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速減緩,快遞業(ye) 競爭(zheng) 激烈,行業(ye) 年利潤率逐年下滑。2015年是我國經濟加速探底的一年,快遞企業(ye) 的生存愈加艱難,通過並購活動抱團取暖、強強整合將成為(wei) 其尋求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快遞業(ye) 發展概況
1979年,中國外運與(yu) 日本海外新聞株式會(hui) 社簽訂代理協議後,中國快遞業(ye) 開始萌芽。1985年,中國郵政成立中國速遞服務公司(EMS),成為(wei) 我國第一家專(zhuan) 業(ye) 快遞企業(ye) 。1992年以後,民營快遞企業(ye) 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大江南北,和國有快遞企業(ye) 、外資快遞企業(ye) 一起角逐我國快遞市場。
(一)政策法規
為(wei) 規範和鼓勵快遞業(ye) 的健康發展,我國頒布了一係列關(guan) 於(yu) 快遞業(ye) 市場準入及監管的政策法規。
2007年9月,頒布《快遞服務》郵政行業(ye) 標準,為(wei) 快遞業(ye) 提供了行業(ye) 服務標準。
2008年7月,實施《快遞市場管理辦法》,對快遞市場進行規範管理。
2009年10月,新修改的《郵政法》和《快遞業(ye) 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同步實施,首次在法律上明確了快遞企業(ye) 的地位,並提出了快遞業(ye) 的準入門檻,鼓勵競爭(zheng) ,促進發展。
2011年8月,頒布《快遞企業(ye) 等級評定管理辦法》,同年11月出台《快遞企業(ye) 等級評定實施細則》,通過評級促進快遞業(ye) 提高服務質量。
2011年6月,實施《關(guan) 於(yu) 快遞企業(ye) 兼並重組的指導意見》,國家力圖在5年內(nei) ,培育出一批年收入超百億(yi) 具有較強國際競爭(zheng) 力的大型快遞企業(ye) ,顯示出國家推進快遞業(ye) 並購重組的堅定決(jue) 心。
(二)快速發展
2010年以來,受電子商務爆發式增長的影響,我國快遞行業(ye) 快速發展,年均增長率達57%。2012年,中國每天配送快遞量達到2500萬(wan) 票,其中至少1500萬(wan) 票來自網購。2013年,中國成為(wei) 僅(jin) 次於(yu) 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快遞市場。2014年,我國快遞業(ye) 務量接近140億(yi) 件,業(ye) 務收入超過2040億(yi) 元。它標誌著我國的快遞業(ye) 務量超過了美國,躍居全球第一大快件國。據預測,2020年中國將至少擁有兩(liang) 家年業(ye) 務收入過千億(yi) 、若幹個(ge) 收入過500億(yi) 的快遞企業(ye) ;未來十年我國快遞行業(ye) 仍將保持兩(liang) 位數的增長。
(三)三足鼎立
經過多年發展,當前我國快遞市場已基本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麵:
第一類是外資快遞企業(ye) ,包括聯邦快遞(FEDEX)、敦豪(DHL)、天地快運(TNT)、聯合包裹(UPS)等。外資快遞企業(ye) 具有豐(feng) 富的經驗、雄厚的資金以及發達的全球網絡。
第二類是國有快遞企業(ye) ,包括中國郵政(EMS)、民航快遞(CAE)、中鐵快運(CRE)等。依靠其背景優(you) 勢和完善的國內(nei) 網絡,國有快遞企業(ye) 在國內(nei) 快遞市場處於(yu) 領先地位。
第三類是民營快遞企業(ye) ,包括大型和中小型民營快遞企業(ye) 兩(liang) 類。大型民營快遞企業(ye) 有順豐(feng) 速運、宅急送、申通快遞、圓通快遞、百世匯通等,大型民營快遞企業(ye) 在局部市場站穩腳跟後,已逐步向全國擴張。小型民營快遞企業(ye) 主要經營特定區域的同城快遞和省內(nei) 快遞業(ye) 務,這類企業(ye) 規模小、經營靈活,但管理比較混亂(luan) 。整體(ti) 而言,民營快遞企業(ye) 的市場份額從(cong) 2007年的35.4%上升至2013年的78.9%,已成為(wei) 快遞市場的主要參與(yu) 者。
