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近日發布的《關(guan) 於(yu) 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yu) 應用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提出要“加快供應鏈創新與(yu) 應用,促進產(chan) 業(ye) 組織方式、商業(ye) 模式和政府治理方式創新,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這是我國首次專(zhuan) 門針對供應鏈領域出台國家級政策,標誌著供應鏈創新與(yu) 應用發展進入加速提升階段,具有裏程碑意義(yi) 。《意見》在強調供應鏈創新與(yu) 應用的重要意義(yi) 和必要性基礎上,提出涵蓋農(nong) 業(ye) 、製造業(ye) 、流通產(chan) 業(ye) 以及綠色供應鏈、全球供應鏈及供應鏈金融發展等六大重點任務,並從(cong) 政策環境、試點示範、信用和監管、標準體(ti) 係、人才培養(yang) 及行業(ye) 組織方麵提出六大保障措施。從(cong) 全方位、立體(ti) 化指出供應鏈創新和應用的發展方向,旨在全麵提升供應鏈管理水平和競爭(zheng) 能力,對進一步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以供應鏈創新推進經濟發展質量提升
隨著我國成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服務業(ye) 超過工業(ye) 成為(wei) 第一大產(chan) 業(ye) ,物流的服務需求結構發生變化,對服務對象、服務半徑及活動方式都提出新的要求,實現供應鏈創新與(yu) 應用成為(wei) 整個(ge) 宏觀經濟發展的必然需求,對提高宏觀經濟運行效率和運行質量,具有顯著作用。但是毋庸諱言,我國供應鏈總體(ti) 發展水平還處於(yu) 初級階段,雖然在汽車、石化等傳(chuan) 統製造業(ye) 有一批企業(ye) 實施了供應鏈管理,在電子商務領域湧現出一批將互聯網和物聯網緊密融合的新型供應鏈企業(ye) ,但整體(ti) 實力還遠落後於(yu) 美國等發達國家,因此在經濟新常態下,亟須通過供應鏈創新和應用,將現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與(yu) 供應鏈體(ti) 係對接,創新供應鏈管理體(ti) 係,以智慧供應鏈整合資源,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轉型,實現“三去一降一補”。
在供應鏈創新和應用中,應結合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內(nei) 容和實際需要,著力實施以下內(nei) 容:
以供應鏈整合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和經營環節,推動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對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實行過程控製。由於(yu) 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呈現小規模、分散化特點,標準化程度不高,導致農(nong) 產(chan) 品在上行過程中始終無法實現大規模經營,一方麵由於(yu) 個(ge) 體(ti) 農(nong) 戶作為(wei) 市場主體(ti) 規模較小,在市場上議價(jia) 能力不足,另一方麵在電商銷售中,遠距離銷售農(nong) 產(chan) 品缺乏消費者信任,尤其是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化程度較低,使消費者對農(nong) 產(chan) 品的質量存有較多疑慮,因此應加大力度實施供應鏈管理,由鏈主企業(ye) 對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進行全程控製管理,將自發式耕種轉化為(wei) 工業(ye) 式生產(chan) ,從(cong) 種子培育、施肥、打藥及檢測進行全過程監督,並進行統一產(chan) 品包裝、分級及運輸配送等,建立從(cong) 田間到消費者手中的全鏈條服務體(ti) 係,打通從(cong)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者與(yu) 消費者之間的時空區隔,提高消費者信任。實施供應鏈管理,將分散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有效組織和整合,有助於(yu) 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效率,並使農(nong) 產(chan) 品大規模上行成為(wei) 可能,從(cong) 而推動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化、規模化發展。
將供應鏈應用向生產(chan) 商和消費者兩(liang) 端延伸,創新供應鏈體(ti) 係。傳(chuan) 統的供應鏈企業(ye) 多以工業(ye) 企業(ye) 為(wei) 核心,對上下遊企業(ye) 進行統一整合。隨著大規模生產(chan) 全麵普及,消費者需求成為(wei) 引領生產(chan) 的風向標,流通企業(ye) 作為(wei) 與(yu) 消費者直接接觸的市場主體(ti) ,擁有獲得一手消費者信息的天然優(you) 勢,在產(chan) 業(ye) 鏈中的地位上升,以沃爾瑪為(wei) 代表的零售巨頭率先成為(wei) 供應鏈的核心企業(ye) ,組織生產(chan) 並推出自有品牌商品,獲得“天天低價(jia) ”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在互聯網和物聯網深度融合背景下,流通企業(ye) 引導生產(chan) 、促進消費的作用日益突出,在供應鏈中的話語權和控製權進一步提升,流通企業(ye) 利用自身掌握的海量數據,通過信息技術將消費者需求偏好滲透到產(chan) 業(ye) 鏈的各個(ge) 環節,打通生產(chan) 和消費之間的渠道界限,建立生產(chan) 企業(ye) 與(yu) 消費者之間的直接聯係,以消費者需求引導生產(chan) ,實現定製化生產(chan) ,同時與(yu) 生產(chan) 企業(ye) 密切合作,共同研發新型產(chan) 品,催生新的消費需求,在此過程中,流通企業(ye) 的集成和主導作用逐步加強,組織引導上下遊企業(ye) 在采購、分銷、物流配送等環節協同運行,構建立體(ti) 、完善、反應迅速的信息管理係統,實現全程信息可視,減少中間環節的信息傳(chuan) 遞效率損失,最大化滿足消費者需求,同時降低庫存,提高產(chan) 業(ye) 運行效率。
提升供應鏈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供應鏈作為(wei) 整合資源的有效組織形態,既在企業(ye) 層麵對上下遊產(chan) 業(ye) 協同發揮作用,優(you) 化微觀產(chan) 業(ye) 運行機製,提升產(chan) 業(ye) 組織能力,又在國家層麵對國家間互聯互通提供基礎支撐,實現國家間優(you) 勢互補、資源共享。供應鏈一方麵在基礎設施領域將國內(nei) 外物流、信息通道貫通,為(wei) 原材料、產(chan) 品及各類流動提供載體(ti) ,另一方麵通過供應鏈管理,整合全球資源,建立全球供應鏈平台,以網絡化、智能化為(wei) 特征,構建協同運作體(ti) 係,推動國內(nei) 企業(ye) 參與(yu) 國際分工,拓展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這其中,供應鏈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至關(guan) 重要,直接影響到供應鏈實施效果,因此應通過積極培育、示範引領等方式,大力提升供應鏈管理水平,以強化管理推進供應鏈應用,結合互聯網和物聯網的發展特點,創新供應鏈管理模式,以智慧供應鏈將國內(nei) 外資源整合運作,並注重加強與(yu) “一帶一路”國家合作,將我國經濟發展紅利惠及沿線國家,以提升供應鏈服務能力為(wei) 各國提供貿易和經營便利,從(cong) 而實現發展共享,利益共贏。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