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智慧物流與智慧城市的融合“三維度”

發布時間:2019-02-27 16:05:50 億(yi) 歐網

自2012年開始,政府陸續出台了二十餘(yu) 個(ge) 有關(guan) 智慧城市的政策文件,分別涵蓋了“大雲(yun) 移物智”中的基礎設施建設、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市政、智慧旅遊、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社區、智慧建築和智慧家居等,但對於(yu) 智慧城市的重要保障——智慧城市物流卻關(guan) 注不多,而智慧物流與(yu) 供應鏈卻恰恰應是智慧城市建設的主要支撐。

中國具有全球最大規模的城市體(ti) 係和最快的城市化演化速度。改革開放後,中國城鎮化率從(cong) 1978年底的17.9%到2018年底的59.6%,發展極為(wei) 迅速,每年有1000萬(wan) 人口進入城市,城市人口已經超過8億(yi) 人;據最新估計,1000萬(wan) 常住人口級超大城市已達10個(ge) ,500萬(wan) 人口級特大城市已達20個(ge) ,而最新城市群發展趨勢將進一步加劇城市人口的聚集。

一方麵,城市是人才的聚居區、效率的提升機和創新的加速器,更是財富的貯存池、文明的催化劑和文化的交換台;另一方麵,隨著城市規模越來越大,大城市的“城市病”日趨嚴(yan) 重,目前麵臨(lin) 的主要問題有三:一是城市交通擁堵日益嚴(yan) 重,二是城市空氣、水和土壤汙染加劇,三是居住成本占比過高。

智慧城市的主要目標是提升市民生活工作品質、提高城市治理效率和集約化使用城市資源,也是解決(jue) 大城市“城市病”的一個(ge) 有效途徑。

在當下城市中,隨著全行業(ye) 結構性供大於(yu) 求,市民消費的商品向數量增多、質量增高和差異化增強漸進發展,使得城市物資保障服務體(ti) 係的負荷逐步增大;作為(wei) 商貿活動基礎保障的城市物流係統,既需要持續提高商品交付的服務水平(主要包括交付的準時、安全、便利、可變/柔性和低價(jia) 等),又需要減少城市物流係統對城市道路和空間的占用負荷(主要包括公路貨車運行裏程、多級倉(cang) 儲(chu) 庫存量和社區末端等),減少城市物流係統對城市環境的破壞要素等(主要包括碳排放、PM2.5和廢棄物/殘留物等)。

城市物流多數屬於(yu) 消費保障型物流,消費終端隨生活社區、商務區和商貿區布局而分散化、碎片化;少數屬於(yu) 城市產(chan) 業(ye) 服務型物流,物流終端隨產(chan) 業(ye) 布局而集中化、規模化。因此,要求城市物流一方麵盡可能少地占用城市資源,降低城市資源浪費和閑置;另一方麵,又盡可能將城市閑置資源加以複用,實現城市資源集約化和再生資源循環利用。

智慧物流分四個(ge) 層次,第一層智慧是物流各功能內(nei) 部的資源配置優(you) 化,如路徑優(you) 化、庫存優(you) 化等;第二層智慧是物流各功能間資源配置優(you) 化,如“以儲(chu) 代運”和“以運分儲(chu) ”;第三層智慧是依托物流供應鏈推動產(chan) 業(ye) 鏈的結構性優(you) 化,如“坑口發電”;第四層智慧是並行/平行產(chan) 業(ye) 鏈間的資源配置優(you) 化,如通過“運貿融”一體(ti) 化實現互聯網“羊毛出在豬身上”的類似模式。

智慧物流與(yu) 智慧城市的融合要集中在邏輯維度、空間維度和時間維度三個(ge) 維度上,並形成基於(yu) 城市的智慧供應鏈與(yu) 智慧產(chan) 業(ye) 鏈生態,而成功與(yu) 否取決(jue) 於(yu) 是否能夠以零成本/近零成本配置資源,是否能夠將非標產(chan) 品/服務/流程低成本實現標準化進而實現規模化,是否能夠跨功能跨產(chan) 業(ye) 業(ye) 務升維並降維打擊競爭(zheng) 對手。

