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ye) 務閉合化
業(ye) 務閉合化指的是供應鏈運營中價(jia) 值的設計、價(jia) 值的實現、價(jia) 值的傳(chuan) 遞能形成完整、循環的閉合係統,一旦某一環沒有實現有效整合,就有可能產(chan) 生潛在風險。
值得指出的是業(ye) 務閉合不僅(jin) 指的是作業(ye) 活動如技術、采購、生產(chan) 、分銷、銷售等作業(ye) 活動的有效銜接,而且也涵蓋了價(jia) 值的完整結合、循環流動,亦即各環節的經濟價(jia) 值能按照預先設定的程度得以實現,並有效地傳(chuan) 遞到下一個(ge) 環節,產(chan) 生新的價(jia) 值。
這一要求也就意味著在設計和運作供應鏈金融中,需要考慮所有可能影響業(ye) 務閉合的因素。具體(ti) 講,影響業(ye) 務供應鏈閉合性的因素有來自宏觀層麵的問題,這包括宏觀係統風險,也就是說由於(yu) 宏觀經濟、政治法律環境的不確定性導致的供應鏈運營中斷,難以實現可循環的供應鏈運營。特別是在立足全球供應鏈基礎上開展的金融活動,特別容易產(chan) 生這一問題。
影響業(ye) 務閉合性的另一類因素是行業(ye) 或區域性係統風險。供應鏈金融一定是依托於(yu) 一定的行業(ye) 供應鏈而開展的金融創新活動,因此,供應鏈服務的行業(ye) 和區域特征必然對供應鏈能否穩定持續運行產(chan) 生作用。
具體(ti) 講,供應鏈金融隻能在持續或者穩定發展的行業(ye) 中實施,對於(yu) 限製性的行業(ye) 或者夕陽型行業(ye) ,實施供應鏈金融會(hui) 具有較大的風險,這是因為(wei) 行業(ye) 走低或者低迷會(hui) 直接使供應鏈運營遭受損失,進而影響到了金融安全。
同理,一些區域性的因素,如地區的經濟發展前景、市場透明度、政府服務水平以及區域環境的穩定性等都會(hui) 對業(ye) 務閉合化產(chan) 生挑戰。
供應鏈本身的業(ye) 務結構也是保障閉合的主要方麵,一個(ge) 穩定、有效的供應鏈體(ti) 係需要做到主體(ti) 完備到位、流程清晰合理、要素完整有效。主體(ti) 完備到位指的是供應鏈設計、組織和運營過程中,所有的參與(yu) 主體(ti) 必須明確,並發揮相應的作用。
供應鏈金融活動是基於(yu) 生態網絡結構的金融性活動,網絡中涉及到諸多的參與(yu) 主體(ti) ,如供應鏈上的成員(上下遊、合作者、第三方等)、交易平台服務提供者、綜合風險管理者以及流動性提供者,如果某一主體(ti) 缺失,或者沒有能夠起到預期的作用,業(ye) 務的閉合性就會(hui) 產(chan) 生問題。
流程清晰合理指的是供應鏈以及金融活動中的各業(ye) 務流程清晰,並且能夠有效結合。這既包括了供應鏈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清晰合理,也包括了線上和線下流程清晰,並且能夠產(chan) 生高度融合,相互支撐、相互作用。要素完整有效指的是采購、銷售、技術、生產(chan) 、分銷、銷售、信息化、人力資源管理、財務、會(hui) 計等管理要素能夠發揮相應的支撐和監督供應鏈金融活動的作用。
交易信息化
交易信息化原本指的是將企業(ye) 內(nei) 部跨職能以及企業(ye) 之間跨組織產(chan) 生的商流、物流、信息流、人流等各類信息,能及時、有效、完整反映或獲取,並且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清洗、整合、挖掘數據,以便更好地掌握供應鏈運營狀態,使金融風險得以控製。
而今,交易信息化的含義(yi) 進一步得到擴展,為(wei) 了實現金融風險可控的目標,不僅(jin) 是能夠獲取和分析供應鏈運營中直接產(chan) 生的各類信息和數據,而且能實現信息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實現有效的信息治理。
信息治理涉及到建立環境和機會(hui) 、規則和決(jue) 策權,以評價(jia) 、創建、搜集、分析、傳(chuan) 遞、存儲(chu) 、運用和控製信息,以解答“我們(men) 需要什麽(me) 信息、如何運用這些信息、誰負責”等問題。
顯然,信息治理行為(wei) 包括了交易管理、規則確立、信息安全、數據流管理以及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有效的供應鏈金融信息治理,需要解決(jue) 好幾個(ge) 問題:
