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京東物流模式不必學 分布式倉儲才是關鍵

發布時間:2015-10-27 10:40:20 互聯網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十多年前,當馬雲(yun) 在創建阿裏巴巴的時候如是說。今天,電子商務已經成為(wei) 我們(men) 的一種生活方式,無論是身居鬧市,還是地處偏遠,隻要上網動動鼠標,我們(men) 便能感受到電子商務的便捷、迅速與(yu) 神奇。互聯網,正在構建起一個(ge) 新的商業(ye) 時空。電子商務,正在開啟一個(ge) 新的商業(ye) 時代。

電子商務正在改變中國,而中國的電子商務正在以其獨特的購物體(ti) 驗、摧古拉朽的偉(wei) 力,瘋狂地從(cong) 傳(chuan) 統零售業(ye) 中爭(zheng) 奪用戶。對於(yu) 傳(chuan) 統渠道商、零售商來說,這是一個(ge) “最壞”的時代,因為(wei) 人類延續幾千年的商業(ye) 行為(wei) 正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改變,他們(men) 的未來生存空間正不斷被壓縮;而對於(yu) 製造商、品牌商來說,這又是一個(ge) “最好”的時代,因為(wei) 電子商務的本質是網絡直銷或分銷渠道的扁平化,他們(men) 所生產(chan) 的商品正以一種路徑更為(wei) 直接、成本更為(wei) 低廉、速度更為(wei) 快捷的方式到達消費者或用戶手中。

過去十多年來,互聯網及應用軟件技術的飛速發展與(yu) 日益成熟,使得商業(ye) 活動的三要素“信息流(訂單Order)、資金流(支付Payment)、實物流(交付Delivery)”中的前兩(liang) 者已變得前所未有地容易與(yu) 簡單,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看,馬雲(yun) 當初的設想很大程度上可以說已經實現,而相比之下,唯有脫胎於(yu) 上世紀中葉的傳(chuan) 統“郵購”方式的“電商物流”,正日益成為(wei) 電商發展的最大瓶頸與(yu) 難題。

“電商的難點是物流,物流是電商的核心競爭(zheng) 力,是決(jue) 定電商生死存亡的關(guan) 鍵”,這句話似乎已經成為(wei) 今日電商業(ye) 界的廣泛共識,電商的物流之爭(zheng) 是繼電商價(jia) 格大戰之後的又一個(ge) 更為(wei) 艱巨、更為(wei) 長期的主戰場。當亞(ya) 馬遜在全球布局物流中心,要將商品存儲(chu) 離消費者更近;當京東(dong) 自建物流,布局全國,將觸角延伸至三、四線城市;當馬雲(yun) 宣布菜鳥網絡,投入高達千億(yi) 元之巨,誓言全國任何一個(ge) 地方網購,24小時使命必達、送貨到家的時候,所有已經開展電商銷售或躍躍欲試、正想加入的廣大品牌商、製造商們(men) ,乃至各種各樣的所謂“自營電商、垂直電商、平台電商們(men) ”,都可能不禁要暗暗問自己“電商物流,我該如何應對?”

一、電商物流的症結所在

伴隨著過去若幹年中國B2C電商飛速發展的是以“四通一達”為(wei) 代表的“快遞業(ye) ”的野蠻成長與(yu) 快速普及,同樣是在短短十多年間,由一群浙江桐廬幫農(nong) 民兄弟所開創的“快遞事業(ye) ”,就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近百年的發展曆程,並開始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我們(men) 的日常生活。然而,當他們(men) 在收獲成功喜悅的同時,卻也在背負著各種矛盾的重壓、各種有理沒理的非難與(yu) 指責。

據統計,有關(guan) 消費者網購的所有投訴當中,超過70%是與(yu) 物流有關(guan) ,包裹的破損、丟(diu) 失,投遞的延遲與(yu) 服務態度不佳,是投訴的主要內(nei) 容。物流已成為(wei) 消費者網購體(ti) 驗的最大障礙,也是令一眾(zhong) 電商們(men) 頭疼不已,卻苦於(yu) 找不到有效解決(jue) 辦法的老大難問題。

據此,有人便想當然地認為(wei) :中國快遞行業(ye) 的管理素質差、整體(ti) 發展水平低下,與(yu) 國外快遞業(ye) 巨頭UPS、Fedex相比差距巨大;中國電子商務增速迅猛,而中國的快遞行業(ye) 已經嚴(yan) 重滯後,無法跟上電子商務發展的步伐,是導致電商物流問題的原因所在。