第一,邏輯維融合得益於(yu) 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應用與(yu) 普及,得益於(yu) “大雲(yun) 移物智”等智能技術及裝備的引入,以及隨之而來商業(ye) 模式的變革。

傳(chuan) 統供給與(yu) 需求受製於(yu) 商貿渠道和物流體(ti) 係的規模性約束,個(ge) 性化供給與(yu) 差異化/客戶化需求因規模性小,難以在市場競爭(zheng) 中獲得商貿及物流支持。但互聯網電商平台及其衍生發展的電商物流,用近零成本實現了個(ge) 性化供給與(yu) 差異化需求的精準對接且易形成規模化,特別是消費集中的大城市社區,得到了更佳的購買(mai) 和服務體(ti) 驗。

移動互聯網支撐的手機導航係統、第三方電子支付和網絡快遞/外賣送餐服務平台則通過時、空、邏輯在貨品、快遞員和消費者之上三個(ge) 維度的融合,以近零成本大幅度提高了精準配送服務的效率,外賣的高頻服務也正在打擊低頻配送。

“大雲(yun) 移物智”等智能產(chan) 品則通過精準收集供給/需求、科學預測供/需匹配、高效服務個(ge) 性化定製和標準化非標終端與(yu) 渠道等方法,持續推進高效低價(jia) 標準化進程。最初最易標準化的信函及特小件成就了效率安全領先的順豐(feng) 快遞;二維碼擴展了快件的標準化,智能裝備擴展了非標商品的標準化,在快運物流領先的德邦開始受到資本青睞,標準化能力決(jue) 定了市場競爭(zheng) 優(you) 勢。

第二,空間維融合得益於(yu) 城市與(yu) 物流融合後的空間結構重構。

城市物流的運儲(chu) 集配空間布局極大地影響城市交通負荷,特別是某些具有高度時效性貨品的倉(cang) 配資源需求,在城市道路和區域空間環境均屬於(yu) “非常態”,極易造成城市道路虛糜/閑置和擁堵/擁塞兩(liang) 種狀態的分時轉變或潮汐特征。

將“非常態”轉變成“常態”可從(cong) 頂層戰略實現資源配置優(you) 化,如“(軌道)+物業(ye) +商貿”客運體(ti) 係和“(軌道)+倉(cang) 配+批零”貨運體(ti) 係,通過資源和活動的集聚實現區域空間滿負荷常態,城市資源得以集約化。是否選擇軌道,取決(jue) 於(yu) 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和(車)站(貨)場具有的覆蓋能力。

智慧物流還推動城市間的甩掛運輸、城市內(nei) 的共同配送、社區共享快遞櫃等模式的落地,用數據驅動運儲(chu) 集配的智慧物流供應鏈,推動城市供給/消費/商貿渠道的資源優(you) 化變革。

智慧物流支撐的智慧城市空間結構重構,還可以推動商品及流通過程中的廢棄物/殘留物的低產(chan) 出率和低價(jia) 高效回收。以“運貿融”一體(ti) 化帶來的責權利統一的運營模式,可以大規模降低廢棄物/殘留物數量,如圍繞城市邊緣集中布局的中央廚房、裝配式建築和預製式建材等均大規模降低了廢棄物/殘留物的產(chan) 出;可以讓綠色包裝、共享集裝箱、共享最小封閉運/儲(chu) 單元和共享標準托盤等資源循環使用理念落地;可以推動消費末端殘留物智能處理裝備實現回收物流總量大規模降低。

第三,時間維融合得益於(yu) 供/需潮汐特性後的資源分時租賃模式和平行/並行產(chan) 業(ye) 鏈間資源配置優(you) 化。

囿於(yu) 中國資源的消費者擁有量遠不及西方發達國家居民那麽(me) 充沛,暢行於(yu) 發達國家的共享經濟運用到中國基本改良為(wei) 資源的分時租賃;“大雲(yun) 移物智”等智能工具恰恰可以精準度量供/需/商貿及物流渠道的資源分時利用率;智慧物流與(yu) 供應鏈恰恰可以在城市、社區和產(chan) 業(ye) 集群生態中實現閑置資源複用和跨功能、跨產(chan) 業(ye) 鏈的資源綜合配置,推進智慧城市向深度發展。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