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物流企業如何把好供應鏈金融監管關?

發布時間:2015-06-09 10:49:54 現代物流報

作為(wei) 企業(ye) ,在從(cong) 事供應鏈金融監管業(ye) 務時,會(hui) 涉及到哪些具體(ti) 工作?沒有做好監管工作,會(hui) 給企業(ye) 帶來哪些風險?物流企業(ye) 如何做好供應鏈金融監管工作?
  視點1:化解風險須從(cong) 多方麵入手
  現代物流業(ye) 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服務的支持。在諸多金融服務產(chan) 品中,發展供應鏈金融不僅(jin) 可以緩解物流企業(ye) 融資困難的問題,同時還能給供應鏈金融的參與(yu) 者,即商業(ye) 銀行、供應鏈上下遊的中小企業(ye) ,以及物流企業(ye) 等帶來共贏效果。然而,由於(yu) 供應鏈金融的參與(yu) 主體(ti) 較多、融資模式靈活、契約設計複雜,導致其所麵臨(lin) 的風險問題也是多種多樣。
  主要風險表現在,商業(ye) 銀行把融資企業(ye) 交付給銀行的抵押物轉交物流企業(ye) 代為(wei) 保管,但是,一旦把質物交給第三方物流企業(ye) 之後,銀行就可能會(hui) 減少對質物的市場信息、價(jia) 格、所有權信息等方麵的了解。
  這時,質物的信息在第三方物流企業(ye) 方麵就會(hui) 了解的很多,由此會(hui) 產(chan) 生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導致物流企業(ye) 可能會(hui) 做出一些不利於(yu) 銀行的舉(ju) 動,如個(ge) 別物流企業(ye) 會(hui) 串通需要融資的企業(ye) 向銀行騙貸;監管企業(ye) 不盡職盡責,造成了抵押物質量不符和貨物數量缺少丟(diu) 失等情況。此外,在供應鏈金融業(ye) 務中,如果缺少嚴(yan) 格的監控管理,還可能會(hui) 導致核心企業(ye) 的道德風險。
  事實上,供應鏈金融中所涉及的風險問題還很多。然而,如何有效地控製風險,將是供應鏈金融業(ye) 務能否順利開展的關(guan) 鍵。鑒於(yu) 供應鏈金融靈活、複雜的特點,筆者認為(wei) ,化解供應鏈金融的潛在風險,應該從(cong) 多方麵入手:
  製定嚴(yan) 格的操作規範和監管程序。無論是銀行機構,還是物流企業(ye) ,都要根據服務方式的不同,有針對性地製定嚴(yan) 格的操作規範和監管程序。比如,物流企業(ye) 要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製定完善的入庫、發貨的風險控製方案;銀行要加強對客戶的資料收集製度、資信調查核實製度、信用動態分級製度等,從(cong) 根本上杜絕因內(nei) 部管理漏洞和不規範行為(wei) 而產(chan) 生的風險。
  強化整個(ge) 供應鏈相關(guan) 授信主體(ti) 的綜合準入管理。供應鏈金融是從(cong) 整個(ge) 供應鏈角度出發,對鏈上各個(ge) 交易方開展的綜合授信業(ye) 務,因此,需要結合供應鏈總體(ti) 運營狀況,對授信企業(ye) 的主體(ti) 準入和交易質量進行整體(ti) 性的評審,需要從(cong) 供應鏈關(guan) 聯的角度對鏈上各主體(ti) 業(ye) 務能力、履約情況,以及與(yu) 對手的合作情況等做出客觀、全麵的評價(jia) 。
  合理選擇質押物。在供應鏈金融業(ye) 務中,建議選取價(jia) 格透明、穩定、容易保值的質押物品。在物流企業(ye) 的管理方麵,則應該安排值得信賴、誠信度比較高的員工進行質押物的日常保管、查驗、出入庫等環節的操作,最好是公司製定一整套完整的製度,明確各管理人員的職責來管理質押物品,以此避免人工管理所帶來的道德風險。
  加快信息係統建設。通過加快建立電子化信息平台,可以實現對供應鏈金融業(ye) 務總量、業(ye) 務結構、融資商品、監管企業(ye) 合作情況等相關(guan) 要素的電子化統計,進而實現日常融資貨物質押及解押操作、報表統計、風險提示信息、庫存和贖貨情況分析等工作的電子化,使業(ye) 務操作更加流程化、透明化,從(cong) 而可以降低業(ye) 務操作對人員的依賴,減少人為(wei) 的隨意性。
  加強信用的建立與(yu) 整合。物流企業(ye) 應加強信用的建立和整合,建立客戶資信調查核實製度、客戶資信檔案製度、客戶信用動態分級製度、財務管理製度等一係列製度,對客戶進行全方位信用管理;同時,還要建立靈活、快速的市場商品信息收集和反饋體(ti) 係,使企業(ye) 自身能夠準確把握市場行情的脈搏,掌握商品的市場價(jia) 值和銷售情況變化規律,及時獲得真實的資料。這將有利於(yu) 質押貨物的正確評估和選擇,避免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對質押物的評估失真。(作者孟慶澤)