第一,確保供應鏈業(ye) 務的真實性。即所有在供應鏈中發生的業(ye) 務是真實、可靠的,並且產(chan) 生的價(jia) 值是持續、穩定的。要做到前一點,就需要通過對交易憑證、單據和供應鏈運營狀態的查驗,來確保交易的真實。
此外,還可以運用大數據輔助判斷供應鏈業(ye) 務真實可靠,即關(guan) 、檢、匯、稅、水、電等間接性數據挖掘分析,例如,供應鏈參與(yu) 企業(ye) 一般納稅人取得資格的時間、納稅等級與(yu) 繳稅情況、結匯狀態、常年用電用水的程度等,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能夠間接地了解生產(chan) 經營的真實程度。
第二,確保供應鏈物流能力和質量。即在從(cong) 事供應鏈物流服務過程中,物流作業(ye) 的質量、數量、時間、地點、價(jia) 格、方向等明確、清晰,例如,物流運營的能力、庫存周轉率、物流網絡等能否完全符合供應鏈交易或者相應主體(ti) 的要求,此外單貨相符也是需要關(guan) 注的重要信息。
第三,確保供應鏈中資金財務風險清晰可控。交易信息化管理一個(ge) 很重要的方麵是能清晰地了解供應鏈中資金流和財務的狀態,否則該信息的缺失就會(hui) 直接導致供應鏈金融風險。
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采取各種渠道把握幾個(ge) 方麵的信息:一是現金流和利率狀態,二是企業(ye) 自身的財務管理和內(nei) 控體(ti) 係;三是借貸狀態。
收入自償(chang) 化
收入自償(chang) 化是指供應鏈金融活動中所有可能的費用、風險等能夠以確定的供應鏈收益或者未來收益能覆蓋,否則一旦喪(sang) 失了自償(chang) 原則,就很容易出現較大的金融風險。而決(jue) 定自償(chang) 原則的因素就包括了供應鏈運營中相應的貨物、要素的變現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在供應鏈金融運營互聯網化、網絡化的條件下,可能對收入自償(chang) 產(chan) 生影響的因素,不僅(jin) 僅(jin) 是靜態地考察貨物、要素的變現,還要動態地分析影響變現和收益的時空要素。
所謂時間要素指的是供應鏈金融活動中融資借貸的長短時間匹配問題。融資周期也是產(chan) 生風險的因素,周期時間越長,可能的風險就會(hui) 越大。具體(ti) 而言,在供應鏈融資過程中,長借長還(即借貸時間長,還款時間長),甚至長借短還(即借貸時間長,分階段償(chang) 還)都有可能對收入自償(chang) 產(chan) 生挑戰。
如果借貸時間較長,就有可能因為(wei) 外部環境或者其他各種因素,產(chan) 生行業(ye) 或業(ye) 務的波動,對產(chan) 品或業(ye) 務的變現能力和程度產(chan) 生消極影響。尤其是在中國信用體(ti) 係尚不完善、中小企業(ye) 不穩定、不規範的環境下,短借短還應當是收入自償(chang) 化遵循的準則。
空間因素指的是產(chan) 生供應鏈收益的來源地。由於(yu) 不同的國家、地域因為(wei) 政治、經濟等因素的作用,會(hui) 有不同程度的風險,這種風險必然影響到了交易主體(ti) 的信用和行為(wei) ,以及交易產(chan) 品價(jia) 值的變動和交易的安全,這些都是收入自償(chang) 化原則需要關(guan) 注的要素。
管理垂直化
管理垂直化意味著為(wei) 了遵循責任明確、流程可控等目標,而對供應鏈活動實施有效的專(zhuan) 業(ye) 化管理,並且相互製衡,互不重複或重疊。為(wei) 了實現這一原則,需要在管理體(ti) 係上做到“四個(ge) 分離”,即業(ye) 務審批與(yu) 業(ye) 務操作相互製約、彼此分離;交易運作和物流監管的分離;開發(金融業(ye) 務的開拓)、操作(金融業(ye) 務的實施)、巡查(金融貿易活動的監管)分離;經營單位與(yu) 企業(ye) 總部審議分離。從(cong) 供應鏈金融在中國的發展現實看,除了上述四個(ge) 管理垂直化準則,還有兩(liang) 個(ge) 問題值得關(guan) 注:
