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資本、市場、模式:便利店的“爆發前夜”

發布時間:2018-03-13 11:17:51 第三隻眼看零售

2018年零售業(ye) 競爭(zheng) 升溫,是從(cong) 便利店業(ye) 態開始的。

 

新年伊始,美宜佳宣布連進三地市場。1月3日、16日,分別在重慶、鄭州開出12家門店;1月18日,10家美宜佳新店出現在廣西南寧;美宜佳官方透露,不久後會(hui) 進駐安徽市場。

進軍(jun) 南京之後,野心勃勃的羅森中國又和南京中央商場簽署安徽省區域授權加盟協議。雙方在安徽合作的第一批門店已經在緊張選址過程中。

完成B輪融資的Today便利計劃進軍(jun) 長沙、合肥、南昌等地;而剛剛獲得春曉資本2億(yi) 元投資的每一天便利則預謀將門店開進Today大本營武漢。

便利店新秀便利蜂在門店數突破100家後啟動全國擴張,首批外埠門店已經於(yu) 2月底開業(ye) ;去年盛傳(chuan) 要賣掉的全時便利突然殺個(ge) 回馬槍,宣布2018年進入全國20座城市。

對於(yu) 上述現象,羅森中國副總裁張晟稱之為(wei) “爆發前夜”。“中國絕大部分省會(hui) 城市都會(hui) 迎來增長點,羅森要做的就是提前布局”。張晟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

 

中國經營連鎖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王洪濤

 

認為(wei) ,這是便利店業(ye) 態多年來厚積薄發的結果。“如果用24節氣來比喻,中國便利店處於(yu) 驚蟄時節,它標誌著仲春的開始,之後才是真正的春天”。

 

將便利店放在當前零售行業(ye) 的大背景下,我們(men) 認為(wei) 有三個(ge) 要素值得關(guan) 注:

 

其一、便利店領域尚未出現像超市業(ye) 態的大潤發、永輝那樣在全國範圍內(nei) 具有影響力的頭部企業(ye) ,因此擠入頭部市場是各大便利店品牌擴張的一大動機;

 

其二、在阿裏-騰訊兩(liang) 極格局之下,目前便利店業(ye) 態尚未有站隊的情況出現,但不排除未來阿裏或者騰訊收編便利店品牌的可能性;

 

其三、經曆了無人值守便利店、無人貨架等概念性業(ye) 態的泡沫之後,業(ye) 界開始回歸理性,重新審視便利店作為(wei) 傳(chuan) 統業(ye) 態的價(jia) 值點。

 

因此,無論是市場、資本,亦或從(cong) 模式迭代的角度來看,便利店的2018年注定不平凡。

 

資本心態生變,從(cong) “圍觀”到“下手”

便利店這一輪擴張,資本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比如,Today便利獲得信中利集團、紅杉資本2億(yi) 元融資後明顯加速擴張步伐。Today計劃2018年發展到1000家門店,並在未來2-3年以武漢為(wei) 中心,覆蓋長沙、合肥、南昌等城市。

 

曾經盛傳(chuan) 要賣掉的全時便利今年計劃進軍(jun) 全國20座城市,業(ye) 界有一種說法是它的母公司複華集團籌集數十億(yi) 資金來支撐其擴張。

 

而在去年上半年,資本對傳(chuan) 統便利店的態度是:關(guan) 注的多,下手的少。“VC是不願意投資實體(ti) 便利店的,它們(men) 成長速度太慢了,無法滿足VC對於(yu) 企業(ye) 高成長的需求。另外,從(cong) 線上線下博弈的角度來看,像盒馬這種覆蓋周邊三公裏,線上線下一體(ti) 化的生鮮業(ye) 態成為(wei) 傳(chuan) 統便利店強大的對手。我們(men) 曾經考察過北京市場份額最大的便利店,但最終還是放棄了”。方和資本創始合夥(huo) 人張岱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

 

手握110多億(yi) 人民幣,關(guan) 注生鮮領域的高榕資本也對便利店業(ye) 態保持謹慎態度。“我們(men) 最早也是從(cong) 便利店業(ye) 態入手觀察零售業(ye) 的,但研究發現,便利店最擅長、也是利潤最高的鮮食品類正在被快餐和外賣行業(ye) 顛覆。中國的小餐館非常發達,借助外賣渠道,它與(yu) 便利店業(ye) 態的鮮食部分形成直接競爭(zheng) ”。高榕資本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資本的心態比較急功近利,但便利店是細水長流的生意。”一位便利店從(cong) 業(ye) 者表示。

