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物流信息化是物聯網細分應用領域之一。未來的冷鏈物流生鮮食品信息化追溯體(ti) 係將會(hui) 逐漸細化,以適應市場靈活多變的需求, 因此市場對輔助冷鏈物流實現的軟件係統的要求也逐漸升高。
首先,軟件廠商在進行冷鏈物流實施過程中,不得不麵對企業(ye) 冷鏈物流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目前客戶企業(ye) 的信息係統普遍處於(yu) “孤島”狀態,相互間缺乏信息溝通,並缺乏有效、規範的管理。因此,需要軟件企業(ye) 提供售前谘詢、固化管理等方式,在實施過程中引導客戶提升冷鏈物流管理,並樹立標杆性企業(ye) 推動市場應用。
其次,物流公司在建設冷鏈物流體(ti) 係時,要通過管理模式的升級,對物流規劃、設備設施和整體(ti) 服務水平有個(ge) 統一的規劃,使溫控狀態下的配送管理係統可以實時被監控,實時了解貨物狀況、車輛運行動態。運輸環節是影響鮮活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質量的關(guan) 鍵環節, 加強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 是降低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保障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安全的重要途徑。
第三,冷鏈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是保證冷鏈管理水平的基本條件,隻有加大冷庫和冷藏車輛的投入,才能從(cong) 根本上改變目前冷鏈物流的狀況。由於(yu) 冷庫建設投資大、時間長、投資回報期長,且專(zhuan) 業(ye) 性強,導致冷庫建設緩慢或建設的冷庫不符合要求。隻有在冷庫建設中合理地應用倉(cang) 庫管理係統、倉(cang) 庫恒溫係統等技術,才能使未來的冷庫建設更加規範。
最後,由於(yu) 目前國內(nei) 沒有哪一個(ge) 公司能夠獨立建立起一整套的冷鏈基礎設施,因此需要聯合政府、行業(ye) 組織、運營商和投資者,組成一個(ge) 協調發展的多方協作體(ti) ,共謀解決(jue) 方案。可以模仿西方發達國家,建立一個(ge) 能滿足消費者、供應商和零售商三方麵需求的、一體(ti) 化的冷鏈物流模式。在整個(ge) 過程中均應有嚴(yan) 格的溫度控製,運用RFID 技術、GPS 技術、無線通訊技術及溫度傳(chuan) 感技術的有機結合,將溫度變化記錄在“帶溫度傳(chuan) 感器的RFID 標簽”上,或“實時”通過“具有GPS 及溫度傳(chuan) 感功能的終端結合無線通訊技術”上傳(chuan) 到企業(ye) 的管理平台,對產(chan) 品品質進行實時管理。
同時,要對冷鏈物流的電子信息平台施行監督管理。電子信息平台在運作上與(yu) 傳(chuan) 統市場差別非常大,目前的市場標準和法律法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有針對性的法律法令規則體(ti) 係,這是導致迄今為(wei) 止監督管理難以深化的一個(ge) 主要原因。因此要著重調查研究,弄清其基本運行機製,針對電子信息平台的運作規範、風險機製、監視管理要求等,頒布相應的法令規則,明確主管部門的責任,使平台的管理有法可依。電子信息平台還牽涉到網絡服務、信息安全、金融資本等多個(ge) 方麵,不是一個(ge) 管理部門能夠全程控製的, 所以應建立起完備的各部門聯動的監管機製。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