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快遞蓄勢突圍第三方藥品物流

發布時間:2016-03-02 09:19:18 法治周末

近日,國務院發文規定取消從(cong) 事第三方藥品物流業(ye) 務批準,同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國務院決(jue) 定取消從(cong) 事第三方藥品物流業(ye) 務批準等7項中央指定地方實施的食品藥品行政審批事項》的通知。

“原來是隻允許取得《藥品經營許可證》的藥品批發企業(ye) 或取得《開展第三方藥品物流業(ye) 務確認件》的物流企業(ye) 開展第三方藥品物流業(ye) 務,藥品質量管理把控能力較強,易於(yu) 監管,但是限製了第三方藥品物流的壯大,藥品生產(chan) 經營企業(ye) 在藥品儲(chu) 配方麵可選擇的企業(ye) 較少。這次取消第三方物流審批,有利於(yu) 促進第三方藥品物流業(ye) 的發展,提高藥品物流效率。但是由於(yu) 各種技術上的限製,短期來看能夠開展藥品物流的企業(ye) 不會(hui) 井噴。”醫藥行業(ye) 觀察員逄海鵬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時說道。

快遞業(ye) 蠢蠢欲動

第三方物流是指為(wei) 公司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務的外部供應商。自2006年以後,國內(nei) 部分省份的藥監部門以“代儲(chu) ”“代運”的名義(yi) 為(wei) 第三方藥品物流打開了大門。

四川省醫藥商業(ye) 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李長山曾公開表示,“醫藥流通企業(ye) 選擇第三方醫藥物流是順勢之舉(ju) ”。作為(wei) 醫藥流通企業(ye) ,選擇第三方醫藥物流,把醫藥商品的倉(cang) 儲(chu) 、養(yang) 護、出庫、配送外包給第三方醫藥物流企業(ye) ,可以節省儲(chu) 運費用。一個(ge) 醫藥流通企業(ye) ,節省下來少則幾十萬(wan) ,多則幾百萬(wan) 。全國13000家醫藥流通企業(ye) ,每年可節省200億(yi) 元低水平重複投入,整個(ge) 醫藥物流行業(ye) 的盈利能力至少翻一番。

事實上,早在10年前,原國家藥監局就開展藥品第三方物流的試點工作,但是一直進展緩慢。

此前,各省都是以《開展第三方藥品物流業(ye) 務確認件》批複的方式,隻允許少量企業(ye) 開展藥品第三方物流業(ye) 務試點工作,直到此次徹底放開行政審批。

截至2014年底,全國取得由省級藥監部門核發的開展第三方藥品物流業(ye) 務確認件的第三方物流企業(ye) 有123家,其中絕大部分都是藥品經營企業(ye) 。其實快遞企業(ye) 也早就瞄準了藥品物流。

但是目前也隻有位於(yu) 內(nei) 蒙古、甘肅、寧夏的中國郵政、順豐(feng) 速運以及UPS位於(yu) 杭州的蕭山國際機場物流公司獲得進入醫藥物流市場的資質。

而順豐(feng) 早在2014年初就正式成立專(zhuan) 門的事業(ye) 部專(zhuan) 注於(yu) 醫藥物流領域,目前已經實現“倉(cang) 幹配”一體(ti) 化。但目前順豐(feng) 的醫藥冷運幹線仍僅(jin) 限於(yu) 廣州-廈門-上海線。

就連近年來退出中國快遞市場的DHL,近期也高調宣布繼續加大投資中國的醫藥物流領域,希望在潛力巨大的醫藥第三方物流占據一席之地。

在DHL看來,在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yan) 重以及醫療需求快速增長的影響下,冷鏈物流在新興(xing) 市場的發展機會(hui) 廣泛。

高成本門檻低渠道滲透

“目前取消行政資格審批並不意味著全麵放開,醫藥物流仍有各種規範,後續也會(hui) 有相應的細則出台。”胖海鵬說道。

醫藥物流運輸的門檻包括藥品的分揀、儲(chu) 存和運輸的溫度等都需要有嚴(yan) 格的控製,這會(hui) 考驗第三方醫藥物流企業(ye) 的專(zhuan) 業(ye) 能力和經濟實力。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醫療管理研究中心曹健向記者介紹,第三方藥品物流隻是運輸藥品,仍然需要運輸過程符合GSP認證要求。對於(yu) 一般的膠囊、口服類藥品的運輸並沒有過多的要求,但是特殊藥的藥品運輸需要冷凍、保鮮。“一個(ge) 外行企業(ye) 想要建立一個(ge) 全程的冷鏈運輸仍需要較高的成本投。”