對於(yu) 以上說法,筆者極不認同,相反,基於(yu) 本人對物流行業(ye) 的經驗與(yu) 研究,得出的結論是:今日電商物流的症結所在,主要並非是“四通一達”們(men) 做得不夠好,而是脫胎於(yu) 傳(chuan) 統“郵購”方式的電商物流模式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從(cong) 經濟規律角度來看是不合理的。而快遞行業(ye) 本身的特定屬性決(jue) 定了其現在、將來都不可能是解決(jue) 電商物流問題的“鑰匙”,解決(jue) 電商物流問題的關(guan) 鍵不在快遞公司,而在於(yu) “電商們(men) ”自身,在於(yu) 電商們(men) 自身如何提高對快遞(Express)、對物流(Logistics)、對供應鏈管理(SCM)的理解與(yu) 認知水平,並最終尋找出一套適合自己的電商物流解決(jue) 方案。

之所以得出以上結論,是因為(wei) 傳(chuan) 統的商品“多層渠道分銷”模式與(yu) 電商“網上直銷”模式相比,雖然在信息流(訂單獲取)、資金流(支付結算)方麵處於(yu) 劣勢,但在“物流通路”方麵卻更具有某種天然的合理性。在傳(chuan) 統的商業(ye) 模式之下,商品是以一定“批量”的“倉(cang) 到倉(cang) ”形式從(cong) 企業(ye) 到分銷商再到零售商,實物在空間與(yu) 地域上的逐級轉移,先於(yu) 消費者的購買(mai) 行為(wei) ;而在電子商務的模式之下,商品卻通常是以“單件”的形式,借助“快遞”從(cong) 企業(ye) (賣家)經過多個(ge) 環節的“集散分撥”才最終到達到消費者(買(mai) 家)手中,實物在空間與(yu) 地域上的轉移,後於(yu) 消費者的購買(mai) 行為(wei) 。

兩(liang) 種商品“物流通路”模式相比較,前者是“化零為(wei) 整、批量走貨、倉(cang) 到倉(cang) 、以空間換時間”,後者是“化整為(wei) 零、單件走貨、倉(cang) 到個(ge) 人、以時間換空間”,稍有物流行業(ye) 經驗者都會(hui) 明白“單票貨量的大小對於(yu) 承運業(ye) 務實際操作成本與(yu) 效率的決(jue) 定性影響”,前者在平均承運成本降低、服務質量控製方麵均會(hui) 大大地優(you) 於(yu) 後者。

此外,即使不考慮長距離的單件包裹遠程快遞所固有的“成本高、時效慢”問題,快遞行業(ye) “多環節集散分撥”的作業(ye) 模式自身,對於(yu) 快遞過程中因野蠻分揀而導致的商品損壞、包裹破損、甚至被偷被盜等等問題也是防不勝防。這個(ge) 問題並非簡單強調一句“快遞公司加強內(nei) 部管理與(yu) 監控”就能輕易得到解決(jue) 的。道理很簡單:買(mai) 家簽收包裹時所發現的問題,最終送貨的快遞員很可能是無辜的。而要向後追溯作業(ye) 過程,從(cong) 已經過的十多個(ge) 很可能分屬不同公司、不同地域、不同利益主體(ti) 的收發、分揀作業(ye) 環節、崗位、人員中找出肇事責任者,其成本與(yu) 代價(jia) 往往又是快遞公司的不能承受之重。

有關(guan) 現今電商物流模式(很多人將之稱為(wei) “淘寶模式”)所存在的問題,騰訊電商CEO吳宵光在其兩(liang) 年前的一次內(nei) 部講話中也曾如是說:

“物流體(ti) 係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邏輯是很清楚的,就是商品如何集中,集中以後如何對網絡進行運籌優(you) 化,提升體(ti) 驗降低成本的問題。原有淘寶模式,從(cong) 物流角度來看是無效的:賣家辛辛苦苦從(cong) 北京進一批貨拉到深圳,然後北京買(mai) 家一買(mai) ,賣家又辛辛苦苦讓‘四通一達’發回去。未來電商信息化的理想是盡量讓貨不動,就近發給用戶,讓信息化提升整個(ge) 供應鏈的效率。物流是電商的核心競爭(zheng) 力,未來誰沒有物流能力,誰就不要做電子商務。如果一個(ge) 電商的物流能力隻是靠‘四通一達’,就是這個(ge) 行業(ye) 裏水平最低的電商平台。”

因此,無論是從(cong) 成本、時效還是服務質量控製等角度考慮,理想的電商物流模式都應該是“賣家商品的分布式倉(cang) 儲(chu) (離買(mai) 家最近)+同城或本地配送(減少遞送環節)”。而要真正能夠在全國範圍內(nei) (30個(ge) 省會(hui) 城市、300個(ge) 地級城市、3000個(ge) 縣市)有效實施商品的分布式倉(cang) 儲(chu) (考慮商品分布、庫存控製等等一係列複雜問題),考驗的顯然不是快遞公司“四通一達”們(men) 的能力,而是“賣家”對於(yu) 自身供應鏈布局的謀劃、掌控與(yu) 管理能力。

