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公轉鐵”對公路貨運行業的挑戰和機遇

發布時間:2019-02-14 15:03:00 億(yi) 歐網

現在公鐵聯運成為(wei) 了國家上至政府下至企業(ye) ,乃至到民間的一個(ge) 廣泛共識。如何有效地推進公鐵聯運,在鐵路改革尚不明朗、中央政策又力推鐵路的情況下,公路企業(ye) 又將有什麽(me) 樣的機遇和挑戰。

調整運輸結構是去年至今年以來的一個(ge) 熱點問題。本文將從(cong) 四個(ge) 方麵談一談這個(ge) 問題:

1、運輸市場結構性的問題

2、各種結構性問題分析

3、降本增效的內(nei) 涵理解

4、夯實公鐵合作

一、運輸市場結構性的問題

現在公鐵聯運成為(wei) 了國家上至政府下至企業(ye) ,乃至到民間的一個(ge) 廣泛共識。如何有效地推進公鐵聯運,在鐵路改革尚不明朗、中央政策又力推鐵路的情況下,公路企業(ye) 又將有什麽(me) 樣的機遇和挑戰。首先我們(men) 來看五種運輸方式貨運量占社會(hui) 總量比重的變化情況。

建國以來各種運輸方式發揮著各自的比較優(you) 勢,在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中扮演了各自應有的角色。改革開放前市場化程度不足,鐵路是典型計劃經濟的高效組織方式,因此在社會(hui) 中運輸市場結構份額中比例較高,占貨物發送量的比例穩定在百分之三四十。改革開放後,鐵路運輸份額占比下降。如今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2012-2013年我鐵路比例進一步下降,甚至低於(yu) 沿海和內(nei) 河航運。

2017年在國家政策推進下,加之煤炭運輸影響,使鐵路運量略有回升,占比達到7.9%,較最低穀2016年鐵路運輸占比的7.5%,運輸結構的不平衡問題表現非常明顯。但運輸方式的比較優(you) 勢在於(yu) 周轉量,鐵路的主導地位一直持續到2008年前後,一直在40%以上,在國民經濟中具有較高的位置,隨後將不斷下降。

改革開放以來,科技進步推動了高速公路及技術裝備的發展,特別是載運裝備及貨運市場化的發展,使得公路迅速發展,但目前尚未達到一兩(liang) 年內(nei) 就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程度。由於(yu) 市場秩序和競爭(zheng) 環境影響,我國當前並不是一個(ge) 完善的市場經濟體(ti) 製,因此仍存在著結構性失衡問題。

在這些問題中,從(cong) 2008-2017年近十年來,鐵路的貨物發送量和周轉量年均負荷增長不到2%,而公路、水運、民航、管道的增長速度均在5%、6%以上,公路貨物發送量的增長速度甚至達到8%,周轉率達到26.5%,此外公路的平均運距一直在延長,鐵路的平均運距一直在下降,因此可以充分看出運輸市場結構不平衡問題較為(wei) 突出。

鐵路在安全、快捷、節能、環保上具有十分顯著的優(you) 勢,但這四個(ge) 優(you) 勢從(cong) 政府到貨主是否有獲得感依然有待商榷。由於(yu) 中國鐵路市場化的推進較慢,市場化投入特別在貨運投入中嚴(yan) 重不足,所以大家尚未體(ti) 會(hui) 到鐵路的優(you) 勢。

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中,習(xi) 總書(shu) 記親(qin) 自表態要調整運輸結構,減少公路量,增加鐵路貨運量。鐵路總公司從(cong) 2013-2016年也持續推進了一係列的貨運組織改革,現在是鐵路改革的窗口期,鐵路需求仍在下降。推進市場化改革的基本前提是供需關(guan) 係,一票難求、一車難求的情況下無法進行市場化改革,因此從(cong) 2003年開始,鐵路就加快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意圖從(cong) 賣方市場轉向買(mai) 方市場,從(cong) 而使賣方市場一係列改革問題迎刃而解。目前這個(ge) 轉變正在量變到質變的積累階段,這一輪的綠色動力加速了運輸結構調整,推動了鐵路貨運量的回升。

