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曾經的天府之國,如今的物流重鎮——陳仲維解碼成都物流業

發布時間:2016-09-02 09:36:07 現代物流報

她是一座在西部乃至全國物流整體(ti) 格局中都占據重要位置的城市。

之所以給予這座城市這麽(me) 高的評價(jia) ,非浪得虛名。

她是國務院確定的中國西部商貿物流、科技、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

她是國家《物流業(ye) 調整和振興(xing) 規劃》確定的全國物流節點城市和國家現代物流創新發展試點城市;

更重要的是,她地處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點。

她是誰?她就是成都。

成都市口岸與(yu) 物流辦公室黨(dang) 組書(shu) 記、主任陳仲維,在接受第一物流全媒體(ti) 現代物流報(微信:cn156news)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幾年來,成都緊抓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戰略機遇,大力改善物流環境,加快建設西部區域物流中心,全麵提升城市的綜合競爭(zheng) 力。

完善頂層設計

——積極創新政府管理體(ti) 製

物流業(ye) 是跨部門、跨行業(ye) 、跨區域的複合型產(chan) 業(ye) ,需要多種要素密切配合。從(cong) 國家層麵來說,國家發改委是物流行業(ye) 的主管部門,但是還需交通、商務、工信、公安等眾(zhong) 多部委的配合。

物流業(ye) ,沒有一個(ge) 統一管理和整體(ti) 協調的領導機構和工作機製,使物流業(ye) 行政審批手續繁瑣,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了現代物流業(ye) 的發展。

陳仲維告訴記者,物流業(ye) 管理政出多門的問題,在成都是不存在的。這緣於(yu) 他們(men) 在物流管理體(ti) 製上的創新。

① 加強組織領導。陳仲維向記者表示,早在2003年,成都市就在國內(nei) 率先成立現代物流業(ye) 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

經過多次機構改革和探索,2014年成都市新一輪機構改革新組建成都市口岸與(yu) 物流辦公室(以下簡稱成都物流辦),升格為(wei) 成都市政府工作部門。

成都物流辦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協調指導全市物流產(chan) 業(ye) 發展,推動物流園區、重大物流項目建設,協調推進航空、鐵路、公路等物流通道開通和公共口岸體(ti) 係、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建設,統籌協調力度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② 完善管理體(ti) 係。通過積極整合交通、經信、商務等相關(guan) 部門物流管理職能,協調海關(guan) 、商檢、民航、鐵路等中央和省直單位服務職能,相關(guan) 區(市)縣政府也分別設立專(zhuan) 職工作機構,初步建立了分工明確、協調統一的現代物流業(ye) 發展管理體(ti) 係。

③ 強化政策扶持。物流管理體(ti) 製的理順,也推動了成都市出台的物流扶持政策的出台和落地。據陳仲維介紹,成都市先後出台《加快推進現代化物流發展意見》、《關(guan) 於(yu) 促進城市共同配送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係列政策措施,建立了扶持現代物流業(ye) 發展的財政專(zhuan) 項資金,製定了土地供給、工商登記、稅收優(you) 惠、融資補貼等方麵的扶持政策,全力推動物流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

優(you) 化物流布局

——科學編製物流發展規劃

如果說理順物流管理體(ti) 製,成都市走到全國其它省市的前列,那麽(me) 優(you) 化物流發展布局則可以說在西部地區拔得頭籌。

① 搭框架:據陳仲維介紹,2004年,成都市率先在西部地區編製了物流集中發展區布局規劃,按照“全域成都”和“集中集約”理念,提出了建設“一網(物流網絡)二平台(信息平台、交通運輸平台)、四園區四中心(四個(ge) 物流園區、四個(ge) 物流中心)、若幹物流服務站”的現代物流業(ye) 發展框架體(ti) 係。

② 優(you) 布局:2009年以來,為(wei) 貫徹落實國家、四川省關(guan) 於(yu) 物流業(ye) 發展中長期規劃和物流園區發展的規劃部署,成都市按照新的城市發展戰略和集疏運格局,先後編製完成了《成都市現代物流業(ye) 發展規劃(2009—2012)》、《成都物流業(ye) 發展總體(ti) 規劃(2013—2020年)》。2015年編製完成的《成都市現代物流業(ye) 2025規劃綱要》納入了成都市“2025規劃”體(ti) 係,形成新一輪全域物流集中發展區規劃布局。

發展穩步推進

——物流產(chan) 業(ye) 成績斐然

創新物流管理體(ti) 製和科學編製發展規劃,加之成都市委、市政府對物流業(ye) 發展的高度重視,成都市物流業(ye) 逐步駛進了發展的快車道。

陳仲維告訴記者 ,近年來,成都市物流產(chan) 業(ye) 發展提速增效,產(chan) 業(ye) 規模和質量顯著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

