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我國物流裝備存在的主要問題與發展策略

發布時間:2015-10-15 11:05:12 第一物流網

行業(ye) 期盼的2015亞(ya) 洲國際物流展(CEMAT ASIA 2015)將於(yu) 10月27-30日在上海舉(ju) 行。從(cong) 今年世界其他地方的展覽以及各公司的宣傳(chuan) 可以預測,本次展覽仍然延續去年的主題,即以自動化尤以智能化為(wei) 主的物流裝備與(yu) 技術將作為(wei) 展出的重點,而密集存儲(chu) 技術以及“貨到人”揀選技術則是主要看點。

然而,盡管是一次對未來設計理念和技術走向的展示,突破性的成就或不可預期,國際供應商如此,國內(nei) 的供應商也是如此。

我國的物流裝備業(ye) ,曆經數十年的發展,已取得長足進步,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尤其在貨架、輸送機、堆垛機等傳(chuan) 統裝備方麵,已經十分接近國際水平。但我們(men) 不能不承認,我國的物流裝備業(ye) 的發展總體(ti) 還處於(yu) 初級階段,尤其在產(chan) 品適應性,產(chan) 品多樣性,以及產(chan) 品的成熟度方麵與(yu) 先進國家存在較大差距。

產(chan) 品的適應性問題

縱觀我國物流倉(cang) 儲(chu) 裝備,多年以來一直不能解決(jue) 產(chan) 品的適應性問題。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ge) 方麵:

缺乏係統的理論指導。物流中心需要什麽(me) 樣的產(chan) 品和技術,什麽(me) 是一個(ge) 好的物流中心,這是一個(ge) 原則問題。然而,我國有關(guan) 這方麵的專(zhuan) 業(ye) 著作卻少之又少。大家談概念的比較多,炒作的興(xing) 趣濃,比如互聯網+,比如雲(yun) 計算等等。現在是花大力氣在係統理論方麵進行深入研究的時候了,必須抬頭看路,否則我們(men) 會(hui) 走很多的彎路。

缺乏專(zhuan) 業(ye) 設計經驗。專(zhuan) 業(ye) 的設計人員少之又少,是導致我國物流產(chan) 品適應性差的根本原因之一。物流裝備技術是一個(ge) 實用性很強的應用技術,目標非常清晰,如何解決(jue) 產(chan) 品的適應性問題,要求設計人員深入現場進行研究、體(ti) 驗、總結、創新,才能設計出符合實際要求的產(chan) 品,才能規劃出好的物流中心。

缺乏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導致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全社會(hui) 都在彌漫著這一風氣。沒有人靜下心來研究和創新,沒有人去思考明天需要什麽(me) 。一種湊合和得過且過的工作態度,使創新成為(wei) 一句空話。創新不是憑空想象的。創新來源於(yu) 對現實的理解和分析,來源於(yu) 對不足的反省。如果我們(men) 連需要什麽(me) 都不知道,如何去創新呢。此外,創新將是一個(ge) 漸進的過程,沒有一項創新是空穴來風的,也沒有一項創新是一蹴而就的。

產(chan) 品的多樣性問題

產(chan) 品的多樣性既是一個(ge) 是設計理念問題,也是一個(ge) 產(chan) 品適應性問題。因為(wei) 產(chan) 品的多樣性是市場需求決(jue) 定的,以需求為(wei) 導向的設計理念,是產(chan) 品多樣性的原動力。世界上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可以說明我們(men) 在這方麵存在的巨大差距。以下試舉(ju) 幾例。

以儲(chu) 存形式為(wei) 例。早年筆者在德國和意大利考察的時候,看到了SEW工廠的電機外殼噴漆後的儲(chu) 存方式,從(cong) 噴漆房出來的殼體(ti) ,經過懸掛輸送線送到立體(ti) 庫,采用掛鉤的方式完成其儲(chu) 存,其設計非常具有創意。另一環節是成品出庫,采用的是現在所熱炒的子母車密集存儲(chu) 係統,按運輸路線和客戶進行分類,當時對這一技術非常驚訝。這是15前的事情。在意大利,我們(men) 參觀了橋式倉(cang) 儲(chu) 係統儲(chu) 存長大件的自動化立體(ti) 庫,其設計十分巧妙。物流中心或立體(ti) 庫的設計,完全是以產(chan) 品為(wei) 中心進行的,產(chan) 品的多樣性得到了具體(ti) 體(ti) 現。現在,這些技術已經廣泛得到應用。

