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迎“疫”而上 數字經濟蓄勢崛起

發布時間:2020-03-30 10:17:28 經濟參考報

經濟韌性·新動能崛起(一)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上下眾(zhong) 誌成城、全力以赴,戰疫情穩經濟形勢持續向好,各行各業(ye) 複工複產(chan) 步伐不斷加快。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場疫情大考中,從(cong) “雲(yun) 辦公”到“雲(yun) 上課”,從(cong) 智能製造到5G新基建,從(cong) 助企業(ye) 化危為(wei) 機到賦能現代化治理……數字化技術的加速應用成為(wei) 抗疫“利器”,也在成為(wei) 新經濟增長點。

迎“疫”而上,數字經濟新動能加速崛起,彰顯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潛力。當前,從(cong) 中央部委到地方,加快推動數字經濟做大做強,通過打造“新基建”、發展新商業(ye)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讓高質量發展步履更堅實、成色更濃。

數字技術賦能 複工複產(chan) 高效推進

每天清晨,打開生鮮APP買(mai) 完菜,上個(ge) 在線健身課程,聽個(ge) “雲(yun) 演唱會(hui) ”,休息之餘(yu) 進入直播間拚購……這是疫情期間80後小李宅居在家的常態。

在東(dong) 亞(ya) 前海證券金融科技部,每個(ge) 交易日早上八點到九點,開啟多達數十個(ge) 業(ye) 務係統並進行初始化和聯調已經成為(wei) 工作日常。疫情期間,東(dong) 亞(ya) 前海證券90%的會(hui) 議和培訓場景,都通過騰訊會(hui) 議來完成。

作為(wei) 智能移動辦公平台,釘釘也在第一時間推出在線辦公指南,並免費開放302人同時在線的視頻會(hui) 議,助力釘釘平台上1000萬(wan) 家企業(ye) 組織、2億(yi) 上班族能夠正常開工。

與(yu) “雲(yun) 辦公”一同盛行的還有“雲(yun) 上課”。2月17日,國家中小學網絡雲(yun) 平台開通,截至3月24日,共播出小學、初中、普通高中課程1917堂,瀏覽量累計達到9.94億(yi) 次,訪問量累計達到7.75億(yi) 人次,通過平台在線學習(xi) 的學生累計超過1.95億(yi) 人次。

美團副總裁、美團研究院院長來有為(wei) 指出,近年來我國已邁入服務經濟與(yu) 數字經濟大發展的時代。疫情期間,更多居民通過線上電商平台滿足自己的生活服務需求。以互聯網平台為(wei) 代表的新經濟企業(ye) 充分發揮數據、科技、資本等優(you) 勢,孵化出無人配送等新模式,有力地推動我國服務業(ye) 供給側(ce) 數字化進程。

在製造業(ye) 一線,以工業(ye) 互聯網、人工智能為(wei) 支撐的智能製造,更好地經受住了疫情衝(chong) 擊,複工複產(chan) 的速度也明顯加快。

來回穿梭的智能AGV小車,運輸全程自動化、物料全程不落地的生產(chan) 現場,不停揮舞機械手全自動精準作業(ye) 的智能化機器人,物料自動識別且自動出庫的智能立體(ti) 倉(cang) 庫……疫情期間,山東(dong) 浪潮智能工廠開足馬力生產(chan) 高端服務器。“由於(yu) 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較高,智能工廠的複工進度和效率要遠遠好於(yu) 傳(chuan) 統工廠。用工人數至少下降一半,生產(chan) 效率卻能提高2.5到3倍。”浪潮集團副總裁孔亮告訴記者。

不僅(jin) 如此,數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在抗疫中作用凸顯,城市治理體(ti) 係也因此不斷完善。比如,為(wei) 實現精準抗疫、有序複工,各地政府和企業(ye) 創造性地推出“健康碼”。目前,依托全國一體(ti) 化政府服務平台共享信息,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健康碼”已可實現“一碼通行”。