從(cong) 目前快遞市場的競爭(zheng) 格局看,外資在國際快遞處於(yu) 主導地位,順豐(feng) 速運在國內(nei) 商務快遞和網購的高端市場處於(yu) 主導地位,中國郵政速遞在國家公文、國有企業(ye) 和電商的高端市場處於(yu) 主導地位,“三通一達”等民營快遞在國內(nei) 網購市場的經濟型市場處於(yu) 主導地位,中國郵政在跨境電商寄遞市場處於(yu) 壟斷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目前我國快遞企業(ye) 有上萬(wan) 家,獲得快遞業(ye) 許可證的也有8000多家,但規模上百億(yi) 元的企業(ye) 目前隻有EMS和順豐(feng) 兩(liang) 家,宅急送、申通快遞、圓通快遞、百世匯通等快遞企業(ye) 規模普遍在10億(yi) 元,而眾(zhong) 多中小型快遞企業(ye) 規模則在億(yi) 元以下,在激烈的競爭(zheng) 中求生存。
二、快遞業(ye) 經營困境
(一)微利時代
近幾年我國快遞業(ye) 的利潤率不斷下滑,進入微利時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是經營成本不斷上漲。油價(jia) 、土地、人力等成本增長,以及快遞網點的擴張,均使得快遞企業(ye) 的經營成本不斷上漲。2014年,我國快遞件均收入為(wei) 14.5元,同比下降7.1%,件均收入同比下降標誌著快遞業(ye) “以價(jia) 換量”發展模式的基本麵沒有改變,內(nei) 資快遞企業(ye) 的盈利能力進一步下降。
二是競爭(zheng) 日趨激烈。除快遞業(ye) 內(nei) 部自身的競爭(zheng) 外,隨著阿裏巴巴、京東(dong) 、蘇寧、國美、酒仙網、我買(mai) 網、亞(ya) 馬遜、當當、1號店、唯品會(hui) 、聚美優(you) 品等電商自建快遞公司,快遞業(ye) 麵臨(lin) 市場份額日趨變小的危機。
三是同質化嚴(yan) 重。快遞業(ye) 提供的服務同質化傾(qing) 向嚴(yan) 重,差異化服務很少,導快遞業(ye) 的競爭(zheng) 主要集中在價(jia) 格方麵,多數快遞企業(ye) 呈現“微利化、無利化、虧(kui) 損化”的趨勢。
在以上三因素的作用下,快遞業(ye) 隻能通過不斷降價(jia) 來艱難求生,快遞業(ye) 的年利潤率從(cong) 2005年的20%下降至2012年的5%,越來越多的快遞加盟網點陷入虧(kui) 損。
(二)轉型艱難
我國快遞業(ye) 的經營模式有直營和加盟之分。除EMS和順豐(feng) 采取直營模式之外,其他民營快遞企業(ye) 以加盟模式為(wei) 主。從(cong) 全球成功快遞企業(ye) 來看,沒有一家采用特許加盟模式。根據我國“十二五”規劃,中國未來綜合性的快遞企業(ye) 可能有八家,這八家綜合快遞中,至少應該有四家是直營企業(ye) 。
加盟模式容易陷入為(wei) 短期利益而犧牲品牌和服務質量的弊端,但因加盟模式便於(yu) 低成本鋪網,所以我國現階段90%的快遞公司仍在沿用加盟模式。許多快遞公司深知加盟模式的弊端,它們(men) 也很希望能將加盟模式轉型為(wei) 直營模式,但是因為(wei) 直營模式需要在人力、硬件及硬件係統投入巨大資本,這對年收入隻有幾億(yi) 元的快遞公司而言,往往力不從(cong) 心,導致其轉型艱難。
(三)發展瓶頸
我國快遞業(ye) 的發展還存在以下諸多瓶頸:
適合我國快遞業(ye) “最後一公裏”配送的交通工具車型標準尚未出台,快遞車輛進入市區“行車難”和“停車難”的問題依然存在;快遞企業(ye) 所使用車輛的合法性還沒有在多數地方政府法規的層麵上得到突破,各地政府采取“禁電禁摩”的政策對快遞配送的製約越來越大;快遞智能自助櫃進入社區和校區的地方性政策還是空白;電商利用貨源的優(you) 勢打壓快遞價(jia) 格從(cong) 中賺取快遞費差價(jia) 的現象日趨普遍;“營改增”對快遞業(ye) 的影響依然存在。
三、快遞業(ye) 並購分析
