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基礎物流公司如何抓住智慧物流的時代機遇,實現向綜合物流企業轉型?

發布時間:2018-03-09 09:11:54 和君谘詢

經濟全球化正快速地改造和重塑全球範圍內(nei) 的資源配置和貨物流轉方式,各國貿易相互緊密的依存度,也意味著更多貨物將在各個(ge) 國家和地區之間更頻繁地流轉。在此背景下,現代物流業(ye) 的規模不斷擴大,物流總額逐年上升。

 

殘酷的現實是,我國大多數物流企業(ye) 仍處於(yu) 價(jia) 值鏈底層,隻能提供單項或分段的物流服務,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儲(chu) 存、運輸、配送等傳(chuan) 統物流環節上,代理加工、JIT 配送、“零”庫存管理、物流谘詢與(yu) 培訓、物流信息等延伸服務不多,導致85%的收益來自基礎功能服務,增值服務、物資信息服務、財務服務的收益隻占 15%。

 

一、在市場波動中砥礪前行

1.經營成本居高不下,產(chan) 業(ye) 轉型迫在眉睫

 

《2017年全國重點物流企業(ye) 統計調查報告》顯示,全國重點物流企業(ye) 麵臨(lin) 的處境相當艱難,經營成本居高不下,物流業(ye) 務成本增速連續兩(liang) 年快於(yu) 物流業(ye) 務收入。14.4%的企業(ye) 處於(yu) 虧(kui) 損狀態,平均利潤率隻有6.1%。大量物流企業(ye) 掙紮在生死線上,重點物流企業(ye) 亦無例外,產(chan) 業(ye) 轉型迫在眉睫。

 

 

 

2.物流總費用持續增長,未來市場空間巨大

 

盡管物流行業(ye) 發展競爭(zheng) 激烈,但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一直保持增長,2016年達到11.1萬(wan) 億(yi) 元,市場規模巨大。從(cong) 數據可以看到,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2011-2015年全國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增速有所下降,2015年迎來增速拐點。可以預見,中國作為(wei) 新興(xing) 經濟體(ti) ,物流市場規模仍將持續擴大。

 

 

3.與(yu) 國際先進水平差距依然較大

 

盡管縱向來看,我國物流業(ye) 在經曆20年艱苦創業(ye) 和10年蓬勃發展後,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與(yu) GDP比率由1991年的23.79%下降至2016年的15%,物流效率實現跨越式提升。

 

但從(cong) 橫向來看,我國物流業(ye) 效率與(yu) 國際先進水平差距依然較大。2016年我國15%的費用比率與(yu) 12%的全球平均水平和10%的發達國家水平相比仍有差距。降本增效,提高物流運行質量是現階段國內(nei) 物流業(ye) 發展的關(guan) 鍵任務。

 

 

 

二、物流科技帶動物流企業(ye) 升級

為(wei) 推動物流行業(ye) 轉型升級,國家自2016年密集出台相關(guan) 政策、規劃,倡導以科技為(wei) 導向,軟硬件結合降本增效,一手推動智能物流裝備研發和應用,一手把大數據、物聯網、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軟件技術提升到戰略高度,全麵推進智慧化物流體(ti) 係建立。

 

1.物流科技不斷抬升物流企業(ye) 競爭(zheng) 門檻

 

第三方物流企業(ye) 越發重視信息技術應用和創新,加大信息技術投入,技術更新周期不斷縮短、技術門檻越來越高。幾年前紅極一時的RFID射頻識別、Barcode條碼技術,如今隻能算倉(cang) 儲(chu) 運輸的“入門級”技術。第三方物流企業(ye) 對信息技術的重點投入,逐漸縮減了與(yu) 服務企業(ye) 在信息技術上的鴻溝。

 

 

 

2.智慧物流開辟了新的增長空間

 