這些僅(jin) 是數字技術賦能複工複產(chan) 的一個(ge) 個(ge) 縮影。以戰“疫”為(wei) 契機,不斷挖掘數字經濟潛力,“雲(yun) 簽約”“雲(yun) 招標”“雲(yun) 麵試”“雲(yun) 會(hui) 商”“雲(yun) 培訓”等雲(yun) 上協同實踐蔚然成風。

西安91家單位組團“赴”北上廣深納新,雲(yun) 招聘高層次人才2207名;江西省舉(ju) 辦省市聯合、多屏聯動“線上”招商推介會(hui) ,1200餘(yu) 家企業(ye) 在線參加,采用5G技術多屏聯動、達成簽約項目118個(ge) ,投資總額1933.84億(yi) 元;福建莆田市舉(ju) 辦“開放招商”全球雲(yun) 推介會(hui) 暨招商項目線上簽約活動,共實現線上簽約項目40個(ge) ,投資總額547.6億(yi) 元。

在各項政策措施作用下,企業(ye) 複工複產(chan) 不斷加快。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介紹,從(cong) 有關(guan) 部門發布的數據來看,除湖北以外,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的複工率已達95%以上。中小企業(ye) 複工率也在穩步提升,工信部對使用雲(yun) 平台的中小企業(ye) 的監測顯示,截至3月24日,中小企業(ye) 複工率已經達到71.7%。

“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也在疫情期間表現出了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工信部中小企業(ye) 局副局長秦誌輝指出,根據統計,湖南、四川等地的“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的複工率已經達到了98%以上。

“這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以及複工複產(chan) 工作中,我們(men) 之所以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效,其中一個(ge) 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men) 采用了科學的方法,成功地應用了新技術,其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此次疫情防控和複工複產(chan) 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工信部新聞發言人、信息技術發展司司長謝少鋒表示。

加快化危為(wei) 機 數字經濟新動能崛起

疫情大考之下,數字經濟新動能加速崛起,不僅(jin) 為(wei) 抗疫保駕護航,也在成為(wei) 新經濟增長點。基於(yu) 數字經濟的抗疫實踐,已成為(wei) 一些企業(ye) 化危為(wei) 機、踏上新經濟風口的助推器。

蘇寧近日啟動315全民煥新節,2574場直播同步開啟,超3000萬(wan) 人次在線觀看,1小時內(nei) 家電銷售同比增長286%。其中,除菌、消毒類健康家電“熱賣”。截至當日20時,幹衣機、洗烘一體(ti) 機銷售環比增長超2059%,消毒櫃、淨水器等健康電器5分鍾售出5萬(wan) 台。

直播帶貨的火爆隻是一例。數據顯示,疫情期間,生鮮電商每日優(you) 鮮日交易額約為(wei) 平時的四倍;家樂(le) 福到家業(ye) 務訂單同比增長597%;貝殼找房首個(ge) VR售樓部開啟,融創西安項目完成了10分鍾內(nei) 雲(yun) 銷售1068套的記錄;攜程“景區雲(yun) 旅遊”活動開放超過3000家景區的近7000條語音導覽產(chan) 品,活動僅(jin) 開始一周時間使用人數增長超過600%。

受疫情影響一度遭遇“賣難”的農(nong) 產(chan) 品,也借助數字技術迅速打開市場通道。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日前組織召開的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銷對接視頻會(hui) 商會(hui) ,組織產(chan) 銷主體(ti) 視頻協商、網絡簽約,促成采購量5.035萬(wan) 噸,金額達3.358億(yi) 元。不少電商平台也致力推動更多農(nong) 產(chan) 品“觸網”。2月10日,拚多多開通“抗疫助農(nong) ”專(zhuan) 區,截至3月27日中午12時,已累積售出滯銷農(nong) 產(chan) 品4300萬(wan) 單,總計超過16.25萬(wan) 噸,覆蓋230多個(ge) 國家級貧困縣。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說:“雖然疫情對傳(chuan) 統消費和產(chan) 業(ye) 造成較大衝(chong) 擊,但壓力下也蘊含巨大潛力和機遇,線上消費和智能經濟爆發式增長,對衝(chong) 了部分負麵影響,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開拓了新空間。”