二、各種結構性問題分析

2017年2月份,十個(ge) 部門聯合下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方案》,推進了以天津港為(wei) 代表的集疏港運輸的公轉鐵行動。一年來天津港整個(ge) 鐵路集疏運煤炭、礦石運量增加了45%。從(cong) 發送車數方麵來看,2016年每天礦石和煤炭大概日均10列左右,2017年由於(yu) 政策影響增長了一倍多,煤炭發送車數達到每天20列,礦石發送車數達到每天25列。

與(yu) 此同時由於(yu) 京津冀協同發展,即集疏港進行結構調整,河北的其他港口也必須推進,因此到2017年夏天運輸結構調整效果逐漸顯現。隨著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一季度房價(jia) 漲,二季度鋼價(jia) 漲,三季度煤價(jia) 漲,四季度運量漲,導致2017年煤炭鐵路運量的增幅達到13.2%,冶煉物資運量增長8.7%,糧食運量增長30.3%,因此鋪畫了191條大宗貨物貨物直達列車運行線。

相比大宗貨物運輸,下一步白貨運輸方式究竟是采用篷車、集裝箱、馱背還有待探索。各種運輸方式在運輸區間、貨物品類和服務性能要求上,可以深入細化,最終實現各得其所。

區域結構上,上文提到過的主要是京津冀以及山東(dong) 半島和部分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和北部灣的運輸結構調整問題剛剛開始,這些地區由於(yu) 環保問題帶來的壓力動力不明顯,但是運輸結構調整不隻是一個(ge) 環保問題,而是一個(ge) 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有效綜合運輸供給的問題,所以區域結構在調整運輸結構中也非常重要。

投資結構上,調整也會(hui) 進一步推進投資結構的變化。新一輪的國家物流樞紐鼓勵民營企業(ye) 參與(yu) 物流交通等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因此必然對投資結構產(chan) 生影響,進而影響運力結構的綜合調整,最終促進經濟結構轉型。

貨源結構是一個(ge) 長期的問題,1800年我國製造業(ye) 占全世界1/3,當時美國占比不足5%,英國占比在6%-7%左右。到1900年中國的製造業(ye) 占比總額下降到7%-8%,而英、美、德紛紛上升,占比達到10%以上。到改革開放,我國製造業(ye) 占比逐漸有所回升,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加入WTO後占比進一步提升,2010年中國成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製造業(ye) 占比與(yu) 美國接近,在19.2%左右。我國要想進一步轉型升級,借鑒發達國家經驗,所以下一輪運輸結構調整是貨源結構的調整,除了關(guan) 注運量的變化,還要關(guan) 注貨源領域,因為(wei) 不同的貨源領域對貨物的要求不同。

通過調研分析論證檢測目前形成的共識是,在能耗比方麵,相同噸公裏鐵路的運輸量是公路的5.2倍,公路的碳排放量是鐵路的7.5-10.9倍。碳排放量倍數區間是因為(wei) 最近幾年清潔能源汽車推進很快,包括電動車LNG、氫燃料等,隨著公路載運工具實現節油減排,其在節能減排上也有不小的優(you) 勢,但是碳排放量最低也是鐵路的7.5倍。另一方麵就是土地資源,單位噸公裏輸送量占地,鐵路隻占公路的不到二分之一。因此新一輪“藍天保衛戰”、“汙染防治攻堅戰”中在運輸方麵的四減四增中運輸結構的減和增,就是指“減公路增鐵路”。

三、降本增效的內(nei) 涵理解

降本增效是新時代物流發展的階段特點,麵對高質量發展和供應鏈創新發展的要求,下一步方向除了降本增效還應該向價(jia) 值創造轉變。要實現這個(ge) 過渡,首先需要完成降本增效。國務院在國家物流樞紐大格局下提出通道、樞紐、網絡和平台這些未來3-5年的熱點,其中公路行業(ye) 將會(hui) 有很多發展機會(hui) 。

