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醫藥物流總體(ti) 規模呈現持續上升趨勢,隨著第三方物流的放開,醫藥物流特別是醫藥冷鏈市場競爭(zheng) 日趨激烈。在近日舉(ju) 辦的2019第四屆全球醫藥供應鏈峰會(hui) 上,記者獲悉,醫藥物流行業(ye) 整體(ti) 處於(yu) 小而散的狀態,不能形成規模效應,導致物流成本居高,不少企業(ye) 仍處於(yu) 虧(kui) 損狀態。建成高效、低成本、透明、安全的醫藥供應鏈體(ti) 係迫在眉睫。
物流標準化和藥品追溯體(ti) 係建設進程正在加快。繼4月末發布《藥品信息化追溯體(ti) 係建設導則》《藥品追溯碼編碼要求》兩(liang) 項信息化標準後,5月18日,國家藥監局發布藥品追溯係統基本技術要求(征求意見稿)。業(ye) 內(nei) 指出,藥品追溯體(ti) 係建設節奏已明顯加快,並不斷深入、細化。後期仍將會(hui) 有相關(guan) 標準陸續發布。隨著藥品追溯體(ti) 係不斷完善,未來可能會(hui) 徹底解決(jue) 物流端和使用端的掃碼率低的問題,真正實現藥品全程可追溯。
醫療物流規模持續上升
华体会登录界面醫藥物流分會(hui) 日前發布的《中國醫藥(13.960, 0.22, 1.60%)物流發展報告(2019)》顯示,2018年我國醫藥物流總費用為(wei) 613.92億(yi) 元,同比增長12.90%,較上年增加0.13個(ge) 百分點。2018年,我國醫藥工業(ye) 企業(ye) 主營業(ye) 務收入增長12.7%,連續兩(liang) 年增速大於(yu) 10%。2018年前11個(ge) 月,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75.4億(yi) 人次,同比提高3.2%。
华体会登录界面醫藥物流分會(hui) 指出,供需兩(liang) 端增長直接帶動了醫藥物流較快增長。另外,人力資源成本上升和兩(liang) 票製後的管理難度增加也是導致醫藥物流費用增加的重要原因。
與(yu) 此同時,隨著第三方物流逐漸放開,醫藥物流行業(ye) 競爭(zheng) 日漸激烈。順豐(feng) 2014年便成立了醫藥物流事業(ye) 部, 2017年冷運業(ye) 務營收規模達到23億(yi) 元;京東(dong) 醫藥物流也迅速在山東(dong) 、湖南、河北、安徽等地布局;中國郵政依據強大的網絡優(you) 勢,占領大部分農(nong) 村地區市場。業(ye) 內(nei) 認為(wei) ,在國家鼓勵加快發展冷鏈及醫藥產(chan) 業(ye) 背景下,未來醫藥物流領域會(hui) 有更多企業(ye) 湧入。
华体会登录界面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崔忠付指出,2018年醫藥供應鏈領域政策影響持續加深,特別是試點帶量采購給行業(ye) 帶來巨大影響。行業(ye) 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供應鏈各環節不斷壓縮,物流在醫藥供應鏈中的作用將逐步凸顯。“依靠傳(chuan) 統銷售藥品業(ye) 務的流通企業(ye) 已經很難保持利潤的持續增長。如何為(wei) 供應鏈上下遊企業(ye) 提供更有價(jia) 值的增值服務,成為(wei) 醫藥流通企業(ye) 所麵臨(lin) 的新課題。”
“伴隨著行業(ye) 競爭(zheng) 的加劇,除了商業(ye) 模式的競爭(zheng) 外,供應鏈能力是醫藥流通企業(ye) 獲得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核心能力。敏捷高效、低成本、服務多樣、透明、穩定、安全的智慧型供應鏈是醫藥行業(ye) 供應鏈的發展方向。”上藥科園信海醫藥有限公司總經理於(yu) 銳說。
在業(ye) 內(nei) 看來,隨著我國醫藥市場的不斷整合與(yu) 規範,大量效益低下、管理落後、運作原始的醫藥商業(ye) 企業(ye) 被淘汰。社會(hui) 物流企業(ye) 可以通過並購、資本運作等方式整合醫藥專(zhuan) 業(ye) 化倉(cang) 儲(chu) 資源,完善醫藥物流的網絡布局。另外,通過特殊細分領域專(zhuan) 業(ye) 能力的培養(yang) ,幫助物流企業(ye) 快速取得比較優(you) 勢,形成專(zhuan) 業(ye) 化競爭(zheng) 力。
物流標準化仍是突出短板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醫藥物流良性發展仍麵臨(lin) 一些突出短板,包括集中度低、標準化低、物流成本高等。
上藥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任剛舉(ju) 例稱,全國還不能多倉(cang) 聯動,行業(ye) 整體(ti) 處於(yu) 小而散的狀態,不能形成規模效應,造成物流成本居高。“協同”成為(wei) 行業(ye) 良性發展的關(guan) 鍵詞。
在陝西天士力醫藥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芳看來,隨著4+7藥品帶量采購的落地,配送集中度也會(hui) 提高。醫藥物流是半開放市場,受政策影響較大。協同的前提是一體(ti) 化,一體(ti) 化離不開標準,而標準的前置條件是合規。