事實上,以戰“疫”為(wei) 契機,數字經濟力量更加彰顯。目前,數字化正加速滲透至設計、生產(chan) 、經營、服務等各個(ge) 環節。協同辦公、在線研發等軟件加速推廣,無人巡檢、無人配送等工業(ye) 機器人廣泛應用,VR展廳、虛擬導覽成為(wei) 在線商務遠程展示的重要手段。

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司長伍浩表示,這次疫情讓我們(men) 對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與(yu) 數字化轉型所帶來的巨大效益認識更深。“未來一段時期,數字經濟將成為(wei) 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個(ge) 重要引擎,各行業(ye) 各領域數字化轉型步伐將大大加快。”

打造數字經濟新引擎 高質量發展步穩蹄疾

放眼全球,世界經濟正經曆深刻的數字化變革,從(cong) 產(chan) 品研發設計、生產(chan) 製造到營銷管理,數字化已經滲透到產(chan) 業(ye) 鏈的各個(ge) 方麵和各個(ge) 環節,促進經濟從(cong) 主要依靠人力和資本等生產(chan) 要素投入向全要素生產(chan) 率驅動轉變。中國正將疫情衝(chong) 擊轉化為(wei) 經濟轉型動力,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新動能,加快撬動新基建引擎,激發新經濟潛能,彰顯中國經濟發展韌性潛力。

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預計達35萬(wan) 億(yi) 元,同比2018年增加3.7萬(wan) 億(yi) 元,占GDP比重達35.4%。2016至2018年,數字經濟連續3年維持20%以上的名義(yi) 增速,高於(yu) 同期GDP名義(yi) 增速十餘(yu) 個(ge) 百分點,為(wei) 換擋階段的中國經濟提供了重要支撐。

“數字技術賦能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提升,優(you) 化經濟結構。數字經濟是加快產(chan) 業(ye) 升級和經濟轉型步伐、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表示。

無論是技術的研發迭代,還是商業(ye) 模式的創新,都離不開創新大環境的“沃土”。當前,從(cong) 微觀端的模式創新、到中觀端的產(chan) 業(ye) 更迭,再到宏觀端的整體(ti) 推進,正加速形成一個(ge) 數字化賦能創新驅動的全鏈條、大生態。

近來,從(cong) 中央部委到地方,頻頻出台支持舉(ju) 措打造數字經濟新引擎。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hui) 會(hui) 議強調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指出,要對“互聯網+”、平台經濟等加大支持,壯大數字經濟新業(ye) 態,依托工業(ye) 互聯網促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加快上線上雲(yun) ,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的生活服務業(ye) ,支持發展共享用工平台。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shu) 長高杲表示,下一步,將加快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加快培育一批吸納就業(ye) 能力強的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加快改造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促進平台經濟、共享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培育更多的經濟和就業(ye) 新增長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型技術設施成為(wei) 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工信部數據顯示,我國已經全麵建成光網城市,4G基站總規模達到548.8萬(wan) 個(ge) ,行政村光纖通達率、4G通達率超過98%,網絡規模全球領先,性能指標也名列前茅。疫情期間,新建的4G和5G基站超過6.3萬(wan) 個(ge) ,進一步提升了網絡能力。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數字經濟新型基礎設施研究課題組組長趙國棟看來,大型互聯網平台、網絡服務等數字化基礎設施經受住了考驗,成為(wei) 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疫情按下了數字經濟發展的快進鍵。

目前,山東(dong) 等多地正加快布局以5G、人工智能、工業(ye) 互聯網、物聯網為(wei) 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持續推動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傳(chuan) 統基礎設施數字化升級,強化對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支撐能力和投資拉動作用。

專(zhuan) 家指出,我國經濟已經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把握機遇,順勢而為(wei) ,推動數字經濟做大做強,讓中國經濟更顯韌性和潛力,讓高質量發展成色更濃。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