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全日通:將配送業務眾包給快遞員

發布時間:2015-09-28 10:53:35 互聯網

自提快遞箱已經不是新鮮事了,眾(zhong) 所周知,當用戶因各種原因不方便收取快遞時,隻需讓快遞小哥將包裹放進小區的快遞箱內(nei) 即可隨時去取。它省去了雙方互相拉扯的時間,讓用戶不必糾結到底要擔著風險放在家門口還是另尋時間收貨,也讓快遞員省出更多時間去做更賺錢的攬件工作。

其實快遞箱尚未大麵積普及,主要是需要與(yu) 每一個(ge) 社區物業(ye) 進行談判,很考驗地推能力;且行業(ye) 進入者眾(zhong) 多沒有一家能夠做到高度整合資源,目前還是群雄逐鹿的局麵。上海全日通的CEO錢文告訴36氪,其推廣策略主要是“密集布放”,選取一個(ge) 快遞公司的網點,簽下其輻射範圍內(nei) 50%的小區再統一安裝快遞箱,這樣負責此片區的快遞員可以大批量地把包裹投遞到快遞箱(每件收取快遞公司1元錢)。相反的模式是,無針對性的全麵推廣,哪個(ge) 物業(ye) 同意合作就在哪布放,網點相對分散,具體(ti) 到同一快遞員身上效率提升就不明顯了。

全日通在快遞箱製造上選擇了與(yu) 融資租賃公司合作,先拿到整批設備布放再分期支付,這樣可以更快地擴張。目前已在上海300多個(ge) 小區(本月還要增加100個(ge) )安裝了快遞箱,每天開箱超過8000次,用戶平均每個(ge) 月使用6次,其C端APP“全日通”已擁有3萬(wan) 用戶。

在錢文眼裏,這些用戶每天都在用的快遞箱是一個(ge) 入口,可以承接到社區電商業(ye) 務、對接社區周邊的商鋪。物流方麵,雖然暫時以商家自行配送,但全日通希望將這項業(ye) 務眾(zhong) 包給快遞員(每單賺取2元),因為(wei) 他們(men) 原本就整日遊走於(yu) 這片固定區域、符合眾(zhong) 包“順手捎帶”的原則;另外,快遞員在配送業(ye) 務的專(zhuan) 業(ye) 性、可靠性更強。全日通為(wei) C端用戶、B端商家和快遞員分別開發了3款應用,目前已在上海新華區域的十幾個(ge) 社區開始試運營電商業(ye) 務,並引入了幾家O2O平台的服務,錢文提到也會(hui) 考慮與(yu) B2C電商合作為(wei) 其引流。

不難看出,全日通的社區電商業(ye) 務本身與(yu) 同類競品並無太大差異,其核心在於(yu) 快遞箱對用戶的黏性。這種依靠快遞箱作為(wei) 電商業(ye) 務流量入口的思路是否成立,可以日後拿運營數據來說話,但我們(men) 不妨思考幾個(ge) 問題:

雖然用戶經常使用快遞箱,但有什麽(me) 理由打開承載電商業(ye) 務的APP呢?錢文的回答是,全日通將逐步要求用戶隻能通過app或者微信公眾(zhong) 號拿到開箱密碼,通過兩(liang) 者管理快遞、追溯到商品,而不是隻收到一條“您的包裹已放到XX號快遞箱”的短信。他認為(wei) ,用戶每月開箱6次,這與(yu) 購買(mai) 日常生活用品的頻率近似,會(hui) 產(chan) 生不錯的轉化率。

由於(yu) 使用快遞箱投放商品,平台隻能做低時效性的品類,外賣、冷貨基本可以排除在外。當然,未來加入可製冷的設備並非不能,那時就需要考慮如何控製硬件成本的問題了。目前,蔬果商品采用保溫袋包裝的方式存放。

眾(zhong) 包職業(ye) 快遞員做配送業(ye) 務,理論上來講觸及到了快遞公司的利益,未來還涉及到和快遞公司的談判問題。當然,所謂眾(zhong) 包,同樣可以交給普通人群來做,隻不過快遞員更適合做社區配送。

全日通電商業(ye) 務自今年8月在試點區投入運營以來,單個(ge) 小區平均每日有30-40個(ge) 訂單單,客單價(jia) 在兩(liang) 位數,用戶複購率20%。它的盈利方式有3個(ge) 方向:上文提到的快遞抽成費、電商業(ye) 務與(yu) 商家分成、在快遞箱上安裝屏幕投放廣告。

全日通CEO係連續創業(ye) 者,畢業(ye) 於(yu) 複旦、帝國理工大學。公司創立於(yu) 2011年,於(yu) 2014年底啟動“全日通”項目,此前曾獲創新工場數百萬(wan) 天使輪投資,力合清源千萬(wan) 左右A輪投資。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