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大宗商品供應鏈管理—從(cong) ABCD四大糧商說起(一)(二)》發表以後,得到了許多讀者的共鳴與(yu) 反饋。這裏麵,有悲觀沮喪(sang) 的,有疑惑不解的,當然,也不乏積極樂(le) 觀的。不管懷著多麽(me) 複雜的心情,麵對國際巨頭們(men) 的圍攻獵殺,我們(men) 已然是“四麵楚歌”。國家所構建的保護牆隻是暫時的,甚至說是無奈的,因為(wei) 它在某種程度上也滯後並影響了行業(ye) 的健康發展。伴隨著國際市場的步步緊逼,本土企業(ye) 走出繈褓、麵對競爭(zheng) 是遲早的事情。因此,我們(men) 迫切渴望一場管理的變革,這種變革,源自外部的壓力,更應源自我們(men) 的反思與(yu) 創新。可喜的是,已經有一些企業(ye) 開始嚐試並通過構建新的模式來尋找突破口。這種嚐試必然是艱辛的甚至是孤獨的,但我們(men) 相信,它們(men) 的出現,會(hui) 給國內(nei) 大宗商品市場帶來全新的活力與(yu) 衝(chong) 擊。本節我們(men) 將選取一個(ge) 行業(ye) 供應鏈變革的案例,通過它來解讀國內(nei) 大宗商品供應鏈的破局之道。
前兩(liang) 節中,我們(men) 談到了國際大宗商品巨頭們(men) 通過“期貨一體(ti) 化供應鏈模式”構築起了強大的競爭(zheng) 壁壘。但是,反觀國內(nei) ,我們(men) 與(yu) 國際巨頭們(men) 還相去甚遠,尤其是在供應鏈管理上。一方麵,由於(yu) 實物供應鏈並不發達,現貨交割存在巨大的風險。期貨僅(jin) 僅(jin) 充當了對衝(chong) 風險和套利的金融工具;另一方麵,本土企業(ye) 隻是國際大宗商品供應鏈上的一個(ge) 參與(yu) 者。雖然企業(ye) 的規模龐大,卻依然無法掌控價(jia) 格。反應在期貨市場上,本土企業(ye) 以“賭”為(wei) 先,輸多贏少,抑或是謹小慎微,利潤微薄;反映在現貨市場上,信息缺失導致預測水平低下,造成庫存高企,或是商品短缺。現貨是現貨、期貨是期貨,各自為(wei) 陣,無法轉換。如同淋浴的水龍頭開關(guan) ,冷水熱水都由別人控製,自己隻能瞪眼幹著急!
差距雖然明顯,但我們(men) 堅信,束手無策的局麵不會(hui) 就這麽(me) 長此以往。麵對國際巨頭們(men) 的擠壓侵占,許多本土企業(ye) 也逐漸認識到供應鏈管理對於(yu) 大宗商品的重要性,並大膽地倡議本土企業(ye) 聯合起來構建“期現一體(ti) 化”供應鏈管理模式。“上糖網”便是積極的倡導者和踐行者之一。
上糖網是一家從(cong) 傳(chuan) 統線下供應鏈走向線上的O2O企業(ye) 。基於(yu) 多年深耕白糖供應鏈的網絡布局和資源基礎,它嚐試聯合行業(ye) 上下遊,構建一個(ge) 透明、開放並且擁有線下服務能力和支持體(ti) 係的白糖產(chan) 業(ye) 互聯網平台。
案例:上糖網
(一)行業(ye) 之痛
白糖是典型的大宗商品,是食品飲料快速消費品行業(ye) 最重要的生產(chan) 原材料之一。它占糖果成本的50%以上,占糕點、餅幹、含糖飲料等成本的20%以上。對用糖企業(ye) 而言,白糖采購雖是剛需,卻長期麵臨(lin) 多重挑戰:一方麵,現貨市場價(jia) 格波動劇烈,導致用糖企業(ye) 的采購需求無法得到有效保證。漲價(jia) 時製造企業(ye) 和貿易商屯貨惜售,跌價(jia) 時供應渠道減少;另一方麵,期貨市場無法鎖定具體(ti) 品牌及交割地點。實物交割後,用糖企業(ye) 還需安排自提和品質檢驗。配套服務的缺失導致中國用糖企業(ye) 的期貨參與(yu) 度不到20%。
