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物流正在鬧革命

發布時間:2019-07-01 09:58:54 物流指聞

快遞求變

6月18日,順豐(feng) 、申通、圓通、韻達等發布5月份經營簡報。其中,申通以47.53%的增速位居第一,業(ye) 務量達到了5.97億(yi) 票。

對於(yu) 開春以來申通的狂飆突進,申通快遞自己發文總結稱,“申通的爆發絕非偶然,枯燥的數字背後是申通快遞近年加大投資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操作能力和服務質量的結果。”

數據顯示,2018年,申通進一步加快中轉直營步伐,斥資12.99億(yi) 元先後收購十大核心轉運中心。而在加大投入夯實基礎的,申通也在利用科技助力業(ye) 務升級。按照規劃,未來三年,申通將投入10億(yi) 元研發經費重塑申通技術,搭建申通快遞“雲(yun) 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數據運營平台、智慧經營平台、智能決(jue) 策平台、數字後勤平台、全鏈路數字化操作平台。

另一方麵,申通快遞更加重要的一個(ge) 舉(ju) 措是請回了“老將”陳向陽。作為(wei) 行業(ye) 老兵,陳向陽接下來如何帶領曾經的通達係快遞“帶頭大哥”重返輝煌?其在申通快遞2019年年中工作會(hui) 議上,釋放了幾個(ge) 方向:

聚焦末端客戶體(ti) 驗指標治理,加快落實重點城市扁平拆分,持續推進多頻配送服務能力,全麵推進末端配送創新改革,持續推動網絡服務能力提升;

借力菜鳥資源,擴大裹裹業(ye) 務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提升服務體(ti) 驗;

通過建立申通質量文化體(ti) 係,加強地級市運營能力建設,保持市場、成本、質量平衡發展,培養(yang) 質量專(zhuan) 家型人才,加強人工智能在服務質量方麵的應用等舉(ju) 措,進一步提升申通的服務水平,提高客戶的滿意度。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年中工作會(hui) 議,菜鳥聯盟秘書(shu) 長、菜鳥副總裁史苗和菜鳥資深技術專(zhuan) 家蘭(lan) 博均受邀參加會(hui) 議並做發言。

史苗稱,菜鳥將用技術的力量把申通的短板補起來,用打勝仗來凝聚網點、客戶、員工等各方力量;用技術創新創造的方式後發製人;用戰略和發展的眼光贏得未來。蘭(lan) 博表示,阿裏的技術優(you) 勢將會(hui) 助力申通的技術改造,人管不如製度管,製度管需要有效地監督和考核,技術無疑會(hui) 是快遞企業(ye) 監督考核的重要手段,帶來申通快遞成本的降低,增加各個(ge) 環節管控力度,這個(ge) 核心會(hui) 是未來申通打勝仗的秘密武器。

無論是陳向陽的講話,還是史苗和蘭(lan) 博的發言,借力菜鳥的資源和技術,成為(wei) 申通下一步發力的方向之一。這樣的選擇或許在陳德軍(jun) 的講話中可以尋得原因。

對於(yu) 現狀,陳德軍(jun) 指出“優(you) 勝劣汰,適者生存,目前是整個(ge) 快遞行業(ye) 的轉型升級階段,市場增速放緩,競爭(zheng) 不斷加劇,行業(ye) 發展與(yu) 壓力並存。全網必須要清晰認識到今年的嚴(yan) 峻形勢,真正的轉變理念”,對於(yu) 未來,他這樣說“申通快遞的未來一定是一家集合‘數據’和‘科技’的平台型企業(ye) 。”申通快遞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刻不容緩,全網必須拋棄老思想,擁抱互聯網,用數據、智能來統籌申通的業(ye) 務、產(chan) 品和管理。

在快遞業(ye) ,申通的選擇不是孤例,隨著二三線快遞或退出或轉型,剩下的一線快遞日子也並不好過,“未來隻剩下三家寡頭”的聲音不絕於(yu) 耳,下調派費壓縮成本的動作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人覺得未來“0元發快遞”也不是不可能。

必須承認,過去一些年中國快遞的迅猛增長得益於(yu) 電商,更得益於(yu) 以加盟的形式搭建出了一張高效快捷而且具有成本優(you) 勢的網絡。如果說,過去成績的取得得益於(yu) 這種“網絡協同”,那麽(me) 未來快遞業(ye) 競爭(zheng) 的高點在於(yu) “數據智能”。從(cong) 汗水物流向智慧物流發展,從(cong) 獲取規模效應到向技術要效益已經是行業(ye) 共識。

借力菜鳥的資本、資源與(yu) 技術,對於(yu) 不想被淘汰的通達係快遞來說,或許是當前形勢下的“最優(you) 解”,或者說是“不得不”的選擇。而且,這些快遞企業(ye) 也曾受益於(yu) 菜鳥的技術創新。