二、京東(dong) 自建物流的奧秘

很多人都認為(wei) 京東(dong) 的成功是源於(yu) 所謂“自建物流”,劉強東(dong) 也在不同場合反複為(wei) 其數萬(wan) 人的快遞員隊伍做宣傳(chuan) ,說他們(men) 待遇如何比四通一達的快遞員高、如何敬業(ye) 、如何服務態度好,買(mai) 家對京東(dong) 的物流配送如何滿意等等。言下之意,似乎京東(dong) 今日能獲得買(mai) 家認可而獲得的成功,主要就是因為(wei) 京東(dong) 沒有象淘寶平台或其它自營電商那樣,普遍使用服務質量備受責難的“四通一達”的快遞配送,以至於(yu) 許多電商們(men) 也在思索要不要也象京東(dong) 那樣搞所謂“自建物流”,輿論也一度熱衷於(yu) 爭(zheng) 論“電商到底是自建物流好,還是使用社會(hui) 化物流好”。

筆者認為(wei) ,有關(guan) “自建物流”的爭(zheng) 論其實是個(ge) 偽(wei) 命題,如果聽信劉強東(dong) 公開宣傳(chuan) 的那些東(dong) 西就被他“忽悠”了。實際上,京東(dong) 所取得成功的本質與(yu) 奧秘並不在於(yu) 是否“自建”本身,而是在於(yu) 劉強東(dong) 很早就敏銳地認識到了大家所普遍采用的“郵購物流(或曰“淘寶物流”)”模式本身所存在的幾乎無解的難題,借助於(yu) 雄厚資本的強力推動,快人一步、人無我有,以長遠來看或許未必合理,但短期來看能夠迅速、有效的方式,不惜一切代價(jia) 地勇敢踐行了商品的“分布式倉(cang) 儲(chu) ”這一關(guan) 鍵要素,迅速在全國各地的若幹個(ge) 主要城市同時實現了“讓商品離買(mai) 家最近”的目標。

劉強東(dong) 賭的就是:隻要商品存儲(chu) 得離買(mai) 家足夠近,什麽(me) 時效、服務等問題統統都會(hui) 自然而然地迎刃而解,買(mai) 家的購物體(ti) 驗就一定會(hui) 比淘寶好,輔之以京東(dong) 的價(jia) 格優(you) 勢,消費者沒有理由不會(hui) 趨之若鶩,而一旦形成買(mai) 家購物體(ti) 驗的良性循環,銷售量上去了,前期巨額投入的風險便會(hui) 迅速降低。劉強東(dong) 成功了,而更重要的是,京東(dong) 借此迅速奠定了其“自營電商第一”的江湖地位,高高築起了行業(ye) 壁壘,後來者即便有心有樣學樣,麵對互聯網行業(ye) “隻有第一,沒有第二”的鐵律,恐怕也隻能望而止步。

作為(wei) 京東(dong) 投資人的今日資本徐新,曾經回憶劉強東(dong) 當初決(jue) 心賭一把時的情形:那時公司也不是很大,5000萬(wan) 的銷售,50個(ge) 員工,拿了1000萬(wan) 美元投資就要大規模擴張,還要建倉(cang) 儲(chu) 物流。那時很虧(kui) 錢,每建一個(ge) 城市,要有車,養(yang) 很多人。當時每天20多單,什麽(me) 時候能不虧(kui) 錢呢?要做到每天2000多單,從(cong) 20單到2000單,有時要虧(kui) 九個(ge) 多月,有的城市要虧(kui) 兩(liang) 年。當從(cong) 一個(ge) 城市擴展到30個(ge) 城市時,虧(kui) 錢很多,投資人很不理解,但劉強東(dong) 就很堅持,作為(wei) 一個(ge) 領袖,最關(guan) 鍵就是洞察力,且能堅持去做,最終證明劉強東(dong) 是對的。

