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難脫BAT宿命論 二手車電商該如何破圍

發布時間:2017-05-09 10:57:41 界麵

4月下旬,我在北京參加了一個(ge) 汽後市場的的聚會(hui) ,作為(wei) 行業(ye) 觀察人士,在和一位資深VC談論的期間,“安利”起二手車行業(ye) 。但這位VC的回應,卻讓我的思緒宛如革新。他提出了一些的擔憂,這些未來必然會(hui) 發生,並和我一起對業(ye) 態進行了重新梳理。

 

在此之前,二手車輿論場的聲音廣泛看好今年,認定,2017年是車源爆發的關(guan) 鍵一年。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hui) 統計,2017年3月份全國二手車交易量107.98萬(wan) 輛,整體(ti) 一季度,全國交易輛為(wei) 279.12萬(wan) 輛,同比增長22.17%,交易額同比增長39.79%。回顧2016年,全國二手車市場交易量約為(wei) 1039萬(wan) 輛,交易量環比增長10.41%;交易額約5926億(yi) 元左右,交易額環比增長7.06%。按照這樣的環比增長態勢,2017年破2000萬(wan) 交易量大關(guan) 無疑。

 

在交流期間,那位VC也很同意今年的爆發趨勢,不過,他也表達了一些隱藏憂慮。他對我講,你太盲目樂(le) 觀了。“因為(wei) 未來幾年,行業(ye) 是非常誘人的,2020年,新舊車比例1:1,完全是萬(wan) 億(yi) 級的交易市場,蛋糕這麽(me) 大,BAT們(men) 可能會(hui) 錯過嗎?他們(men) 一直是收割者,要有危機感,他們(men) 介入隻是時間問題。

 

當市場回歸理性後,企業(ye) 不需要通過大規模燒錢來搶占份額,這就給市場定了一個(ge) 新規則——所有人都可以創造一些夾縫市場。市場會(hui) 分化出來,進入一個(ge) 相對合理的競爭(zheng) 期。

 

BAT宿命論,伺機而動

 

今年, 雖然某些領域格局已定,不過還是出現了許多蟻群時的新進者加入,投機傾(qing) 向明顯。新進者入局,更像蟻群搶食散落的殘羹,而BAT入局,將是直接把果實囊入其中,並用自己的規則重新定義(yi) 玩法。

 

“為(wei) 什麽(me) 不是現在?“我直接發問。他直接把手攤開,凝視窗外,眼神透露幾絲(si) 閃動。“這杯咖啡現在這麽(me) 燙,著急喝燙嘴,也品嚐不到其中的香味,對嗎?兄弟,我告訴你,BAT並不是沒有觀察到這個(ge) 行業(ye) 的體(ti) 量和前景,隻是時機未到。”他慢慢說道。”如果時機成熟,BAT們(men) 都會(hui) 進來,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過資本進行操作和收購。不過現在不行,二手車交易行業(ye) 是一個(ge) 重資產(chan) 、重度線下運營的行業(ye) ,未知的風險和繁雜的程序還有很多,這和大象不喜歡走繁茂的森林是一個(ge) 道理,他們(men) 都喜歡踩踏低矮的植被而不是陷入密林中。“

 

”BAT們(men) 喜歡撿起現成的“。他又補充道。眼瞅著眼前的咖啡溫度不再發燙,他端起來吹了幾下,慢慢品嚐。“你要知道,BAT們(men) 介入行業(ye) ,就跟我現在喝咖啡一樣,一定要溫度正好,這樣濃香還有,也不會(hui) 燙嘴。撿現成的,最直接的就是對創業(ye) 者們(men) 的挑戰,一個(ge) 創業(ye) 者,在和BAT們(men) 談判的時候,往往沒得選。我給你舉(ju) 一個(ge) 最直接的例子,國內(nei) 某連鎖項目,業(ye) 態成熟之時,BAT進來了,談判時候直接說,要麽(me) 和我合作,要麽(me) ,我就投你的競對,說的非常現實。”眼前的這位VC似乎露出一絲(si) 苦笑。

 

誰也不會(hui) 忘記,2014年在美上市的高德地圖,被阿裏收購,而ucwebs、美團等也相繼成為(wei) 阿裏產(chan) 業(ye) 鏈的一環;作為(wei) 京東(dong) 最大股東(dong) 之一的騰訊,曾收購58集團、滴滴、搜狗大部分股份;百度收購去哪兒(er) 、糯米......垂直領域獨角獸(shou) 被BAT接手已成為(wei) 一定的管律。另外,被收購公司犧牲自我幾乎定律,典型的如阿裏收購的萬(wan) 網和CNZZ,被收購後品牌被弱化以突出阿裏雲(yun) 、糯米更名百度糯米等。