行業(ye) 革命
消費者近些年的感受是快遞越來越快,處理流程越來越自動化、智能化,而這一切的關(guan) 鍵在於(yu) 包裹上的小小的電子麵單。

之前的紙質麵單多是不同快遞公司自己定製,格式不統一,電商為(wei) 了批量發貨不得不接入不同快遞公司的打單係統,接入成本高,並且由於(yu) 紙質麵單沒有接入數據平台,快遞公司需後期手工錄入簡單信息,錄入成本也很高,這也導致快遞行業(ye) 一直未能實現智能信息化管理。

2014年,菜鳥開始牽頭推廣電子麵單,通過統一標準,規劃流程,統一入口。打個(ge) 比方就是“向原先說著各自方言的人普及了普通話”——這樣一個(ge) 舉(ju) 動,成為(wei) 了物流信息化的一大裏程碑,

首先帶來的就是分單成本的降低和準確率的提高,全網攬簽時效從(cong) 平均4天提速到2.5天。其次,電子麵單不再是無用的廢紙,它將用戶信息收集整合,成為(wei) 了企業(ye) 了解用戶的第一手數據,通過數字化進行數據驅動,企業(ye) 方可通過數據了解分析獲取用戶畫像,發揮其價(jia) 值。

菜鳥網絡官方數據透露,電子麵單推出5年來,累計服務於(yu) 800多億(yi) 個(ge) 包裹,日均生成量已經超過1億(yi) 個(ge) ,成了中國快遞業(ye) 的現象級產(chan) 品。可以說,在菜鳥電子麵單帶動下,中國快遞業(ye) 進入了數字化快車道,全網實現了自動化。

而這種創新效應,也漫溢出快遞之外。2018年6月,安能宣布推出的快運電子麵,已實現通過官網、微信端口下單後,業(ye) 務員可直接開單打印。2018年7月20日,百世集團旗下百世快運聯合菜鳥推出電商大件“電子麵單”……

事實上,集中度較高的快遞領域在打“價(jia) 格戰”、“技術戰”的同時,快運領域的戰事同樣火熱。隨著電商的逐步成熟和快遞行業(ye) 的迅猛發展,高價(jia) 值、體(ti) 積大、非標準化外形的商品迎來的發展機遇,德邦快遞、優(you) 速、壹米滴答、百世等等紛紛發力大件快遞,降價(jia) ,提效,優(you) 化服務,重金激勵,競爭(zheng) 手段花樣百出。

在全網型快運巨頭殺得火熱的同時,區域小霸王也開始整合,三誌、聚盟等發展引人注目,標準化、網絡化、技術化……一切仿佛是十多年前的快遞。更引人關(guan) 注的或許是互聯網平台的“降維打擊”,滿幫九大事業(ye) 部(平台、交易、科技運力、金服、新能源、物流地產(chan) 、車後、無人駕駛、國際)形成了一個(ge) 龐大的產(chan) 業(ye) 生態布局,更有消息稱“滿幫試行廣州到上海的專(zhuan) 線,運價(jia) 比一般的物流公司低一半”……物流業(ye) 的革命,就是這樣靜悄悄的來襲。

技術浪潮

與(yu) 此同時,物流企業(ye) 正在受益於(yu) 新技術帶來的紅利,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這些高大上的詞語與(yu) 物流企業(ye) 不再遙遠。

在6月25日舉(ju) 辦的G7夥(huo) 伴大會(hui) ,G7創始人兼CEO翟學魂透露:2019年,G7平台上連接的車輛數超過百萬(wan) ,達到112萬(wan) 台。6月當月的交易結算金額已超過15億(yi) 元。

作為(wei) 衝(chong) 在物聯網產(chan) 業(ye) 落地第一線的創業(ye) 公司,G7給物流企業(ye) 帶來了什麽(me) ?舉(ju) 幾個(ge) 簡單的數字:

過去一年,G7在全世界第一個(ge) 把物聯網與(yu) 貨車保險結合起來,把追尾導致的死亡事故數量降低到了原來的六分之一。G7路口風險算法上線後,路口風險導致的賠付率的從(cong) 6.81%降低到2.05%。過去一年,G7幫助保險公司把平均賠付率從(cong) 80%以上降到40%多。

G7與(yu) 全球頂尖的夥(huo) 伴合作,第一次用物聯網重新設計了物流裝備體(ti) 係,用圖像識別技術把車廂內(nei) 的狀況變成了3D影像。京東(dong) 、順豐(feng) 等大型企業(ye) 都已經在使用全新的裝備來武裝自己的物流運營體(ti) 係。當物聯網與(yu) 裝備的結合,不僅(jin) 大幅提升了物流行業(ye) 的效率,整個(ge) 裝備產(chan) 業(ye) 鏈的新動能也被釋放。

同樣的變化,也發生在園區。

今年3月,京東(dong) 物流宣布率先建設國內(nei) 首個(ge) 5G智能物流示範園區,依托5G網絡通信技術,通過AI、IOT、自動駕駛、機器人等智能物流技術和產(chan) 品融合應用,打造高智能、自決(jue) 策、一體(ti) 化的智能物流示範園區。

再往前,我們(men) 可以看到:菜鳥宣布在南京的全球首個(ge) 物聯網(loT)機器人分撥中心已經啟用。無人倉(cang) 庫、自動化流水線管理、AGV機器人以及機械臂等“黑科技”,將會(hui) 在整個(ge) 未來園區內(nei) 實現。而在菜鳥與(yu) 圓通聯合打造的圓通蕭山分撥中心,使用機器人分揀快遞,每天可分揀超50萬(wan) 包裹。

