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薑超峰:盡快健全城市應急物流體係

發布時間:2020-02-24 09:17:45 华体会登录界面智慧物流分會(hui)

 這次抗擊新型冠狀肺炎的戰鬥告訴我們(men) ,城市應急物流體(ti) 係的健全迫在眉睫。首先是因為(wei) 我國的城市規模巨大,人口眾(zhong) 多,人口密度大。千萬(wan) 級以上的城市10多個(ge) 。其中上海常駐人口2400多萬(wan) 人,北京常駐人口2100萬(wan) 人,武漢1100萬(wan) 人。人口密度,上海3785人/平方公裏、北京都市區2583人/平方公裏,武漢1295人/平方公裏;其次是因為(wei) 應急事件多種多樣,包括交通事故、水電氣事故、水火災害、地震、爆炸、汙染、毒害、傳(chuan) 染病、恐怖襲擊等,需要準備不同的應急方案;再次是對緊急情況要早發現、快反應、多聯動。

 在最近的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講要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ti) 係,把應急物資保障作為(wei) 國家應急管理體(ti) 係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盡快健全相關(guan) 工作機製和應急預案。要優(you) 化重要應急物資產(chan) 能保障和區域布局,做到關(guan) 鍵時刻調得出、用得上。對短期可能出現的物資供應短缺,建立集中生產(chan) 調度機製,統一組織原材料供應、安排定點生產(chan) 、規範質量標準,確保應急物資保障有序有力。要健全國家儲(chu) 備體(ti) 係,科學調整儲(chu) 備的品類、規模、結構,提升儲(chu) 備效能。要建立國家統一的應急物資采購供應體(ti) 係,推動應急物資供應保障網更加高效安全可控。

       這個(ge) 要求是正確而全麵的,但是要全麵落實,還需要做大量的細致的工作:

       一是檢查以往應急物流體(ti) 係中存在的問題。我國的應急製度古已有之,延續至今,為(wei) 什麽(me) 事到臨(lin) 頭用起來不靈?這是因為(wei) 防疫應急未被高度重視,醫療用品儲(chu) 備製度沒有真正建立、儲(chu) 備庫短缺;儲(chu) 備物品名錄、數量、地點不明確;應急指揮機構剛剛建立,職責範圍、指揮權威、指揮的專(zhuan) 業(ye) 程度尚不被認可。應急管理部的職責分工中沒有公共衛生事務應急,而國家衛健委的職責中又沒有醫療用品的儲(chu) 備和管理。這就出現了管理職能上的空白,造成了武漢抗疫中長時間的物資短缺。

二要有一個(ge) 應急物流的整體(ti) 方案。包括應急事項分類、統一指揮機構、部門職責分工、應急工作程序、應急工作預案:事件的準確判斷,包括信息真實、來源可靠、信息采集方法科學;響應等級、動員人數、協同範圍;決(jue) 策措施得當、征召資源迅速有效等。

三是要有骨幹隊伍。要建立熟練的應急物流骨幹隊伍,當事件發生時,能迅速判斷是什麽(me) 問題,處理的程序和方法、應急資源的數量位置,資源的分撥和調度方法。專(zhuan) 業(ye) 隊伍、管理隊伍、物流隊伍要協同 作戰。武漢的疫情防治,錯在每一個(ge) 措施都晚一拍,如果疫情剛發生就控製、如果把防範措施些早告知、如果早三天宣布緊急狀態、如果早一周建方艙醫院,等等,情況就會(hui) 好很多。

四是指揮機構要事權要統一。不僅(jin) 僅(jin) 是行政級別高的指揮級別低的,而且各部門要執行職能部門的指令。救災物資的集中管理要有專(zhuan) 業(ye) 人員進行。湖北紅會(hui) 半個(ge) 月弄不清的救災物資管理,被九州通兩(liang) 個(ge) 小時完成,說明該會(hui) 成為(wei) 官僚機構,不知道現代物流為(wei) 何物。同時,指揮機構要統籌管理儲(chu) 備、流通和生產(chan) ,而不僅(jin) 僅(jin) 是儲(chu) 備管理。

五是要有戰時征召補償(chang) 機製。征召是應急救援的重要手段,但一定要有補償(chang) ,否則不能有效籌集所需物資。

六是產(chan) 能保障和區域布局。布局一定要做到預測在先。要建立科學的能力配比機製,比如呼吸機多少萬(wan) 人配備一台,生產(chan) 廠建在哪裏?過去我們(men) 批評各省的大而全小而全,現在要重新審視。各省市應該有足夠的應急物資生產(chan) 能力,地產(chan) 地消才能應急。

七是供應鏈協同。疫情較輕的省市已經開始複工,遇到的問題是供應鏈脆弱:原材料供應中斷、生產(chan) 設備不足、開工條件不全、公路鐵水空運輸受限、流動資金不足、上下遊賬期延長、成本增高等,顯示了我國供應鏈保障體(ti) 係還沒真正建成。此次疫災中,企業(ye) 所受影響較大,包括訂單不能履約,訴訟風險加大;產(chan) 品供應不足,市場份額下降;各地政府嚴(yan) 防嚴(yan) 管措施,人員出不來進不去,無法複工;企業(ye) 向地方申請複工,得不到批準;批準程序複雜。

新冠疫災發生後,國家采取了緊急措施進行救援,包括派出240多隻醫療隊3.5萬(wan) 名醫護人員進行救援,我們(men) 向戰鬥在一線的英雄致敬。還出台一係列的扶持政策,包括減免稅費、普惠金融等促進複工,充分顯示了製度的優(you) 越性。但是,如果我們(men) 能有健全的城市應急體(ti) 係,把疫情消滅在萌芽之中,更能體(ti) 現國家的強大。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