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物流的曆史並不長,但發展速度很快,如今憑借先進的物流技術、管理方式等,很好的控製了成本費用,成為(wei) 世界物流領域先進國家。
相對美國,日本物流行業(ye) 的起步較晚,但仍早於(yu) 中國。通過幾十年的發展,日本的物流行業(ye) 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很多技術和衡量物流行業(ye) 的指標數字都非常亮眼。
關(guan) 注成本,是日本企業(ye) 幾十年如一日在做的事情。本期期專(zhuan) 題,讓我們(men) 看看日本物流成本水平具體(ti) 如何?日本企業(ye) 為(wei) 了降低物流成本又做了哪些有效的改革?
一、物流成本占比低
在國際上,通常用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與(yu) GDP的比率來衡量一個(ge) 國家物流的發展水平,用企業(ye) 物流成本占產(chan) 品銷售額的比重來衡量行業(ye) 的物流發展水平。
2013年,中國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與(yu) GDP的比率為(wei) 18%,與(yu) 上年基本持平。华体会登录界面的分析報告指出,這一比率高於(yu) 日本9.5個(ge) 百分點左右,高於(yu) 全球平均水平約6.5個(ge) 百分點。與(yu) 日本這樣的物流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物流成本比率明顯偏高。
從(cong) 日本物流行業(ye) 的數據來看,從(cong) 1995年到2003年,日本物流全行業(ye) 的企業(ye) 物流成本占產(chan) 品銷售額的比重,逐步下降了近一個(ge) 百分點,而後從(cong) 2003年以來,維持在5%左右的穩定水平。而美國在2012年企業(ye) 物流成本占產(chan) 品銷售額的比重數據為(wei) 7.87%,2013年企業(ye) 物流成本占產(chan) 品銷售額的比重為(wei) 8.41%,高於(yu) 日本且呈現上升趨勢。
從(cong) 製造行業(ye) 來看,2013年,日本陶瓷、土石、玻璃、水泥這類行業(ye) 的物流成本占產(chan) 品銷售額比重最高,為(wei) 8.69%;排在第二位的是需要通過冷鏈運輸的食品行業(ye) ,比重為(wei) 8.57%;而可以常溫運輸的食品行業(ye) ,比重為(wei) 6.01%。
進一步分析具體(ti) 的成本構成,以卡車運輸為(wei) 例,從(cong) 日本國土交通省自動車局和全日本卡車協會(hui) 在2011年的調查數據來看,運輸人工費用占比高達45.9%,考慮這一數據形成的原因:其一,日本的人工成本費用普遍較高;其二,非人工的成本已經盡可能的被壓縮了。
二、從(cong) 自動化和信息係統提升
不同的時代,每個(ge) 行業(ye) 都會(hui) 有不同的呈現,麵臨(lin) 不同的問題,從(cong) 而也促生了相應背景下的解決(jue) 方案。
在19世紀60年代的日本,企業(ye) 的生產(chan) 量和銷售量激增,導致了物流量的激增。不僅(jin) 如此,通貨膨脹導致物價(jia) 上升,企業(ye) 人工成本上漲。
為(wei) 了緩解這兩(liang) 大問題,日本物流行業(ye) 在這一時期采用通過增加機械化,提升物流處理能力,減少人工。立體(ti) 自動化倉(cang) 庫正是在此時出現,實現倉(cang) 庫高層空間的合理化運用,以及實現自動化存取貨物。
如今,立體(ti) 化倉(cang) 庫已經成為(wei) 一門獨立的學科,並在日本迅速發展。從(cong) 19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日本的立體(ti) 化倉(cang) 庫從(cong) 製造業(ye) ,開始遍及農(nong) 業(ye) 、倉(cang) 儲(chu) 業(ye) 、批發零售業(ye) 、銀行保險業(ye) 等行業(ye) ,物流的自動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日本已經成為(wei) 當今世界上應用自動化立體(ti) 倉(cang) 庫最廣的國家。
