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貨運行業想誕生一家“滴滴打車” 到底有多難

發布時間:2015-07-08 10:10:36 搜狐科技

在專(zhuan) 車市場“兩(liang) 分天下”,拚車行業(ye) 誕生領跑者之後,大交通領域的火爆也蔓延到了貨運行業(ye) 。
 資本正在以近乎瘋狂的態勢注入其中,僅(jin) 2015年上半年,拿到千萬(wan) 人民幣甚至上億(yi) 美金的貨運O2O公司就有20家左右,這個(ge) 行業(ye) 仿佛正處在大戰一觸即發的狀態,至少“槍支彈藥”都已經備好了。
  而它們(men) 的目標隻有一個(ge) ,就是在這個(ge) 傳(chuan) 統落後又占據龐大份額的市場中,再造一個(ge) “滴滴打車”的神話。
  用互聯網做貨運有前途麽(me) ?
  在美國,最大的輕資產(chan) 型物流公司羅賓遜全球物流有限公司(CH.robinson)不擁有一輛車輛,但通過整合100萬(wan) 輛卡車,為(wei) 5萬(wan) 家貨主企業(ye) 提供運輸服務,市值已超過100億(yi) 美金。
  轉到國內(nei) ,PE選擇的項目大多覆蓋在陸運領域,核心是解決(jue) 貨車與(yu) 貨物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在羅計物流創始人宋睿看來,目前各家車貨信息連接平台做的事情都差不多,對貨車司機來說,他們(men) 仍在比較傳(chuan) 統方式和互聯網方式哪個(ge) 更好。
  傳(chuan) 統落後的貨運行業(ye) 如何被互聯網改造?
  嚴(yan) 格來說現有的貨運O2O公司可以分為(wei) 幹線物流和同城貨運兩(liang) 類。
  對於(yu) 幹線物流來說,一般分為(wei) 貨主端、物流公司等中轉端、貨車司機端共三端。貨主端有發貨需求後,找到物流公司和專(zhuan) 線等中介環節,由其尋找貨車司機。這些中介端還承擔部分倉(cang) 儲(chu) 和貨物收集再分配、以及墊付押金的功能。
  大部分城際貨運O2O公司,都以做信息連接平台為(wei) 主,將貨主、中介和司機端納入平台,不設計費標準,由貨主與(yu) 車主商議價(jia) 格。
  對於(yu) 同城貨運來說,交易標的是貨物本身,由於(yu) 貨物周轉率高,信息的時效性短,因此中介端幾乎不存在,而是發貨人和司機之間的直接交易。發貨人發布運輸需求,司機承運。
  現有同城貨運平台,大多選用專(zhuan) 車軟件模式,根據距離和時間計費,如需人工搬運等特殊服務,則需要和司機私下商定價(jia) 格。
  拉人的滴滴很好做,拉貨的公司卻很難做。
  1.貨主和貨車司機的信息匹配是難點。
  出租車可以行駛中尋找訂單,但貨車隻能在停留狀態下獲取貨源信息,對於(yu) 幹線物流司機而言,在目的地多待一天,食宿和停車費都是不小的開銷。
  傳(chuan) 統模式下中介販賣貨主信息給司機,並從(cong) 中收取10%-30%不等的中介費。創業(ye) 公司們(men) 都希望去中介化提高效率,然而現實情況是,大部分貨主都傾(qing) 向於(yu) 外包貨物,而不是自己找車並跟司機協商價(jia) 格。
  對此,運滿滿采取的方式是,消滅無意義(yi) 的中間環節,將優(you) 質中介納入平台中發布消息,促進貨運信息透明化。
  而oTMS的思路是通過“SaaS平台+移動App”的模式將企業(ye) 運輸環節中的各部分,向企業(ye) 提供TMS(即運輸管理係統)服務。
  2.貨運O2O市場的征信體(ti) 係較為(wei) 脆弱。
  目前國內(nei) 物流領域最缺乏的其實就是誠信機製。一旦出現貨主失約或者貨車司機“跑路”現象,對平台的公信力打擊十分嚴(yan) 重。
  所以在快貨創始人潘先林看來,貨運O2O平台必須建立征信體(ti) 係,隻做信息連接平台還不夠。在貨主和車主方麵都要嚴(yan) 格審核和監管。對貨車司機施行必要的獎懲製度也是有效地方式。
  貨車幫的做法是一旦發生貨源方失約,司機空跑,平台將首先賠付司機500元,然後再向貨源方追訴;如果是司機跑單,平台也是先賠付貨源方30萬(wan) ,然後向貨車司機追訴。
  3.線下資源的積累與(yu) 整合難度高、時間長。
  物流行業(ye) 的規模效應顯著,規模越大、網絡越密,運營成本就越低。所以貨運O2O平台必須整合足夠多的線下資源,這也符合O2O的一貫特點。
  KPCB分析師張瓊認為(wei) 盲目燒錢補貼對於(yu) 同城貨運來說並不能起到助推作用,線下資源的整合與(yu) 安全保障反而是重點。
  貨運司機都是小團體(ti) 行動,年齡結構層偏大,沒有太多APP使用習(xi) 慣。長途司機基本是全網運營,O2O行業(ye) 拿下一個(ge) 城市後複製去其他城市的通用做法在幹線物流領域也不太好用。
  4.標準化建設問題仍未有定論。
  貨運與(yu) 打車不同,貨物類型、貨車類型、載重量、裝卸服務、收費標準和結款方式等都是非標準化的。因此貨運O2O平台的標準化建設比較難,很多時候都需要和司機私下商談。
  在GoGoVan創始人林凱源看來,同城貨運的客戶集中於(yu) 小B(Business)端,需要重點做60-70分鍾內(nei) 的標準送貨服務,隻針對送貨距離和時間等基本條件做標準化要求,其餘(yu) 的特殊要求可以由貨主和司機自行商量解決(jue) 。
  所以目前來看,各家公司都處在解決(jue) 車貨信息匹配的初期階段,上述問題仍沒有公認可行的解決(jue) 方案。行業(ye) 內(nei) 至今也仍未誕生明顯領先的公司,更沒有巨頭進來為(wei) 這個(ge) 市場背書(shu) 。想要在貨運領域也成長出一家“滴滴打車”,創業(ye) 公司們(men) 還需要更久的時間和更多的資源。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