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自采購是餐飲供應鏈O2O死穴 菜筐子要用螞蟻搬大象

發布時間:2015-07-22 11:01:44 億(yi) 歐網

食材供應商在餐飲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條中逐漸受到重視,且鏈農(nong) 在2015年6月宣布獲得大眾(zhong) 點評領投的3000萬(wan) 美元B輪融資的消息一經傳(chuan) 開,引來無數二三四線城市餐飲食材供應商的羨慕與(yu) 嫉妒。

菜筐子網要用螞蟻搬大象,不做自采購及分檢

近日,億(yi) 歐網專(zhuan) 訪菜筐子網創始人秦陳,其稱美菜、鏈農(nong) 講的都是自采購可以控製菜品質量的利好,投資人也隻看商家及訂單量的數據;殊不知餐飲供應鏈O2O的平台模式和自采購模式不是孰易孰難,而是孰優(you) 孰劣。

菜筐子網項目構思於(yu) 2013年初,其IT團隊通過政府關(guan) 係認識到餐飲食材配送市場的巨大商機,並定位做輕模式平台,即需要一套完善的樞紐係統。2014年6月,菜筐子網係統成型,分為(wei) 網絡交易樞紐工程、產(chan) 品中管樞紐、資金結算樞紐三部分,於(yu) 7月接下第一筆訂單。

其操作流程具體(ti) 為(wei) :

第一步,商戶(餐廳)前一天22點前在菜筐子網下單第二天所需菜品的種類和數量;

第二步,菜筐子網上入駐的一級批發商接單訂單,並進行稱量配送;

第三步,菜筐子網的分撥中心接到每個(ge) 一級批發商的單一菜品(此時菜品是按品類分裝),並根據後台LBS分析數據,連夜用卡車運送到城市內(nei) 部;

第四步,菜筐子配送人員將菜品按種類及區域所需量分撥給小菜農(nong) ,小菜農(nong) 也可自提,隻是小菜農(nong) 按菜品稱量次數(按品類X商家數計算),並以此計費(自取0.2元/次、非自取0.1元/次);

第五步,小菜農(nong) 依據菜筐子打印的每個(ge) 商戶訂單給餐廳送貨。若後續出現菜品質量及其他糾紛問題,金額在50元以下者,菜筐子解決(jue) ;金額在50元以上者,則供應商和餐廳直接解決(jue) 。

小菜農(nong) 類似無數個(ge) 螞蟻,而大象就是龐大的傳(chuan) 統采買(mai) 供應鏈。菜筐子欲讓螞蟻搬大象,小菜農(nong) 代替平台做分檢和最後一公裏配送工作。

分檢和分撥的區別

在餐飲食材配送領域的重模式是指,平台自采購和自配送到餐廳兩(liang) 端的成本高。美菜、鏈農(nong) 、飯店聯盟均屬重模式食材配送公司,其欲聚合中小餐廳端分散的采購需求,進而通過自采購的量來形成議價(jia) 權,直接和上遊供應商進行采買(mai) ,並自分檢菜品質量及品類配送到商家,縮短供應鏈中間鏈條,降低原材料成本讓餐廳獲得實惠。

重模式的分檢指的是食材配送公司通過采購人員從(cong) 一級供應商處自采購,並檢查菜品優(you) 劣,之後按每個(ge) 商家所需逐一配送。

輕模式的分撥指的是食材配送平台不直接和蔬菜一級供應商采買(mai) 食材,買(mai) 賣雙方是指商戶和供應商,平台隻是將菜品從(cong) 一級供應商配送到小菜農(nong) ,由小菜農(nong) 完成最後一公裏配送。

重行業(ye) 要做輕,輕行業(ye) 不適合做重

餐飲是個(ge) 重行業(ye) ,需要把其做輕,秦陳告訴億(yi) 歐網, 輕模式食材配送平台有四點優(you) 勢:

一是食材品類多。傳(chuan) 統的食材供應鏈商家難做大,原因有三:

1、缺少互聯網思維和營銷手段;

2、其供應關(guan) 係多以關(guan) 係、回扣、賒銷等方式維係,不易把價(jia) 格公開;

3、難服務所有客戶,食材采買(mai) 是個(ge) 複雜的工程,比如蘿卜有生、老、長、粗、甜、辣等分別,川、湘、粵等不同菜係及具體(ti) 餐廳有對其不同的需求。平台可每個(ge) 品類提供2-3家一級供應商,在品類上滿足商家不同需求。

二是人力成本低。菜筐子沒有采購人員,但鏈農(nong) 和美菜等有,其采購人員也多以傳(chuan) 統模式存在,有采購就避免不了潛規則的回扣等問題。秦陳稱,如果產(chan) 業(ye) 鏈上遊出問題,下遊所有商家都需要為(wei) 其買(mai) 單;而平台模式可以降低這部分人工成本,杜絕采購環節黑洞。

三是分檢環節。由一級供應商到小菜農(nong) 的配送過程可以夜間完成,配送工具大卡車隻允許夜間作業(ye) ,但配送到商家手中的時間隻能當天早上完成,一是商家早上才開門;二是為(wei) 保證菜品新鮮。重模式的配送平台自身配送風險高,比如受天氣、路途意外、婚喪(sang) 嫁娶繞道等不可控因素影響。

四是高端配送。目前,食材配送公司均以中小餐飲商家為(wei) 主,平台價(jia) 格均屬公開化,但當服務高端餐廳配送時流程及環節複雜,按照原價(jia) 格並不盈利,菜筐子專(zhuan) 門建立采配網,點對點報價(jia) 、點對點談賬期,以此針對不同類型的餐廳。

輕模式配送平台的兩(liang) 點劣勢:

一是菜品質量把控度不高。這是非自采購平台麵臨(lin) 最大的問題,對供應商貨品質量不穩定的超控性差,當商家不滿意時可直接對接供應商,協調不妥可更換供應商。

二是異地推廣難。運營初期,菜筐子到達新城市擁有客戶量小,與(yu) 供應商的配合度不高,即一級批發看不上小的需求量。其采取兩(liang) 種做法:一是通過和其他供應商合作,提高需求量,與(yu) 一級供應商談合作;二是自供餐廳配送及分檢,等某一品類的菜品到達一定量級,再與(yu) 供應商談合作。

輕、重模式配送平台共有的經營劣勢:

食品安全。自采購的風險在於(yu) 食品安全問題的承擔,菜品質量差僅(jin) 是經濟損失,但若肉類等食材出現“僵屍肉”等事故性問題,根據食品安全法至少需要停業(ye) 整頓,而商戶則會(hui) 因此流失。

二是稅務風險。國內(nei) 90%的個(ge) 體(ti) 商家在繳稅方麵僅(jin) 繳納定稅製,即每個(ge) 月定額稅費;而互聯網公司按照交易額繳稅,這是輕重模式的食材配送公司都麵臨(lin) 的稅務問題,但重模式的配送公司涉及自采購環節,其交易量越多繳稅越多,在不偷稅漏稅、農(nong) 產(chan) 品無進項稅可抵消的情況下,隻能增加成本;而輕模式的食材配送平台繳稅部分為(wei) 分檢配送環節,即純毛利部分繳稅,不涉及食材的成本、損耗等問題,稅務成本低。

現階段,菜筐子團隊有40餘(yu) 人,在廣州、深圳、武漢開展業(ye) 務,據秦陳透露,在未來拓展方麵,菜筐子將注重分撥和供應商拓展端的布局,合作商戶數量決(jue) 定訂單數量,總訂單量決(jue) 定分撥團隊的壯大程度。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