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快遞業已從國家需求過渡到全民需要

發布時間:2017-07-19 10:02:16 經濟參考報

唐朝詩人杜甫的“烽火連三月,家書(shu) 抵萬(wan) 金”和杜牧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讓世人回味曼妙詩詞的同時,也呈現出了幾千年前驛站快遞的場景。

 

當然這兩(liang) 個(ge) 場景有著截然不同的差別,“家書(shu) ”應該隻是民間熟人或者同鄉(xiang) 會(hui) 館中的直接捎帶;而“荔枝”則純粹是借用國家驛站這樣的運輸係統來滿足皇家的個(ge) 人需要。

 

3000年來,驛站乃是國家重器,承擔著行政公文、軍(jun) 事信息以及物資、貢奉的傳(chuan) 遞運輸任務,是秦大一統之後國家高效組織的平台保障。按當時規定,30裏為(wei) 一驛,日行最高可達800裏。

 

麵對如此迅捷的快遞網絡,權貴之人往往也會(hui) 假“驛”之便夾帶私貨,行商業(ye) 貿易之實並得利其中,楊貴妃的“荔枝”快遞就是其中之一。

 

但遇到政法嚴(yan) 明之時,商業(ye) 就隻能讓路於(yu) 軍(jun) 政大事,明太祖朱元璋就曾將兩(liang) 個(ge) 利用驛馬夾帶私貨的女婿根據違規程度給予了一人罰款、一人斬殺的處罰。

 

時光荏苒,鬥轉星移。昔日的國之重器,今天則給人們(men) 帶來了便利。蓬勃發展的商業(ye) 貿易需求促成了郵政快遞的發展。自1840年英國皇家郵政推出第一枚“黑便士”郵票開始,郵政及快遞業(ye) 就步入了商業(ye) 時代,並從(cong) 具有壟斷地位的政府所有開始慢慢演變為(wei) 具有自由競爭(zheng) 特色的股權人所有——商業(ye) 驅動之下,皇貴妃所擁有的“荔枝”快遞特權演變成了每一個(ge) 百姓都能普遍享有的EMS、順豐(feng) 快遞、京東(dong) 物流和“四通一達”。

 

快遞業(ye) 已從(cong) 國家需求過渡到全民需要

 

7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決(jue) 定將《快遞條例(草案)》向社會(hui) 公開征求意見。事實上,這已是《快遞條例(草案)》兩(liang) 年之內(nei) 第二次向社會(hui) 公開征求意見。此前的2015年11月,《快遞條例(草案)》第一次向相關(guan) 管理部門、快遞企業(ye) 征詢意見,但快遞的消費主體(ti) ——越來越廣泛的普通民眾(zhong) 客戶和越來越多的小微企業(ye) ——卻可能缺位了,現在第二次向社會(hui) 公開征求意見,就是要補齊這些信息。

 

另外一個(ge) 重要原因是,中國的快遞業(ye) 發展太快了。數據顯示,我國快遞業(ye) 已連續6年年業(ye) 務量增速達到50%、營業(ye) 收入增速達40%。特別是2016年,發送包裹數量超過311.8億(yi) 件,人均快遞年使用量達到22件,日均服務用戶超過1.2億(yi) 人次。

 

快遞業(ye) 的超高速發展必然會(hui) 帶來負麵效應。2016年國家郵政局受理申訴130.7萬(wan) 件,其中快遞延誤、快遞丟(diu) 失分別占申訴總量的28.8%和20.1%。盡管與(yu) 311.8億(yi) 件包裹總量相比,雖然申訴量不算大,但考慮到絕大多數客戶並不會(hui) 因為(wei) 一般的不滿而直接向管理機構投訴,因此可能有數以億(yi) 計的客戶並未享受到與(yu) 高價(jia) 格直接相匹配的高質量快遞服務,也沒有獲得更好的消費者合法權益。

 

與(yu) 此同時,風生水起的中國快遞業(ye) 並不能像中國高鐵、中國核電及共享單車那樣,走出國門參與(yu) 全球競爭(zheng) ,之所以能擁有全球第一的產(chan) 業(ye) 規模和發展速度,憑借的隻是快遞小哥的勞動力紅利和快遞市場占比高達75%的電商客戶罅隙市場。因此,中國快遞業(ye) 依然需要有足夠的意願和動力向聯合包裹(UPS)、聯邦快遞(FedEx)、敦豪(DHL)、TNT和亞(ya) 馬遜物流學習(xi) 。

 

中國快遞業(ye) 的問題還在於(yu) 如何從(cong) 規模競爭(zheng) 向質量競爭(zheng) 轉化。國家在《快遞業(ye) 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將累計新增就業(ye) 崗位100萬(wan) 個(ge) ,年服務用戶超過1000億(yi) 人次,年行業(ye) 收入超過1萬(wan) 億(yi) 元,支撐網絡零售交易規模突破10萬(wan) 億(yi) 元。但在2016年和2017年的春季期間,卻多次出現“快遞小哥”停工、跳槽的現象,有40.2%的快遞員任職時間無法達到一年。

 

目前,多數快遞小哥都是未經過崗位技能培訓、剛剛進城的農(nong) 民工,加上快遞行業(ye) 薪資低、勞動強度高、激勵製度不健全、從(cong) 業(ye) 者合法權益保護性差等原因,快遞企業(ye) 與(yu) 職工的黏結度比較低。一個(ge) 很少有崗位忠誠度和依賴度的服務性行業(ye) ,如何保證服務質量需要頂層設計。

 

對於(yu) 國家來說,需要規範超高速增長的快遞行業(ye) ,進一步推進快遞行業(ye) 的發展以增加就業(ye) 和拉動其他產(chan) 業(ye) 及區域經濟發展,防範超高速發展下的環境汙染、資源浪費等負麵效應;對於(yu) 快遞企業(ye) 來說,就是要擴展市場、降本增效、滿足需求和提高競爭(zheng) 力,以保證企業(ye) 可持續發展;但對於(yu) 消費者來說,關(guan) 心的則是在便利、安全地購買(mai) 寄遞服務的同時,能實現信息保密和財產(chan) 及人身安全,同時可以在各種突發及偶然事故中,快速有效地得到損失減免及賠償(chang) 。

 

從(cong) 快遞業(ye) 涉及的三方利益主體(ti) 權衡考慮,《快遞條例(草案)》既應該約束國家的行政權力範圍,也應該規範快遞企業(ye) 及從(cong) 業(ye) 者的行為(wei) 準則,當然更希望責權利三方麵能高度統一,從(cong) 而促進並明晰消費者購買(mai) 及享受服務的最優(you) 配置架構。

 

在行業(ye) 、企業(ye) 的發展過程中,政府應盡可能減少行政幹預和行政收費,盡可能降低企業(ye) 稅負和減少稅負重疊,盡可能在快遞的網絡化布局及設點上給予環境便利,盡可能在營造社會(hui) 整體(ti) 服務環境上給予綜合支持。

 

快遞業(ye) 已從(cong) 國家需求過渡到全民需要,應該給政府再次就《快遞條例(草案)》向全民征詢意見點讚。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