除了自動化設備之外,日本物流行業(ye) 在19世紀70年代開始通過信息係統來提升效率。
第一次石油危機以後,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終結,物流量開始穩定下來,提升物流處理能力的需求也相對變弱。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日本物流行業(ye) 開始注重提升物流的效率。
在此之前,日本物流行業(ye) 的信息係統尚沒有普及,依靠傳(chuan) 統的方式處理效率較差。例如,日本的銷售部門一般將入庫、發貨、庫存等信息在月末做成月報提交給總公司,總公司不能快速實時的根據銷售網點的信息,修改生產(chan) 方案或者進行其他的一些調整。
從(cong) 19世紀70年代後期,物流信息網絡開始飛速發展,將各個(ge) 網點,以及生產(chan) 、銷售等各個(ge) 相關(guan) 部門整合在一個(ge) 係統中,實現了實時在線地物流信息處理和交互,大幅提升了效率。
導入信息係統,從(cong) 短期來看,是增加了導入和維護成本,但從(cong) 長遠來看,節省了溝通成本和時間成本,避免了由於(yu) 信息不對稱導致問題引發的費用。隨著經濟的發展,日本物流行業(ye) 的信息係統變得越來越完善。
三、降低成本三大招
雖然日本的物流行業(ye) 已經處於(yu) 領先的水平,但是他們(men) 仍然在挖空心思的降低成本。
根據公益社團法人日本Logistics system協會(hui) 發布的《2013年日本物流成本調查報告》中對日本182家公司進行的調查顯示,在2013年,日本企業(ye) 采用的前三位的降低物流成本方式依次為(wei) :提升裝載率,削減庫存以及重新規劃物流據點。
事實上,這是近幾年來日本企業(ye) 為(wei) 了降低物流成本而持續使用的方式。
在物流行業(ye) 裏麵,裝載率是評估營運效率的方法。從(cong) 物流成本上看,運輸成本占了約六成,小批量、多頻次的運輸會(hui) 導致效率低下。提升了裝載率,就可以減少使用的車輛等運輸工具的數目,進而降低運輸成本,這便是他們(men) 致力於(yu) 提升裝載率的源動力所在。
之所以物流裝載率低,很大程度上源自重量和體(ti) 積的矛盾。例如,當貨物已經堆滿,但重量卻不到能承載重量的一半,而物流公司一般是按重量收取運費的,會(hui) 造成車輛噸位資源的浪費,需要更多的車輛來運輸,運輸成本上升。
因此,如何合理的搭配貨物進行運輸對於(yu) 降低物流成本非常重要。在進行貨物搭 配運載之前,對各個(ge) 送貨地址的路線、配送時間、重量體(ti) 積、包裝、物流網絡、裝載方法等因素的相關(guan) 數據進行詳細分析,有利於(yu) 合理化運載,提升裝載率。
看似簡單但實際操作較為(wei) 複雜,且由於(yu) 日本國內(nei) 將客戶需求放在第一位,並受JIT生產(chan) 方式的要求,提升裝載率的難度不容忽視。可見,日本物流業(ye) 已經進入一個(ge) 精耕細作的時期。
除了在裝載率上突破,日本的企業(ye) 開始削減庫存。
在庫產(chan) 品數量的減少,有助於(yu) 降低存管費用,改善資金流,同時可以讓出入庫作業(ye) 更加方便,但是庫存並不能隨心所欲的減,會(hui) 牽一發動全身,需要考慮多方麵的問題。例如,物流中心放置的貨物是不是和熱銷貨品一致。
此外,由於(yu) 日本企業(ye) 國際化程度高,很多企業(ye) 已經把生產(chan) 據點放在海外,並在國外進行產(chan) 品銷售。在這樣背景下,一旦庫存不足,需要補貨,將要麵臨(lin) 更多的運輸成本和時間成本。目前,從(cong) 供應鏈整體(ti) 的視角來預測精確預測庫存的需要量,合理化設定庫存,被視為(wei) 庫存管理的核心。目前,清理死庫存、整理品類、庫存據點集約化、縮短生產(chan) 準備時間、提升銷售預測精度等較常用的削減庫存方法。
與(yu) 此同時,受到日本老齡化、人口減少問題的影響,物流需要減少,日本公司對於(yu) 物流據點進行再規劃,對物流據點進行整合,減少物流據點的量。甚至不少日本公司開始采用工廠直送的方式。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