 

“每個(ge) 行業(ye) 都有風險,但有些是可預知的,對於(yu) 未來必定到來的力量,人們(men) 卻能在BAT來臨(lin) 之前做一些準備,建立壁壘,因為(wei) 壁壘無論如何是無法靠收購複製的,這是所有我見過的創始人一直追求的經營終曲。”這是那位VC走之前說的最後一句話,令我記憶猶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疾足高材者得焉。”這或許是一種宿命論。

 

格局已定,人可破否?

 

有人說,2017年,二手車電商格局已定。除了新進者機會(hui) 近乎於(yu) 無,現在固有的市場領域,已經基本可以分為(wei) 四大塊:分別是B2B、B2C、C2C、C2B四個(ge) 業(ye) 務模塊。關(guan) 於(yu) 二手車電商模式討論早已老生長談,B2B因為(wei) 上遊和下遊交易角色均為(wei) 專(zhuan) 業(ye) 經銷商,存在信息和差異化較小的空間,作為(wei) 中間的電商淪為(wei) “管道”,突破不了毛利的天花板,利潤空間有限,這個(ge) 雖然模式在美國的標杆是Manheim,COPART和KAR,被這幾家所壟斷,但美國的二手車交易體(ti) 量和中國相比不是一個(ge) 概念,B2B的優(you) 勢在中國遠不如對標的美國大佬企業(ye) 。

 

B2C模式下,下遊和上遊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對稱,而且下遊買(mai) 車方教育成本高,以及信用體(ti) 係不完善,致使B2C在獲取下遊客戶上存在成本之殤,在新車市場的擠壓下,C端買(mai) 方市場在決(jue) 策中更徒有變數;C2C模式中,在中國固有的市場經濟中,去中介化、去中間化是一個(ge) 偽(wei) 命題,沒有連接即無法形成交易,純上下遊對接在烏(wu) 托邦裏或許能實現。

 

因此隻剩下C2B這一陣營,因為(wei) 上遊C端賣車是剛需,所以toB的交易鏈更端、更精專(zhuan) ,憑借效率和量的優(you) 勢,C2B市場的份額和2015、2016年相比已經今非昔比,2015年的B2B市場是60%以上,今年,有觀察人士認為(wei) ,C2B市場至少在40-50%左右了。在美國,舊車要到消費者手中,首先要經過拍賣行的拍賣。二手車拍賣在過去的20多年中發展迅速,這期間,經銷商從(cong) 現場拍賣演變成線上拍賣,其收入增長從(cong) 最初的10%增長到了現在的35%以上,量級的增長帶動了美國二手車市場發生明顯的變化,以及主流消費觀的更迭,人們(men) 並不在意車賣給誰了,而是更在意體(ti) 驗到的服務。

 

基於(yu) 此,現在的C2C交易場景,摻雜了C2B的交易場景,不管是人人車還是瓜子二手車,已經公開競拍渠道,發展加盟經銷商提車,車速拍就是一個(ge) 鮮明的例證。但講C2C故事的平台,還是會(hui) 堅持這一方向,不會(hui) 成為(wei) toB專(zhuan) 業(ye) 的平台。滴滴、美團、餓了麽(me) 能夠成為(wei) 今天,靠的是地推的渠道鐵軍(jun) ,二手車電商也必須依靠這一體(ti) 係進行線下網絡的構置,否則單一的交易連接載體(ti) ,不僅(jin) 在跳單環節上徒增隱患,而且不能形成交易壁壘。但C2C對C端市場,無論是上遊還是下遊都擁有一定權重,我們(men) 在以往的地推經驗中,對有車精準人群詢問時,給出的答案品牌認知度最高的往往都是C2C平台,這歸功於(yu) 這些平台的品牌轟炸戰略,這可以是壁壘的一種解釋。

 

其實,另一個(ge) 緯度看壁壘,換言之也是業(ye) 務和運營的護城河,在人人車、瓜子二手車為(wei) 代表的C2C陣營,以及車置寶、開新等為(wei) 代表的C2B陣營中,人存在的不可代替性。在這其中,企業(ye) 的創始人們(men) 發揮了重要作用。我梳理了幾家二手車交易電商,我發現這些創始人都有一個(ge) 共同的特點,都是充滿危機感。

