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綜合國力與(yu) 國際地位顯著提高,經濟與(yu) 進出口貿易持續增加,人民的生活明顯改善。消費升級帶來巨大的物流需求,在“一帶一路”倡議持續深化下,中歐班列不斷擴圍,跨境電商呈爆發式增長……這些都讓中國物流成為(wei) 當今世界不容忽視的一股新國際力量。而這股力量正在騰飛,正在不斷超越。
物流產(chan) 業(ye) 地位顯著提升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綜合國力與(yu) 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改善。以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為(wei) 標誌,中國經濟加快融入世界經濟,中國的對外經濟貿易也開創了全新的局麵。
2017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27.79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4.2%(其中貨物出口額12.46萬(wan) 億(yi) 元,貨物進口額15.33萬(wan) 億(yi) 元),比1987年增長782倍,年均增速達18.6%。我國進出口占全球份額從(cong) 1978年的約0.8%上升為(wei) 2017年的11.5%,貨物貿易重回全球第一,其中出口占世界比重的12.8%,進口占世界比重的10.2%。我國自2009年以來已連續9年保持了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的地位,是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成為(wei) 全球12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huo) 伴。
貿易興(xing) 旺則帶動物流順暢。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與(yu) 進出口貿易的持續增加,近14億(yi) 人口的消費規模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帶動了消費升級,產(chan) 生了巨大的物流需求,為(wei) 物流業(ye) 在國內(nei) 外的發展提供了充足貨源與(yu) 廣闊市場。與(yu) 此同時,我國交通運輸業(ye) 鼓勵競爭(zheng) ,中外交通物流企業(ye) 同台競技,國內(nei) 交通基礎設施大發展,中國綜合運輸網絡日益改善並越來越與(yu) 全球海陸空的運輸網絡對接,不斷為(wei) 中國物流業(ye) 的發展增添市場活力,為(wei) 中國物流服務提高效率與(yu) 走向世界創造了有利條件。
中國物流業(ye) 的發展優(you) 勢首先在於(yu) 物流市場的規模巨大。1978年我國的貨運量僅(jin) 有24.89億(yi) 噸,到2017年全國貨運量已達479.4億(yi) 噸,40年來增長了19.26倍。其中的公路貨運量、鐵路貨運量、港口貨物吞吐量多年來居世界第一位。2017年,快遞業(ye) 務量突破400億(yi) 件,繼續穩居世界第一。從(cong) 2016年起,中國的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就超過了11萬(wan) 億(yi) 元,超過美國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場。目前中國物流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超過5000萬(wan) ,占全國就業(ye) 人員的6.5%,物流業(ye) 為(wei) 我國的勞動大軍(jun) 提供工作崗位,為(wei) 擴大就業(ye) 做出了重要貢獻。
其次是物流需求向消費型服務的結構升級。隨著社會(hui) 經濟的發展、民生改善與(yu) 經濟結構調整,近10年來我國由消費驅動經濟增長的特征日益明顯。統計顯示,2017年,我國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36.62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0.2%,全年網上零售額71,751億(yi) 元,同比增長32.2%。其中網上商品零售額54,806億(yi) 元,同比增長28.0%,占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wei) 15%,網上零售已成為(wei) 重要的消費力量,並以快遞企業(ye) 為(wei) 主完成物流服務。2017年,我國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為(wei) 59,660元,比上年增長6.3%。按美元匯率折算,人均達到8826美元,中產(chan) 階層穩步增加。參照多數國家經濟發展的曆史經驗,表明消費升級正在成為(wei) 今後推動中國經濟持久增長的主要動力,由此也決(jue) 定了中國的物流需求向消費型服務結構升級的發展大方向。
三是物流運行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近年來我國物流企業(ye) 在物流大數據、物流雲(yun) 、物流模式和物流技術等幾大領域的年度市場規模超過了2000億(yi) 元。“十三五”時期,國家實施“互聯網+”戰略,越來越多的物流企業(ye) 加大了技術裝備改造升級力度,行業(ye) 信息化、自動化、機械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明顯,表明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成為(wei) 新時期我國物流業(ye) 提質增效的驅動力之一,以智慧物流來加快行業(ye) 的轉型升級成為(wei) 必然趨勢。