並購活動是企業(ye) 發展客觀規律的體(ti) 現。縱觀企業(ye) 生命周期,企業(ye) 總會(hui) 在發展過程的某個(ge) 時期,按照市場優(you) 勝劣汰的準則進行並購活動。例如美國,經過大量的並購活動後,美國快遞業(ye) 已形成UPS、Fedex、DHL和TNT四大巨頭統領超過90%市場份額的穩定競爭(zheng) 格局。反觀我國,近幾年來快遞業(ye) 由於(yu) 激烈的競爭(zheng) ,行業(ye) 集中度卻呈下降趨勢,而規模經濟是快遞業(ye) 的顯著特征,這種行業(ye) 特征決(jue) 定了快遞行業(ye) 目前較低的集中度必將通過並購整合而提升。據預測,自2007年起,我國快遞業(ye) 已經進入優(you) 勝劣汰、優(you) 化重組、兼並重組和參股重組的時期,並購活動將持續到2020年。
(一)並購條件
快遞業(ye) 並購潮的形成需要滿足一個(ge) 基本條件,即:出現實力規模強大的龍頭企業(ye) 。在我國民營快遞企業(ye) 中,北有宅急送,中有申通、中通、圓通,南有順豐(feng) ,以它們(men) 為(wei) 代表的大型民營快遞企業(ye) ,基本都完成了原始積累階段,資產(chan) 規模達到億(yi) 元。這些龍頭企業(ye) 在網絡上形成差異化,市場把握上各有優(you) 勢,有實力掀起並購風潮。
(二)並購動因
1.增強企業(ye) 競爭(zheng) 力
當前,快遞客體(ti) 從(cong) 一般信函、包裹等朝電子、醫藥、汽車零部件、高檔日化品等高端商品發展。快遞企業(ye) 必須拓展服務種類,並提供與(yu) 之相適應的專(zhuan) 業(ye) 化快遞業(ye) 務,而這與(yu) 大部分快遞企業(ye) 資金鏈比較緊張的現狀相違背,因此,隻有通過快遞企業(ye) 之間的並購才能迅速提升技術和服務水平,增強企業(ye) 競爭(zheng) 力。
2.形成規模經濟
快遞企業(ye) 之間的並購整合可從(cong) 多方麵產(chan) 生1+1>2的管理協同效應。表現在:並購可擴大市場覆蓋範圍,延伸快遞網絡,由此提高企業(ye) 業(ye) 務量並增加業(ye) 務收入;並購可提升企業(ye) 的品牌價(jia) 值,特別是知名大型快遞企業(ye) 並購小型快遞企業(ye) 之後,可以使大企業(ye) 的品牌、聲譽等無形資產(chan) 得到充分利用;並購可優(you) 化快遞員、車輛配置,提高企業(ye) 攬收、投遞效率,降低經營成本等。
3.提高市場占有率
快遞業(ye) 通過並購,可以達到減少競爭(zheng) 對手、提高市場占有率、提高進入門檻、增強對市場控製力的目的,從(cong) 而形成某種形式或程度的壟斷,增加長期獲利和獲得高額壟斷利潤的可能。
(三)並購類型
我國快遞業(ye) 並購行為(wei) 大致可分為(wei) 三種類型:
一是供應鏈上下遊企業(ye) 間的縱向並購。例如2010年3月,阿裏巴巴注資3000萬(wan) 元到星晨急便獲取部分股份,在電子商務配送方麵展開合作。
二是快遞行業(ye) 內(nei) 的橫向並購,包括國內(nei) 和跨國物流企業(ye) 間的並購。例如海航北方物流(控股)有限公司與(yu) 天天快遞以合資的方式重組天天快遞,荷蘭(lan) TNT並購華宇集團等。
三是利用資本市場開展的兼並重組。例如馬雲(yun) 聯合郭台銘投資百世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收購業(ye) 內(nei) 排名第六的匯通快遞70%股權。
(四)並購對象
有學者認為(wei) 快遞業(ye) 並購風潮主要集中在民營快遞企業(ye) 之間,大型民營快遞企業(ye) 有望在行業(ye) 並購中發揮重大作用,其並購對象可分為(wei) 三類:
第一類是並購相近規模的快遞企業(ye) 。並購對象可能是陷入困境的民營快遞企業(ye) ,但也可能出現強強聯合的戰略性合並。並購雙方網絡覆蓋範圍重疊明顯,通過整合優(you) 勢資源,能提升快遞網絡的承載能力,為(wei) 主導企業(ye) 的快速擴張提供支撐。這類並購注重內(nei) 涵建設,市場過度競爭(zheng) 時較易達成交易。
第二類是並購小型快遞企業(ye) 。並購對象多為(wei) 擁有一定客戶資源的同城快遞企業(ye) 。通常處在主導企業(ye) 網絡布局規劃的重要節點上。主導企業(ye) 通過並購縮短開發相關(guan) 市場的時間,同時還能為(wei) 開拓周邊市場提供平台。當前代理、加盟製的缺陷成為(wei) 民營快遞發展的一大隱患,加大直營網點建設成為(wei) 業(ye) 界共識,在此背景下收購同城快遞企業(ye) 是一種簡便穩妥的手段,預計這類並購將會(hui) 增多。