一是組織結構和職能的完備和清晰,供應鏈金融的有效運行有賴於(yu) 企業(ye) 內(nei) 部甚至企業(ye) 之間合理的結構以及職能對接,確切地講,從(cong) 事供應鏈金融的組織,需要在職能設計上綜合考慮產(chan) 品設計(即根據供應鏈狀況設計相應的金融服務產(chan) 品)、供應鏈運營(即供應鏈經營活動的協調、組織和實施)、營銷(供應鏈服務和金融的推廣,以及客戶關(guan) 係管理)、風控(風險評估、監控、管理)以及信息化(供應鏈服務以及供應鏈金融信息化、大數據平台的建立、信息整合分析、統計)等各個(ge) 部門的責任,以及相互之間的製衡和協作關(guan) 係。一旦某個(ge) 職責弱化,就會(hui) 產(chan) 生巨大風險。
二是戰略和管理的穩定與(yu) 協調。如今很多供應鏈金融中出現的風險問題,往往來自於(yu) 戰略和管理的不一致、不協調,或者說由於(yu) 戰略擴張、目標畸形化導致管理製度和流程的斷裂。一般在開展供應鏈金融的初期階段,為(wei) 了形成自身的品牌效應,形成良好的合作機製,特別是為(wei) 了獲得金融機構的信任和支持,供應鏈金融服務提供者往往會(hui) 聚焦其熟知的業(ye) 務領域,對合作企業(ye) 的資格審核會(hui) 比較嚴(yan) 格,風險控製也相對完善,金融業(ye) 務與(yu) 產(chan) 業(ye) 活動的結合也會(hui) 較為(wei) 緊密。
然而一旦獲得初步成功,在行業(ye) 或市場中產(chan) 生了聲譽和地位,大量資金進入或者投資者參與(yu) ,為(wei) 了擴大規模,占領市場,就會(hui) 出現戰略膨脹的狀況,要麽(me) 盲目擴大經營領域,進入到之前不熟悉的行業(ye) 領域,自認為(wei) 其管理體(ti) 係和業(ye) 務邏輯能適應所有的產(chan) 品市場;要麽(me) 盲目擴大客戶資源,放鬆了資格審查與(yu) 準入條件,一些不太符合供應鏈融資要求的客戶都進入到了供應鏈體(ti) 係中。
甚至有的組織在取得初步成功後,改變了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初衷,逐步放棄了立足產(chan) 業(ye) 、服務供應鏈企業(ye) 的原則,逐步向資本運作靠攏,試圖變成一個(ge) 純粹的金融公司。所有這些狀況,都會(hui) 導致管理體(ti) 係和管理流程的缺失,最終出現巨大的供應鏈金融風險。
風險結構化
風險結構化指的是在開展供應鏈金融業(ye) 務的過程中,能合理地設計業(ye) 務結構,並且采用各種有效手段或組合化解可能存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在理解風險結構化的過程中,同樣有兩(liang) 點需要考慮:
一是針對於(yu) 不同的風險來源,因應和降低風險的手段和途徑是具有差異性的。供應鏈金融是供應鏈風險和金融風險的雙重疊加,具有高度的複雜性,因此,在結構化分散風險的過程中,必然需要多種不同形態的手段和要素。
總體(ti) 上講,供應鏈金融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類型包括了合規風險(ComplianceRisks),根據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hui) 發布的《合規與(yu) 銀行內(nei) 部合規部門》,“合規風險”指的是金融機構因未能遵循法律法規、監管要求、規則、自律性組織製定的有關(guan) 準則、以及適用於(yu) 自身業(ye) 務活動的行為(wei) 準則,而可能遭受法律製裁或監管處罰、重大財務損失或聲譽損失的風險;模式風險(ModelRisks),即因為(wei) 商業(ye) 模式、業(ye) 務模式或經營方式的缺陷或失誤導致的損失;流程風險(ProcessRisks),即供應鏈金融組織程序失當產(chan) 生的問題;操作風險(ImplementationRisks),即實施過程中因為(wei) 各種行為(wei) 失誤導致的風險。
顯然,針對於(yu) 不同狀態的風險類型,就需要采用多種手段加以彌補,並且還需要考慮這些手段的組合效應;
二是盡管存在著各種化解、分散風險的手段,但是應當看到不同手段和要素的重要程度和風險分散能力是不盡一致的,也就是說風險手段存在著優(you) 先級,例如,在特定的供應鏈金融業(ye) 務中,保險可以作為(wei) 分散風險的手段之一,但是往往不能成為(wei) 化解風險的最後或唯一方式。甚至作為(wei) 擔保方的主體(ti) 也存在著優(you) 先順序,這是因為(wei) 不同主體(ti) 的信用狀況具有較大的差異性,自身的經營曆史、文化、對法規和契約精神的理解都會(hui) 影響到對風險出現之後的應對方式。