而這僅(jin) 僅(jin) 是開始,菜鳥網絡CTO穀雪梅曾在年初表示:2019年IoT(物聯網)將成為(wei) 最重要技術趨勢,將決(jue) 定未來五到十年的物流業(ye) 競爭(zheng) 格局。在今年的全球智慧物流峰會(hui) 上,其又宣布,菜鳥網絡將和行業(ye) 共建物流IoT開放平台,加速物流數字化。

據其介紹,菜鳥基於(yu) 數字孿生技術、AI和IoT技術打造的物流IoT開放平台可以接入任意設備,實現倉(cang) 儲(chu) 、運輸、配送和驛站代收等物流全鏈路數字化智能化升級。

以數字倉(cang) 為(wei) 例,接入物流IoT開放平台後,倉(cang) 內(nei) 的作業(ye) 流程也將基於(yu) 數字載體(ti) 做調度。也就是說,工人的作業(ye) 任務將由算法基於(yu) 訂單、庫存等要素自動規劃,這比人工管理的效率要高出很多,管理質量也隨之提升。

同樣的場合,菜鳥網絡總裁萬(wan) 霖宣布,將啟動智能物流骨幹網數字化加速計劃,目標是未來三年與(yu) 中國主要快遞公司一起,為(wei) 快遞業(ye) 降本增收500億(yi) 。

具體(ti) 而言,在未來三年內(nei) ,菜鳥裹裹與(yu) 快遞行業(ye) 每年將為(wei) 超過10億(yi) 人次提供全新寄件服務;菜鳥驛站將同合作夥(huo) 伴共建10萬(wan) 個(ge) 社區級站點;菜鳥Iot技術將和快遞行業(ye) 共同連接1億(yi) 個(ge) 智能物流終端。

作為(wei) 備受關(guan) 注的菜鳥網絡的掌舵人,在萬(wan) 霖看來,當前的快遞業(ye) 無論是人手與(yu) 業(ye) 務量之間的矛盾,還是既定價(jia) 格與(yu) 不斷上升的人力成本之間的矛盾,規模驅動的增長模式已難以為(wei) 繼,轉型迫在眉睫。破解之道在於(yu) :數字化×模式創新、數字化×服務創新、數字化×技術創新等。

“過去一年我們(men) 在智能物流骨幹網上有了全麵進展,接下來通過數字化和模式創新、服務創新、IoT(物聯網)技術創新,菜鳥與(yu) 快遞公司將一起創造更多新價(jia) 值,其中數字化是基礎,是為(wei) 未來的模式、服務和技術創新做準備。IoT是物流要素數據化的重要手段。”

對於(yu) 未來的目標,阿裏巴巴集團CEO、菜鳥網絡董事長張勇說的更為(wei) 明確:“未來的物流一定是從(cong) 數字化到數智化,數智世界將是我們(men) 共同麵臨(lin) 的時代。”

在其看來,未來的物流一定是從(cong) 數字化到數智化,數字化是智慧物流的初心和基石,所有的數字化都在為(wei) 未來的智能化做必要準備。當所有的物流要素被數字化以後,我們(men) 將和行業(ye) 共同努力,推動整個(ge) 行業(ye) 向智能化方向發展。這是快遞行業(ye) 麵臨(lin) 的前所未有的曆史機遇。

商流演進

正如張勇所說,“天下沒有無緣無故產(chan) 生的包裹,商業(ye) 形態的演進影響著物流業(ye) 態的變化”,陳向陽也認為(wei) ,菜鳥代表阿裏的物流,同時阿裏不斷有新的東(dong) 西被推出來,像新零售、裹裹、城配聯盟、跨境業(ye) 務等,這些場景都是菜鳥和阿裏自己創造出來的。這些業(ye) 務對申通這樣的快遞公司而言,是具有希望的增量市場,是未來。“如果說沒有資本合作,你能不能獲得新業(ye) 務試水的門票?”

變化是看得見的。隨著新零售如火如荼的進行,一些新的業(ye) 務場景開始湧現,一些玩家成為(wei) 了受益者:天貓+屈臣氏門店+菜鳥+點我達的模式,讓點我達則成為(wei) 新零售落地的基礎設施。整合多家落地配企業(ye) ,定位為(wei) 本地生活服務商的丹鳥更是引發關(guan) 注。在末端,根據菜鳥裹裹發布的年中寄件報告,用戶寄件量同比增長175%,用戶增長130%……

正如德勤研報所言:追本溯源,物流的最終目標依然是通過不同的方式和途徑,以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 成本實現物的傳(chuan) 遞交付。因此行業(ye) 內(nei) 所有的新模式、新技術、新業(ye) 務,都離不開如何實現或者賦能“物流履約”、如何構建和打通“信息網絡”、如何實現“線下資源”的高效利用等關(guan) 鍵問題。

對於(yu) 物流業(ye) 而言,這場數字化、智能化的革命,才剛剛開始。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