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供應鏈金融主要模式及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發布時間:2015-11-16 11:33:55 銀行家

在供應鏈金融是商業(ye) 銀行針對產(chan) 業(ye) 鏈中核心企業(ye) 的配套企業(ye) 進行的融資,是商業(ye) 銀行站在整條供應鏈的角度,結合企業(ye) 上下遊的動產(chan) 情況,為(wei) 企業(ye) 在原材料的采購、生產(chan) 製造和商品銷售環節提供有針對性的信用增級、融資、擔保、結算、風險規避等各金融產(chan) 品組合和解決(jue) 方案。供應鏈金融的基礎上,銀行可以根據客戶所處的行業(ye) 以及融資企業(ye) 自身發展的特點,係統地提供創新性的供應鏈金融產(chan) 品和業(ye) 務模式,以適應不同客戶的個(ge) 性化需求。 
  供應鏈金融的主要模式 
  應收賬款融資模式 
  應收賬款融資模式以借款企業(ye) 與(yu) 核心企業(ye) 的貿易合同作為(wei) 基礎,借款企業(ye) 作為(wei) 核心大企業(ye) 的供應商,向核心企業(ye) 提供產(chan) 品或 
  存貨融資模式是指企業(ye) 以存貨作為(wei) 質押物向銀行申請融資的模式,存貨融資業(ye) 務不同於(yu) 傳(chuan) 統銀行貸款集中在不動產(chan) 抵押或第三方信譽擔保的模式,該業(ye) 務專(zhuan) 門針對企業(ye) 根據自身經營項目采用動產(chan) 質押的模式獲得銀行貸款。簡單來說,存貨融資是指以中小企業(ye) 為(wei) 主要服務對象,以流動商品倉(cang) 儲(chu) 為(wei) 基礎,涵蓋中小企業(ye) 信用的整合與(yu) 再造、物流配送、電子商務與(yu) 傳(chuan) 統商業(ye) 的綜合服務平台。存貨融資運作的基本原理是:生產(chan) 企業(ye) 先以其庫存的原材料或產(chan) 成品作為(wei) 質押物,並據此獲得銀行貸款,然後通過完成生產(chan) 銷售或質押產(chan) 品銷售實現分階段還款。第三方物流企業(ye) 通過提供質押物品的保管、價(jia) 值評估、去向監管和信用擔保等服務架起銀企間資金融通的橋梁。 
  預付賬款融資模式 
  企業(ye) 向銀行申請融資用來支付預付賬款的行為(wei) 被稱為(wei) 預付賬款融資。在供應鏈中的下遊企業(ye) ,通常需要向上遊供應商預付賬款,才能夠獲得持續生產(chan) 經營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商品等。如果企業(ye) 短期資金周轉存在困難,可以引入保兌(dui) 倉(cang) 業(ye) 務對其預付賬款進行融資來獲得銀行信貸支持。保兌(dui) 倉(cang) 業(ye) 務,是在供應商(以下稱賣方)承諾回購的條件下,融資企業(ye) (以下稱買(mai) 方)向銀行申請以賣方在銀行指定倉(cang) 庫的既定倉(cang) 單作為(wei) 質押的貸款額度,並由銀行控製其提貨權作為(wei) 條件的融資業(ye) 務。保兌(dui) 倉(cang) 業(ye) 務能夠促進供應商實現批量銷售,協助融資企業(ye) 完成杠杆采購,給銀行帶來了新增客戶和綜合收益,從(cong) 而實現多方共贏。保兌(dui) 倉(cang) 業(ye) 務是供應鏈下銀行為(wei) 維護自身經濟利益而設計的一種融資產(chan) 品,銀行對其操作環節設計嚴(yan) 密,風險可控。 
  供應鏈金融為(wei) 支持中小企業(ye) 融資做出積極貢獻 
  降低了中小企業(ye) 貸款準入門檻 
  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銀行可以適當淡化對企業(ye) 的財務分析和貸款準入控製,其關(guan) 注的重心是每筆具體(ti) 的業(ye) 務交易。在融資過程中,銀行重點考察申貸企業(ye) 單筆貿易的真實背景及企業(ye) 的曆史信譽狀況,通過資金的封閉式運作,確保每筆真實業(ye) 務發生後的資金回籠來控製貸款風險,從(cong) 而使一些因財務指標達不到銀行標準而難以獲得貸款的中小企業(ye) ,可以憑借真實交易的單筆業(ye) 務來獲得貸款,適合中小企業(ye) 資信普遍偏低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其資金需求。 