從(cong) 2016年物流企業(ye) 主營收入構成及增速來看,信息服務、一體(ti) 化物流業(ye) 務收入收入增長明顯,分別增長15.4%和6.2%,增速分別提高了23.6和2.9個(ge) 百分點,顯示物流服務結構調整不斷推進,智能物流為(wei) 第三方物流企業(ye) 開辟了新的收入增長點。未來一體(ti) 化物流業(ye) 務、信息及相關(guan) 服務將成為(wei) 重要收入來源。

 

 

 

3.智慧物流向四化方向拓展

 

同時,生於(yu) 移動互聯網時代,長在產(chan) 業(ye) 轉型中的智慧物流,正向信息化、智能化、可視化、數據化等方向拓展。

 

物流流程信息化。物流信息化打通了單據、貨物、載體(ti) 、人員和倉(cang) 儲(chu) 這些關(guan) 鍵要素,實現物流企業(ye) 與(yu) 上遊承運人、下遊客戶的信息共享,輔助決(jue) 策降低空載率。

 

物流設備智能化。物流智能化在勞動密集型環節掀起一波“機器換人”的風潮,將人從(cong) 繁複枯燥的工作中解脫出來,並顯著降低了物流企業(ye) 的人工成本。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機器人技術、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物流智能化滲透進運輸環節指日可待。

 

物流全程可視化。相對於(yu) 信息化,可視化更關(guan) 注從(cong) 收貨到送達期間全過程物流信息的記錄與(yu) 反饋。掌握可視化技術,通過貨物問題可視、在途狀態可視、監督管理可視,能有效控製物流時間、物流成本與(yu) 物流績效(資源利用率、客戶滿意度)。

 

物流分析數據化。大數據能夠幫助企業(ye) 完全勾勒出其客戶的行為(wei) 和需求變化,從(cong) 而合理的控製物流企業(ye) 庫存、安排運輸方案。除了在微觀層麵各物流環節中應用,物流大數據還可應用於(yu) 中觀供應鏈層麵,分析采購物流、生產(chan) 物流、分銷物流的不同特性;在宏觀層麵物流大數據可基於(yu) 商品類型進行分析,分析結果除了能指導物流企業(ye) 經營,還可反饋給客戶實現其商業(ye) 價(jia) 值。

 

三、轉型綜合物流的道與(yu) 術

一麵是客戶對供應鏈管理精細化、專(zhuan) 業(ye) 化、集成化、智慧化的要求越來越高;一麵是服務成本越發高昂,行業(ye) 競爭(zheng) 者眾(zhong) ,毛利空間比紙薄,基礎物流公司該如何抓住智慧物流的時代機遇,實現向綜合物流企業(ye) 轉型?

 

1.聚焦特定行業(ye) ,以單點切入,逐步拓展服務內(nei) 容

 

隻有聚焦行業(ye) ,將目標行業(ye) 與(yu) 物流深度結合,才能積累行業(ye) 經驗,成為(wei) 行業(ye) 物流專(zhuan) 家。

 

從(cong) 通用物流到專(zhuan) 業(ye) 物流,從(cong) 囿於(yu) 某一環節到圍繞行業(ye) 特性設計供應鏈,需要大量行業(ye) 人才、行業(ye) 經驗的積澱。在初涉綜合物流時期應聚焦一到兩(liang) 個(ge) 行業(ye) ,這樣可以避免多行業(ye) 平均發力導致竹籃打水一場空。

 

根據市場預期篩選取多個(ge) 預選行業(ye) 後,還要考慮產(chan) 業(ye) 協同、區位優(you) 勢、政策等因素。如聚焦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的供應鏈管理企業(ye) 多聚集在長三角、珠三角這類高新技術企業(ye) 集聚地區。通過梳理預選行業(ye) 的關(guan) 鍵要素,判斷對應的區位、政策因素需求,從(cong) 而結合自身條件篩選確定最終目標行業(ye) ,成為(wei) 該領域的物流服務專(zhuan) 家。

 

2.重塑行業(ye) 價(jia) 值主張,優(you) 化客戶供應鏈體(ti) 係

 

