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物流全媒體(ti) 11月16日訊(微信:cn156news 記者 周豔青)
一切圍繞高效物流開展的工作,都繞不開集裝單元運輸作為(wei) 基礎。這是托盤界泰鬥吳清一的觀點。
一塊板、一個(ge) 筐、一輛車、一平台,600×400mm係列包裝模數、1200×1000mm托盤、2550mm貨車外廓尺寸、係列2集裝箱寬度2550mm,這一係列規格數字,這些耳熟能詳的物流單元、物流數據背後有怎樣的關(guan) 係?代表供應鏈上下遊怎麽(me) 的銜接?又是怎樣的協同合作壓下高高的物流成本?
這就必須要談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詞:標準化、信息化。
從(cong) 2014年,商務部、國家標準委組織開展商貿物流標準化專(zhuan) 項行動開始,一批又一批試點城市就開始進入了這個(ge) 艱難的副本,每個(ge) 試點都在努力攻克一個(ge) 又一個(ge) 攔路“小怪”,以期打下最終的“boss”——全國物流標準化,收獲豐(feng) 厚的獎勵。
而就在11月15日,這批先行者和全國的物流玩家們(men) 齊聚天津,召開“全國物流標準化現場經驗交流會(hui) ”,其中一部分“高玩”已經探索出初步標準化的模式並打造出標誌性項目,並大方表示要向全國傳(chuan) 授攻略。
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司長鄭文、副司長王選慶、华体会登录界面標準委主任李紅梅、中國商業(ye) 聯合會(hui) 部長李祥波、中國倉(cang) 儲(chu) 與(yu) 配送協會(hui) 副會(hui) 長李燕以及全國各試點城市代表和重點企業(ye) 等出席會(hui) 議。
單點標準化轉不動 供應鏈上下遊要協同
某些地方理解尚不到位
鄭文在會(hui) 上說:“目前有些地方對物流標準化理解還不到位,在項目選擇上,存在設施設備標準化改造與(yu) 托盤應用關(guan) 聯不緊密、托盤共用體(ti) 係建設運營服務不配套、托盤租賃以內(nei) 部自用為(wei) 主等問題。”
標準托盤是切入點
作為(wei) 優(you) 等生之一,天津商務委是怎樣的解題思路呢?
天津商務委代表張愛國在交流中表示要以標準托盤循環共用為(wei) 切入點,以標準化箱盤匹配、盤車匹配、盤庫匹配為(wei) 抓手,以智能化平台為(wei) 支撐,以標準體(ti) 係建設為(wei) 保障,有效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以點帶鏈標準化運作
舉(ju) 例解析,首先有個(ge) 切入點——標準化托盤,所以天津就以此為(wei) 核心,引入了招商路凱、集保兩(liang) 家在托盤服務上舉(ju) 足輕重的企業(ye) ,為(wei) 能用到托盤的商貿連鎖、電商物流、快消品生產(chan) 、商貿批發、第三方物流等企業(ye) 搭橋,提供標準托盤租賃和帶板運輸解決(jue) 方案。
“鏈主企業(ye) ”倒逼帶托運輸
然後就是發揮第三方物流和沃爾瑪、華潤等“鏈主”企業(ye) 的話語權優(you) 勢地位,帶動供應鏈標準化提升。
因為(wei) 目前車輛箱體(ti) 外廓尺寸有規範2550mm,1.2*1.0m的標準化托盤是非常對胃的,商貿連鎖企業(ye) 因為(wei) 帶托運輸的強勢效率優(you) 勢也樂(le) 見托盤循環和帶托運輸的應用,在他們(men) 的倒逼下,供貨商帶托運輸、托盤互換就能成行,“供貨商—分撥中心—門店”的標準化托盤循環共用模式就實現了。
跨區域標準化水到渠成
如果你以為(wei) 這種模式隻是當地受益,就太小看物流標準化的強大力量了,因為(wei) 像可口可樂(le) 、寶潔、聯合利華等快消品生產(chan) 企業(ye) 可是覆蓋全國的,在上述標準化托盤循環共用模式之上,不僅(jin) 僅(jin) 天津,整個(ge) 京津冀,全部都能實現從(cong) 生產(chan) 商到零售商分撥中心,再到下遊門店的全程托盤運輸,未來隨著網絡成熟,這個(ge) 區域界定範圍還在繼續擴大。
配套設備改革輔助標準化
此外,張愛國表示還要在托盤生產(chan) 企業(ye) 、第三方物流企業(ye) 、商貿企業(ye) 設備上下功夫。例如支持托盤生產(chan) 企業(ye) 的標準化托盤生產(chan) ,減少非標托盤訂單,支持維修和回購非標托盤業(ye) 務等;再比如因為(wei) 供應鏈的協同效應,鼓勵招商物流、蘇寧易購等企業(ye) 采用標準化貨架、租賃標準化托盤、叉車、裝卸月台、運輸車輛等。
這樣的解題方式讓天津取得的成績尤為(wei) 可觀,據悉,2年試點以來,天津市標準化托盤租賃使用量由48萬(wan) 盤增加至80萬(wan) 盤,增長67%;物流周轉箱應用增加至4700餘(yu) 萬(wan) 箱,配送金額超過44.3億(yi) 元。帶板運輸量由2014年的不足30萬(wan) 次,提升至320萬(wan) 次。試點企業(ye) 倉(cang) 儲(chu) 、備貨效率提升50%以上,裝卸作業(ye) 效率提升一倍以上,庫存周轉成本降低35%、貨損率低於(yu) 1%。
卸貨質檢半小時內(nei) 解決(jue)
上海的物流標準化模式類似,招商路凱、集保等搭建托盤循環共用網絡;華潤萬(wan) 家、沃爾瑪、京東(dong) 、蘇寧等一批企業(ye) 推行帶板運輸;新通聯對供應鏈各環節物流包裝方式進行整合設計,使其適合標準托盤運輸;比較特別的是供應商采購入庫上,例如蘇寧物流推出了優(you) 先預約、優(you) 先裝卸、互信免檢、費用統盤等一係列政策,這種方式對於(yu) 供應鏈效率的提升毋庸置疑,比如天津沃爾瑪配送中心和雀巢、寶潔等就有這樣的互信機製,原先搬運、換托、質檢等都要1到2小時,現在不到半小時就能解決(jue) ,人力上也隻需一個(ge) 司機即可。