  降低了中小企業(ye) 融資風險,拓寬了可選擇客戶的範圍 
  銀行通過對物權單據的控製和融資款項的封閉運作,實施資金流和物流的雙向控製,使風險監控直接滲透到企業(ye) 的經營環節,有利於(yu) 對風險的動態把握。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銀行授信與(yu) 融資主體(ti) 風險的隔離。銀行更注重企業(ye) 交易背景的真實性和連續性,通過對企業(ye) 信用記錄、交易對手、客戶違約成本、銀行貸後管理和操作手續等情況的審查,確定企業(ye) 在貿易過程中所產(chan) 生的銷售收入作為(wei) 其融資的第一還款來源,限定融資期限與(yu) 貿易周期相匹配,使資金不會(hui) 被挪用,貸款風險相對較小。風險的降低增加了銀行可選擇客戶的範圍,增強了銀行開展中小企業(ye) 融資業(ye) 務的信心。 
  增強了中小企業(ye) 的還款意願 
  在供應鏈金融服務中,銀行將核心大企業(ye) 與(yu) 中小企業(ye) 的信用進行捆綁,核心大企業(ye) 常常對中小企業(ye) 的貸款負有連帶責任。因此,如果中小企業(ye) 不能按時償(chang) 還銀行貸款,就會(hui) 影響到其與(yu) 核心企業(ye) 之間的貿易關(guan) 係,影響其在供應鏈中的信譽度,不利於(yu) 中小企業(ye) 與(yu) 核心企業(ye) 之間建立長期穩定的貿易合作關(guan) 係,甚至威脅到中小企業(ye) 的生存。 
  規避了銀行與(yu) 中小企業(ye) 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核心企業(ye) 與(yu) 供應鏈上下遊中小企業(ye) 有長期的貿易往來關(guan) 係,不僅(jin) 對供應鏈上中小企業(ye) 的經營狀況、管理能力、信用狀況等方麵有深入的了解,而且通過訂單和銷售渠道選擇控製著中小企業(ye) 未來的生存和發展。銀行借助核心企業(ye) 對中小企業(ye) 的了解和對中小企業(ye) 未來還款能力的評價(jia) ,通過核心企業(ye) 的擔保將對中小企業(ye) 的授信轉化為(wei) 對核心企業(ye) 的授信。 
  供應鏈金融發展為(wei) 商業(ye) 銀行帶來的變革 
  對營銷管理的變革 
  批量營銷成為(wei) 主流營銷方式。相對於(yu) 以往商業(ye) 銀行的大客戶戰略和針對單一客戶的營銷模式,供應鏈金融更加注重圍繞鏈條上的核心企業(ye) ,全方位地為(wei) 鏈條上各節點的參與(yu) 企業(ye) 提供金融產(chan) 品和服務。同時,供應鏈金融也將單個(ge) 企業(ye) 的不可控風險轉換成鏈條上眾(zhong) 多企業(ye) 整體(ti) 的可控風險。 
  專(zhuan) 業(ye) 營銷在行業(ye) 內(nei) 迅速開展。就目前供應鏈金融業(ye) 務領域的領先商業(ye) 銀行而言,其業(ye) 務主要集中在汽車、煤炭、醫藥、家電、化工、有色、快消品等產(chan) 業(ye) 鏈較為(wei) 完整、業(ye) 態秩序良好、核心企業(ye) 管理水平較高的行業(ye) 。銀行通過設立專(zhuan) 門的行業(ye) 營銷團隊,配備行業(ye) 產(chan) 品經理和風險經理,製定專(zhuan) 門的行業(ye) 營銷方案,甚至開發專(zhuan) 門的業(ye) 務係統,打造自身專(zhuan) 業(ye) 性和核心競爭(zheng) 力,以適應行業(ye) 生態和生意模式的變化。 
  混合營銷成為(wei) 銀行的必然選擇。由於(yu) 供應鏈金融覆蓋了貿易鏈、產(chan) 業(ye) 鏈的全過程,因此決(jue) 定了商業(ye) 銀行僅(jin) 僅(jin) 提供應收、存貨與(yu) 預付類的基礎供應鏈金融產(chan) 品是遠遠不夠的,而是需要通過以供應鏈金融為(wei) 基礎核心的交易機會(hui) 為(wei) 切入點,為(wei) 企業(ye) 提供“傳(chuan) 統授信產(chan) 品+供應鏈金融方案+現金管理服務+國際貿易融資服務+投行產(chan) 品”的綜合金融解決(jue) 方案,充分體(ti) 現商業(ye) 銀行靈活運用本外幣、內(nei) 外貿、離在岸、投商行等多種產(chan) 品進行混合營銷的能力。 