事實上,不僅(jin) 是用糖企業(ye) ,生產(chan) 和流通企業(ye) 也麵臨(lin) 諸多問題。首先,白糖存在季節性生產(chan) 、全年均衡銷售的特點。每年11月到次年4月為(wei) 榨季,白糖庫存陡增;榨季過後,各地經銷商又不得不承擔長時間的庫存囤積成本。其次,倉(cang) 庫的分布與(yu) 用糖需求互不匹配,白糖在各區域倉(cang) 庫間的調撥經常發生。徒增了物流成本,也影響品質的穩定性。最後,不同庫區的管理水平存在天淵之別。即便是同一地區不同倉(cang) 庫的倉(cang) 單,也會(hui) 出現較大的價(jia) 格升貼水。市場信息不透明大幅增加了交易的成本。
中國白糖市場的年需求量為(wei) 1400萬(wan) 噸左右,其中85%都由本土糖廠供應。即便如此,糖廠也並沒有因為(wei) 掌握了上遊資源而擁有了白糖的定價(jia) 權。伴隨著國際市場行情的起起落落,本土白糖企業(ye) 也是盈虧(kui) 互現。
(二)供應鏈迭代
上糖網的前身是弘信物流的白糖供應鏈部門,它為(wei) 可口可樂(le) 、王老吉等國內(nei) 大型客戶提供物流、倉(cang) 儲(chu) 、供應鏈金融等供應鏈管理服務,開創了白糖作為(wei) 大宗商品的“一體(ti) 化供應鏈管理模式”並大獲成功。
2013年,我與(yu) 廈門大學的許誌端教授、弘信物流的供應鏈總監鄭邦興(xing) 合作,將其撰寫(xie) 成了案例《弘信物流—供應鏈之鳳凰涅槃》。(這篇文章有幸被收錄到了中國MBA百優(you) 教學案例之中)。在案例中,我們(men) 講述了弘信物流如何從(cong) 一家從(cong) 事傳(chuan) 統拖車和貨代業(ye) 務的小企業(ye) 華麗(li) 變身為(wei) 一家具有多方資源整合能力的一體(ti) 化供應鏈運營商,闡述了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各關(guan) 鍵階段所麵臨(lin) 的機遇、挑戰及相應的解決(jue) 方案。如今看來,這其實隻是弘信物流的發展曆程中的一個(ge) 片段。從(cong) “白糖物流”到“白糖一體(ti) 化供應鏈模式”再到如今的“上糖網”,弘信白糖供應鏈的每次迭代都由行業(ye) 的痛點所驅動,這一次也不例外。
“互聯網+”掀起了傳(chuan) 統行業(ye) 的又一次整合與(yu) 創新的浪潮,弘信的上糖網項目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啟動了。自愚為(wei) “糖僧”的弘信物流集團常務副總顏建宏,帶著一支精幹的團隊踏上了“上糖網”的創新之路。這一次,他們(men) 將互聯網“加”在了這個(ge) 有著一千億(yi) 人民幣市場的大宗商品行業(ye) ——白糖產(chan) 業(ye) 鏈之上。他希望基於(yu) 弘信物流多年深耕白糖供應鏈的網絡布局和資源基礎,與(yu) 產(chan) 業(ye) 鏈上的各方合作,共同打造一個(ge) 透明、開放並且擁有強大線下服務能力和支持體(ti) 係的白糖產(chan) 業(ye) 互聯網平台。
(三)取經之路
談到產(chan) 業(ye) 互聯網+,是一件令人熱血沸騰的事情。因為(wei) 這裏麵有太多的想象空間,大數據、物流可視化、智能交互、O2O。然而,商業(ye) 並不是紙上談兵,它還需要腳踏實地。隻有從(cong) 資源、技術、團隊、商業(ye) 模式等方方麵麵都精雕細琢,推出符合用戶需求的產(chan) 品的平台,才能將夢想實實在在的落地開花。