傳(chuan) 統基礎物流產(chan) 業(ye) 以占用物流資源作為(wei) 收費標準,試圖“盡量多掙客戶的錢”。以倉(cang) 儲(chu) 為(wei) 例,傳(chuan) 統物流企業(ye) 希望倉(cang) 庫永遠飽和,如此才能滿負荷運轉獲得最大利潤。而對客戶來說,庫存管理做到極致一定是零庫存,雙方立場不同。在綜合物流模式下,供應鏈管理企業(ye) 作為(wei) 供應鏈管家,“為(wei) 客戶省成本就是為(wei) 自己增利潤”,借助物流流程信息化、物流設備智能化、物流全程可視化、物流分析數據化,重塑行業(ye) 價(jia) 值主張,提升供應鏈運營效率,讓雙方站在同一立場上。

 

供應鏈管理企業(ye) 大致通過三步實現雙贏:理解客戶發展戰略、挖掘客戶物流需求、設計優(you) 化解決(jue) 方案。

 

首先,結合客戶所在行業(ye) 特性、發展戰略、商業(ye) 模式、業(ye) 務戰略,深度理解客戶發展邏輯,浸入客戶現有采購、生產(chan) 、分銷等物流領域,掌握客戶供應鏈管理的關(guan) 鍵點。

 

然後,憑借豐(feng) 富的供應鏈管理經驗對客戶供應鏈提出改進建議,重新規劃供應鏈流程,由供應鏈管理企業(ye) 代替客戶承接各物流領域中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流轉工作。

 

最後,嵌入客戶內(nei) 部業(ye) 務流程,提供“一體(ti) 化、一站式、個(ge) 性化”的綜合物流整體(ti) 定製解決(jue) 方案。合理劃分供應鏈中自營與(yu) 外包比例,利用供應鏈整合能力提高客戶供應鏈效率。

 

3.專(zhuan) 注核心環節,提升供應鏈設計整合能力

 

許多基礎物流企業(ye) 初聞綜合物流會(hui) 產(chan) 生誤解要做全產(chan) 業(ye) 鏈,才能做綜合物流,實際上專(zhuan) 注核心環節足矣。

 

基礎物流企業(ye) 一般在一個(ge) 或多個(ge) 基礎物流環節形成了特有優(you) 勢,如倉(cang) 儲(chu) 規模較大全國布局、進出口代理擁有高級資質、運力雄厚形成精品線路等。如何優(you) 化資源配置,將有限的人才資金合理分配在核心環節和優(you) 勢環節,成為(wei) 供應鏈管理企業(ye) 考慮的首要問題。

 

供應鏈管理企業(ye) 應基於(yu) 自身使命、願景及定位,專(zhuan) 注發展供應鏈優(you) 化設計等價(jia) 值鏈核心環節,借助物流科技不斷提升物流智慧化水平,其餘(yu) 不具比較優(you) 勢的環節外包給同業(ye) 公司即可。

 

因此,根據供應鏈解決(jue) 方案,有機組合核心、優(you) 勢、外包環節,為(wei) 客戶提供一體(ti) 化綜合物流服務,幫助客戶控製成本和提高效率,實現自身市場價(jia) 值。

 

4.挖鑿護城河,向服務、技術與(yu) 資金要深度

 

要與(yu) 客戶深度捆綁,還需挖鑿護城河,從(cong) 提供行業(ye) 特色服務、信息係統粘合、資金支持等方麵發力。

 

在特色服務方麵,每個(ge) 行業(ye) 對物流需求都是差異化的。農(nong) 副產(chan) 品加工業(ye) 對冷鏈物流要求較高;生物醫藥行業(ye) 產(chan) 品種類繁雜,對運輸、倉(cang) 儲(chu) 條件有個(ge) 性化要求;汽配行業(ye) 零部件眾(zhong) 多,要求物流中心靠近整車廠等等。這就要求供應鏈管理企業(ye) 提供定製化服務,麵向汽配行業(ye) 的VMI、JIT、Milk-RUN模式演變為(wei) 行業(ye) 標準;麵向農(nong) 副產(chan) 品加工業(ye) 、生物醫藥行業(ye) 的冷鏈倉(cang) 儲(chu) 、智能空運逐漸成為(wei) 必備技術。

