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1月11號是“光棍節”,這一約定俗成的節日已經有二十幾年的曆史,但自從2009年淘寶商城舉辦了促銷活動之後,“雙十一”是“光棍節”的屬性便淡化了,至今一說到“雙十一”,人們想到的就是又到了一年一度“買買買”的日子。眼看著“雙十一”越來越近,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加入到“雙十一”活動中去,而“雙十一”也開始從價格優惠戰逐漸往更深層次發展。
2017年,對零售業而言是不同尋常的一年,在這一年中出現了新的零售業態,為尋求新發展各大企業紛紛試水新零售。10月16日,蘇寧舉辦了O2O購物節媒體發布會,提出了“不止所見,嗨購11天”,緊接著17號,京東也啟動了“11.11全球好物節”,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就是阿裏巴巴的“雙十一全球狂歡節”,今年是這些互聯網巨頭們在提出新零售之後的首次正麵對決。
每年的“雙十一”對於電商而言都是一個大日子,在“雙十一”期間,各大電商為了獲得更高的收益而花樣百出,去年在“雙十一”期間,單是淘寶、天貓商城的交易額就達到了1207億元,然而在這個傲人成績的背後還隱藏著許多的問題。
電商豐收表象難掩促銷亂象
“雙十一”說白了就是“剁手族”狂歡的節日,商家也很“上道”,各種優惠打折、紅包雨紛紛而至,看似商家“沒賺多少錢”,其實在進行打折優惠之前,很多商家都已經先對商品進行了一次價格抬升,“雙十一”所謂的打折促銷優惠多數都是商家的套路。除此之外,“雙十一”的熱鬧之餘還有很多痛點。
首先,往年“雙十一”包裹數量的激增使得快遞公司“爆倉”,包裹滯留。對於消費者而言,由於“雙十一”快遞業務量大的原因,造成了大量貨物滯留的情況。有網友反映,自己在“雙十一”買的東西,都過去一個月了還沒收到,其中銷售額最高的淘寶,物流滯留情況最為嚴重。於第三方物流商家而言,抓住自身沒有物流的電商在“雙十一”的空檔,趁機上漲快遞物流費,而電商商家為了保證自身利益就隻能抬高商品價格,最後還是由消費者來背這個鍋。
其次,商品的質量得不到保障。節假日的打折促銷活動容易吸引大量用戶進行消費,而銷售額的激增容易導致消費市場出現許多魚目混珠的商品。趁著“雙十一”這個浪潮,各式各樣的商品接踵而出,消費者難辨商品真假。這種情況在入駐門檻低而監管不嚴的電商平台尤為明顯。
最後,網絡購物服務體係不夠完善。一方麵是商家售前與售後的服務,在“雙十一”這一天,由於客流量大的原因導致人工客服不能照顧到每一位用戶,給消費者帶來不好的消費體驗。另一方麵,由於是線上消費,消費者不能直接接觸商品,隻能通過靜態的圖片來了解商品,通過其他用戶的評價來判斷商品質量的好壞,而有些商家存在五星好評返現、刷好評等誘導、欺騙行為,這就容易產生商品實際與描述不符等影響消費者體驗的亂象。
往年“雙十一”作為購物狂歡節都會給平台帶來高額收入,而如今隨著消費者逐漸回歸理性,高盈利下所隱藏的諸多問題也開始暴露出來,甚至開始阻礙電商的發展。如今,“新零售”的提出正是要對症下藥,解決這些“頑固”問題。
新零售讓雙十一不再隻是電商的狂歡
在新零售的加持下,今年的“雙十一”與往年格外不同,除了線上的基本優惠促銷之外,還有各種新零售形態的加入,各大電商也開始提前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以便搶奪到更大的蛋糕。
一、消費進化論
以前是商家生產什麽消費者買什麽,而如今則是消費者需要什麽,商家就製作什麽。而所謂的消費升級就是對線上線下以及供應鏈的升級。在消費升級之下,人們更加注重產品的品質。當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開始不斷提高後,消費者更加注重產品品質。現在“雙十一”的戰場已經由原來的價格戰升級為如今的品牌戰,品牌成為商家之間競爭的砝碼。還有“七天無理由退貨”也不再隻是電商的特權,更多的線下商家也開始實行這種模式,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對消費者利益的保障。
二、科技狂歡趴
在阿裏巴巴提出“新零售”之後,京東提出了“無界零售”,而蘇寧則提出了“智慧零售”。早在去年馬雲提出“新零售”之後,阿裏巴巴便開始在新零售業態中進行全麵布局。而今年,在“雙十一”來臨之前的雲棲大會上,阿裏巴巴設立了以研究科技創新為主的“達摩院”。