聲譽資產(chan) 化
在供應鏈金融創新中,聲譽代表了企業(ye) 在從(cong) 事或參與(yu) 供應鏈及其金融活動中的能力、正直或責任。這一狀態是促進金融活動穩定、持續發展,防範風險的重要保障。聲譽的喪(sang) 失意味著企業(ye) 或組織具有較高的道德風險,可能會(hui) 因為(wei) 惡意的行為(wei) 破壞供應鏈金融所必須要求的生態環境和秩序,從(cong) 而產(chan) 生巨大危害。為(wei) 了實現上述目標,在聲譽資產(chan) 化評估中需要對借款企業(ye) 更加全麵、係統、客觀地反映其綜合聲譽和信用,這包括對借款企業(ye) 基本素質、償(chang) 債(zhai) 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創新能力、成長能力、信用記錄以及行業(ye) 狀況等影響因素的綜合考察評價(jia) 。
首先是企業(ye) 基本素質。企業(ye) 基本素質是影響企業(ye) 信用狀況的內(nei) 部條件,較高的企業(ye) 素質可以保證企業(ye) 具有較好的法律合規意識,以及良好的契約精神,保障企業(ye) 正常、合理、持續地發展,獲得合法的經濟效益。
其次是償(chang) 債(zhai) 能力。企業(ye) 償(chang) 債(zhai) 能力是企業(ye) 信用狀況的最主要表現,也是企業(ye) 信用評價(jia) 的首要指標。企業(ye) 償(chang) 債(zhai) 能力及反映企業(ye) 經營風險的高低,又反映企業(ye) 利用負債(zhai) 從(cong) 事經營活動能力的強弱。
第三是運營能力。營運能力是指通過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資金周轉速度等有關(guan) 指標所反映出來的資金利用的效率,它表明企業(ye) 管理人員經營管理、運用資金的能力。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資金周轉的速度越快,表明企業(ye) 資金利用效果越好、效率越高、企業(ye) 管理人員的經營能力越強。營運能力的大小對盈利的持續增長與(yu) 償(chang) 債(zhai) 能力的不斷提高,產(chan) 生決(jue) 定性影響。
第四是盈利能力。企業(ye) 的盈利能力是企業(ye) 信用的基礎,企業(ye) 隻有盈利,才有可能按期償(chang) 還債(zhai) 務。盈利能力是指企業(ye) 在經營過程中獲取利益的能力,使企業(ye) 管理水平和經營業(ye) 績的集中體(ti) 現。
第五是創新能力。企業(ye) 的技術創新能力對於(yu) 形成競爭(zheng) 優(you) 勢起到了舉(ju) 足輕重的作用,尤其對於(yu) 科技型的中小企業(ye) 尤為(wei) 重要。
第六是成長潛力。成長潛力是推動企業(ye) 不斷前進,改善資信狀況的作用力,隻有成長潛力大的企業(ye) 才能保證盈利的持續性,其信用狀況才會(hui) 好。這包括三方麵:一是企業(ye) 所在行業(ye) 的發展前景,以及企業(ye) 能否真正從(cong) 事符合產(chan) 業(ye) 發展趨勢的供應鏈運營;二是企業(ye) 能否獲得關(guan) 鍵利益相關(guan) 方的支持,特別是國家政策支持;三是企業(ye) 自身的成長能力。
第七是信用記錄。信用記錄是企業(ye) 以往借貸和履約狀況,它不僅(jin) 反映企業(ye) 的償(chang) 債(zhai) 能力,同時也客觀的反映企業(ye) 的償(chang) 債(zhai) 意願。我國的信用基礎非常薄弱,對中小企業(ye) 進行信用評價(jia) ,必須注重企業(ye) 的借貸渠道、借貸的狀況以及償(chang) 債(zhai) 意願分析。值得指出的是在對企業(ye) 聲譽進行評估的過程中,企業(ye) 主個(ge) 體(ti) 的生活行為(wei) 和要素也是需要關(guan) 注的重要方麵,這是因為(wei) 中小企業(ye) 主的個(ge) 體(ti) 行為(wei) 往往對整個(ge) 企業(ye) 的運營產(chan) 生直接影響,也決(jue) 定了供應鏈金融中的潛在風險。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