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倉儲是供應鏈的“心髒” 多級分倉體係助力高效物流

發布時間:2017-03-07 10:43:48 中國安防展覽網

一直以來大家都是把生產(chan) 和銷售作為(wei) 供應鏈的核心,然而實際上,承擔供應鏈中物資與(yu) 信息流通的是物流環節,正是通過物流,將原料、生產(chan) 製造、銷售連接起來,形成一個(ge) 完整的鏈條,所以,物流是供應鏈的最重要的環節,而物流的核心倉(cang) 儲(chu) 則是供應鏈的“心髒”。 

倉(cang) 儲(chu) 是供應鏈的“心髒” 多級分倉(cang) 體(ti) 係助力高效物流 

一、探討一個(ge) 問題:什麽(me) 是高效物流 

從(cong) 物流公司角度來說,我想這個(ge) 問題很簡單,就是怎麽(me) 最快的把物品從(cong) A點搬到B點,中間可能會(hui) 經過C點和D點。考慮的是路由的設計,時效的把控和低成本的控製。但如果我們(men) 換個(ge) 角度,是從(cong) 消費者的角度,或者是供應鏈的角度,就是怎麽(me) 考慮降低物流成本在商品價(jia) 格中的占比,減少物流過程在訂單響應時間中的比例。 

一些客戶在尋找供應鏈解決(jue) 方案的時候,往往報價(jia) 是基於(yu) 貨值占比,這樣更容易計算把控。這兩(liang) 個(ge) 角度看起來都非常類似,但一個(ge) 邏輯差異很大,前者考慮的是如何有效的從(cong) A點到B點的問題,叫做正確的做事,後者要考慮的是商品為(wei) 什麽(me) 從(cong) 從(cong) A點搬到B點再搬到C點,考慮做正確的事。 

實際上從(cong) 供應鏈角度出發,要降低商品價(jia) 格中的物流成本,隻是解決(jue) A點到B點是不夠,關(guan) 鍵確保A點搬到B點是有效的。 

商品每一次的搬動都會(hui) 帶來物流成本的提升,京東(dong) 劉強東(dong) 說中國的商品從(cong) 供應商出來到消費者,中間要經過7次搬運,這是國內(nei)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高效的物流,有一個(ge) 很重要的前提,減少搬運的次數,因此就要減少商品的無序流動,就是如何讓商品更有序的流動。 

二、要搞明白是什麽(me) 決(jue) 定貨物的流轉 

決(jue) 定貨物流向的不是物流公司,而是消費者,或者說是訂單。貨物流轉最佳的狀態的就是商品從(cong) 廠家出來後直接送到銷售者手裏,有一個(ge) 理想的狀態就是商品實現按訂單生產(chan) ,物流按訂單配送。但實際上市場的需求和生產(chan) 的計劃是相互尋找的過程,所以產(chan) 生很多的中間環節。但終極流向都是從(cong) 廠家到消費者,就是商流會(hui) 決(jue) 定著物流,決(jue) 定著貨物的流動渠道。 

三、商流會(hui) 決(jue) 定著物流,物流製約著商流 

商品流動的中間環節,實際上就是渠道,傳(chuan) 統渠道是商品從(cong) 生產(chan) 商出來後到品牌商分銷商批發商,再配送到門店然後到消費者,中間的分銷商批發商實際上是在對接著下遊市場的需求和上遊生產(chan) 的計劃,同時還承擔了物流和資金的問題。 

一個(ge) 經銷商代理多個(ge) 品類同時麵向同一客戶,從(cong) 而有效降低其物流和營銷成本,很多新產(chan) 品公司隻要做好產(chan) 品就能夠通過多級分銷體(ti) 係而享受到極低成本的物流和推廣渠道,從(cong) 而快速做大規模。 

層層分銷體(ti) 係一方麵使得很多的分散碎片化的資源能力可以整合起來服務大型流通,同時在信息不對稱的市場環境裏盡可能的擴大與(yu) 消費者接觸麵,增加信息源,整個(ge) 商流體(ti) 係更有彈性。但由渠道商信息化水平的落後,整個(ge) 商流信息流是被多個(ge) 中間環節切斷的,信息效率很難變高,導致供應鏈效率也具有很大的局限。 