 

在技術方麵,多數供應鏈管理企業(ye) 已引入EDI實現與(yu) 客戶係統的無縫對接,同時提高了供應鏈整合的效率;條碼技術、射頻識別技術已基本普及。麵對客戶需求日益精細化、多樣化,行業(ye) 先進技術更新周期越來越短,自建技術團隊、產(chan) 學研合作、合作開發係統等做法屢見不鮮。

 

在資金合作上,客戶通常需要物流企業(ye) 墊付資金,以緩解周轉壓力。在進出口代理環節,供應鏈管理企業(ye) 主動墊付稅費,提高通關(guan) 效率;貿易執行類企業(ye) 常為(wei) 客戶墊付部分貨款,以自身深厚的資本緩解客戶的現金流壓力。借助資金墊付與(yu) 客戶進行利益深度捆綁,以此增加客戶的黏性。

 

5.明晰發展路徑,明確收益來源

 

供應鏈管理企業(ye) 大致分為(wei) 貿易執行與(yu) 綜合物流兩(liang) 類,貿易執行類多由貿易企業(ye) 起家,更加關(guan) 注對客戶資金流的優(you) 化管理,基礎物流環節較多進行外包,會(hui) 承擔更多的財務風險,典型企業(ye) 有怡亞(ya) 通、普路通;綜合物流類多由基礎物流企業(ye) 發展而來,對物流產(chan) 業(ye) 有較深的理解,受限於(yu) 資金較少開展貿易執行業(ye) 務,這類企業(ye) 以飛力達、暢聯股份為(wei) 代表。

 

對比兩(liang) 類企業(ye) 財務指標我們(men) 發現,綜合物流類企業(ye) 營收較貿易執行類企業(ye) 相差極大,而利潤水平卻高出10%,個(ge) 中緣由要從(cong) 盈利模式及收入確認方式說起。綜合物流類企業(ye) 采取“套餐式”收費,是設計、運輸、倉(cang) 儲(chu) 等各環節按貨值的一定比例提取費用的總額,毛利率較高;貿易執行類企業(ye) 先行與(yu) 客戶鎖定采購價(jia) 格,逢低買(mai) 入賺取差價(jia) ,並利用金融工具獲取無風險投資收益,在編製財務報表時將商品全額計入自身營業(ye) 收入,體(ti) 現為(wei) 營收規模巨大而利潤水平較低。

 

綜合考量發展曆程、資源能力、風險控製以及利潤水平,我們(men) 建議正在轉型物流企業(ye) 謹慎介入貿易執行類業(ye) 務。

 

6.預判並防控各轉型階段潛在風險

 

轉型過程中需防範多種風險。在不同階段要回應的問題不同,需要關(guan) 注的風險點有所差異。

 

 

在初步轉型階段,供應鏈管理企業(ye) 重點關(guan) 注人力資源、信息技術及政策風險。未雨綢繆,提前引入行業(ye) 專(zhuan) 業(ye) 人才;獲取行業(ye) 物流經營認證資質;提高信息對接能力。為(wei) 開拓市場做好準備。

 

在快速擴張階段,供應鏈管理企業(ye) 重點管理同業(ye) 限製、單一客戶、基礎設施配套等風險。合理規避簽訂同業(ye) 限製協議;不斷拓展新的客戶資源;精準預估業(ye) 務發展速度,使業(ye) 務擴張速度與(yu) 物流設施規模相匹配。重點注重市場推廣。

 

在初見成效階段,供應鏈管理企業(ye) 重點防控覆蓋行業(ye) 拓展、基礎物流外包、應收賬款、墊資等風險。避免急劇擴張覆蓋產(chan) 業(ye) ,平均發力喪(sang) 失資源優(you) 勢;合理調控自營外包比例,提高供應鏈效率的同時確保物流安全;製定完善的財務管理機製。適當調整業(ye) 務發展速度,聚焦供應鏈管理核心環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