不倒筐模式助力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
同時,上海在農(nong) 產(chan) 品領域也探索“從(cong) 田頭到門店”的不倒筐配送模式,上海市商務委劉敏介紹。上海有一家市場占有率超5成,在長三角有7000多家超市專(zhuan) 櫃和專(zhuan) 賣店的豆製品企業(ye) ——清美豆製品,就是完全不倒筐,在形成產(chan) 品和半成品(豆幹胚)放入周轉筐內(nei) 進入殺菌和下道工序,直到成品出來進入冷庫、通過托盤將裝滿產(chan) 品的周轉筐送入冷庫、冷藏車、門店,全部不倒筐。
跨區域物流網絡搭建 資金使用也可創新
未來跨區域物流網全國覆蓋
北京作為(wei) 首批試點城市,在跨區域物流標準網絡搭建上有不少攻略。
其中“環首都1小時鮮活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圈”就是物流標準化和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跨區域協同的經典案例。
目前在北京和津冀環京地區蔬菜、肉蛋等農(nong) 副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完成建設,首都市場的物流倉(cang) 儲(chu) 、分揀、加工、配送等設施完成改造,其中標準化周轉箱的應用,建設的標準供應鏈物流網絡發揮重要作用。
據北京商務委代表介紹,為(wei) 了物流標準銜接,已經確定了44個(ge) 重點項目,並且有130餘(yu) 家企業(ye) 共同發起成立了國內(nei) 首家跨區域物流標準化聯盟。
這樣的跨區域物流網目前集中展示在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地,但未來的網絡必然是全國性的。
資金跨區域使用是必要條件
但除了組織模式創新,這還需實現跨區域物流統一、銜接,資金和誠信機製也是考驗。目前已經實現資金突破使用地域範圍限製了,例如京津冀區域範圍內(nei) 就能實現資金使用跨區域,北京的企業(ye) ,拿到資金可以用在天津的物流標準化建設上。
誠信上不少品牌企業(ye) 之間已經開始嚐試互信免檢協議,商務部也鼓勵供應鏈上下遊企業(ye) 摒棄過去“各自為(wei) 政”的傳(chuan) 統觀念,以物流標準化為(wei) 切入口,建立新的運作模式和利益分配機製。
信息化協同標準化 一個(ge) 碼串聯一條鏈
GS1實現信息化標準化協同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視察物流基地、考察物流企業(ye) 時,曾指出:“物流業(ye) 一頭連著生產(chan) ,一頭連著消費,在市場經濟地位中越來越越重要。要加快物流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提高流通效率,推動物流業(ye) 健康發展。”
物流標準化不僅(jin) 僅(jin) 是實物流,更是信息流,因此推進物流鏈數據單元的信息標準化就顯得格外重要。
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將全球統一編碼標識(GS1)的托盤條碼和商品條碼、箱碼、物流單元代碼關(guan) 聯銜接,實現托盤、周轉箱由包裝單元向數據單元和數據節點轉換,實現供應鏈的數據信息傳(chuan) 輸暢通。
托盤編碼關(guan) 聯推動供應鏈信息暢通
現代物流報記者參觀天津光明乳業(ye) 的倉(cang) 庫,就采用了該種做法,其物流負責人表示,每個(ge) 標準托盤上都貼有一個(ge) 整托箱碼,箱碼內(nei) 有托上商品的詳細信息,包括生產(chan) 日期、商品編碼等,箱碼關(guan) 聯托盤編碼,實現了身份認證,不僅(jin) 下遊能保障貨物安全、流通高效,上遊也能掌握物流動態,消費者還能由此追查商品來源,真正實現溯源。
例如上海在電商、商超領域就全麵普及了從(cong) 生產(chan) 端到銷售端的整托下單、帶板運輸、信任交接模式;農(nong) 產(chan) 品領域,推廣從(cong) 田頭到門店的“三次不倒筐”配送模式,肉類蔬菜主供應渠道流通追溯覆蓋率達到90%以上,13個(ge) 緊密型規模化上海市外延蔬菜基地實現從(cong) 源頭到零售終端的二維碼全程追溯。
例如山東(dong) 的阿帕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就為(wei) 每個(ge) 托盤建立“身份證”,實行“一托一證”,已經完成認證標準化托盤10萬(wan) 個(ge) ,與(yu) 35家企業(ye) 達成托盤共享協議,以標準化托盤為(wei) 計價(jia) 單位,通過信息平台的模式探索托盤交易、租賃、回收可自由轉換的市場運行機製,據悉已經為(wei) 上下遊客戶節省了物流費用400多萬(wan) 元。
試點城市綜合物流成本下降超1/4
鄭文總結表示:“據測算,全國新增托盤中標準托盤占比達到35%,提升12個(ge) 百分點;物流標準化試點企業(ye) 標準托盤占比達到80%以上,帶托運輸比率由試點前的15.5%提高到32.5%,提升了1.1倍,供應鏈協同作業(ye) 效率提高10%以上,裝卸貨效率提升3倍以上,車輛周轉率提升1倍以上,貨損率下降50%左右,綜合物流成本下降25%以上。”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