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基於跨境電商發展的國際貿易專業實訓實踐改革研究

發布時間:2017-06-22 13:24:44 論文聯盟

一、跨境電商發展的大背景

 

從(cong) 2003年跨境電商發展伊始到現在已經13年,而“2013年是中國跨境電商元年”,隻因在傳(chuan) 統貿易日漸無法滿足社會(hui) 需求的大環境下,跨境電商逆勢而為(wei) ,發展迅猛,才終於(yu) 引起政府的關(guan) 注和重視。據中國商務部預測,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將增至6.5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達到30%的年增長率,占中國總進出口貿易額的20%。作為(wei) 國際貿易的新手段,跨境電子商務對於(yu) 擴大海外營銷渠道、提升企業(ye) 競爭(zheng) 能力以及實現我國外貿轉型升級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yi) 。

 

 

隨著跨境電商對社會(hui) 、經濟的影響日益凸顯,2013年至今,政策層麵一直釋放出跨境貿易的利好消息。2013年8月底,國務院發布外貿“國六條”,從(cong) 貿易便利性、綜合服務平台、資金支持和加大進口等多方麵促進外貿電子商務行業(ye) 的發展,這是政府首次正式表明對跨境電子商務予以政策支持,今後將會(hui) 更加積極地關(guan) 注和參與(yu) 跨境電商發展。之後又陸續發布《關(guan) 於(yu) 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幹意見》《關(guan) 於(yu) 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關(guan) 於(yu) 加快培育外貿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的若幹意見》以及《關(guan) 於(yu) 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等,充分彰顯政府致力於(yu) 創造更加便利的發展環境、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決(jue) 心。

 

 

二、高校國際貿易專(zhuan) 業(ye) 實訓實踐改革的意義(yi)

 

 

與(yu) 傳(chuan) 統國際貿易相比,跨境電商一方麵延續了區別於(yu) 國內(nei) 貿易的語言交流、產(chan) 品需求、文化貨幣、跨國物流和法律法規等方麵的差異性,另一方麵對相關(guan) 從(cong) 業(ye) 人員有著區別於(yu) 傳(chuan) 統外貿崗位的特殊標準和要求。綜合而言,一個(ge) 優(you) 秀的跨境電商人才除了具備良好的外語溝通能力和豐(feng) 富的跨境貿易及文化知識之外,還應當具備熟練的電商平台操作能力和較強的國際市場營銷能力等。

 

 

但目前,業(ye) 界普遍認為(wei) 行業(ye) 存在很大的跨境電商人才缺口。2015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務研究中心聯合阿裏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跨境電商人才研究報告》顯示,85.9%的企業(ye) 認為(wei) 跨境電商人才缺口嚴(yan) 重,被招聘人員中更有高達82.4%的人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務,而這一比例裏有53%是本科學曆畢業(ye) 生。這一數據直接反映出目前的大學教育存在滯後的問題。事實上,國內(nei) 高等院校尚無明確的跨境電子商務專(zhuan) 業(ye) ,大多是在國際貿易專(zhuan) 業(ye) 下設跨境電商方向,而2014年國際貿易實務專(zhuan) 業(ye) 國家級教學資源庫建設中將“跨境電商”作為(wei) 10 個(ge) 課程子項目之一予以立項,凸顯出跨境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專(zhuan) 業(ye) 課程體(ti) 係中的重要定位。基於(yu) 此,傳(chuan) 統的國際貿易專(zhuan) 業(ye) 摸索適當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yang) 課程體(ti) 係,尤其是對現有的實訓實踐教學進行改革已是迫在眉睫。

 

 

三、基於(yu) 跨境電商發展的國際貿易專(zhuan) 業(ye) 實訓實踐改革措施

 

 

以湖北文理學院為(wei) 例,國際經濟與(yu) 貿易專(zhuan) 業(ye) 目前下設跨境電商和金融投資兩(liang) 個(ge) 方向,其中前者是於(yu) 2015年由外貿實務方向演變而來。在對國貿專(zhuan) 業(ye) 人才需求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將跨境電商方向確定為(wei) 培養(yang) 具備了解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報關(guan) 、商檢、出口退稅、收付匯核銷、許可證與(yu) 配額、國際物流與(yu) 終端配送、跨境融資平台運作等相關(guan) 知識,熟知跨境電子商務運營模式,並具備一定的國際物流與(yu) 終端配送設計能力,能勝任外貿營銷、業(ye) 務流程操作等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zhuan) 門人才。要實現這一人才培養(yang) 目標,就必須對國際貿易專(zhuan) 業(ye) 實訓實踐教學進行如下改革:

 

 

1.加快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師資隊伍

 

 