 

上次見到人人車的李建,我記得是在2017年的戰略溝通會(hui) 上,那時候李建說話是比較有氣有力,而且眼神是很有精神的,那時候他正式對外公布了毛利為(wei) 正的狀態,以及人人車盈利的目標。但過了幾個(ge) 月,在4月的億(yi) 歐二手車峰會(hui) 上,我見到李建,整個(ge) 人明顯感覺不一樣了,眼袋明顯加深,臉型明顯胖了,而且眼睛沒神了。一定是操勞過度,勞累造成的。另外,從(cong) 李建發言的聲音也可以判斷,聲音輕軟,中醫角度判斷是氣虛,也是勞累造成的。

 

李健僅(jin) 僅(jin) 是二手車行業(ye) 中的冰山一角,這些CEO為(wei) 了企業(ye) 的前途在拚搏之外,最大的內(nei) 因是對企業(ye) 前途導航、行業(ye) 格局的博弈。車置寶的黃樂(le) 是二手車電商行業(ye) 裏著名的拚命三郎,在和又一車合並之後,黃樂(le) 顯得更加拚命,他睡公司是常事,辦公室有他專(zhuan) 門的一個(ge) 睡袋。其實,這是絕大部分創業(ye) 公司創始人的共同畫像,為(wei) 了自己公司和事業(ye) 奮鬥,都是把公司當成自己孩子一樣,竭心盡力,在3月開辟7座新城市後,馬上又要開辟十幾個(ge) 城市的新戰場,對車置寶來說,及時落地產(chan) 生的勢能比想象中更大。不僅(jin) 黃樂(le) ,其他二手車電商,汽車後市場相當多的創始人,基本都在“戰鬥”中,因為(wei) 他們(men) 知道,時間有限。

 

拚命的最終目的是做大,做大的最終目的是產(chan) 生閉環和網絡效應,讓BAT望洋興(xing) 歎。這看似美妙的邏輯,實則要達成必須付出相當大的代價(jia) 、以及陣痛,嚐試不同的決(jue) 策以及轉型升級後帶來的變化,進行戰略和運營層麵上的打法更迭,每一個(ge) 決(jue) 策都足以撼動企業(ye) 未來的方向。 在二手車電商中,雖然格局已經初步顯現,但拚搏者們(men) 仍然想讓自己的能量爆發,在價(jia) 值觀上對員工進行再造。華為(wei) 能成功不是因為(wei) 狼性文化,而是因為(wei) 狼性的管理製度。

 

不過,創業(ye) 公司和巨頭是兩(liang) 種不同的處事原則和運作方式。很多創業(ye) 公司被巨頭收購後往往戰鬥力下滑,因為(wei) 決(jue) 策鏈條變長,快速反應能力受到限製。另一種說法是,當一個(ge) 公司所有部門和運營體(ti) 係,不是人決(jue) 定業(ye) 務,而是製度決(jue) 定業(ye) 務的時候,這種內(nei) 部的壁壘,BAT是無法靠換人就能接手過來的,因為(wei) 一個(ge) 製度的形成,往往是人和業(ye) 務的雙向搭配組成,所以對於(yu) 公司來說,在擁有了強大的運營體(ti) 係後,對人和事進行製度重構和再分配,以產(chan) 品化的方法論構建企業(ye) 根基,是阻礙外部管理和運營複製的手段。所以人不一定是決(jue) 定企業(ye) 壁壘的關(guan) 鍵一環,你的價(jia) 值觀、運營、人才三線合一,是終歸要義(yi) 。

 

未來哪些還有空間能重置?

 

不僅(jin) 是企業(ye) 內(nei) 部管理和運營能形成壁壘,對現有業(ye) 務重置以及更新,也是一個(ge) 企業(ye) 的核心競爭(zheng) 力。美國的Manheim是一個(ge) 曆史悠久的汽車營銷服務商,他從(cong) 生長到壯大,再到模式和業(ye) 務定局,形成網絡化方麵,可以給許多二手車電商提供借鑒意義(yi) ,它以業(ye) 務的創新乃至形成壟斷,對收購進行了反製。

 