而有關(guan) 外界質疑京東(dong) 物流成本高、一直虧(kui) 錢的問題,劉強東(dong) 在今年初接受央視訪談時倒是自有其說法:京東(dong) 平均每單的綜合物流成本相比其它其實並不高,盡管為(wei) 了保證服務質量,我們(men) 使用自己的配送隊伍在末端配送方麵成本相對較高(總成本占比京東(dong) 是80%,第三方快遞是40%),但我們(men) 在“幹線運輸”(倉(cang) 到倉(cang) )方麵相對於(yu) 其它快遞公司(城到城)的成本要低(京東(dong) 占比僅(jin) 20%,第三方快遞占比60%),所以末端配送成本高一點也並非不能承受。對物流行業(ye) 有經驗的人能明白,劉的這一說法並非在打誑語,這倒並非是京東(dong) 的幹線運輸成本控製有多高明,而是兩(liang) 種不同物流作業(ye) 模式本身的特性決(jue) 定了後者遠較前者為(wei) 高。

因此,可以這麽(me) 認為(wei) :京東(dong) 成功的關(guan) 鍵並不是什麽(me) 所謂的“自建物流”,而是“分布式倉(cang) 儲(chu) ”這種其實說不上“全新”,但此前卻少有人敢於(yu) 全麵嚐試的電商物流模式的成功。也正是因為(wei) 基於(yu) 全國大範圍之內(nei) 的分布式倉(cang) 儲(chu) ,有了“商品離買(mai) 家最近”這一物質基礎,京東(dong) 後來才有了推出什麽(me) “211限時達”的可能,有了喊出“一日四送、極速達”的底氣,從(cong) 而吸引到了更多買(mai) 家的眼球。關(guan) 於(yu) 這一點,劉強東(dong) 自己也曾經有過類似的說法:

“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不用順豐(feng) ?因為(wei) 順豐(feng) 是純配送公司,物流成本想降低,配送不是最重要的環節,倉(cang) 儲(chu) 才是,就是你一定要把倉(cang) 庫建得離客戶最近。離客戶越近,你配送的成本就越低。順豐(feng) 強調服務好,強調快,但是它解決(jue) 不了成本問題。”

至於(yu) 說在倉(cang) 儲(chu) 物流之外京東(dong) 自建的數萬(wan) 人的配送隊伍,未來對於(yu) 京東(dong) 到底是禍是福,現在下結論恐怕為(wei) 時尚早,但可以肯定的是,劉強東(dong) 目前也意識到了京東(dong) 在人員管理上所存在的某些難題:京東(dong) 的管理難度比別的互聯網公司高,它是中國城鄉(xiang) 二元對立的縮影——總部及區域總部1萬(wan) 人坐在寫(xie) 字樓裏,吹空調,用電腦,學曆大專(zhuan) 以上;4萬(wan) 多名倉(cang) 儲(chu) 、配送、客服等環節一線員工,初高中學曆為(wei) 主,日曬雨淋。他們(men) 的收入結構、接觸的世界都不同。

三、阿裏菜鳥網絡的困惑

自2013年中,馬雲(yun) 在深圳高調宣布“菜鳥網絡”,聯合多家金融機構以及快遞公司,計劃未來用5到8年時間,打造一張可以支持日均300億(yi) 零售額,能讓全國任何一個(ge) 地區做到24小時內(nei) 送貨必達的所謂“中國智能物流骨幹網”以來,坊間關(guan) 於(yu) “菜鳥”形形色色的議論就此起披伏,從(cong) 未消停過。

有不明就裏、似懂非懂,僅(jin) 僅(jin) 因為(wei) 被馬雲(yun) 的偉(wei) 大夢想所激動、所鼓舞,而跟著搖旗呐喊的歡呼者;有故作高深、自以為(wei) 是,對阿裏的菜鳥網絡接下來將會(hui) 如何做,煞有介事作條分縷析的分析者;也有自作多情、不辭辛苦,對阿裏的菜鳥網絡到底應該如何做,言之鑿鑿、獻計獻策的建言者。當然,更多的人或許是心中存疑,對菜鳥網絡到底會(hui) 是個(ge) 什麽(me) 東(dong) 西,感到茫然無緒與(yu) 困惑。

一片嘈雜之聲中,更令事情變得撲朔迷離的是,馬雲(yun) 在多個(ge) 場合一再強調“菜鳥網絡到底該如何做,我也不清楚”,“直到今天為(wei) 止,智能物流網到底應該是什麽(me) 產(chan) 品、未來方向怎麽(me) 樣、模式怎麽(me) 樣,還處於(yu) 爭(zheng) 論不休的階段。”甚至於(yu) 在一年之後的2014年中,當沈國軍(jun) 卸下菜鳥網絡CEO之職,接受鳳凰財經的專(zhuan) 訪時仍然堅持著同樣的說法:“(菜鳥)沒有商業(ye) 模式,沒有盈利模式,真是這樣的,我們(men) 也不知道什麽(me) 時候能賺錢”。而作為(wei) 實際操盤手的菜鳥網絡COO童文紅,最近的一個(ge) 說法則顯得更為(wei) 逗趣“你也可以說想清楚了,也可以說沒想清楚”。