據介紹,GSP認證一次性投入總額超過100億(yi) 元,每年還要投入維護費用100億(yi) 元以上。

“完善的藥品流通行業(ye) 需要大量的基礎建設,具有高人力資本以及固定資產(chan) 的特點,更重要的是行業(ye) 毛利潤極低,淨利潤最高也隻有2%-3%。”醫藥投資並購俱樂(le) 部吳林(化名)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除了對企業(ye) 自身的高實力要求,想要進入藥品物流行業(ye) 還麵臨(lin) 著原有行業(ye) 巨頭的擠壓。

吳林提出,“國藥集團、上海醫藥(601607,股吧)集團、華潤醫藥集團、九州通(600998,股吧)醫藥集團是目前在藥品物流行業(ye) 有著絕對優(you) 勢的藥品經營企業(ye) ,他們(men) 自身就有著完善的物流配送係統,以及各省、地區的龍頭物流平台,格局已經相對穩定,外行企業(ye) 在短時間內(nei) 很難打破僵局”。

曹健也表示,對於(yu) 大的藥品批發商來說,他們(men) 在自己的核心市場都建有完善的物流體(ti) 係,除非是在較為(wei) 偏遠或市場規模較小的地方才會(hui) 選擇與(yu) 第三方物流合作,快遞企業(ye) 可開施展的空間相對有限。

2015年5月15日,上海醫藥公司與(yu) 京東(dong) 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處方藥線上銷售及線下配送、打造醫藥電子商務和移動醫療的生態係統以及非處方藥、醫療服務等領域開展合作。

上海醫藥就此表示,本次合作將有利於(yu) 公司迅速把握處方藥電商的市場機遇,在流量導入、IT係統、物流體(ti) 係方麵,快速建立市場競爭(zheng) 優(you) 勢。

也有不願具名的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這一合作模式很難複製,“能夠說服傳(chuan) 統醫藥企業(ye) 讓出自己的資源優(you) 勢絕非易事,快遞企業(ye) 與(yu) 醫藥企業(ye) 的合作盈利分配也很關(guan) 鍵”。

網絡售藥打開新市場

“快遞企業(ye) 目前最大的優(you) 勢就是利用點對點的網絡體(ti) 係,配合醫藥電商的物流配送需求。取消第三方藥品物流審批,對於(yu) 醫藥電商來說也是一個(ge) 大利好,增加了B2C網上藥店選擇物流企業(ye) 的範圍。一旦未來處方藥對互聯網開放,這方麵的市場也將會(hui) 更大。”曹健說道。

隨著醫藥電商的崛起,自建物流成為(wei) 藥品經營企業(ye) 的發展重點,但是自建物流對醫藥電商來說,不僅(jin) 前期需要燒錢,實際運營成本相對偏高也是一個(ge) 問題,藥品第三方物流就成了不二選擇。

有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一旦網售處方藥放開,由於(yu) 減少中間環節,市場規模達1萬(wan) 億(yi) 元的處方藥將有30%轉投線上。

麵對如此誘人的蛋糕,傳(chuan) 統醫藥企業(ye) 都已經開始布局。

國內(nei) 醫藥物流巨頭企業(ye) 九州通醫藥集團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青鬆在2015年介紹,集團已將公司物流部門單獨列出來,成立了獨立的物流公司,除承接集團自身的醫藥物流配送業(ye) 務外,還承接第三方的醫藥物流業(ye) 務。

據悉,目前九州通的上遊供貨商已經將近5600家,下遊客戶達到7000餘(yu) 家,全國的省級大型醫藥物流中心達到23個(ge) ,地市級醫藥物流中心也有32個(ge) ,終端配送點達到400多個(ge) 。

不過,與(yu) 國內(nei) 快遞行業(ye) “龍頭”順豐(feng) 相比,九州通則處於(yu) 劣勢。目前順豐(feng) 的營業(ye) 網點已經將近8000餘(yu) 家,覆蓋全國31個(ge) 省市、直轄市;每天的倉(cang) 庫單日出庫條數超過6萬(wan) 條。除了陸路運輸之外,順豐(feng) 還有專(zhuan) 機運輸,在整個(ge) 運輸網絡中裝載GPS與(yu) GIS貨物定位係統,。

吳林認為(wei) ,隨著網絡售藥市場的發展,藥品第三方物流,尤其是快遞企業(ye) 將會(hui) 有越來越大的可開拓市場,但這一發展過程仍然較為(wei) 緩慢,預計五年內(nei) 仍不會(hui) 對行業(ye) 造成大的衝(chong) 擊。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