 

全時便利總經理楊波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表示,“無論是門店體(ti) 驗,還是業(ye) 績情況,全時都是最接近日資便利店的本土品牌,這也是資本感興(xing) 趣的地方。對方找過來的時候,興(xing) 趣非常大。講完模式和經營狀況,資本更想投了。但接下來我講的都是未來長期發展的東(dong) 西,對方想要的卻是短期收益的東(dong) 西。”

 

不過,資本的心態悄悄發生變化。2017後半年起,資本入局便利店的案例便多了起來,鮮生活、綠城物業(ye) 與(yu) 易果聯合全資收購好鄰居便利店以及信中利集團、紅杉資本投資Today都發生在這段時間。“紅杉、春曉已經合計投資差不多5-6個(ge) 便利店項目了”。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hui) 副會(hui) 長王洪濤認為(wei) ,資本心態轉變,這是由於(yu) 經曆了無人便利店的泡沫之後認為(wei) 傳(chuan) 統便利店是一個(ge) 好的賽道,不能再猶豫,也做好了中長期布局的準備。“以春曉資本為(wei) 例,重點不是投資個(ge) 案,可能會(hui) 局部整個(ge) 產(chan) 業(ye) ,而且在投後管理上也會(hui) 加強,幫助被投企業(ye) 成長”。王洪濤表示。

 

持有類似觀點的還有成都WOWO便利創始人湯耀華,在他看來,無論是前幾年的O2O、還是這兩(liang) 年的B2B以及去年流行的無人零售,這些概念性的模式最終沒有抓住生意的本質。“資本也開始務實了”。湯耀華說。

 

不過,在南昌樂(le) 豆家便利店創始人楊翔看來,資本對便利店賽道的判斷沒有發生根本變化。“最近投資的一波都是此前就看好便利店領域的資本。有些資本是有大格局的,類似於(yu) 紅杉這樣,希望投出行業(ye) 中龍頭企業(ye) ,因此它有足夠耐心和魄力長期持有一家企業(ye) ”。楊翔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

 

市場成熟,誰是便利店業(ye) 態的大潤發、永輝?

去年8月28日,羅森進入南京市場五店同開,日銷售額突破35萬(wan) 元。其中丹鳳街店創下130平米單店日銷11.8萬(wan) 元的業(ye) 績,打破當時中國羅森最高銷售記錄。

 

“需求被壓抑”!《第三隻眼看零售》在采訪多位羅森相關(guan) 人士時,他們(men) 表達了同樣一個(ge) 觀點。在他們(men) 看來,不光是南京如此,合肥市場也是如此。

 

“合肥這樣的大多數城市處於(yu) 待開發狀態,我將它稱為(wei) 爆發前夜。羅森要做的就是提前布局,我們(men) 相信在中國絕大部分的省會(hui) 城市,都會(hui) 迎來這樣的增長點。對比合肥與(yu) 南京來看,可能在城市規模與(yu) 人均收入上會(hui) 有區別,但我們(men) 看好的是以合肥為(wei) 中心,周邊還有馬鞍山、蕪湖等不錯的二三線城市,他們(men) 將成為(wei) 一個(ge) 聚合力較大的城市群。”羅森中國副總裁張晟表示。

 

便利店在2018年加速擴張,除了資本推動之外,市場的成熟,特別是消費者習(xi) 慣的培養(yang) 成為(wei) 先決(jue) 條件。“我最早是在青島的MINISTOP便利店工作,現在進入上海羅森。直觀感受是,以前的便利店顧客以學生和年輕群體(ti) 居多,而現在很多中老年人也經常來便利店購物。這說明便利店的受眾(zhong) 越來越廣,接受度也越來越高”。便利店從(cong) 業(ye) 者小雯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

 

中國產(chan) 業(ye) 研究報告網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便利店行業(ye) 市場前景及投資谘詢研究報告》稱,未來幾年中國經濟仍會(hui) 處於(yu) 較快平穩發展態勢,便利店的發展也將進入黃金時期,便利店將成為(wei) 最具有競爭(zheng) 力的業(ye) 態之一。

 

市場成熟,給便利店巨頭崛起帶來機會(hui) 。在楊翔看來,當前各個(ge) 便利店品牌動作頻頻,最終隻有一個(ge) 目標:做大規模,成為(wei) 頭部企業(ye) 。“美宜佳一個(ge) 月內(nei) 進入三個(ge) 市場,意圖很明確,要成為(wei) 中國規模最大便利店”,楊翔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最新數據顯示,美宜佳擁有門店11000多家,一年淨利潤在6個(ge) 億(yi) 左右,是本土便利店的標杆企業(ye) 。