上糖網將改善產(chan) 業(ye) 流通效率作為(wei) 了自己的使命,從(cong) 提升供應鏈運作水平的角度來達成商業(ye) 目標。創造多贏,是平台搭建的基石。為(wei) 此,上糖網構建了一個(ge) 麵向客戶、糖廠、物流公司、期貨公司、貿易商等各方的產(chan) 業(ye) 平台,每一方在平台上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利益點。
多年深耕於(yu) 白糖供應鏈,使得上糖網擁有了完備的線下物流體(ti) 係和良好的大客戶資源。弘信物流在全國設有8個(ge) 大型白糖物流中心,38個(ge) 主要城市設有區域物流中心和辦事處,已經實現對全國95%以上區域的覆蓋,擁有幹線和城市配送的雙網絡係統。上糖網與(yu) 可口可樂(le) 、王老吉、蒙牛、達利、古龍、盼盼等高端客戶建立了長期合作。
但是,僅(jin) 僅(jin) 擁有物流和大客戶資源是遠遠不夠的。為(wei) 了打造行業(ye) O2O平台,上糖網規劃了一條適合於(yu) 本土產(chan) 業(ye) 鏈特點的發展路徑。簡單來說,它分為(wei) 四個(ge) 步驟:
1.匯集需求:通過貼身式的一站式服務匯集用糖企業(ye) 的需求,建立全行業(ye) 需求數據庫;
2.供應數據庫:通過糖廠庫存前移和倉(cang) 單評定係統建立起庫存分布數據庫,對結構性供給做有效性把握,建立供應數據庫;
3.開放式雲(yun) 協作平台:完成糖源、物流、資金三個(ge) 數據庫的建立;
4.基於(yu) 平台的服務:基於(yu) 平台提供物流、質檢、期貨策略、供應鏈金融、倉(cang) 單串換等一係列的增值服務。
上糖網通過構建實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流集成服務平台,不僅(jin) 僅(jin) 是為(wei) 了提高信息的透明度,為(wei) 客戶降低從(cong) 交易到交付全過程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它通過構建標準化的供應鏈服務體(ti) 係打通了期貨和現貨轉換的層層障礙,為(wei) 國內(nei) 白糖大宗商品市場實現“期現一體(ti) 化供應鏈”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基礎。
我們(men) 以上糖網提供的標準化倉(cang) 單服務為(wei) 例。上糖網聯合國內(nei) 大宗商品交易所共同建立起白糖倉(cang) 單的評級標準,並為(wei) 所有進入到認證倉(cang) 庫的白糖庫存提供倉(cang) 單評級及其相關(guan) 的融資服務。在此基礎上,白糖期貨與(yu) 現貨可以進行一一對應,購買(mai) 期貨的客戶也不用再為(wei) 期貨交割的風險所擔心。不僅(jin) 如此,不同庫區的倉(cang) 單還可以進行串換,好比我們(men) 在北京存入銀行的錢可以在廣州提取兌(dui) 換一樣,不需花費一分錢物流費用便輕鬆地實現了白糖資源的調撥。
誠然,從(cong) 線下走到線上,從(cong) 服務於(yu) 幾十家客戶到服務成千上萬(wan) 家客戶,上糖網未來的每一步,都將是不斷學習(xi) 、挑戰和自我完善的過程。但我們(men) 可以相信,憑著“糖僧師徒”取經般的鍥而不舍,憑著創業(ye) 者骨子裏孜孜不倦的拚搏精神,憑著對“甜蜜事業(ye) ”的一往情深,上糖網一定會(hui) 與(yu) 合作夥(huo) 伴們(men) 開創中國白糖產(chan) 業(ye) 上的又一個(ge) 成功模式。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