四是中國的社會(hui) 物流效率與(yu) 物流產(chan) 業(ye) 地位穩步提升。多年來我國物流業(ye) 處於(yu) 粗放經營與(yu) 多頭管理狀態,物流市場主體(ti) 過於(yu) 小、散、亂(luan) ,社會(hui) 化程度低;物流經營上的無序競爭(zheng) 、效益低下成為(wei) 常態,導致我國與(yu) 發達國家社會(hui) 物流效率的差距很大。對此,國家與(yu) 地方政府持續加大對物流業(ye) 的政策支持與(yu) 降本增效的力度,使中國的社會(hui) 物流效率穩步提升。2017年,中國社會(hui) 物流總額252.8萬(wan) 億(yi) 元,按可比價(jia) 格計算,同比增長6.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6個(ge) 百分點。同年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與(yu) GDP的比率為(wei) 14.6%,比上年同期下降0.3個(ge) 百分點。這也是我國連續6年的下降。隨著中國經濟的提質增效,中國社會(hui) 物流效率穩步提升的趨勢顯現,但是與(yu) 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物流業(ye) 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物流業(ye) 的產(chan) 業(ye) 地位也隨著其在國民經濟與(yu) 社會(hui) 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而從(cong) 過去的輔助性產(chan) 業(ye) 地位提升為(wei) 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chan) 業(ye) 。
商貿流通再出發
改革開放40年的偉(wei) 大實踐和經濟騰飛為(wei) 中國站在21世紀初葉,啟動深化改革與(yu) 擴大開放的新階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GDP從(cong) 1978年的3679億(yi) 元增長到2017年的82.71萬(wan) 億(yi) 元,GDP首次突破80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中國經濟總量已占全球經濟的15%,自2010年開始中國經濟規模穩居世界第二。
2018年4月,習(xi) 近平主席在博鼇亞(ya) 洲論壇上,向全世界發出了“中國人一定會(hui) 把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時代最強音,他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hui) 關(guan) 閉,隻會(hui) 越開越大。”讓我們(men) 來簡要盤點一下中國擴大開放的諸多新平台。
“一帶一路”倡議+國際區域合作對接推動共商共建共享
2018年適逢“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周年。5年來,其理念不斷豐(feng) 富,路徑日漸清晰,並已有103個(ge) 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了共118份“一帶一路”方麵的合作協議,許多重點項目在沿線國家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大幅提升了中國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動中國開放空間從(cong) 沿海、沿江向內(nei) 陸、沿邊延伸,形成陸海內(nei) 外聯動、東(dong) 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
共建“一帶一路”正在成為(wei) 中國參與(yu) 全球開放合作、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ti) 係、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中國方案。
中歐班列不斷擴容開辟亞(ya) 歐聯動新通道
中歐班列(英文縮寫(xie) CRexpress)是由中國鐵路總公司(以下簡稱“鐵總”)組織,相關(guan) 地方政府與(yu) 企業(ye) 積極參與(yu) ,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班期和全程運行時刻開行,運行於(yu) 中國與(yu) 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集裝箱等鐵路國際聯運列車,它是深化中國與(yu) 沿線國家經貿合作的重要載體(ti) 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抓手。
目前,中歐班列依托西伯利亞(ya) 大陸橋和新亞(ya) 歐大陸橋,已初步形成了西、中、東(dong) 三條中歐班列運輸通道。自2011年首次開行以來,中歐班列發展勢頭迅猛,輻射範圍快速擴大,貨物品類逐步拓展,開行質量大幅提高。到今年8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突破1萬(wan) 列。
跨境電商邁大步成為(wei) 外貿發展新模式
在互聯網時代,跨境電商進出口已經成為(wei) 我國外貿發展新模式和新動力。商務部預測,2018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體(ti) 交易規模將達到8.8萬(wan) 億(yi) 元。中國已成為(wei) 世界最大的電子商務貿易市場。
