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外賣平台的產業鏈擴張:發力供應鏈上遊做食材配送

發布時間:2015-10-21 10:36:44 騰訊科技

外賣市場格局初定,已基本被餓了麽(me) 、美團外賣、百度外賣這三大巨頭包攬。現在,在完成了市場格局的演變後,各大外賣平台已經不再滿足隻做餐飲配送,先後上線了生鮮、藥品、下午茶等類別。
  如果說這是外賣平台在餐飲品類的橫向延伸,那麽(me) 在縱向延伸中,他們(men) 則把目光聚焦在了產(chan) 業(ye) 鏈的上遊。
  近來有消息顯示,餓了麽(me) 上線“有菜”平台,美團外賣上線“美團菜市場”,此外還有一些外賣平台自建中央廚房來創造獨立產(chan) 能和流程。可見,外賣平台們(men) 已經開始向餐飲的食材供應鏈上遊發力。
  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稱,涉足食材供應鏈上遊或將成為(wei) 外賣平台的又一個(ge) 潛在盈利模式,比如平台可以通過大規模采集來降低供應的價(jia) 格,從(cong) 而賺取鏈條差價(jia) 。不過對於(yu) 外賣平台來說,如何撬動大小商家原有的供應鏈將會(hui) 是個(ge) 繞不開的門檻。發力供應鏈上遊做食材配送
  就在不久前,有消息稱餓了麽(me) 上線“有菜”平台,采取的是類淘寶平台模式,不做自營采購、分揀和配送,而是為(wei) 這個(ge) 市場裏的賣方和買(mai) 方提供交易平台——餐廳可以在平台上選擇附近賣家,基於(yu) 次日店內(nei) 用料需求下單。另外一端,“有菜”會(hui) 連接原本一級、二級、三級批發市場裏的批發商,讓他們(men) 通過平台來觸達餐廳用戶,提供生鮮原材料批發服務。
  此外還有消息顯示,美團外賣也將上線生鮮市場專(zhuan) 業(ye) 服務平台“美團菜市場”。據了解,美團菜市場現階段的運營模式和線上超市模式類似,主營品類包括生鮮水果、禽蛋類、飲料等等。
  餓了麽(me) CEO張旭豪曾把餓了麽(me) 的發展經曆分為(wei) 四個(ge) 階段:在1.0時代的運作模式是平台接受網上訂單後,打電話或短信通知餐廳,餐廳再將訂單送到廚房;2.0時代餓了麽(me) 推動餐廳使用電腦接單以取代電話接單的局限性;3.0時代的工作核心放在解決(jue) 配送問題。通過采集數據,抓取平台上十萬(wan) 個(ge) 訂單的實時製作和配送情況,並將信息提供給用戶以提高顧客滿意度。這也是餓了麽(me) 團隊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而下一步餓了麽(me) 將推出4.0階段,為(wei) 平台上的入駐餐廳提供食材。
  對於(yu) 很多中小型商戶來說,在采購渠道和議價(jia) 能力方麵是有所欠缺的,布局供應鏈上遊其實是對整個(ge) 餐飲產(chan) 業(ye) 的重塑,從(cong) 訂單到交易,再到物流、供應鏈。
  到家美食會(hui) 創始人孫浩在接受騰訊科技專(zhuan) 訪時表示,到家美食會(hui) 也在嚐試在現有的服務體(ti) 係去做延伸,包括往上遊的供應鏈方向應該怎麽(me) 做。他認為(wei) 最好還是要形成有特色的供應。“現在(外賣平台)前端競爭(zheng) 很激烈,服務的差異想做的特別大也不容易。一個(ge) 平台最大的價(jia) 值還是在於(yu) 服務。”
  中央廚房整合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
  除了涉足食材供應鏈,中央廚房也成為(wei) 外賣平台們(men) 的“香餑餑”。其實許多大型連鎖快餐企業(ye) 早已采納中央廚房的做法,但一些中小餐企並沒有足夠的資金打造這樣的中央廚房,如果借助外賣平台的中央廚房模式,不失為(wei) 實現快速轉型的捷徑。黃太吉創始人赫暢對騰訊科技表示,對於(yu) 外賣平台來說,當外賣收入達到一定程度時,平台自身應該考慮建設獨立的產(chan) 能和流程。黃太吉的中央廚房不會(hui) 涉及食品生產(chan) 工藝,拿到的都是來自工廠出來帶有質量安全標識的半成品,由他們(men) 來做重複加熱。赫暢透露,像黃太吉的一家店麵,每天接到的外賣單量大概在300單左右,而中央廚房的計劃產(chan) 能在每天3000單到4000單(每個(ge) 工廠店)。
  “從(cong) 長遠來看,品牌、供應鏈服務商和黃太吉之間會(hui) 變成三方產(chan) 業(ye) 聯盟的關(guan) 係:品牌方出產(chan) 品,供應鏈服務商做半成品和食品的標準化,黃太吉做終端。”赫暢說。整個(ge) 互聯網公司對於(yu) 餐飲上下遊的聚合作用是很弱的,基本解決(jue) 都是餐飲店內(nei) 的問題,對餐飲產(chan) 業(ye) 鏈的影響並不大。外賣性質的公司,產(chan) 能、流量、運力、數據管理都無法把作用發揮到最大,整個(ge) 中國餐飲產(chan) 業(ye) 鏈遇到的問題是,上遊有非常好的產(chan) 品,供應鏈,但釋放不出來。具備中央廚房的外賣平台則能通過高效整合產(chan) 業(ye) 鏈的上下遊,壓縮中間的各種成本,擴大產(chan) 能和性價(jia) 比。
  不過,平台建設中央廚房也會(hui) 有一些限製,比如物料、人力成本問題,以及是否有足夠的用戶可以消化更多的訂單量等等。
  或將成為(wei) 新的盈利模式到家美食會(hui) CEO孫浩對騰訊科技表示,外賣本身其實是可以實現盈利的,但資本的投入把這種盈利機會(hui) 淹沒掉了。
  其實,在經曆燒錢大戰的“你方唱罷、我方登場”後,外賣平台一直在摸索走得通的盈利模式。然而現狀卻是,外賣平台還沒有成熟的盈利模式,現有外賣平台的盈利方向是向加盟商收取傭(yong) 金分成、做流量平台、提供物流服務等。
  此前張旭豪就曾表示,餓了麽(me) 未來可盈利的有四大方向,包括目前聚集餐廳的流量平台、物流服務、餐廳谘詢服務以及金融服務。簡單來說,成為(wei) O2O的淘寶就是餓了麽(me) 的願景,公司希望能由此納入電商平台的盈利模式。
  有分析人士認為(wei) ,外賣平台介入食材或餐廳耗材供應鏈,可以通過大規模的采集、降低供應價(jia) 格從(cong) 而獲取鏈條差價(jia) ,加之許多外賣平台還擁有豐(feng) 富的B端資源。
  但從(cong) 現實情況來看,規模小的商家通常在附近菜市場攤位購買(mai) 食材,規模大的商家往往具備自己的生鮮供應鏈。外賣平台想要撬動原有的配送鏈條難度不會(hui) 太小。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