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冷鏈物流是物流業(ye) 的一個(ge) 分支,特指為(wei) 滿足人們(men) 疾病預防、診斷和治療的目的而進行的冷藏藥品實體(ti) 從(cong) 生產(chan) 者到使用者之間的一項係統工程。現階段我國醫藥冷鏈物流仍處於(yu) 初級發展階段,相較而言,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醫藥冷鏈物流體(ti) 係較為(wei) 健全,借鑒國外發展經驗,有助於(yu) 推進我國醫藥冷鏈物流的現代化發展。
第三方
標準化程度高
目前,國際組織與(yu) 部分發達國家已出台了相對成熟的醫藥冷鏈物流標準指南。
美國聯合血液中心對血液成分製品冷鏈運輸的溫度控製、製冷劑品種、運血箱規格有嚴(yan) 格規定,明令冷鏈物流各環節都要配備詳細的追蹤表單。美國冷鏈協會(hui) 也發布了《冷鏈質量標準》,涵蓋了冷藏藥品包裝、溫度控製、冷鏈設施配備標準等內(nei) 容,用以準確測試醫藥冷藏、冷鏈包裝、醫藥冷鏈運輸的標準性,為(wei) 美國醫藥冷鏈運輸的標準認證提供了基礎。
在醫藥冷鏈物流認證方麵,加拿大以醫藥規範GAP、醫藥生產(chan) 規範GMP等標準製度為(wei) 執行基準,嚴(yan) 格控製醫藥冷鏈物流標準。在嚴(yan) 格的醫藥冷鏈物流標準把控下,加拿大冷藏運輸率高達90%,醫藥冷鏈物流安全係數極高。
便利的運輸通道
國外政府積極打通冷鏈物流通道,為(wei) 醫藥冷鏈物流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運輸環境。
例如加拿大建立了多式聯運交通體(ti) 係,鐵路、海運、航空、公路等各種運輸方式相互銜接,形成了綜合型的冷鏈物流交通網絡。同時,加拿大建立了西海岸運輸走廓、東(dong) 海岸運輸走廊與(yu) 南北運輸走廓三大冷鏈運輸走廊,覆蓋了大西洋、亞(ya) 太地區國家與(yu) 美國的冷鏈海運業(ye) 務。
美國的州際高速公路係統全長68500km,可實現1000km範圍內(nei) 醫藥物品冷鏈物流的24小時及時送達。在鐵路冷鏈物流運輸中,美國采用火車溫控集裝箱,用於(yu) 48個(ge) 州之間醫藥的即時運載。美國的“快運走廊”與(yu) “冰冷快線”冷藏快運通道,為(wei) 東(dong) 西海岸的醫藥冷鏈運輸提供了無縫銜接,極大提高了醫藥冷鏈運輸速度,且運輸成本比公路低5%-15%。
較高的技術利用率
在醫藥冷鏈物流運輸方麵,美國、英國、日本物聯網技術應用率高。
美國應用RFID、GPS配備溫度控製係統,通過自動控溫與(yu) 溫度監控實時監控醫藥溫度,保持醫藥冷藏運輸溫度在2-8℃範圍內(nei) ,保障疫苗、生物製劑等醫藥在冷鏈運輸過程中的溫度監控。
英國C.R.England冷鏈服務運輸公司,也擁有電子數據交換、衛星定位係統、遠程控製平台等先進輔助技術,並為(wei) 每輛冷鏈車配備了冷鏈GPS定位、網絡跟蹤設備和網絡賬單功能,可實時追蹤每輛冷鏈車輛的運輸信息,做到有據可查,保證醫藥冷鏈運輸過程的質量安全。
日本擁有最先進的條形碼技術與(yu) 溫度傳(chuan) 感器技術,可實時監控醫藥冷鏈物流服務質量。同時,日本還引入車載地圖係統,為(wei) 醫藥冷鏈配送車輛規劃物流配送路線,極大減少物流在途消耗時間,醫藥冷鏈物流配送效率較高。
健全的管理體(ti) 係
國外醫藥企業(ye) 市場集中度高,相關(guan) 管理體(ti) 係更加完善健全。
以美國為(wei) 例,美國的醫藥冷鏈物流,通常以大型的藥品批發企業(ye) 、製藥企業(ye) 為(wei) 銜接樞紐,醫藥製品需集中到大型藥品的冷鏈物流中心,再進行最終的冷鏈配送。這種高度集中的冷鏈物流模式,充分利用規模效應,避免了市場中多而雜的小額訂單,市場集中度較高。同時,美國通常會(hui) 通過無線冷鏈監控平台,實時監管、逆向追溯醫藥冷鏈物流的整個(ge) 過程。
日本醫藥冷鏈物流服務區域集中性也較強,大部分冷鏈運輸醫藥產(chan) 品進貨需直接麵向製造商,因此日本醫藥冷鏈收發周期有較強的可控性。並且,日本醫藥冷鏈物流市場實行嚴(yan) 格的準入製度,區域型的低溫藥品不允許進行全國範圍的運營,因此日本幾乎很少進口醫藥品,整個(ge) 醫藥冷鏈物流市場的安全指數高。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