近些年,由於(yu) 電商發展,實際上線上渠道發展很快,商品通過電商和微商直接通過快遞的方式送到消費者手上。不過雖然線上渠道發展很快,但實際上至今隻占到流通領域GDP的12-15%,傳(chuan) 統渠道還是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占到85%左右,而且發展至今電商實際上已經到了相對飽和的階段,比例相對已經穩定。 

渠道會(hui) 影響物流,比如電商帶動了快遞的發展。但實際上,物流也會(hui) 影響商品的渠道模式: 

(1)很多商品天然就不適合線上渠道,主要通過線下渠道為(wei) 主,比如生鮮和百貨,一方麵是商品的毛利低,單品的物流成本在商品中的占比過高,生鮮的物流標準很高損耗大,另外快消品場景化、衝(chong) 動性的消費特征與(yu) 電商有較大出入,因此生鮮和百貨的B2C模式一直沒有發展起來; 

(2)從(cong) 第一點就可以得出結論,在很多品類上,線上渠道並不比線下渠道更有優(you) 勢。這裏很重要的一個(ge) 原因是因為(wei) 線下渠道的物流在購買(mai) 之前,邏輯上每一次商品的搬運都是離消費者更近,隻是多個(ge) 環節的信息都是孤立,銜接未必好,但線上渠道的物流在購買(mai) 之後,在下訂單之前的物品流動都是無效的,可能在深圳的淘寶從(cong) 北京進貨再賣給北京的消費者,造成了商品有很多無序的流動。

四、渠道變革發展趨勢,是物流的挑戰和機遇 

1.線上渠道從(cong) 流通末端往上遊生產(chan) 延伸 

電商模式從(cong) 最早的C2C到B2C,現在更多是B2B,再到F2B2C或F2C。原來生鮮和快消品行業(ye) 多年探索C2C或B2C模式,但是都慘敗而歸,但通過B2B的模式卻能夠迎來發展的新一輪高潮,從(cong) 零售通和百世店加到新通路到中商惠民等,正在通過B2B模式實現快速整合。 

2.線上線下全渠道 

很多製造商和品牌商都會(hui) 同時擁有線上和線下渠道,但原來兩(liang) 套銷售體(ti) 係和兩(liang) 套倉(cang) 儲(chu) 體(ti) 係在並行運行,正在走向融合,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的全渠道模式,020加F2B2C,用戶在線上訂單,線下門店就近發貨,門店還將成為(wei) 體(ti) 驗中心、成為(wei) 倉(cang) 儲(chu) 中心和交付中心。

3.C2M趨勢越來越明顯

互聯網的技術使得渠道的各個(ge) 環節信息被打通,被連接起來,所以用戶的數據能夠被累計下來,然後更好的往上遊延伸,所以C2B,C2M模式會(hui) 越來越強,供應鏈結構會(hui) 變化,原來推動式供應鏈結構走向基於(yu) 客戶精準預測的拉動式供應鏈結構。 

五、供應鏈核心:把商品提前放到離消費者最近地方

供應鏈的終極目標和方案就是把商品提前放到離消費者最近的地方,然後以各種方式最快的送給消費者。比如,商品出工廠大門之後就被直接送往離買(mai) 家最近的倉(cang) 庫或者門店,以盡量減少商品在空間上的無效流動、降低成本。要實現這個(ge) ,需要做到三點:第一是多級分倉(cang) 體(ti) 係,第二是整合社會(hui) 化的倉(cang) 儲(chu) 資源,第三是沉澱大數據,引導商品提前向離消費者最近的地方流動。

1.多級分倉(cang) 的網絡體(ti) 係 

一個(ge) 典型的場景是原來從(cong) 廠家把商品幹線運輸到不同的批發商,再配送到各自的門店,批發商品類少,送到門店的物流履約成本高。後來批發商開始了整合,全品類的批發商配送區域的門店,通過訂單的並流集約化,提升訂單密度,降低單品的物流成本。但由於(yu) 門店很多,距離很遠,一個(ge) 或幾個(ge) 倉(cang) 庫難以實現有效的配送,勢必需要形成了多級分倉(cang) 體(ti) 係。我們(men) 可以打造平台化的多級分倉(cang) 體(ti) 係,為(wei) 社會(hui) 化的中小客戶提供庫存管理和倉(cang) 儲(chu) 物流服務。 