  對風險管理的變革 
  過程風險開始受到重視。實務中商業(ye) 銀行所麵臨(lin) 的授信風險主要包括信用風險、法律風險與(yu) 過程風險。銀行則習(xi) 慣於(yu) 將關(guan) 注點高度集中在信用風險和法律風險上,對過程風險重視不足。而供應鏈金融具有顯著的過程控製環節,過程風險涵蓋了風險遷移、方案設計、中台管控、業(ye) 務預警等過程環節,比如應收賬款回款管理、貨物流轉頻率監控、核心企業(ye) 信息推送、商品價(jia) 格波動盯市製度等均屬於(yu) 典型的過程管理。 
  產(chan) 品設計納入風險管理。相比傳(chuan) 統授信風險,產(chan) 品和業(ye) 務模式的設計風險是供應鏈金融最主要的風險。要想有效控製風險,供應鏈金融的產(chan) 品設計中就需要對核心企業(ye) 的信用引入、現金流控製、物流控製乃至結構授信安排等要素在授信合同、協議文本以及操作流程上予以明確,在產(chan) 品或方案設計中體(ti) 現對“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控製,杜絕漏洞。 
  異地授信管理麵臨(lin) 改變。異地授信業(ye) 務是商業(ye) 銀行一直以來高度關(guan) 注的內(nei) 容,特別是在近幾年宏觀經濟形勢不太明朗的環境下,異地授信客戶所存在的維護成本高、貸後管理困難、風險信息滯後等難題尤為(wei) 突出。在而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銀行得以跳出單個(ge) 異地客戶的局限,可以站在產(chan) 業(ye) 供應鏈的高度上,麵向所有供應鏈上的成員提供融資安排。這一模式突破了商業(ye) 銀行傳(chuan) 統的異地授信管理理念,使得單個(ge) 異地客戶的不可控風險轉換成全鏈條融資統籌安排和信用捆綁的可控風險,並對商業(ye) 銀行現行的異地授信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戰。 
  對客戶管理的變革 
  目標客戶特征趨向清晰。供應鏈金融的目標客戶定位較為(wei) 清晰,包括鏈條上的核心企業(ye) 、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乃至終端用戶構成的網鏈客戶。這些企業(ye) 的共同特點都是依托於(yu) 供應鏈核心企業(ye) 的信用捆綁,由商業(ye) 銀行給予鏈條上的整體(ti) 授信安排,相互之間有著很強的互為(wei) 性與(yu) 關(guan) 聯度,使得商業(ye) 銀行無需對鏈條上的企業(ye) 再按照不同的維度進行分層與(yu) 分類,在確定目標行業(ye) 後,行業(ye) 內(nei) 的目標客戶特點較為(wei) 清晰。 
  間接授信運用成為(wei) 主流。以客戶的直接授信或綜合授信審批為(wei) 依據來判定客戶的歸屬機構是目前商業(ye) 銀行的通行做法。但在利率市場化以及直接融資渠道不斷拓寬的環境下,大中型客戶對銀行提供直接授信或綜合授信的需求越來越少,而對通過推遲對供應商的付款、延長賬期或加快向經銷商轉移庫存、促進銷售來實現財務經濟性的需求卻越來越迫切。這些需求使得間接授信的運用越來越廣泛。 
  第三方客戶渠道體(ti) 現價(jia) 值。在供應鏈金融業(ye) 務的開展過程中,物流企業(ye) 、監管方、港口、交易市場與(yu) 電商平台作為(wei) 業(ye) 務合作第三方,構成了供應鏈鏈條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行業(ye) 生態和應用技術的發展,商業(ye) 銀行與(yu) 業(ye) 務合作第三方日益突破原有的簡單合作關(guan) 係,逐步轉為(wei) 合作夥(huo) 伴式的共同成長和雙贏關(guan) 係。商業(ye) 銀行不僅(jin) 可以從(cong) 第三方客戶中獲取關(guan) 於(yu) 貨物監管、價(jia) 格谘詢、物流狀況、商流查詢與(yu) 交易明細等方麵的信息,更關(guan) 鍵的是可以借助第三方客戶渠道的力量,發揮其向商業(ye) 銀行推薦客戶、輔助銀行進行風險判斷以及給銀行提供優(you) 質批量獲客渠道的重要作用。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