但在這些機會(hui) 中,一定要實現跨界融合才能實現新發展。但降本不等於(yu) 降價(jia) ,當每次談到降本時,都離不開降價(jia) ,原因在於(yu) 我們(men) 沒有找到價(jia) 值創造點。要想往下推進,物流的服務要從(cong) 貨物運輸向供應鏈升級,從(cong) 供應鏈向產(chan) 業(ye) 鏈打造,從(cong) 產(chan) 業(ye) 鏈向價(jia) 值鏈高端邁進。

而實現這些需要一體(ti) 化、網絡化、智慧化、平台化和專(zhuan) 業(ye) 化,特別是專(zhuan) 業(ye) 化下一步的市場細分,既要有通用規模性的演進路徑又有專(zhuan) 業(ye) 化精益管理的特色和運營體(ti) 現。鐵路調整運輸結構隻能是階段性,不可能同時做到服務、營銷和降價(jia) 等高質量發展,這些需要幾年的時間,而這恰恰是一種機會(hui) 。所以十九大提出的目標既是物流的,又是鐵路的。但是鐵路現階段的高質量發展,先是以擴能為(wei) 基礎,實現增品與(yu) 提質。增品指開發各種各樣的貨物班列產(chan) 品、大宗以及白貨,提質指提高服務質量。

四、夯實公鐵合作

要夯實公鐵合作,最大的難度在於(yu) 鐵路與(yu) 公路體(ti) 量差距較大,鐵路太大,公路太散。因此合作之中的利益分配需要有協商機製。深化研究利益分配的各種情況,包括利益分配的數學模型建立和劃分,包括商業(ye) 談判,即談判當中如何體(ti) 現聯盟、協會(hui) 的居中協調。其次全麵深化改革,特別是對鐵路十四五的改革要提早謀劃,實現體(ti) 製機製配套,才能發揮公鐵的比較優(you) 勢。三是加強合作深度,隨著新一輪產(chan) 業(ye) 布局的調整,深化物流網絡,從(cong) 而對實體(ti) 經濟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提升提供幫助,提高綜合運輸效率和質量。

促進公鐵合作,主要有以下幾個(ge) 優(you) 勢:一是有利於(yu) 促進區域協調,通過運輸物流,有效實現產(chan) 業(ye) 升級和區域協調,給下一步邁向價(jia) 值創造打好基礎;二是有利於(yu) 推進供給側(ce) 合理分工,通過有效發揮車隊問題、公路管理問題、企業(ye) 經營問題和價(jia) 值增值問題,實現合理分工的市場作用;三是有利於(yu) 擴大運輸能力,特別是階段性補足鐵路的短板和弱項,最後是提高服務水平。

挑戰和機遇並存,但機遇大於(yu) 挑戰。鐵路現在已經著力於(yu) 打造融合發展,包括基礎設施的網絡融合,運輸組織的產(chan) 品融合,服務資源的業(ye) 務融合,裝備標準的技術融合和運營合作的模式融合,實現運營模式的宏改。但是這個(ge) 合作點的黏合點在哪,從(cong) 哪兒(er) 突破這是個(ge) 問題。首先通過平台型聯盟協會(hui) 的方式,實現商業(ye) 邏輯的一體(ti) 化,特別是公鐵之間。其次就是需要發揮協調作用,通過技術進步,在推進協調上做出貢獻。

降本不等於(yu) 降價(jia) ,降本不是降低運輸成本,而是降低供應鏈的運輸成本,降低產(chan) 業(ye) 的運輸成本。具體(ti) 如何實現?

第一要通過優(you) 化資源配置實現降本,公鐵分工是其一;

第二要通過提高服務質量來提效,不僅(jin) 提高效率還要提高效益,因為(wei) 效益的分配才能推動大家深度合作,使服務質量向物流和供應鏈邁進成為(wei) 可能;

第三通過提供綜合解決(jue) 方案,實現價(jia) 值鏈增值創造,讓我們(men) 在降本增效的基礎上實現高質量發展,謀求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的價(jia) 值創造,從(cong) 而邁向價(jia) 值鏈的中高端,它的前提基礎是要本著優(you) 化、協同、開放、共享的思維邏輯才能夠把工作推的更好。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