ye) 接到相關(guan) 政府部門、軍(jun) 方和各地政府的多渠道應急物流運輸需求,分散化需求讓企業(ye) 感到應接不暇,加之要求高、春節運力不足,企業(ye) 難以有效調配資源和優(you) 化保障,大量應急物流需求不能及時保障;應急物資幹線運輸通行不暢。一些地方未經批準封閉高速公路、阻斷國省幹線公路、擅自設卡、攔截、斷路,帶來物流通道不暢,幹線運輸通行受阻,運營車輛出入難度增大。部分省份封村封路現象嚴(yan) 重;疫區末端快遞收派難。快遞配送是人民群眾(zhong) 日常消費的重要渠道。交通管控從(cong) 嚴(yan) 、物資馳援增加,導致疫區快遞配送單量激增。當地運力難以支撐,每天滯留大量快件。小區封鎖導致快遞櫃成為(wei) “擺設”。用戶選擇離家更遠的櫃子,則增加了人員流動傳(chuan) 播疫情的可能性。

亟需健全現代應急物流體(ti) 係

“從(cong) 這次疫情防控過程看,很多地方都表現出應急物資供應方麵的被動局麵。”湖南省物流與(yu) 采購聯合會(hui) 會(hui) 長尹國傑接受采訪時表示,疫情給我們(men) 深刻教訓,建立健全應急物流體(ti) 係非常有必要。

有業(ye) 內(nei) 人士介紹,在美國國內(nei) 救災方麵,FEMA設有物流管理的專(zhuan) 門單位,平時主要負責救災物資的管理儲(chu) 備、預測各級各類救災物資需求、規劃救災物資配送路線以及救災物流中心設置等工作。當災害發生時,物流管理單位便會(hui) 迅速轉入聯邦緊急反應狀態,根據災害需求接受和發放各類救災物資。日本在救災的物流管理上,主要是製定災害運輸替代方案。事前規劃陸、海、空運輸路徑(因海運和空運受震災影響小,所以多利用這些資源);編製救災物流作業(ye) 流程手冊(ce) ,明確救災物資的運輸、機械設備以及其他分工合作等事項。

專(zhuan) 家表示,我國各類應急物資的采購、儲(chu) 存、調配、運輸、回收等職能分散在不同部門,由於(yu) 應急物流協調組織大多是在災害發生時臨(lin) 時抽調組成臨(lin) 時機構,不利於(yu) 有效協調、溝通和整合。例如,醫療器械、糧食、帳篷、車輛等救災物資分別由醫藥衛生、糧食、民政和交通部門負責,這種模式不利於(yu) 救災時快速傳(chuan) 遞信息,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救災保障成本。應在國家公共危機控製指揮係統中常設應急物流調度部門,統籌負責全國的應急物資儲(chu) 存和運輸,對突發事件及時處理。並完善應急物流法律標準體(ti) 係,將現有法律和規範作為(wei) 基礎,明確各參與(yu) 主體(ti) 權責、主要物資的存儲(chu) 及配送標準、基礎設施使用標準、救援人員執行工作標準等,以法律的約束性和強製性確保應急物流體(ti) 係運作。

還有專(zhuan) 家認為(wei) ,我國應依托現有資源挖潛升級,提升應急保障能力。應把確保應急物資快速準確運抵目的地並及時配送到急需應急物資的單位或個(ge) 人作為(wei) 應急物資物流保障能力建設的主要目標。可按照“平急結合、軍(jun) 民融合、共享聯動”的總體(ti) 思路,著力完善工作機製和政策製度,充分挖掘我國既有交通線路網絡、物流樞紐網絡、運力資源、信息平台等物流資源潛力,構建平急結合、保障有力的應急物流網絡及運力儲(chu) 備體(ti) 係,以及共享聯動的應急物流保障大數據平台,有效增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國家應急物資物流保障能力。

高杲表示,要從(cong) 更加中長期的角度,研究提升現代供應鏈水平。支持專(zhuan) 業(ye) 化的供應鏈管理企業(ye) 發展,促進製造業(ye) 與(yu) 物流業(ye) ,包括商貿業(ye) 、金融業(ye) 深度融合,提高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運行一體(ti) 化協同水平,提升風險應對和應急保障能力。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