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物流標準化——港口物流降低成本獲利增長點

發布時間:2015-12-09 11:05:46 互聯網

在前不久召開的2010全球運輸與(yu) 物流論壇上傳(chuan) 來消息,自去年3月《物流業(ye) 調整與(yu) 振興(xing) 規劃》正式出台以來,相關(guan) 細則的製定也在加快進行中,備受關(guan) 注的物流標準化專(zhuan) 項規劃也已進入最後討論階段,預計將於(yu) 明年年初出台。

在宏觀經濟企穩回升的勢頭下,物流標準化被大力推進,順應了物流業(ye) 發展的必然形勢。

洋山保稅港區管理委員會(hui) 政策法規處負責人曾對媒體(ti) 表示,隨著經濟全球化,國際貿易貨物量高速增長,在衡量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的同時,提供現代物流服務平台,加強物流標準化、物流增值服務成為(wei) 港口發展的關(guan) 鍵。

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港口物流利潤

盡管物流業(ye) 因諸多利好政策成為(wei) 最具發展潛力的產(chan) 業(ye) ,但目前,物流成本費用居高不下成為(wei) 物流發展最大的壁壘。數據顯示,2009年,全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為(wei) 18.1%,這意味著每實現100元人民幣的GDP產(chan) 值,就需付出18元左右的物流成本,該比例比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約高出10個(ge) 百分點。

從(cong) 物流行業(ye) 經營的具體(ti) 層麵看,物流有效需求仍然不足。這與(yu) 我國企業(ye) 習(xi) 慣於(yu) “大而全”、“小而全”的運作模式有關(guan) 。企業(ye) 為(wei) 了降低成本,開始對物流各活動進行標準化管理,保證物流各環節的合理化和物流過程的快速、流暢。港口物流也是如此。

近年來,我國外貿連續數年高速增長,但港口物流成本所占比重過大,約占集裝箱交貨價(jia) 格的15%—25%。而我國進出口貨運總量有80%—90%是通過海運完成的。在全球航運市場經營聯盟化、船舶大型化和運輸幹線化的趨勢背景下,加強物流標準化成為(wei) 降低我國外貿物流成本的一種可能。

以洋山保稅港區為(wei) 例,依托-15米深水港口,減少了引水靠泊作業(ye) 時間,相比上海的外高橋港區,平均單船操作節約時間10小時以上,降低了船公司的營運成本,相比外高橋港區,一艘8000TEU的集裝箱船在洋山運作可以節約成本4%—5%。

同時,保稅港區還集聚集裝箱樞紐港口、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出口加工區於(yu) 一身,通過吸引各類中外物流企業(ye) 的入駐,以及相關(guan) 政府服務窗口的匯聚,有利於(yu) 促進貨物大進大出形成規模,有利於(yu) 企業(ye) 降低貨物進出口的成本。

依托一體(ti) 化服務

提升港口物流效率

國際市場瞬息萬(wan) 變,方便、快捷的現代物流服務是縮短外貿企業(ye) 交易時間,迅速應對國際市場變化的保證。為(wei) 了順應市場,依托一體(ti) 化服務,通過服務過程中的標準化管理,打造功能完備、貨物跨國境流動障礙少、享有經濟性與(yu) 便利性較大的進出口保稅物流服務平台,來提升港口物流效率就變得越來越重要。

隨著港口物流與(yu) 製造業(ye) 、商貿流通業(ye) 實現無縫對接和一體(ti) 化服務,港口物流效率將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

據了解,洋山保稅港區在功能設定和政策模式的製定中就考慮到港口物流標準化問題,借鑒了世界上自由港和自由貿易區的通行做法,實行境外貨物入區保稅、國內(nei) 貨物入區退稅、區內(nei) 自用設備進口免稅、區內(nei) 貨物交易免增值稅和消費稅等特殊政策;實現了保稅特殊監管區和港口的區港融合、區港聯動,簡化區港間的貨物流動;采取了出口貨物“先報關(guan) 、後進港”的報關(guan) 模式,進入港區貨物“一次移箱”的查驗流程,以及入境船舶“電訊檢疫”模式等創新舉(ju) 措,港口物流標準化有效地提高了物流效率。

通過港口物流標準化管理,目前洋山保稅港區內(nei) 運作的物流企業(ye) ,在接到客戶指令後4小時內(nei) 就能辦完所有進出區轉關(guan) 手續,將客戶指定貨物配送至上海周邊的加工廠或運至浦東(dong) 國際機場出口。

發展物流增值服務

促進增長方式轉變

在港口物流現代化進程中,信息產(chan) 業(ye) 是實現物流標準化服務的基礎。通過發展信息產(chan) 業(ye) ,發展物流增值服務,實現物流服務標準化,才能最終促進港口物流增長方式的轉變。此前,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組織編製了《物流信息化發展規劃》,並提出若幹物流信息化試點示範工程,就是為(wei) 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港口物流的各個(ge) 環節進行整合,從(cong) 而實現物流標準化。

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構建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可以從(cong) 製造、運輸、裝卸、包裝、倉(cang) 儲(chu) 、拆並、配送等各個(ge) 環節中為(wei) 中小企業(ye) 提供各種準確信息,從(cong) 而以標準化服務貫穿於(yu) 港口物流的始終。隨著港口物流企業(ye) 逐步發展物流標準化服務,使得信息化和供應鏈的核心技術日益受到重視,也帶動了RFID傳(chuan) 感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呼叫中心等產(chan) 業(ye) 鏈相關(guan) 企業(ye) 的發展。與(yu) 此同時,港口物流標準化服務正成為(wei) 電子商務的有力支撐。因為(wei) 電子商務集信息流、資金流、商流、物流於(yu) 一身,其在縮短商業(ye) 中間環節,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麵的作用最終還是需要靠港口物流標準化服務來實現。

上海港發明的集裝箱電子標簽裝置,實現了集裝箱物流的全程實時在線監控,提高了集裝箱物流的透明度,滿足了各方的安全需求。港口智能化建設首屈一指的深圳蛇口集裝箱碼頭從(cong) 1997年就開始與(yu) 全球領先的碼頭生產(chan) 作業(ye) 係統供應商——美國Navis公司合作,全麵引進其成熟產(chan) 品EXPRESS和SPARCS。隨著蛇口集裝箱碼頭SPARCS軟件係統的順利升級,為(wei) 碼頭實施“拖車全場調度”、“船舶自動配載”以及今後“智能堆場計劃”等先進的智能化功能打下良好基礎,深受業(ye) 界資深操作人員推崇。

據了解,隨著港口物流服務標準化持續推進,港口物流產(chan) 業(ye) 價(jia) 值鏈不斷得以拓展,可以將港口的單一貨物吞吐功能向現代物流配送中心推進,形成以市場和客戶需求為(wei) 核心,包括運輸、裝卸、貿易、倉(cang) 儲(chu) 、中轉、配送、展示以及生產(chan) 加工等各個(ge) 環節密切相連的現代港口物流標準化服務體(ti) 係。未來可以逐步建成以汽車零部件物流、電子產(chan) 品物流、醫療產(chan) 品物流等為(wei) 代表的專(zhuan) 業(ye) 物流基地;以第三方物流為(wei) 主的現代物流外包服務基地;以國際采購、配送、分撥為(wei) 龍頭的端至端的物流增值基地;在大宗商品市場交易、國際貿易、展示維修、離岸金融服務等領域探索功能拓展的途徑,擴大港口國際物流標準化增值服務深度。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