到底是有沒有想清楚了呢?事情真的是如台麵上所講的那樣嗎?真相恐怕並非如表麵上所講的那樣輕描淡寫(xie) 、那樣簡單。須知阿裏自2010年末推出所謂“大物流戰略”以來,一直動作頻頻、花樣不斷,盡管難免被人詬病為(wei) “雷聲大、雨點小”,但基於(yu) 筆者對阿裏過去幾年在物流方麵諸多實踐的研究與(yu) 分析,其物流戰略的實施其實還是一以貫之的,並非無跡可尋,所謂“菜鳥網絡”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隻是換了個(ge) “馬甲”而已。

真相很可能是(姑妄言之,姑妄聽之):阿裏2010年製定的大物流戰略在具體(ti) 的運營操作層麵,過去幾年來的實踐並不成功,其既定的物流商業(ye) 模式既得不到眾(zhong) 多賣家的積極認可(剝奪了自由選擇權),也得不到物流合作夥(huo) 伴的全力支持(不能帶來實質性利好)。其既有的物流實施方案與(yu) 係統運作平台既無法支持馬雲(yun) 宏大理想與(yu) 目標的實現,且未來發展也看不到有可能出現突破與(yu) 轉機的希望;理想很豐(feng) 滿,現實很骨感,阿裏物流戰略在實施操作層麵陷入了既不能放棄現有的東(dong) 西,又不知該如何另起爐灶的進退兩(liang) 難的尷尬境地。

早在4年前的2010年底,阿裏巴巴集團首席戰略官、總參謀長曾鳴就曾表示,阿裏巴巴決(jue) 定要打造一個(ge) 開放、分享的物流體(ti) 係生態圈,在這其中阿裏物流主要就做兩(liang) 件事:一是做好物流寶(此即後來菜鳥網絡的所謂“天網”),二是建設倉(cang) 儲(chu) 網絡體(ti) 係(此即後來菜鳥網絡的所謂“地網”)。

所謂“中國智能物流網”實際就是“天網+地網”。就“地網”而言,對於(yu) 不差錢的“大土豪”阿裏來說根本不是問題,無論是拿地自己蓋倉(cang) 庫,還是花錢租倉(cang) 庫都易如反掌(據統計,中國各地眾(zhong) 多物流園區的庫房空置率高達60%);而真正導致“菜鳥”飛不起來的原因是“天網”,是準備承載馬雲(yun) 物流無限夢想的一套IT信息化係統平台“物流寶”(有不知道“物流寶”是啥的讀者,建議到網上下載其相關(guan) 資料讀一讀)。

“物流寶”平台自2010年推出以來,這幾年使用效果已證明其難以滿足“眾(zhong) 多賣家(品牌商/製造商)、眾(zhong) 多物流商(3pl)、海量(SKU)商品、海量(邏輯)倉(cang) 庫、海量(網上)訂單”的多樣性、複雜性“業(ye) 務交易處理”場景的管理需要,難以實現與(yu) 眾(zhong) 多企業(ye) 、物流商種類各異的內(nei) 部ERP係統實現互聯互通、可視化、透明化的基本要求,目前事實上已成為(wei) 阿裏大物流戰略的發展瓶頸。

導致出現這一狀況的原因,既有客觀方麵的,也有主觀方麵的。就客觀因素而言,“中國智能物流網”要打造的物流生態圈其將涉及的業(ye) 務領域規模非常宏大,用“包容四海、吞吐八方、一網打盡”來形容也並不為(wei) 過,從(cong) 全球範圍內(nei) 過往二、三十年的IT信息化實踐曆史來看,尚屬史無前例,更談不上有什麽(me) 成功的經驗可以效仿(失敗的參考同樣也沒有)。

就主觀因素而言,阿裏發跡於(yu) 互聯網的新經濟,對屬於(yu) 傳(chuan) 統行業(ye) 與(yu) 知識範疇的供應鏈與(yu) 物流管理領域IT信息化,嚴(yan) 重缺乏經驗與(yu) 知識積累(幾年前失敗的阿裏“錢掌櫃”或許可視為(wei) 前車之鑒)。目前承擔“天網”角色的IT信息平台“物流寶”,其係統總體(ti) 規劃設計與(yu) 應用功能架構的DNA水平比較低端(比之KD/UF尚且還不及),難堪大用,難以承擔“中國智能物流骨幹網(地網)”的“信息中樞”的重任。