2015年,成都市社會(hui) 物流總額42188億(yi) 元,同比增長14.3%;

物流業(ye) 實現增加值856.5億(yi) 元,同比增長11.4%,占GDP比重7.68%;

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為(wei) 1851.29億(yi) 元,占GDP比重為(wei) 16.6%,低於(yu) 全國1.4個(ge) 百分點。

陳仲維不無感慨地說,“這樣的成績真心的來之不易”。具體(ti) 來說,他將其“濃縮”為(wei) 以下幾個(ge) 方麵。

① 物流設施服務不斷提升。一是交通基礎設施保障有力。成都率先在中西部城市建成雙流國際機場第二跑道,建成中西部地區設施最先進、處理能力最強的公共航空貨郵平台,並獲批成為(wei) 國內(nei) 第三個(ge) 擁有雙機場的城市,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已於(yu) 今年5月27日正式開工建設。

在成都市青白江區建成了亞(ya) 洲最大的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加快形成“一線四站”鐵路貨運場站體(ti) 係。

建成了“一環十射”高速公路網,市域公路裏程和公路密度顯著提高,第二繞城高速建成運行,第三繞城高速即將開工建設,“三環十二射”高速公路網加快形成。

二是物流產(chan) 業(ye) 園區初具規模。成都按照國家和四川省物流業(ye) 發展中長期規劃和全國物流園區發展規劃要求,大力推進“四園區四中心”和物流服務站建設,促進物流項目集中集聚發展。

截止2015年,成都市建成標準化倉(cang) 儲(chu) 設施累計突破300萬(wan) 平方米,累計固定資產(chan) 投資達425億(yi) 元。目前成都市聚集了UPS、TNT、DHL等全球性跨國物流企業(ye) 和中遠洋、中外運等國內(nei) 大型物流企業(ye) 100多家。

三是口岸服務體(ti) 係基本形成。成都市依托航空、鐵路、公路等口岸型物流園區,有效整合市內(nei) 分散的口岸服務設施,加快構建“一區兩(liang) 園三口岸”的口岸服務體(ti) 係,實現了“多點報關(guan) ,多點放行”和“區港聯動”的全域通關(guan) 模式。

目前,成都航空口岸率先在中西部地區實現了7×24小時通關(guan) 模式,相繼獲批植物種苗、冰鮮水產(chan) 品、食用水生動物進境指定口岸和離境退稅試點城市。

鐵路口岸多式聯運海關(guan) 監管中心獲批,汽車整車進口口岸、進口肉類指定口岸已通過國家驗收並封關(guan) 運行。

成都公路口岸已通過國家驗收並封關(guan) 運行。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通過驗收並封關(guan) 運行,鐵路保稅物流中心(B型)正式獲批。

② 國際物流樞紐建設不斷推進。一是航空樞紐優(you) 勢地位繼續鞏固。成都高度重視航空樞紐建設,將雙流國際機場作為(wei) 國內(nei) 重要的國家級航空樞紐進行打造。

通過大力拓展國際航線,做強做大基地航空公司,構建高密度銜接的國內(nei) 國際航線網絡,加快形成泛亞(ya) 航空中樞、中歐門戶樞紐和西部中轉樞紐。

截至目前,雙流國際機場已通航城市192個(ge) 、航線總數250條,開通85條國際及地區航線,航線網絡覆蓋北美、歐洲、中東(dong) 、大洋洲、非洲以及亞(ya) 洲的重要樞紐城市。

2015年雙流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4200萬(wan) 人次,貨郵吞吐量約56萬(wan) 噸,繼續鞏固國內(nei) 航空第四城的地位。

二是國際鐵路樞紐功能不斷完善。2015年以來,成都市全力搶抓“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重大機遇,深入實施抓好創新驅動、走好“一帶一路”戰略部署,全麵推進實施“蓉歐+”戰略,以打造貫通歐亞(ya) 、通江達海“一帶一路”大走廊為(wei) 目標,依托青白江“兩(liang) 站兩(liang) 園區”規劃建設成都國際鐵路港。

目前,成都國際鐵路港建設已上升為(wei) 市級重大工程予以統籌推進,“一站式”口岸綜合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項目已全麵啟動,力爭(zheng) 通過三年努力,建成“集裝箱吞吐量最大、通道競爭(zheng) 實力最強、臨(lin) 港配套功能最優(you) ”的國內(nei) “國際鐵路第一港”。

