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物流泛指冷藏冷凍類食品在生產(chan) 、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ge) 環節中始終處於(yu) 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減少食品損耗的一項係統工程。而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也就是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在各個(ge) 環節處於(yu) 低溫環境下減少農(nong) 產(chan) 品損耗的一係列管理方式和措施,其中主要包括冷凍加工、冷凍儲(chu) 存、冷凍輸運以及冷凍銷售四個(ge) 方麵。
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的主要特征
一、建設成本高、規模大、專(zhuan) 業(ye) 性要求高、資產(chan) 專(zhuan) 用性強。由於(yu) 農(nong) 產(chan) 品在生產(chan) 加工、包裝運輸、儲(chu) 存銷售等物流環節均需要專(zhuan) 門的冷凍設施和設備,且冷鏈物流在設計與(yu) 建設上複雜程度過高,從(cong) 而導致冷鏈物流係統的建設成本高、投資的回報期長,甚至造成沉沒成本。
二、對網絡信息技術有一定要求。由於(yu) 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的特性及冷鏈物流自身的較高要求,冷鏈物流必須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對農(nong) 產(chan) 品的整個(ge) 生產(chan) 流通過程進行多方位的監測跟蹤,才能降低產(chan) 品損耗以保證其自身體(ti) 係的高精益性和敏捷性。
三、各環節具有更高的組織協調性。由於(yu) 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的多個(ge) 環節主體(ti) 功能各不同,且農(nong) 產(chan) 品要求更高的時效性,因而冷鏈物流各環節必須保障更高的組織協調性。
四、能耗控製要求程度高。冷鏈物流各環節都必須嚴(yan) 格保障規定的低溫環境,故冷鏈物流是高能耗產(chan) 業(ye) ,所以冷鏈物流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先進技術降低能源損耗、降低企業(ye) 成本。
五、風險高。不同於(yu) 常溫物流體(ti) 係,冷鏈物流的生產(chan) 加工和消費市場分布不集中,使其受市場供需及價(jia) 格、氣候、交通、能源等客觀原因影響較大,因而造成冷鏈物流投資風險高,效益不穩定。
我國冷鏈物流的主要模式
由於(yu) 我國第三方冷鏈物流發展尚不完善,因而我國冷鏈物流分為(wei) 第三方冷鏈物流、生產(chan) 加工企業(ye) 為(wei) 主導的自營冷鏈物流、大型連鎖經營企業(ye) 為(wei) 主導的自營冷鏈物流、依托大型冷凍批發市場型冷鏈物流與(yu) 國有戰略儲(chu) 備型冷庫等五種模式並存的狀態。
第三方冷鏈物流模式
該模式又稱3PL冷鏈物流。該模式由獨立於(yu) 生產(chan) 、加工、批發、零售商之外的物流企業(ye) 將生產(chan) 加工與(yu) 批發市場、零售商連接,從(cong) 而為(wei) 冷鏈物流提供專(zhuan) 業(ye) 技術和科學決(jue) 策。第三方冷鏈物流模式主要由生產(chan) 企業(ye) 與(yu) 第三方物流企業(ye) 簽訂協約而實現,其優(you) 勢在於(yu) 降低了生產(chan) 加工企業(ye) 的對冷鏈物流的投資、提高了企業(ye) 的核心競爭(zheng) 力,並且減少了冷鏈物流的損耗成本,提高了農(nong) 產(chan) 品效率;其缺點在於(yu) 生產(chan) 加工企業(ye) 對冷鏈物流的控製力減弱,甚至可能造成商業(ye) 機密泄露。
以生產(chan) 加工企業(ye) 為(wei) 主導的自營冷鏈物流模式
該模式由銷售端向生產(chan) 加工端逐漸延伸,先控製市場,其次建設冷鏈物流體(ti) 係,最後完善生產(chan) 加工業(ye) ,最終形成“產(chan) 供銷一體(ti) 化”的模式。該模式的優(you) 勢是流通環節少,不僅(jin) 利於(yu) 冷鏈物流各環節的全方位監控,且利於(yu) 信息在各環節的快速傳(chuan) 遞;其弊端是由於(yu) 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的特點,使得該模式下的冷鏈物流輸運配送的範圍和適用範圍較小。