有人或許會(hui) 質疑,憑阿裏的財雄勢大,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技術有技術,難道連一套符合要求的“高大上”IT信息化係統平台都做不出來?對於(yu) 這個(ge) 問題要給出令眾(zhong) 人信服的回答很難,因為(wei) 這個(ge) 涉及到了對所謂“高大上”管理軟件如何理解並認識的範疇。目前有關(guan) 圈內(nei) 人士基本一致的共識是:高端管理軟件並非有錢有人有技術就能成事的,縱然是IBM、微軟也隻有敗績、沒有成功。

但無論如何,馬雲(yun) 構建大物流生態圈的戰略構想,筆者是十分認同的。雖然目前菜鳥在前進的道路上遇到了困難,但假以時日,相信一定會(hui) 在未來以某種方式實現突破而展翅高飛。若要將阿裏的物流戰略與(yu) 京東(dong) 的物流戰略兩(liang) 相比較,兩(liang) 者在所要解決(jue) 問題的本質與(yu) 目標,實際是相同的:都是商品的分布式倉(cang) 儲(chu) ,都是讓商品離買(mai) 家最近;不同之處在於(yu) ,馬雲(yun) 的戰略屬於(yu) “道”的層麵,劉強東(dong) 的戰略屬於(yu) “術”的層麵。

誠如馬雲(yun) 所言:“菜鳥起來的核心想法,還是那句話,去支持無數的快遞和物流公司,幫他們(men) 成功,隻有他們(men) 成功了,他們(men) 才能去解決(jue) 電子商務的問題,我們(men) 是社會(hui) 化物流的信仰者”;“這件事我已經想了四、五年,誰都不能保證你一定不失敗,但是萬(wan) 一被我們(men) 搞成了,我覺得今生無悔”。而正是這幾句話,令筆者頓生無限感慨,因為(wei) 早在十年前,筆者在製定並實施華為(wei) 公司的區域物流戰略時,就曾萌發過近乎類似的設想。時光荏苒,悠悠歲月,同一個(ge) 夢想,不同的世界!

四、小米手機成功的啟示

小米手機在短短幾年間的異軍(jun) 突起,不但令許多對電商鍾情的人士感到驚訝、感到振奮,同時也令包括華為(wei) 在內(nei) 的一眾(zhong) 老牌手機廠商感到尷尬、感到汗顏。因了小米的成功,坊間關(guan) 於(yu) “粉絲(si) 經濟”,關(guan) 於(yu) “互聯網思維”的熱議一度甚囂塵上、不一而足,好像今日小米所取得的成就,主要都是建立這些虛頭巴腦的名詞與(yu) 概念之上。

對此,京東(dong) 劉強東(dong) 顯然不以為(wei) 然,他在京東(dong) 內(nei) 部早會(hui) 上就曾說過:大家千萬(wan) 不要說什麽(me) 互聯網思維,因為(wei) 可能會(hui) 走火入魔;傳(chuan) 統賣手機的都要通過渠道,因為(wei) 品牌商不直接接觸用戶,而采用層層批發的方式;小米的成功核心還是把供應鏈的效率提升了,降低了成本,這是背後的經濟規律。

對劉強東(dong) 的看法筆者深表讚同。倘若沒有好的性價(jia) 比(價(jia) 格當然需要足夠低),倘若沒有好的購物體(ti) 驗(動動鼠標就送貨到家),那一大幫所謂小米的鐵杆粉絲(si) ,還會(hui) 死心塌地擁戴麽(me) ?你以為(wei) 他們(men) 真的是一群“腦殘”?因為(wei) 網絡直銷沒有渠道商的層層加價(jia) ,出廠價(jia) 就是零售價(jia) ,小米手機才有了保持“最低價(jia) ”的資本;因為(wei) 在短短三年間便迅速實現了在全國十個(ge) 主要城市的分倉(cang) 布局,才保證了小米手機的電商物流能夠迅速送達買(mai) 家手中。或許這些才是表象之下小米核心競爭(zheng) 力能夠走得長遠的主要組成因素。

反觀華為(wei) 的手機之路,從(cong) 早年間因為(wei) 對自己做渠道分銷沒信心,猶猶豫豫浪費時間好多年,到後來因為(wei) 要承擔絞殺UT的戰略重任,羞羞答答地做起自己也看不入眼的小靈通手機,再到後來辛辛苦苦、費勁巴拉搭建起各種矛盾衝(chong) 突與(yu) 利益糾葛重重的經銷商網絡,小米手機的橫空出世加之內(nei) 部的一場大窩案,才恍然驚醒:還是(電商)直銷,才是王道。華為(wei) 手機兜兜轉轉一大圈,還是要回到起家的老本行“直銷”,盡管此“直銷”不是彼“直銷”,但終歸不是任老板一直就很討厭的“分銷(渠道)”。

華為(wei) 手機電商的起步並不晚(幾乎與(yu) 小米同時),但因重視不夠、行動遲緩延誤了不少時機。難怪任老板會(hui) 斥責終端部門思想“太僵化了”,應該“大膽地幹,優(you) 先發展、猛發展低成本的電商,改變格局”;“電商做好了以後,可以賣紅酒、賣牛肉”,“華為(wei) 零備件將來都可以拿到網上賣”等等,所有這些依筆者看來,不應當被視為(wei) 老板“開的一個(ge) 玩笑”,未來實際也不是沒有可能,因為(wei) 業(ye) 界目前已有類似解決(jue) 方案。還是老板英明呐!