以貨叉的應用為(wei) 例。說起貨叉,我們(men) 最為(wei) 熟悉的是AS/RS係統的標準貨叉。然而,在德國,貨叉被賦予了廣泛的應用場景,貨叉的形式更是千變萬(wan) 化。Beween公司對Miniload貨叉的研究可以說是登峰造極。在貨叉形式方麵,除了傳(chuan) 統的叉式貨叉以外,逐步形成了多深度貨叉,夾抱式貨叉,皮帶式貨叉,鉤式貨叉等十多種作業(ye) 方式,在應用方麵,除了普通單貨叉Miniload外,單層多叉體(ti) ,多層單叉體(ti) ,單立柱單層和多層,雙立柱單層和多層,雙立柱整體(ti) 驅動,雙立柱獨立驅動等,令人眼花繚亂(luan) 。FBA公司在托盤式貨叉方麵的研究也令人大開眼界,除各種形式的貨叉外,重型貨叉可以承載多達幾十噸的貨物,而應用已經完全不受立體(ti) 庫堆垛機的限製,作為(wei) 一種特殊的移載裝置,廣泛應用到生產(chan) 的不同場合。大大擴展了貨叉的應用範圍。

以“貨到人”揀選技術為(wei) 例。目前熱門的貨到人揀選係統也是一個(ge) 很好的例子,旋轉貨架,多層穿梭車係統,2D/3D密集存儲(chu) ,無一不展示出各企業(ye) 對於(yu) 快速存取係統的創造性研究成果,而在揀選工作站的研究,創造性成果也是比比皆是。相信CEMAT ASIA 2015會(hui) 讓觀眾(zhong) 大飽眼福。

產(chan) 品的成熟性問題

產(chan) 品成熟度問題表現為(wei) 產(chan) 品的質量和穩定性。這是目前國產(chan) 設備與(yu) 先進國家差距較大的地方之一,重點表現在以下幾個(ge) 方麵:

產(chan) 品設計的標準化和模塊化。國內(nei) 廠家在這方麵的研究雖然有進步,但還是處於(yu) 探索之中。產(chan) 品的標準化和模塊化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基礎元器件的選型。從(cong) 本質上來說,這也是一種標準化問題。

產(chan) 品的出廠檢驗和測試。最大的問題可能是質量控製。盡管每個(ge) 人都知道產(chan) 品檢測和試驗的重要性,但實際的實踐又是另一回事。在參觀一些外資企業(ye) 的時候,常常感慨於(yu) 他們(men) 的認真態度,嚴(yan) 格的測試及出廠檢驗流程,的確保障了產(chan) 品的高質量,同時也降低了係統安裝調試的費用和時間。

價(jia) 格戰帶來的問題。很多用戶不知道產(chan) 品成熟度對未來使用帶來的後果,一味支持價(jia) 格戰,事實上是害己又害人的事情。我們(men) 看到的很多產(chan) 品,從(cong) 外觀看不出什麽(me) 差異,而實際上由於(yu) 嚴(yan) 格的測試和檢驗的缺失,這些產(chan) 品經不起時間的考驗。這是值得每一個(ge) 用戶深思的。未來發展的關(guan) 鍵點

中國物流裝備的市場需求在未來若幹年後將超越美國和歐洲,成為(wei) 世界第一,這是毋容置疑的。如果單從(cong) 數量上講,現在也許已經是第一了。然而,我們(men) 還沒有做好準備。發現問題與(yu) 解決(jue) 問題是兩(liang) 個(ge) 不同層麵的事情,從(cong) 未來的發展需要看,以下幾個(ge) 方麵應該是重點:

加大理論研究。過去很多年,往往對理論研究嗤之以鼻,認為(wei) 理論的一套空洞無物,這實在是一種大偏見。很多戰略問題,往往就存在於(yu) 理論研究層麵,不僅(jin) 物流裝備領域如此,其他領域也是如此。

加大研發投入。要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企業(ye) 首先得有錢。很多企業(ye) 在解決(jue) 生存問題,顧不得研發。但反過來看,如果沒有研發,企業(ye) 遲早是死路一條,這樣的企業(ye) 還有發展的前途嗎?

製定長遠計劃。尤其是產(chan) 品的標準化和模塊化研究。這不僅(jin) 是企業(ye) 戰略問題,更應是一個(ge) 國家戰略問題。沒有長遠規劃,就不可能走得長遠。

向先進國家學習(xi) 。這應是一個(ge) 長期的工作。關(guan) 鍵是學習(xi) 什麽(me) ?我個(ge) 人認為(wei) 首先是學習(xi) 先進國家企業(ye) 的處事態度和契約精神,學習(xi) 他們(men) 的創新精神。其次才是學習(xi) 他們(men) 的先進技術和經驗。

中國物流裝備發展的前途遠大而廣闊,這給了我們(men) 以無限的期望。然而,要想抓住機遇,實現超越,還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ge) 腳印的去做,任何投機取巧的心態都是要不得的。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