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供應鏈而變”,這是我為(wei) 《中國供應鏈管理藍皮書(shu) (2015)》寫(xie) 的序,最後我講了這樣一段話,“我認為(wei) ,有了‘互聯網+’,必須有‘供應鏈+’,世界因互聯網而變,世界也因供應鏈而變”。自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以來,“互聯網+”席卷中華大地,成了各行各業(ye) 的行動綱領,對中囯經濟的發展將產(chan) 生不可估量的作用,這印證了小平同誌講的一句名言,“科技是第一生產(chan) 力”!從(cong) 第一次工業(ye) 革命到第二次工業(ye) 革命再到第三次工業(ye) 革命,以及“工業(ye) 4.0”,都是科技為(wei) 先導。但從(cong) 創新的角度研究,技術創新很重要,但理論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同樣十分重要。我認為(wei) ,任何產(chan) 業(ye) 都可以與(yu) 互聯網連接,但同樣都可以與(yu) 供應鏈連接,而且必須連接。“互聯網+”與(yu) “供應鏈+”一起運作,這個(ge) 世界將更精彩。
我專(zhuan) 門寫(xie) 了一個(ge) “供應鏈+”十年行動計劃,報給了有關(guan) 領導與(yu) 有關(guan) 部門,通過十年行動計劃,我希望實現以下六大目標。第一,發布中國國家供應鏈競爭(zheng) 力年度報告。第二,研究並出台重點產(chan) 業(ye) 供應鏈發展戰略。第三,把城市供應鏈列為(wei) 智慧城市試點的重要內(nei) 容。第四,進入世界五百強的中國企業(ye) ,都要有企業(ye) 供應鏈全球化戰略。第五,中國在全球的供應鏈績效指數,從(cong) 目前的28位提升到10位左右。第六,從(cong) 經濟和社會(hui) 兩(liang) 個(ge) 方麵,全麵推進中國供應鏈管理的發展。
最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王微研究員翻譯出版了一本書(shu) ,書(shu) 名叫《物流集群》,由機械工業(ye) 出版社出版,作者是世界著名供應鏈管理專(zhuan) 家龍西·謝菲,他用講故事的方式闡述了孟菲斯、新加坡、芝加哥、鹿特丹、洛杉磯、巴拿巴運河、薩拉戈薩等物流集群成功的案例。世界管理學大師哈佛大學商學院邁克爾·波特對該書(shu) 的評價(jia) 是:“物流已經是競爭(zheng) 和當代全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活動集中的物流集群在全球湧現,這種集群化開啟了龐大的外部世界和物流經濟的增長,同時刺激相關(guan) 的物流密集地區經濟的多元化。龍西·謝菲的書(shu) 引人入勝地描述了服務業(ye) 集群的能量和全球物流集群的演變。”
什麽(me) 叫“物流集群”?龍西·謝菲沒有做出明確的結論,他認為(wei) 中國、日本叫“物流園”,德國叫“貨運村”,印度叫“配送園”,丹麥叫“運輸中心”,西班牙叫“物流平台”,有的國家叫“物流樞紐”,也有的叫“物流港”、“航空港”等等。有些國家的物流集群甚至是跨區域、跨國界的,大小不一,功能不一,組織形式不一。我看了全書(shu) ,感到龍西·謝菲提出的“物流集群”很有新意,是一種全新的理念。
一、他把目前全球發展的“物流集群”與(yu) 曆史上的文藝複興(xing) 、現代矽穀、好萊塢相提並論。他認為(wei) 在古代藝術群星在佛羅倫(lun) 薩集聚出現了文藝複興(xing) ,現代IT人才在矽穀集聚出現了信息時代、互聯網時代,而“物流集群”的出現可能意味著世界經濟的一個(ge) 新的飛躍,用謝菲的話講,叫“正回饋圈”現象。他指出,物流業(ye) 絕不是“搬箱子”的行業(ye) ,進入現代供應鏈管理時代,涉及更為(wei) 複雜的流程、多樣化的設備以及先進的信息與(yu) 通訊技術。
二、他講到的“物流集群”與(yu) 我們(men) 理解的“物流園區”不完全一樣。他所要求的是三種要素的集群,一是物流運作主體(ti) 、物流裝備與(yu) 技術的集群;二是與(yu) 物流相關(guan) 的產(chan) 學研的集群;三是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人文流“五流”合一的服務供應鏈的集群。所以他認為(wei) “物流集群”是各種要素優(you) 化平衡的結果,是群體(ti) 性創新思維的結果,是優(you) 勢互補的先進的組織形式。但他也認為(wei) “物流集群”再好也不可能都能成功,也不可能一勞永逸,集群往往也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有興(xing) 必有衰。
讀了龍西·謝菲的《物流集群》一書(shu) ,更強化了我“供應鏈+”十年行動計劃的理念。說句實在話,中囯供應鏈管理在東(dong) 部沿海與(yu) 汽車、家電、電商等行業(ye) 發展極為(wei) 迅猛,有點勢不可擋,但從(cong) 總體(ti) 講,大家對供應鏈重要性的認識從(cong) 深度、廣度還很不夠,我呼籲用我們(men) 大家的力量,在大力推進“互聯網+”、“中囯製造業(ye) 2025”的同時,一起來推動中國供應鏈管理的發展,這是一件功德旡量的大事。供應鏈研究專(zhuan) 家,《現代物流報》楊達卿在我的“世界因供應鏈而變”後加了一句“中囯因供應鏈而強”,我非常讚同。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