我國跨境電商的商業(ye) 模式主要有:一是為(wei) 企業(ye) 服務的,如企業(ye) 對企業(ye) (B2B),占據了電商貿易的大頭;二是為(wei) 消費者個(ge) 人服務的,如企業(ye) 對個(ge) 人(B2C)、個(ge) 人對個(ge) 人(C2C)等,這部分每年的增長都很快;三是由政府推動的跨境電商聚集區,如由國家批準建立的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目前已有三批,共35個(ge) 城市;四是在國外複製中國的跨境電商模式或者中外電商企業(ye) 合作、投資入股經營等。現在,中國電商模式的成功正吸引不少國家希望與(yu) 中國大型電商企業(ye) 合作,共建這種中國式的電商服務平台,以促進本國與(yu) 地區中小企業(ye) 和經濟發展。
當然,跨境電商的高速發展已離不開跨境物流的高效服務,這兩(liang) 個(ge) 行業(ye) 相互支撐已形成了戰略協同關(guan) 係。目前,我國跨境電商物流的主要模式有海外倉(cang) 儲(chu) 、郵政包裹、國際快遞、國內(nei) 快遞及專(zhuan) 線物流等。
創建中國進博會(hui) 擴大進口促消費升級
2017年5月,習(xi) 近平主席宣布中國將從(cong) 2018年起舉(ju) 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hui) (以下簡稱“進博會(hui) ”)。同年6月,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六次會(hui) 議審議通過了進博會(hui) 的《總體(ti) 方案》。進博會(hui) 將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ye) 經營,加強同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的合作,調動部門、地方、企業(ye) 的積極性,努力辦成國際一流的博覽會(hui) 。定期舉(ju) 辦進博會(hui) 將有利於(yu) 中國擴大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改善供給結構、引導國內(nei) 企業(ye) 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做好“功課”勇闖市場
站在我國新一輪擴大開放的曆史起跑線上,順應中國企業(ye) 國際化經營的大潮,中國物流企業(ye) 的服務也需要跟上,必須要“走出去”,但是要努力做好“功課”,才能善抓商機,勇闖市場,取得成效。
一要善於(yu) 學習(xi) ,從(cong) 增強自身的綜合實力做起。在“走出去”的當下,要以“夷”為(wei) 師,學習(xi) 、借鑒國際物流領先者的發展經驗,對於(yu) 今天同樣要闖蕩國際江湖的中國物流企業(ye) 來說非常重要。首先需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盡快接受和適應“互聯網+經濟全球化”新時代,企業(ye) 家與(yu) 管理層必須具有的開放、共贏思維。而且企業(ye) 的商業(ye) 模式必須創新。例如,在境外的市場調研、業(ye) 務開發、企業(ye) 決(jue) 策、經營管理、客戶服務、員工溝通等各方麵充分利用大數據等現代化手段,以提高科學性;在投資、業(ye) 務發展方麵,應抱團出海,努力建立多方合作或持股型的經濟實體(ti) ,形成資源共享、風險共擔、利益共贏的發展局麵。同時,也要借鑒跨國公司的經驗,有計劃地加大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投資。
二要沿著“一帶一路”路線由近至遠,逐步建立全球性的物流網絡。可以預見,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nei)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將是中國企業(ye) “走出去”的重點區域,並將以製造業(ye) 、建築業(ye) 、交通運輸業(ye) 等為(wei) 主線。這些產(chan) 業(ye) “走出去”將產(chan) 生大量的涉外物流服務需求,這正是中國快遞物流企業(ye) 加快發展涉外綜合物流服務業(ye) 務,轉型升級的最佳場地。與(yu) 此同時,小眾(zhong) 化、分散性的跨境網購快遞服務也在日益擴大規模。我國已成為(wei) 世界最大的電商交易規模國,跨境電商網購已覆蓋18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阿裏集團已表示其電商平台就是要助力各國小企業(ye) 的發展,目標層麵是未來全球20億(yi) 的消費者。跨境網購以小件為(wei) 主,是一片廣闊的“藍海”。我國快遞物流企業(ye) 可以從(cong) 這裏入手,根據跨境商流、客流及國別情況,由近至遠,逐步建立起全球性的物流服務網絡。
三要加強政企合作。中國企業(ye) “走出去”是擴大開放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部門保駕護航的作用變得日益重要。“十三五”期間,要深化政府部門改革,加快轉變職能,打造服務型政府,為(wei) 市場主體(ti) 在國內(nei) 外的發展排憂解難,創造更好的環境。還要看到,市場和企業(ye) 都不是萬(wan) 能的,它們(men) 所遇到的共性困難應當由政府主導來推動解決(jue) 。例如,在推動跨境電商試點方麵,保稅倉(cang) 、貿易便利化、公共信息平台建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保障,國際產(chan) 業(ye) 合作等國家間談判與(yu) 安全保障等,都需要有關(guan) 部門加快協調解決(jue) 。隻有政企雙方緊密合作、相互協調、共同發力,才能唱好“走出去”的大戲。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