第三類是並購關(guan) 聯企業(ye) 。並購對象通常擁有幹線運輸資源、物流信息服務能力、特殊業(ye) 務資質等與(yu) 前麵兩(liang) 類橫向並購不同。第三類並購屬於(yu) 縱向並購。對於(yu) 大型民營快遞而言,並購區域性運輸公司最為(wei) 常見,借以提升快遞網絡的品質。
(五)並購風潮
在2013年《關(guan) 於(yu) 快遞企業(ye) 兼並重組的指導意見》出台之前,我國快遞業(ye) 已經發生了兩(liang) 次規模較大的並購活動。第一次集中在2004-2006年間,以外資快遞企業(ye) 重組國內(nei) 國有或民營快遞企業(ye) 為(wei) 主;第二次集中在2009-2010年間,以內(nei) 資企業(ye) 投資重組國內(nei) 民營快遞企業(ye) 為(wei) 主。
進入2013年,我國快遞業(ye) 加速並購擴張活動。通過並購活動,快遞企業(ye) 利用原有的經營資產(chan) 、銷售渠道和占有的市場份額,從(cong) 低端走向高端,增進產(chan) 業(ye) 鏈的整合,更大限度地發揮規模優(you) 勢。與(yu) 內(nei) 部擴充相比,並購能有效降低進入新產(chan) 業(ye) 和新市場的壁壘,並可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ye) 經營風險。
2015年是中國經濟加速探底的一年,快遞業(ye) 的生存愈加艱難。經過多年的累積發展,我國的快遞業(ye) 已經進入資本時代。在資本、技術、人才和商業(ye) 模式四個(ge) 要素中,資本是核心。據調查,在20家國內(nei) 知名快遞品牌或具有一定知名快遞品牌中,有一半快遞企業(ye) 總部仍沒有實現盈利,對資本的依賴度很高。這些民營快遞企業(ye) 如果離開資本支撐,將會(hui) 麵臨(lin) 倒閉風險。強強整合,抱團取暖,並購重組,將是快遞業(ye) 在經濟蕭條背景下尋求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因此,筆者認為(wei) ,2015年我國快遞業(ye) 將掀起並購旋風。
附:2007年至2014年期間快遞業(ye) 重大事件一覽
2007年聯邦快遞並購大田快遞。
2009年北京小紅馬退出快遞市場。
2010年廣東(dong) 東(dong) 道快遞倒閉。
2010年杭州百世集團收購匯通快遞。
2010年郵政速遞、中郵航空和中郵物流重組為(wei) 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聯想、複星參股韻達快遞。
2011年中外運敦豪並購全一快遞後。
2011年友和道通並購速爾快遞;
2012年星辰急便並購鑫飛鴻快遞。
2012年浙江紅樓集團並購希伊艾斯更名為(wei) 國通快遞。
2012年紅杉資本參股中通快遞。
2012年海航控股將天天快遞後又將股份轉讓給個(ge) 人控股。
2013年聯想增益供應鏈並購全日通快遞、飛康達快遞和D速快遞更名為(wei) 增益快遞。
2013年快捷速遞引入個(ge) 人資本控股。
2013年全峰速遞已經分三次從(cong) 鵬康投資、力鼎資本、鳳凰資本、雲(yun) 峰資本融資。
2013年菜鳥網成立,成為(wei) 中國最大的快遞企業(ye) 聯合體(ti) 。
2013年“三通一達”組建蜂網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快遞上下遊領域。
2013年能達快遞轉讓給個(ge) 人控股。
2013年優(you) 速快遞進行融資。
2013年元禾控股、招商局、中信資本參股順豐(feng) 速運。
2014年西安的世合集團以3億(yi) 元的投資並購匯強快遞。
2014年宅急送從(cong) 複星基金融資10億(yi) 元。
2014年天地華宇並購凡客旗下的如風達快遞。
2014年順豐(feng) 速運並購星程宅配等“落地配”公司。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