同時,成都“蓉歐快鐵”2013年4月開通以來,“站到站”運行時間已由初期14天縮短至11天,並實現了雙向加密穩定開行,“蓉歐快鐵”國際端已延伸至德國紐倫(lun) 堡、荷蘭(lan) 蒂爾堡等歐洲樞紐城市,國內(nei) 端已延伸至上海、寧波、廈門、深圳、昆明、武漢等沿海沿邊重要城市。

陳仲維透露,下一步,成都市將大力拓展往返貨源,全力推進“蓉歐+”戰略,力爭(zheng) “蓉歐快鐵” 2016年全年開行300列以上、“中亞(ya) 班列”全年開行100列以上。

三是國家公路物流樞紐建設不斷推進。成都市已基本建成集貨運集散、倉(cang) 儲(chu) 配送、信息交易、停車服務等功能為(wei) 一體(ti) 的公路貨運樞紐。

通過不斷推動公路專(zhuan) 線、零擔貨運向實體(ti) 平台或線上交易平台集中,逐步引導以傳(chuan) 化公路港為(wei) 龍頭的公路貨運信息交易平台和公路貨運集運平台建設公路貨運班車總站,開行“客運化”公路貨運班車,提供川內(nei) “半日達”、川外“定日達”等高端貨運產(chan) 品,推動公路貨運服務的產(chan) 品化和標準化。

③ 西部多式聯運網絡不斷拓展。成都是繼青島、西安、鄭州後,海關(guan) 總署批複同意設立的第二批多式聯運海關(guan) 監管中心,成都國際鐵路港集裝箱公鐵水多式聯運示範工程入選了國家首批多式聯運示範工程。

陳仲維表示,成都將以此為(wei) 契機,立足於(yu) 加快建設以成都為(wei) 運營中心、麵向全球的西部多式聯運公共信息服務平台,有效整合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推動單證中心、訂艙中心、箱管中心等建設,實現與(yu) 海關(guan) 、港口以及物流園區與(yu) 企業(ye) 間的電子數據交換,大力發展以鐵路集裝箱運輸和航空運輸為(wei) 骨幹的國際國內(nei) 多式聯運業(ye) 務。

同時,成都依托對外物流通道和口岸設施,大力發展多式聯運,發展以鐵路為(wei) 主導的綜合交通集疏運係統。

目前,已開通成都至瀘州、萬(wan) 州的鐵水聯運班列,開行雙流國際機場至其他城市的“卡車航班”,增開成都至瀘州、重慶的公水聯運班車。

(編注:2016全球供應鏈管理(成都)論壇暨第七次CSCMP中國大會(hui) 也將於(yu) 9月8日至9日在成都召開,了解成都物流發展機遇,了解全球供應鏈管理趨勢,可登錄第一物流網關(guan) 注相關(guan) 動態!)

加點料

成都市加快推進

物流共同配送試點工作

2015年以來,成都市按照交通運輸部、商務部等部委《關(guan) 於(yu) 加強和改進城市配送管理工作的意見》和《關(guan) 於(yu) 加強城市配送運輸與(yu) 車輛通行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全麵啟動了城市共同配送試點工作。

一是製定了《關(guan) 於(yu) 促進城市共同配送發展的實施意見》,在全國尚無成熟經驗可供借鑒的情況下,確立了“政府監管,企業(ye) 運作;分類試點,階段推進;規範標準,技術支撐”的發展思路,創新性提出了集中配送和共同配送兩(liang) 階段的實施步驟,提出了成都市城市配送發展的目標、任務及措施;

二是製定了《城市物流配送車輛營運技術規範》、《城市共同配送專(zhuan) 項資金管理辦法》等配套文件和標準,建立了覆蓋倉(cang) 儲(chu) 、車輛、運營、服務等城市配送全領域的地方標準體(ti) 係及支持政策;

三是出台了《關(guan) 於(yu) 加快“菜籃子”工程物流設施及配送體(ti) 係建設的實施意見》,將“菜籃子”產(chan) 品配送納入城市共同配送體(ti) 係,鼓勵生產(chan) 基地、批發市場、超市賣場等采用自營物流或委托第三方物流企業(ye) 的方式,通過標準化冷鏈配送車輛等載具,實現向中心城區終端零售市場的共同配送。

試點工作啟動以來,成都市已認定首批試點企業(ye) 44家,投入標準化倉(cang) 儲(chu) 設施30萬(wan) 平方米,納入試點的標準化集中配送車輛近1200輛。城市共同配送車輛監管服務平台係統開發和監控中心已同步建成投用。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