京東則主打黑科技,在不久前的“雙十一”全球好物節上,京東正式推出“無人”科技,其中無人便利店、無人超市等“無人”科技以及智慧供應鏈的推出,無一不向外界呈現出將來京東在新零售中對科技創新的全麵布局。
蘇寧在10月的O2O購物節發布會上提出了智慧零售,其中包含購物節的“三全”與“三化”,集中打造以商家為主的全渠道、全產業、全客群與構建以消費者為主的場景化、智能化、個性化。同時,還有更多“新物種”作為蘇寧對新零售的詮釋,力求達到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一種場景化購物體驗模式。
三、物流發燒節
為了彌補物流方麵的不足,各電商企業的準備更加充分。首先,菜鳥作為阿裏巴巴“千億項目”之一,10月17日在廣東推出超越全球的超級機器人旗艦倉,哪怕隻有百來台的機器人運作,每天的發貨量也可過百萬件,這將為廣東、廣西、海南、澳門以及香港等華南地區的用戶提供卓越的物流服務。
基於用戶對消費體驗的高要求,在智慧物流上各大電商有不同的戰略布局。京東在物流方麵的布局算得上是個中翹楚,今年,京東通過“雙十一”將無人科技、個性服務、數據驅動、協同開放應用到新的物流模式上,其主打的“無界”將在供應鏈、商家以及消費場景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再者,10月9號京東宣布構建完成了全球首個全流程智能無人倉,通過這個無人倉每天能完成不少於20萬訂單的工作量,加大了物流流通效率。
蘇寧提出極速物流,將“蘇寧雲倉”升級成可作為行業現象級項目的“超級雲倉”,商品可以直接從超級雲倉完成入庫、補貨、分揀、出庫的全路線智能化作業,通過智慧科技最快的時候可以每天完成181萬件包裹,每人/時可分揀1200件包裹,包裹最快可在30分鍾內出倉。
從2012年到2016年這短短幾年內,我國的快遞數量已經由56億件增長到312億件,預計今年的快遞業務量將達到400億件,這將帶來大量的垃圾,給環境造成汙染。為了減少環境的汙染,各大電商提出了相應的環保措施,其中有菜鳥的“綠倉”、京東的循環包裝袋、以及蘇寧的“共享快遞盒”,環保物流的發展正在進行中。
然而,這些企業對新零售看似完美的布局之下還存在一些短板。其一,阿裏巴巴的菜鳥物流還有一定的地域限製,優質物流服務尚未廣泛鋪開;其二,京東主打的“無人科技”重科技而失場景,在機器人“人情味”場景服務布局上的缺失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消費者的體驗;其三,蘇寧是實體店起家,重線下則容易失線上,蘇寧的“雙十一”仍是以線下為主。
往年的“雙十一”是電商之間的較量,而今,“雙十一”已經不僅局限於線上,線下布局等雙線結合的新零售業態也更加普遍。相比較去年來說,今年的“雙十一”開啟了一個新的戰場,各平台也開始麵臨新的挑戰。
新零售的入局將給行業帶來質的改變
今年的“雙十一”成了零售業的“第一戰場”,這對整個零售業來說將是一場全新的挑戰與機遇。而在企業開始入局新零售之後,未來行業的發展主要往以下幾方麵走。
其一,基於新零售業態下新科技以及各種理念的出現,線上線下場景化的無縫融合已經成為社會發展趨勢。由於人們整體生活方式都將發生變化,消費的場景也得到了全麵的升級,這使得消費者將成為零售界的主導者,而線上線下融合的場景化模式是社會發展的一大趨勢。
其二,商業模式將以科技為基礎向各種黑科技及“無人”科技轉變。今年的7月8號,阿裏巴巴作為新零售的領頭羊,在淘寶造物節上推出了無人零售店“淘咖啡”,這是第一家“自動識別、即走即付”的無人值守店;不久之後,盒馬鮮生作為阿裏巴巴新零售的參照物也正式對外發布。從此開啟了新的商業模式,各種無人新零售產品蜂擁而出。
其三,基於全民消費時代的需求,未來的消費場景將會有以下幾點變革。
1、消費者對產品的質量以及功能更加看重,這是消費水平和消費品質的升級;
2、優惠活動不止局限在體量小的商品中,大件消費品(家電等)加入到活動中,且線上線下都有參與;
3、產品將更加具有多樣性與個性化,且產品來源將下沉到鄉鎮中,比如今年“雙十一”農村淘寶的加入。
今年的“雙十一”是各大電商首次運用新零售進行對決的一年,以物流、場景、品質為武器,電商巨頭們破開了新零售時代的大門。
從此,“雙十一”不再隻屬於電商。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