目前在教學實踐中,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以義(yi) 烏(wu) 工商職業(ye) 技術學院、金華職業(ye) 技術學院、浙江工商職業(ye) 技術學院等為(wei) 代表的高職院校,積極探索國際貿易與(yu) 電子商務相結合的改革路徑,取得了良好效果;而在社會(hui) 培訓領域,阿裏巴巴速賣通大學以及eBay、亞(ya) 馬孫、敦煌網等跨境電商培訓如火如荼,依據其短期培訓靈活機動的優(you) 勢,為(wei) 高校教師提供了很好的學習(xi) 機會(hui) 。

 

 

麵對新形勢、新發展,必須從(cong) 師資隊伍培養(yang) 入手,采取引進跨境電商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人才和加大現有師資進修培訓力度相結合的辦法,引入競爭(zheng) 機製,著力提高教師的應用型素質及社會(hui) 服務和科研創新能力,鼓勵青年教師通過掛職鍛煉、合作交流等方法,積極與(yu) 跨境電商企業(ye) 溝通合作,在實踐中豐(feng) 富實戰經驗,成長為(wei) 雙師型人才,進而提升跨境電商實訓實踐教學水平。

 

 

2.完善課程配套實驗環境

 

 

根據職業(ye) 崗位的特點和需要,圍繞人才培養(yang) 模式,構建以應用能力培養(yang) 為(wei) 主體(ti) 、以職業(ye) 素質培養(yang) 和職業(ye) 資格證書(shu) 獲取為(wei) 目標的課程體(ti) 係,實現“雙證通融”;同時遵循基本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之間的聯係規律,形成崗位能力模塊化課程體(ti) 係。在此基礎上,完善課程配套實驗環境。

 

 

3.強化實訓實踐教學模式

 

 

緊緊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yang) 目標,著力培養(yang) 大學生跨境電商崗位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以第一課堂課內(nei) 實踐、實踐教學和第二課堂實踐活動為(wei) 支撐,加強實驗室、校內(nei) 外實習(xi) 基地建設,強化學生應用能力培養(yang) 。在實踐教學方麵,已經探索性地引進跨境電子商務公司參與(yu) 國際貨運代理實務課程的實踐實訓,要進一步實施引導式教學,形成“以學生為(wei) 主體(ti) 、以教師為(wei) 主導、以項目為(wei) 載體(ti) ”的實訓、實踐模式。同時采用“請進來”“走出去”“課程指導書(shu) ”等“學習(xi) 推動教學法”,采用模擬企業(ye) 活動、項目主題教學法,有效培養(yang) 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技術應用能力。

 

 

4.開拓校外實習(xi) 實訓基地

 

 

積極探索與(yu) 校外實習(xi) 基地的合作模式,探索建立校企合作的校企協同培養(yang) 體(ti) 製機製。目前已與(yu) 廣東(dong) 新航線商務有限公司、永康久久太陽商務有限公司、上海康暢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深圳海天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八家公司簽訂實習(xi) 實踐基地協議,下一步爭(zheng) 取與(yu) 襄陽市外貿協會(hui) 、甚至湖北省外貿協會(hui) 、龍頭跨境電商企業(ye) 建立聯合培養(yang) 平台,共同製訂和執行培養(yang) 方案,共同設置有利於(yu) 跨境電商方向發展的課程體(ti) 係和教學內(nei) 容,共同實施培養(yang) 過程,共同評價(jia) 培養(yang) 質量,以此保證教學始終以實踐為(wei) 依據,同時滿足學生實習(xi) 的要求。

 

 

5.創新“證、賽、創業(ye) ”模式

 

 

全國外經貿職業(ye) 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hui) 於(yu) 2016年舉(ju) 辦“第一屆OCALE跨境電商創新創業(ye) 能力大賽”,這既是為(wei) 了落實“互聯網+”國家戰略行動計劃,響應“大眾(zhong) 創業(ye) 、萬(wan) 眾(zhong) 創新”的號召,又順應了跨境貿易電商化的潮流,搭建了全新的跨境電商校企合作平台,有助於(yu) 提升各院校跨境電商專(zhuan) 業(ye) 師資水平,培養(yang) 跨境電商人才的創新創業(ye) 能力。除了鼓勵、支持少數優(you) 秀學生參加競賽外,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學生均可參加中國貿促會(hui) 商業(ye) 行業(ye) 分會(hui) 啟動的跨境電商水平測試,為(wei) 順利就業(ye) 增添有利砝碼。而參賽和拿證也正好為(wei) 學生提供實戰經驗,在校期間可以借此申請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ye) 訓練項目,抑或是畢業(ye) 之際直接創業(ye)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