電商的核心是物流,而手機電商物流尤其顯得重要和關(guan) 鍵。因為(wei) 手機是高價(jia) 值物品,幾近硬通貨,長途快遞過程中被偷盜、被滅失、被損壞的風險會(hui) 成倍增加,試想誰樂(le) 意遠隔數千公裏,讓賣家通過快遞公司的層層轉遞,忐忑不安地等個(ge) 好幾天,才等來從(cong) 網上訂購的手機呢?而這一點又恰恰是當前華為(wei) 手機電商的一個(ge) “軟肋”。

因為(wei) 好幾年過去,無論是華為(wei) 手機的官網商城,還是其天貓旗艦店,都還是象當初開張時那樣,不管遠近,隻能是通過順豐(feng) 速運或郵政EMS,由深圳一地發貨全國的網上買(mai) 家,而這一點相較小米手機僅(jin) 用了三年,已然能夠從(cong) “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武漢、沈陽、鄭州、天津、南京、廣州(重慶籌備中)”10個(ge) 城市的分倉(cang) 實現就近發貨,其差距就顯然已經不是一點、兩(liang) 點。

順豐(feng) 目前是華為(wei) 手機物流的主要服務商,不知是因為(wei) 華為(wei) 手機分倉(cang) 太少,而替華為(wei) 幹著急;還是因為(wei) 被華為(wei) 逼著搞分倉(cang) ,無奈要替自己辯解;又或者是因為(wei) 麵對華為(wei) 倉(cang) 儲(chu) 外包IT信息化的嚴(yan) 苛要求,感到力不從(cong) 心,其副總裁袁萌在今年初參加一個(ge) 在深圳阪田召開,有華為(wei) 相關(guan) 高管出席的“智慧物流”會(hui) 議上的一番講話就頗耐人尋味,從(cong) 中或許我們(men) 可以看出一些問題的端倪,得到一點有益的啟示:

其一,物流的所有的快,從(cong) 物流角度來說隻有一個(ge) 因素,就是距離短,所以快。最快的公司,其實一定不是說有多少架飛機,最快的公司一定是它能把貨物運送到最貼近客戶的那一端。因為(wei) 再快的交通工具,再快的作業(ye) 管理,也打不敗距離的優(you) 勢。智慧物流的概念,就是做整個(ge) 物流供應鏈的大整合,用非常強大的IT信息係統,把商品能夠推送到最終端的倉(cang) 庫裏麵去。

其二,順豐(feng) 是一家快遞公司。快遞和物流是有區別的,快遞是快遞,物流是物流。快遞公司的特征,一是有非常多的網點,二是沒有倉(cang) 庫。快遞公司所有的中轉場地,全部是拿來做貨物的快速分撿的,是不適合做倉(cang) 儲(chu) 的。物流公司幹的是倉(cang) 儲(chu) 與(yu) 幹線運輸,它有很大的倉(cang) 儲(chu) 和物流用地,以及幹線運輸資源。

其三,順豐(feng) 一直以來非常重視自己的IT係統建設,順豐(feng) 希望邀請有高水平的合作夥(huo) 伴參與(yu) ,一道去提升企業(ye) 的物流信息化水平,實現高度集成的信息化管理,幫助順豐(feng) 能夠為(wei) 終端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五、未來電商物流的決(jue) 勝之道

傳(chuan) 統的“渠道分銷”模式之下,雖說渠道商的層層加價(jia) 會(hui) 令零售價(jia) 成倍於(yu) 出廠價(jia) ,但若聽信馬老師“價(jia) 值規律”的說法“流通環節不創造價(jia) 值,隻參與(yu) 分配價(jia) 值”,也確實有些冤枉他們(men) 了,因為(wei) 渠道經銷商實際上也在承擔著“物流”工作,隻不過這種“物流”很是低效、浪費,正如早年幹過渠道經銷商的劉強東(dong) 所形容的:“商家經常炒來炒去,今天搬到這裏,明天搬到那裏,每件物品從(cong) 出工廠大門到終端用戶手裏,平均搬運至少5次以上”。