  視點2:政企合作規避物流金融風險
  對於(yu) 物流企業(ye) 而言,供應鏈金融中的風險主要來源於(yu) 客戶資信、質押貨物的選擇和保管,以及內(nei) 部操作運營。
  以倉(cang) 儲(chu) 為(wei) 例,其主要表現形式有:一是客戶資信風險。客戶的業(ye) 務能力、業(ye) 務量及商品來源的合法性,對倉(cang) 庫來說都是潛在的風險。在滾動提貨時提好補壞,還有以次充好的質量風險;二是倉(cang) 單風險。倉(cang) 單是質押貸款和提貨的憑證,是有價(jia) 證券也是物權證券,但目前倉(cang) 庫所開據的倉(cang) 單還不夠規範,如,有的倉(cang) 庫甚至以入庫單作質押憑證,以提貨單作提貨憑證;三是質押商品選擇風險。並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適合作倉(cang) 單質押,因為(wei) 有些商品價(jia) 格季節性波動較大,有些商品保質期短而極易變質。若以此類商品作質押,風險則難以管控;四是商品監管風險。在質押商品的監管方麵,由於(yu) 倉(cang) 庫與(yu) 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信息失真或信息滯後都會(hui) 導致一方決(jue) 策的失誤,極易造成質押商品的監管風險。
  那麽(me) ,物流企業(ye) 又該如何規避供應鏈金融風險呢?
  首先,要加強對物流監管方的準入管理。在供應鏈金融業(ye) 務中,物流監管方起到的是“監管者”“中間者”“信息中樞”的作用。物流監管方不僅(jin) 受銀行委托對客戶提供的抵、質押物實現專(zhuan) 業(ye) 化的監管,確保質押物安全、有效,而且還掌握了整個(ge) 供應鏈上下遊企業(ye) 貨物出庫、運輸、入庫等信息的動態變化。銀行正是通過物流監管方對質押物的監管來實現物流和資金流的無縫對接。但是,當前物流監管方中存在的缺乏專(zhuan) 業(ye) 技能和誠信、企業(ye) 資質參差不齊、運輸和倉(cang) 儲(chu) 監管的規範不標準,以及借款人和物流企業(ye) 聯合欺詐銀行等現象,使得對物流監管方的準入管理顯得尤為(wei) 重要。為(wei) 了防止物流監管方操作不規範、管理製度缺陷給銀行帶來的損失,則應該重點選擇經營規模大、知名度較高、資信情況良好、管理技術先進、操作規範完善、監管程序嚴(yan) 謹,以及員工素質較高的監管方進行合作。
  其次,要提高對中小企業(ye) 的風險識別和控製能力。中小企業(ye) 的特點是投資風險相對較高,這就對銀行風險管理和控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銀行要努力提高對中小企業(ye) 真實信息的掌控能力,把握好企業(ye) 經營活動、管理能力、信用意識、資金運營、資產(chan) 分布,已及關(guan) 聯交易等的真實情況;二是銀行要通過建立適合中小企業(ye) 客戶的信用等級評定體(ti) 係,如實揭示中小企業(ye) 客戶的信用風險,合理確定中小企業(ye) 的授信控製量,防止信用評級不客觀和授信不及時而把優(you) 質中小企業(ye) 排斥在信貸支持對象之外;三是銀行應加強對中小企業(ye) 的貸後管理,規範貸後管理操作程序,深入企業(ye) 跟蹤檢查,實行貸後動態監控,掌握企業(ye) 的貸款使用、存貨增減、貨款回籠、固定資產(chan) 變化等情況。通過對借款人現金流量、財務實力、抵押品價(jia) 值、行業(ye) 與(yu) 經營環境的變化等因素的連續監測和分析,了解企業(ye) 的償(chang) 還能力是否發生變化,從(cong) 而可以幫助銀行及時地發現問題、及時地調整相關(guan) 政策和措施、及時地解決(jue) 問題,從(cong) 而達到有效防範和降低貸款風險的目的。
  然而,任何一個(ge) 行業(ye) 的發展都離不開政府的支持,金融領域也不例外。在供應鏈金融中,其實際運作會(hui) 牽扯到很多不同類型的企業(ye) ,因此極易滋生風險問題和法律問題。這就需要政府層麵給予一定的宏觀調控,組織法律、物流、金融領域的相關(guan) 人才製定一個(ge) 完善的、具有很強適應性的法律製度來為(wei) 供應鏈金融業(ye) 務的健康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持。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