完整的分倉(cang) 網絡需要設立至少三級的分倉(cang) 體(ti) 係,從(cong) RDC倉(cang) 到DC倉(cang) 再到TC倉(cang) 。三者不同的功能,RDC區域的集采存儲(chu) 以及DC倉(cang) 的調撥,DC倉(cang) 進行分揀理貨和配送,TC更多的分撥角色,渠道越來越下沉,越靠近門店或消費者,多級分倉(cang) 的價(jia) 值在於(yu) : 

(1)讓倉(cang) 庫設置離門店和消費者最近,讓商品響應訂單的速度最快,加上末端配送的能力,可以最快的給門店補貨,或給消費者發貨; 

(2)庫存在不同倉(cang) 之間的動態分配非常關(guan) 鍵,線上和線下的一盤貨,庫存共享,從(cong) 而供應商可以給每個(ge) 倉(cang) 庫供貨,每個(ge) 倉(cang) 庫都可以發貨; 

(3)這樣的倉(cang) 配網絡有一個(ge) 好處,就是可以進行供應商庫存管理,實現零庫存; 

(4)當如果需要這麽(me) 多倉(cang) 庫,單靠一家是很難打造形成有縱深的網絡,因此需要連接社會(hui) 化地倉(cang) 儲(chu) 資源。 

2.整合社會(hui) 化的倉(cang) 儲(chu) ,統一標準和統一入口 

第一就是要有統一的標準,包括管理標準和運營標準。 

標準的目的是各方的接口是一致的,對接的成本很低。標準包括管理標準和運營標準的統一,更關(guan) 鍵是硬件的統一。目前物流各環節交付模式,供應商到物流中心倉(cang) 庫是以托盤為(wei) 單位,倉(cang) 庫到門店是以箱為(wei) 單位,門店到消費者是件。 

實際上大件物流,80%以上的物流都在前端兩(liang) 部分,標準的容器尤其是托盤一定會(hui) 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現在托盤標準化程度低,規格都是不一致的,托盤循環使用尚未普及,功能也沒有被完全挖掘,但是如果有共享的一張倉(cang) 配網絡,托盤標準化和循環使用一定能夠有效改善,把存儲(chu) 與(yu) 存儲(chu) ,把存儲(chu) 與(yu) 運輸打通,對於(yu) B2B物流的效率提升會(hui) 有非常大的幫助。 

第二是要實現倉(cang) 儲(chu) 的要素進行透明連接,變得在線化和共享化。 

標準僅(jin) 僅(jin) 是基礎,關(guan) 鍵是能夠實現在線連接。這就需要有一個(ge) 前提,首先是要對倉(cang) 儲(chu) 的關(guan) 鍵要素進行編碼,對於(yu) 庫區庫位貨位貨架進行編碼,這樣就給予了一個(ge) 身份,能夠被讀取和識別;其次是通過設備針對要素編碼進行實時讀取,獲取要素的狀態,並反饋給係統上線。比如托盤可以編碼,並和托盤上的商品聯動,就自動識別貨物的身份信息,讓流轉更加快捷。 

3.沉澱大數據,引導商品提前向消費者最近的地方流動 

把商品提前放到離消費者最近的地方,關(guan) 鍵在於(yu) 提前,怎麽(me) 做到?就是靠大數據。要有一套庫存管理係統,前端連接銷售端,訂單係統,通過訂單信息的曆史數據預測訂單需求,中間把所有碎片化的倉(cang) 庫環節連接起來,做到庫存共享,上遊連接ERP,就能夠有效的進行數據的傳(chuan) 導,把消費的曆史數據和預測傳(chuan) 遞給廠家。 

商家就能夠進行智能分貨和提前備貨,把商品提前放到離消費者最近的倉(cang) 庫或門店,實現最合理的庫存。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