以大型連鎖經營企業(ye) 為(wei) 主導的自營冷鏈物流模式
連鎖經營配送中心與(yu) 上遊的生產(chan) 加工基地、經銷批發商和生產(chan) 加工商通過合作或聯盟的形式,自建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為(wei) 下遊的連鎖超市以及其他連鎖店鋪提供小批量、多批次、多種類的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該模式的物流體(ti) 係在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效率的提高、減低產(chan) 品損耗、管理標準的統一以及實現企業(ye) 的零庫存等方麵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供應鏈中各企業(ye) 主體(ti) 核心任務無法協調發展,導致冷鏈物流成本增加,甚至出現斷鏈現象。
以大型冷凍批發市場為(wei) 主導的冷鏈物流模式
農(nong) 產(chan) 品批發市場與(yu) 生產(chan) 企業(ye) 、經銷商、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消費者構成完整供應鏈,並建設完善的冷鏈物流設施,這為(wei) 農(nong) 產(chan) 品的冷凍加工、冷凍儲(chu) 存、冷凍運輸以及冷凍銷售環節提供了客觀條件。該模式下冷鏈物流具有專(zhuan) 業(ye) 化技術和設施,能夠保證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並利於(yu) 供應鏈中的加工處理和內(nei) 部資源整合。但該模式下冷鏈物流的流通環節多,成本較高,不利於(yu) 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的全方位監測和管理。
國有戰略儲(chu) 備型冷庫
作為(wei) 國有戰略儲(chu) 備的農(nong) 產(chan) 品,由於(yu) 國有或集體(ti) 所有製的性質以及它所承擔的特殊戰略性的作用,因此參與(yu) 市場流通的程度比較低。
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發展阻礙
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完整流程包括生產(chan) 、運輸、存儲(chu) 、流通、包裝、配送、農(nong) 貿市場、超市以及消費者。由於(yu) 我國的冷鏈物流發展尚不完善,因而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各個(ge) 環節會(hui) 存在一定的問題。
在運輸環節,存在的問題包括:一、缺乏產(chan) 品質量檢驗的統一標準;二、冷藏設備過於(yu) 陳舊,先進設備的使用率較低;三、冷藏技術落後及相應人才的專(zhuan) 業(ye) 素質低下,造成農(nong) 產(chan) 品損耗程度較大;四、優(you) 化交通運輸路線能力低,且可轉換性低。在運輸的裝卸過程中,農(nong) 產(chan) 品的機械化程度低,造成成本增加,降低流通效率,且裝卸過程中無法保證嚴(yan) 格的低溫環境,這影響了產(chan) 品質量。
在農(nong) 產(chan) 品的存儲(chu) 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包括:一、倉(cang) 庫與(yu) 生產(chan) 加工部門地理位置分布不合理,增加了流通時間;二、倉(cang) 庫的冷藏設備的技術水平差、容量小、能耗大,對環境汙染嚴(yan) 重;三、倉(cang) 庫設備的自動化水平低,增加了人員管理成本;四、倉(cang) 庫管理人員技術素質差,存在違規操作的現象;五、農(nong) 產(chan) 品倉(cang) 庫的功能少,增值業(ye) 務少。
在流通與(yu) 包裝環節,存在的問題包括:一、生產(chan) 製造環節無法保障嚴(yan) 格的低溫環境;二、加工設施水平落後,加工效率低;三、廢棄物嚴(yan) 重汙染生態環境;四、包裝的保鮮水平低,嚴(yan) 重影響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五、包裝的自動化水平低,缺乏統一的行業(ye) 規範。
在農(nong) 產(chan) 品的配送環節,存在的問題包括:一、產(chan) 品配送的設備配置低,影響流通效率;二、配送環節的信息技術水平低;三、物流配送環節增值業(ye) 務較少;四、配送的市場程度低。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