加強合規管理,加快醫藥供應鏈變革勢在必行。記者了解到,隨著冷鏈運輸法規相繼出台,監管不斷升級,新版GSP(《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對涉及藥品安全的物流提出非常嚴(yan) 苛的要求和規範,目前大型醫藥生產(chan) 企業(ye) 和醫藥物流企業(ye) 已經實施全麵的冷鏈質量管理。不過,多美達亞(ya) 太區中國營銷中心總經理談麗(li) 君也坦言,占據我國80%以上的中小型藥品批發企業(ye) ,沒有冷鏈運輸配送資質,被迫退出疫苗經營市場。
標準和行業(ye) 規章不統一依然是明顯短板。就冷藏藥品追溯問題來看,由於(yu) GSP和GMP(《藥品生產(chan) 質量管理規範》)的冷鏈標準不統一,導致冷鏈的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解讀不一,企業(ye) 自律性差,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醫藥物流企業(ye) 信息共享發展的步履維艱。
禮來亞(ya) 洲區物流副總監許超說,目前尚沒有統一的政策,能夠讓企業(ye) 按照法規合理合法自由地實現多倉(cang) 運營。此外,從(cong) 運輸上看,在2013年新版GSP出台以後,運輸企業(ye) 的質量、管控、能力雖然有了很大提升,但整體(ti) 水平仍有一些欠缺。
在業(ye) 內(nei) 看來,醫藥物流標準化是行業(ye) 規範運行的基礎和依據,也是各個(ge) 環節、部門、企業(ye) 協同發展的前提。华体会登录界面醫藥物流分會(hui) 認為(wei) ,應完善國家藥品物流標準體(ti) 係建設。加大藥品物流標準的實施力度,努力提升物流服務、物流樞紐、物流設施設備的標準化運作水平。實現藥品物流標準與(yu) 其他相關(guan) 行業(ye) 標準、國際藥品物流標準的銜接。
事實上,醫療物流標準化建設正在加快。據了解,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hui) 醫藥物流標準化工作組目前已牽頭製定11項標準,涉及設施設備驗證、藥品物流、冷鏈物流、醫藥冷藏車、陰涼箱、保溫箱、IVD、醫學檢驗、院內(nei) 物流、承運商審計、冷藏車認證等方麵。今年將抓緊彌補空白標準,例如 “醫藥中轉倉(cang) 庫”、“溫濕度監測設備”、“藥品包裝”、“大型醫療器械運輸”等方麵,有望加快製定相關(guan) 標準。
藥品全流程追溯箭在弦上
值得一提的是,藥品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被置於(yu) 更加重要的地位,全程化、可視化、可追溯化的醫藥流通體(ti) 係也在加快建立。
5月16日,國家藥監局發布《國家藥監局綜合司公開征求等3項信息化標準意見》,進行為(wei) 期一個(ge) 月的意見征集工作。
其中,在藥品追溯係統基本技術要求(征求意見稿)中,規定了藥品追溯係統的通用要求、功能要求、存儲(chu) 要求、安全要求和運維要求等內(nei) 容。適用於(yu) 指導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生產(chan) 企業(ye) 、經營企業(ye) 、使用單位及第三方技術機構等藥品追溯體(ti) 係參與(yu) 方建設和使用追溯係統。文件對藥品追溯協同服務平台、藥品追溯係統、藥品追溯碼、藥品標識碼給予明確。
此前不久(4月28日),國家藥監局發布《藥品信息化追溯體(ti) 係建設導則》《藥品追溯碼編碼要求》兩(liang) 項信息化標準。根據《藥品信息化追溯體(ti) 係建設導則》,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和生產(chan) 企業(ye) 承擔藥品追溯係統建設的主要責任,可以自建藥品追溯係統,也可以采用第三方技術機構提供的藥品追溯係統。藥品經營企業(ye) 和藥品使用單位應配合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和生產(chan) 企業(ye) 建設追溯係統,並將相應追溯信息上傳(chuan) 到追溯係統。
不少地方正在加快建設藥品追溯體(ti) 係。上海市商務委員會(hui) 市場秩序處處長劉煒透露,上海市致力於(yu) 培育智慧醫藥供應鏈的示範企業(ye) 和現代醫藥物流中心、醫學園區等區域性的醫藥供應鏈創新示範基地,將在自貿區打造國際醫藥交易中心,籌建內(nei) 外貿一體(ti) 國際醫藥供應鏈平台。“在行業(ye) 監管方麵充分考慮重要產(chan) 品的追溯體(ti) 係建設,包括藥品追溯體(ti) 係。藥品監管部門已經有所部署,形成一物一碼的追溯體(ti) 係。”
华体会登录界面醫藥物流分會(hui) 指出,藥品追溯體(ti) 係建設節奏已明顯加快,並不斷深入、細化。藥品追溯信息化係列標準的編製工作不斷完善,後期仍將會(hui) 有相關(guan) 標準的發布。隨著藥品追溯體(ti) 係的不斷完善,未來可能會(hui) 徹底解決(jue) 物流端和使用端的掃碼率低的問題,真正實現藥品全程可追溯。
“醫藥流通還是需要門檻,需要監管的。希望流通企業(ye) 和大物流企業(ye) 能夠精誠合作,把高質量產(chan) 品安全、高效運送到醫院或者患者的手中。”諾華製藥(中國)供應鏈總監崔勝良認為(wei) ,未來10年會(hui) 有更多創新藥進入中國,這些藥品對於(yu) 醫藥流通企業(ye) 和物流企業(ye) 會(hui) 提出更高的技術要求,需要更加專(zhuan) 業(ye) 快捷高附加值的服務,包括創新供應鏈、技術、規則和流程等。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