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來,鐵礦石價(jia) 格大幅下跌,現已跌破40美元/噸,然而鋼鐵行業(ye) 並沒有因此而好轉,虧(kui) 損反而越來越重。2015年前11個(ge) 月,加上投資收益等非鋼利潤,鋼協會(hui) 員企業(ye) 虧(kui) 損額達到500億(yi) 元。
導致鋼鐵行業(ye) 當前困境的兩(liang) 大因素
鋼鐵行業(ye) 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困難?筆者認為(wei) 有兩(liang) 大影響因素。
一個(ge) 是環境因素:從(cong) 一些國家經濟發展的曆史看,一個(ge) 國家經濟的增長,開始是以投資為(wei) 主的“三駕馬車”拉動。當經濟發展到了一定程度,達到了中等收入國家水平之後,“三駕馬車”就不再是拉動經濟的主力,而是轉向技術含量高、消費量大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現在美國、德國、法國、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已不是靠大規模建設、大宗商品出口來提高消費水平,從(cong) 而大幅度拉動經濟增長,而是靠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
中國的“三駕馬車”拉動經濟發展近30年,人均GDP已達到了7500美元,但到此時,“三駕馬車”也開始失靈、失速,基本上處於(yu) 穩定或下降狀態。僅(jin) 從(cong) 與(yu) 鋼鐵相關(guan) 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看,房地產(chan) 業(ye) 方麵,2013年投資增長率是18.5%,2014年是10.5%,2015年9月份是4%,10月份是-2.4%。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發展也不樂(le) 觀,普遍供過於(yu) 求,產(chan) 能過剩。
我國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剛剛起步,新的支柱產(chan) 業(ye) 還沒有形成。目前,除高鐵、核電等新技術已經過關(guan) ,可以成為(wei)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外,大飛機還在試飛,特高壓輸變電裝備正在擴大應用,現代船舶製造等也剛開始起步;在新能源產(chan) 業(ye) 中,風能、太陽能是間歇性供電,儲(chu) 能技術還沒有突破,作為(wei) 支柱產(chan) 業(ye) 還有困難。節能環保方麵,現在,治理汙染主要靠法律法規和政府勒令限產(chan) 停產(chan) ,環保技術跟不上環保要求,尚未成為(wei) 支柱產(chan) 業(ye) 。
我們(men) 處在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回落的時期,而我們(men) 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卻沒能完全興(xing) 起。在這個(ge) 轉型升級的過渡時期,鋼鐵企業(ye) 麵臨(lin) 著尷尬局麵:向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提供的鋼材,銷路不暢;向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提供的鋼材,用戶有限。經濟增速下滑,鋼鐵市場從(cong) 高峰走向平原,是難以避免的。
另一個(ge) 是行業(ye) 因素:“外因論”在鋼鐵行業(ye) 十分盛行。近幾年在分析鋼鐵行業(ye) 困難原因時,幾乎千篇一律地歸結為(wei) 三大因素:礦價(jia) 高、市場萎縮和產(chan) 能過剩。現在礦價(jia) 大幅度下跌,較最高時,每噸礦下降了近150美元,“高價(jia) ”已不存在,而鋼鐵行業(ye) 的虧(kui) 損卻越來越嚴(yan) 重;至於(yu) 市場萎縮和產(chan) 能過剩,在其他行業(ye) 同樣存在,有的行業(ye) 甚至比鋼鐵行業(ye) 更嚴(yan) 重,但並沒有出現行業(ye) 性虧(kui) 損,唯有鋼鐵行業(ye) 效益最差。把鋼鐵行業(ye) 虧(kui) 損完全歸結為(wei) 市場萎縮和產(chan) 能過剩,在邏輯上是不通的。
其實,鋼鐵行業(ye) 出現全行業(ye) 虧(kui) 損的根本原因,是長期嚴(yan) 重虧(kui) 損的企業(ye) 以虧(kui) 損價(jia) 格占據市場,連年打壓鋼材價(jia) 格。把“鋼材賣成白菜價(jia) ”,使原本盈利企業(ye) 也變成了虧(kui) 損戶。尤其是一些長期嚴(yan) 重虧(kui) 損企業(ye) 靠貸款或變賣資產(chan) 維持生命,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已達到極限,仍然繼續生產(chan) 。據粗略統計,負債(zhai) 率超過90%的企業(ye) 產(chan) 鋼2244萬(wan) 噸,其中負債(zhai) 率超過100%的企業(ye) 產(chan) 鋼1400萬(wan) 噸。“僵屍企業(ye) ”長期在市場上遊蕩,嚴(yan) 重扭曲了鋼材價(jia) 格。如果不正視“僵屍企業(ye) ”,甚至還想通過聯合重組或各種補貼,讓“僵屍企業(ye) ”複活,鋼鐵行業(ye) 將永遠處於(yu) 困難之中。最近,李克強總理公開提出要求處置“僵屍企業(ye) ”,這是解決(jue) 鋼鐵行業(ye) 問題的核心,也是鋼鐵行業(ye) 走出困境的希望。
由大轉強,鋼企模式須改進
未來,鋼鐵企業(ye) 有可能的幾個(ge) 發展方向如下:其一,是為(wei) 現代製造業(ye) 服務,依靠技術創新,轉型升級,向高質量、專(zhuan) 業(ye) 化、個(ge) 性化方向發展。這類企業(ye) 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規模適度、靈活高效。其二,原燃料供應有優(you) 勢的企業(ye) 或有區域市場優(you) 勢的企業(ye) ,向低成本、高質量方向轉型,按區域市場需求,適度發展;其三,謀求“轉向”發展,從(cong) 鋼鐵轉向新能源、新材料、物流等行業(ye) ;其四,長期嚴(yan) 重虧(kui) 損、資不抵債(zhai) 的企業(ye) ,要由政府、行業(ye) 、企業(ye) 共同努力,安置好職工,穩妥地退出市場。
未來真正有希望的企業(ye) ,既不是現在的國有企業(ye) ,也不是現在的民營企業(ye) ,很可能是采取“期權製度﹢技術創新”模式的企業(ye) ,也就是“大家做老板,共同打天下”,類似於(yu) 華為(wei) 模式。華為(wei) 模式是“工者有其股”,第一大股東(dong) 占股1.4%,其餘(yu) 98.6%的股權歸8萬(wan) 員工所有,體(ti) 現了“大眾(zhong) 創業(ye) ,萬(wan) 眾(zhong) 創新”的新形式。華為(wei) 認為(wei) ,這種體(ti) 製在創新道路上發揮了強大的“核聚變效應”,因而在與(yu) 許多著名跨國大公司競爭(zheng) 中脫穎而出,站到了前列。
嚴(yan) 峻的形勢不管持續多久,市場對鋼鐵剛性需求的基本麵不會(hui) 改變。大批優(you) 秀企業(ye) 將依靠“市場+創新”的力量,逆市發展,由鋼鐵大國,走向鋼鐵強國。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