然而,恰如劉強東(dong) 曾嘲諷“團購”就是“劫道的”,本質上京東(dong) 何嚐不也是靠進銷差價(jia) 生存的(線上)“二道販子”。物流之於(yu) 京東(dong) ,不但是“核心競爭(zheng) 力”,更是“命根子”。對於(yu) 品牌商/製造商寄予更大價(jia) 值期望的電商直銷來說,筆者認為(wei) ,所謂“京東(dong) 物流模式”,從(cong) 戰略層麵來看可學、可模仿,而從(cong) 戰術層麵來看,則既不可學、也不必學。未來以馬雲(yun) 所謂“社會(hui) 化物流”為(wei) 基礎的電商物流的根本解決(jue) 之道應該並將會(hui) 是:

(一)、基於(yu) 分布式倉(cang) 儲(chu) ,商品出工廠大門之後就被直接送往離買(mai) 家最近的倉(cang) 庫,以盡量減少商品在空間上的無效流動、降低成本;而這些倉(cang) 庫或自建自營、或外包托管,其所存放的商品或自有、或寄售、或VMI。

(二)、基於(yu) 社會(hui) 化物流所提供的所謂“雲(yun) 倉(cang) 儲(chu) ”服務,N個(ge) 物流公司在N個(ge) 城市的N個(ge) 地點,提供能夠分別適合N種不同商品存儲(chu) 的N個(ge) 物理倉(cang) 庫;每一個(ge) 物理倉(cang) 庫又被劃分成N個(ge) 邏輯子庫,同時為(wei) N個(ge) 電商企業(ye) 提供時效快、服務有保障的“就近倉(cang) 儲(chu) +本地配送”的“倉(cang) 配一體(ti) ”服務。

(三)、每個(ge) 電商企業(ye) (製造商/品牌商)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方便易用且已經多元化的各種公共電商平台(淘寶、微信等)或私有官網商城(EcShop等)開設屬於(yu) 自己的N個(ge) 網店,接收來自祖國各地的海量買(mai) 家訂單;同時基於(yu) 具有高度可選擇性的“雲(yun) 倉(cang) 儲(chu) ”服務,以低廉的成本、便捷的方式,依據買(mai) 家訂單來源地的數據分析,迅速實施或調整在N個(ge) 目標城市的分倉(cang) 布局,形成一個(ge) 屬於(yu) 自己的亦物理、亦虛擬的“立體(ti) 式”倉(cang) 儲(chu) 網絡體(ti) 係。

(四)、建立在規則算法分析基礎之上的自動訂單調度技術,可以把任意平台來源的海量網上訂單,實時、自動、準確地推送到距離買(mai) 家最近的具有“商品可用量”的倉(cang) 庫;物流公司的倉(cang) 庫作業(ye) 人員可以同時為(wei) N個(ge) 電商企業(ye) ,處理N個(ge) 平台來源的訂單,及時、高效、無誤地完成發貨任務。整個(ge) 訂單處理與(yu) 物流作業(ye) 的全過程可視化、透明化,電商企業(ye) 的相關(guan) 人員可管理、可監控,出現例外情況可隨時實施幹預。

(五)、建立在“業(ye) 界最佳實踐經驗”基礎之上的現代供應鏈計劃與(yu) 庫存控製技術,可實時監測市場需求的變化,並及時作出適當的反應,幫助每個(ge) 電商企業(ye) 都能輕鬆應對分倉(cang) 數量眾(zhong) 多所帶來的管理難度,實現商品“需求與(yu) 供應”在總量與(yu) 結構兩(liang) 方麵的最佳平衡,降低庫存風險,提高訂單交付的及時率與(yu) 滿意度。

以上所展示的未來智能電商物流的藍圖脈絡,限於(yu) 篇幅,無法一一羅列。它既是馬雲(yun) 的夢想,也是我們(men) 每一個(ge) 人的夢想。誠如馬雲(yun) 所說“中國智能物流網不僅(jin) 是電子商務的基礎,而且還是未來整個(ge) 社會(hui) 商業(ye) 的基礎”。它最終能夠實現的核心關(guan) 鍵,是有賴於(yu) 一個(ge) 應用現代最新軟件技術成果,體(ti) 現人類豐(feng) 富商業(ye) 智慧,凝結數十年管理軟件應用經驗,具有開放性、包容性的高端IT信息化公共應用平台的最終建立,並據此形成一個(ge) 平等、互利、交流、合作的交易方商業(ye) 生態環境,從(cong) 而實現如喬(qiao) 布斯所言“讓我們(men) 的生活更加美好”的目標。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