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野蠻生長後外賣O2O該如何突圍?優化物流配送或成關鍵

發布時間:2015-05-27 11:17:41 北京商報

外賣最高日訂單突破200萬(wan) 單、結盟購物中心以及外資快餐巨頭必勝客、砸錢找代言人……外賣訂餐平台已告別簡單粗暴的燒錢模式,如何充分利用場景優(you) 勢做大市場成為(wei) 下一步的發力重點。來自北商商業(ye) 研究院的分析顯示,繼打車軟件後,站在新風口的外賣O2O正在尋求新的起飛點。

風向一:結盟第三方專(zhuan) 業(ye) 配送

由搭建平台的輕模式轉向自建物流的重模式成為(wei) 外賣O2O發展趨勢。上班族王女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最開始叫外賣都是打電話,外賣O2O興(xing) 起後可以在網上點餐,但也僅(jin) 限於(yu) 周邊小吃店,配送員騎著自行車,體(ti) 驗很一般,“現在送餐時間比之前有所提升,且配送員的禮儀(yi) 、著裝都有變化”。北京商報記者體(ti) 驗發現,除最開始就統一配送的到家美食會(hui) ,餓了麽(me) 、百度外賣、美團外賣都已開始自建物流,為(wei) 配送員配置統一著裝、送餐箱等。

但也有消費者反映,盡管提高了物流標準,高峰時段的外賣配送問題依然難解。一位外賣平台負責人曾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在用餐高峰時段,很難保證配送時間,如果一個(ge) 配送員要去3家餐廳,每家餐廳等5分鍾,淨等餐時間為(wei) 15分鍾,加上餐廳與(yu) 餐廳之間的路程以及配送到3個(ge) 不同的地點,所以很難在1小時內(nei) 全部送達。

結盟第三方物流、采用眾(zhong) 包模式成為(wei) 提升配送效率、提升用戶體(ti) 驗的途徑之一。目前,占據外賣市場巨大份額的餓了麽(me) 已嚐試蜂鳥配送係統,逐漸搭建完善第三方配送平台,未來的物流新風向或將更多地偏向外賣眾(zhong) 包模式。餓了麽(me) 負責人表示,未來餐廳通過這一平台係統可以完成規範的配送,讓眾(zhong) 多第三方配送公司能以統一的標準提供配送。

的確,從(cong) 電話預定到網上下單,用戶體(ti) 驗得到不斷提升,但要決(jue) 定用戶滿意與(yu) 否,最終還是要落在“最後一公裏”的配送效率。但餐飲本身是一個(ge) “無法用標準化完成的生意”,外賣不可控的因素更多。餐飲配送需要精確到分,且食物對溫度、味道等都有很高要求,餐廳配送人員和第三方配送公司難以對配送質量進行把控。

風向二:告別簡單的補貼拉客模式

滿25減12、滿50減22、首單立減10元……價(jia) 格補貼戰成為(wei) 外賣企業(ye) 吸引消費者的最大殺手鐧。從(cong) 2013年1月至今年1月,短短兩(liang) 年內(nei) 餓了麽(me) 已經四次融資,金額從(cong) 300萬(wan) 美元躍升至3.5億(yi) 美元。大筆融資、瘋狂補貼,豪爽擲金培育起的用戶習(xi) 慣養(yang) 成後,如何留住用戶成為(wei) 外賣平台麵臨(lin) 的重大痛點之一。

當兩(liang) 家外賣平台的服務有差別時,補貼的作用就沒有那麽(me) 明顯了。在美團外賣相關(guan) 負責人看來,“在外賣業(ye) 務裏,中間的服務過程本身是不成熟的,消費者對於(yu) 商家的體(ti) 驗其實不是那麽(me) 確定。所以在外賣市場裏麵,平台要花很多時間去經營商家的服務,做好中間服務環節”。

因此,經曆了瘋狂的補貼戰之後,外賣平台開始逐漸轉變戰術,從(cong) 單純價(jia) 格補貼轉向推出換購、滿贈、低價(jia) 爆款等形式。此前,餓了麽(me) 推出“+1元換購果粒橙”、美團外賣滿20元贈送小零食等活動。餓了麽(me) 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眾(zhong) 多有實力的外賣O2O進入市場,通過補貼大戰完成了對用戶消費習(xi) 慣的培養(yang) ,加快催熟市場。“但補貼過後,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提高用戶的留存率,更為(wei) 重要。”