 

“羅森中國通過靈活的區域授權加盟機製迅速做大規模,目的也是希望坐上外資三大便利店品牌中的第一把交椅”,楊翔表示。

 

羅森的策略是一年做透一個(ge) 省份,未來與(yu) 中央商場、武漢中百具有相似屬性的企業(ye) ,都有可能拿到上述授權。羅森將會(hui) 以一年開放一到兩(liang) 個(ge) 省份的速度,逐步拓展區域授權商。到2025年時,羅森將會(hui) 在中國開出10000家門店。

 

“擠入頭部序列非常重要,無論是能夠掌控上遊供應商的資源、政府給予的支持、銀行貸款甚至資本的估值方麵都具有重要意義(yi) 。因此,規模擴張成為(wei) 便利店當前的第一要務”,楊翔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

 

WOWO便利創始人湯耀華認為(wei) ,當前的便利店業(ye) 態就像十多年以前的大賣場業(ye) 態一樣,正在經曆從(cong) 區域巨頭向全國型巨頭跨越的階段,便利店領域的大潤發、永輝在未來幾年也許就能看出端倪。

 

不過,在上海羅森副總經理何韻民看來,中國便利店市場廣闊,距離出現龍頭型的企業(ye) 還有很大距離。“日本以1.27億(yi) 的人口擁有6萬(wan) 家便利店,按照這個(ge) 數字估算,中國市場理論上能容納60萬(wan) 家便利店。這個(ge) 盤子足夠大,但目前中國即便是規模最大的便利店也隻占到很小的比例”。何韻民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

 

日本模式VS中國模式,便利店未來發展的兩(liang) 種思潮

便利店業(ye) 態在日本做到了極致,這使得三大日係巨頭盡管各有所長,但在模式上基本大同小異。而在中國這樣一個(ge) 複雜且巨大的市場,不同人對便利店形態的認知各異,這也使得便利店在中國呈現出較大差異。

 

不久前,京東(dong) 到家宣布與(yu) 7-11、羅森、全家三大日係便利店開展合作,共同開展O2O業(ye) 務。京東(dong) 到家預測,今年年內(nei) 共會(hui) 有500多家全家便利店以及3000多家7-11和羅森便利店入駐京東(dong) 到家。這意味著,一些新零售的元素也開始植入了傳(chuan) 統的日式便利店之中。

 

而在新零售背景下,一些具有顛覆性創新的便利店業(ye) 態也不斷萌發,比如猩便利、便利蜂以及好鄰居重組後推出的第一個(ge) 新店型——全渠道社區會(hui) 員。

 

去年以來,業(ye) 界產(chan) 生關(guan) 於(yu) 中國便利店市場的兩(liang) 種思潮:“新世界”與(yu) “舊世界”。如果說把便利蜂、猩便利、永輝生活等品牌看做“新世界”的話,那麽(me) 羅森、全家、7-11等日係品牌則是“舊世界”。兩(liang) 種思潮對於(yu) 未來便利店形態的定義(yi) 有較大差異。

 

便利店的“新世界”希望借助無人零售技術、自助收銀技術、全渠道技術等重新定義(yi) 便利店。而“舊世界”則表示便利店創新領先半步即可,新物種沒有抓住“痛點”。

 

“便利店的第一要素是迎合消費者需要’便利性’的痛點,也就是’便利+’。例如在解決(jue) 便利的基礎上,加上生鮮、技術等等一切新元素,我相信未來都是一個(ge) 不錯的選擇。但是,如果說你是把別的東(dong) 西拿來’+便利’,比如’生鮮+便利’,我認為(wei) 這和便利店本身的初衷還是有區別的,也就難以為(wei) 目標客群精準提供日常所需。”便利店“舊世界”代表、羅森中國副總裁張晟表示。

 

而好鄰居便利店總經理陶冶則認為(wei) ,好鄰居走的是一條“中間路線”:門店經營和商品研發上向日資便利店學習(xi) ,但在戰略布局上大膽創新,積極擁抱互聯網。

 

《第三隻眼看零售》認為(wei) ,“新世界”與(yu) “舊世界”沒有誰對誰錯,而是各自對市場和便利店形態的定義(yi) 有所不同。我們(men) 有個(ge) 判斷,未來中國便利店也會(hui) 像日本那樣發達,但絕對不會(hui) 是7-11、全家、羅森當前的模式,其中很大的變量是互聯網。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