眾(zhong) 所周知,Manheim是全美國最大的批發汽車拍賣行。該公司會(hui) 為(wei) 汽車批發商的汽車進行再銷售,其顧客包括汽車經銷商,製造商,汽車出租公司以及車隊。該公司經營範圍包括實體(ti) 店和網上拍賣,並提供與(yu) 拍賣相關(guan) 服務。但是,Manheim除了以上業(ye) 務,還衍生了許多其他業(ye) 務,例如汽車翻新,事故賠償(chang) 金額鑒定以及二手車評估等。在它最如日中天的時候,曾有汽車巨頭想要直接收購它,但Manheim果斷轉型,當時上線新功能,在Manheim Auctions注冊(ce) 的汽車會(hui) 被自動攝像,更加方便了人們(men) 對二手車的選購,這項專(zhuan) 利技術直接增加了Manheim的估值以及收購難度,巨頭的收購策略被迫停止。

 

Manheim的案例表明,麵對收購,企業(ye) 果斷轉型或研發新專(zhuan) 利技術,提高自己的壁壘,是可以讓企業(ye) 處於(yu) 一個(ge) 閉環的安全狀態的。以此類推,二手車電商在發展的道路上,憑借技術的革新,建立自己未來的護城河,玩法也有可能得到迭代。

 

利用大數據技術給C端消費者做價(jia) 格參考,拉取車源信息並給出市場平均成交價(jia) ,目前代表公司有車三百,精真估,公平價(jia) 等等。但是大數據技術,BAT的可複製性是很高的,不管是網抓技術還是信息類平台數據統計,對價(jia) 格的智能研判的估價(jia) 壁壘不高。未來,當靠賣流量變現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模式上必須有創新和突破,AI自動化估價(jia) 的重置空間依舊有,以前是憑借曆史交易大數據技術,以後更可能是“交易平台數據+4S店車況數據+人工智能算法”三位一體(ti) 的估價(jia) 技術。

 

這一判斷的對標企業(ye) 是美國的Carfax,Carfax從(cong) 汽車維修廠的管理軟件起家,後來擁有了大量的二手車保養(yang) 和維修的數據,就變成了一個(ge) 輔助定價(jia) 平台,由於(yu) Carfax本身具有對車況認定的技術,而且在其平台摻雜二手車交易數據,所以Carfax很容易的做到了精準估價(jia) ,未來它的方向就是標準人工智能。

 

二手車金融聽起來想象空間是最大的,因為(wei) 庫存周轉是車源唯一的KPI。金融是未來二手車市場的發動機,可以撬動增量市場。目前分為(wei) 供應鏈金融(車商庫存融資)和消費金融,即使是美國最大的二手車金融平台是Dealer Track, 市值40億(yi) 美金,也難逃被Auto Trader Group收購的命運。純做金融的二手車平台,由於(yu) 業(ye) 務模式單一,沒有線下的重資產(chan) ,無論獨角獸(shou) 怎樣奔跑,BAT獵人總能找到捕獲的方式。

 

目前,車商貸款的難點在於(yu) ,如何去識別車商的庫存並管控庫存車輛的移動及庫存車輛的估價(jia) 。如果沒有準確的估價(jia) 係統和大量的線下地推,車商貸款基本無法操作。傳(chuan) 統的金融機構,無論是風控還是肢解車商庫存結構,在垂直和專(zhuan) 業(ye) 上介入空間狹小。

 

所以,未來的二手車金融,對車商貸的趨勢,一定是以二手車交易平台為(wei) 基礎,然後做toB的車商貸,例如現在車置寶的“置車貸”、優(you) 信金融等。消費金融同理,現在的玩家是易鑫金融、大搜車等,但現在消費貸款的痛點是顯而易見,傳(chuan) 統金融機構的速度慢,流程冗長。如果不加以改良,用戶體(ti) 驗以及產(chan) 品壽命勢必大打折扣。因此,消費金融在未來,呈現的趨勢是承載平台以及金融機構,互聯網化,但互聯網和傳(chuan) 統機構相比有很大的風控難度,這則需要另一個(ge) 產(chan) 業(ye) 鏈環節的管理和嫁接,以交易平台和融資租賃的消費金融粘合,而後方能建立金融壁壘。

 

對原有技術或者業(ye) 務進行重置、創新,不僅(jin) 是企業(ye) 的動能所在,更是其保持獨立和聲量的利劍。今天,你也許隻看到了戰國時代的二手車交易行業(ye) 。但明天,隨著BAT的到來,人們(men) 能看到今時勝者的消失,往日弱者作為(wei) 創新和堅守者的崛起,理應拭目以待。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