有業(ye) 內(nei) 分析人士認為(wei) ,補貼方式的轉變一方麵看出不同於(yu) 以往的野蠻競爭(zheng) ,目前剩下的外賣O2O平台的競爭(zheng) 已經升級,淘汰卡位賽已經拉開;另一方麵可看出企業(ye) 本輪融資的錢似乎已經過半,需要省著些花了。

風向三:完善後台供應鏈

既然未來的價(jia) 格戰已不再是生存的稻草,團購大戰的悲劇也讓更多的外賣O2O企業(ye) 想方設法避免死得太早。因此,在與(yu) 商家的合作中,平台方也提出了更高的標準。第三方商家物流慢、配送員不規範是外賣平台收到反饋問題中最突出的。據了解,餓了麽(me) 開發出了Napos訂單管理係統,縮短訂單處理時間。市場人員每月會(hui) 拜訪一次商家,了解商家需求,並向商家闡述最新活動、活動補貼承擔情況等。

然而,第三方商家卻對平台方頗有微詞。一位第三方商家反映,平台的商戶列表中,價(jia) 格、折扣等信息會(hui) 重點標識,用戶在使用平台時會(hui) 優(you) 先關(guan) 注便宜實惠的商家,若想在平台上保持競爭(zheng) 力,就需要進一步增加折扣,利潤會(hui) 被攤薄。此外,高峰時段客單量大,小商家無論是製作還是配送均無法滿足要求,帶來負麵影響。據了解,已有商家選擇脫離平台自建微信公眾(zhong) 號。

對比商家自行開通微信、網絡平台,平台方也選擇打通後台供應鏈,建立中央廚房或自行提供蔬菜、食材等。據餓了麽(me) 透露,餓了麽(me) 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對整個(ge) 產(chan) 業(ye) 的再造,不僅(jin) 僅(jin) 是外賣品類,物流、訂單、交付方式還有供應鏈,平台通過統一采購食材為(wei) 入駐中小商家提供價(jia) 格以及渠道優(you) 勢。另外,無店鋪虛擬餐廳開始興(xing) 起。自建中央廚房的笨熊造飯CEO王亞(ya) 軍(jun) 認為(wei) ,未來無店鋪式快餐將成為(wei) 主流,現在店麵所用食品均是中央廚房配備好的半成品再加工餐品,中央廚房可以集中解決(jue) 物流、餐品品質等問題。

風向四:強化用戶口碑

不同於(yu) 打車市場,外賣行業(ye) 對於(yu) 每位消費者的用餐體(ti) 驗都會(hui) 不同,平台餐廳的質量與(yu) 口碑成為(wei) 影響流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為(wei) 了加強與(yu) 用戶的互動,各個(ge) 平台均開放了“照片上傳(chuan) ”和“美食點評”功能,並提供用戶投訴渠道,餐廳如果頻繁發生投訴,後台就會(hui) 給餐廳扣分。達到一定程度後餐廳將被迫下線。外賣企業(ye) 欲通過這種方式打造外賣平台版“大眾(zhong) 點評”。

北京商報記者在多個(ge) 平台看到,僅(jin) 有少數商家的菜品照片為(wei) 網友上傳(chuan) ,多數為(wei) 商家上傳(chuan) ,即使為(wei) 上傳(chuan) 照片者提供優(you) 惠政策,響應者也是少數。北京商報調查統計數據顯示,僅(jin) 有一成用戶曾對商家菜品進行過點評,兩(liang) 成用戶在菜品送達過慢、菜品有誤時會(hui) 在平台上對商家進行投訴。此外,食品安全和物流渠道是外賣平台的最大瓶頸,雖然很多平台已經開始聯合保險公司為(wei) 餐品買(mai) 保險,但對於(yu) 用戶而言保險條件過於(yu) 苛刻。

用戶與(yu) 平台的互動以及用戶的反饋成為(wei) 平台提升與(yu) 進步的重要考量標準之一。北商商業(ye) 研究院分析認為(wei) ,雖然在2.0時代有意識地增加用戶反饋功能,但由於(yu) 功能設計問題,效果並不好,平台方需真正了解用戶習(xi) 慣和需求,構建反饋體(ti) 係。在未來發展中,用戶需求將成為(wei) 平台發展的重點,行業(ye) 標準也將逐漸形成。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