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跨境電商平台和企業(ye) 來說,5月15日是個(ge) 大喜的日子。
5月15日起,海關(guan) 總署將對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監管海關(guan) 作業(ye) 時間和通關(guan) 時限進行調整,要求各地海關(guan) 保持365天×24小時的不間斷作業(ye) 。這意味著,未來海關(guan) 將對跨境電商實行沒有節假日、沒有上下班時間之分的全天候服務,跨境電商即便在周六日或者法定節日裏仍能夠照常通關(guan) 發貨。
跨境電商平台美麗(li) 說HIGO運營主管張穎告訴《財經》記者,以前清關(guan) 是件挺頭痛的事兒(er) 。“特別是遇到節假日的時候,清關(guan) 時間能夠長達一個(ge) 多月。”隨著海關(guan) 作業(ye) 時間的調整,通關(guan) 速度將會(hui) 逐漸跟上跨境電商的快節奏。
今天上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就跨境電商改革問題回答《財經》記者提問時也釋放利好信息,商務部正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快培育外貿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的若幹意見》(下稱“國發九號文”)對跨境電商綜合改革進行係統研究,近期將召開有關(guan) 跨境電商發展情況和政策的專(zhuan) 題解讀會(hui) 。
張穎表示,對即將出台的具體(ti) 政策比較期待。相關(guan) 政策可能會(hui) 逐步解決(jue) 各跨境電商麵臨(lin) 的共性問題,比如資金壓力、假貨頻出、售後服務難以接續等。
與(yu) 跨境電商在各大自貿區及跨境電商綜合實驗區出現井噴式發展相對應,針對這一新型貿易業(ye) 態的係列政策利好接連浮出水麵。
5月12日,國務院發布“國發九號文”,對積極開展跨境電商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培育跨境電商平台和企業(ye) 開拓國際市場等做了明確表述。這是繼5月7日國務院發布《關(guan) 於(yu) 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後,一周內(nei) 針對大力推進跨境電商發展的二度發文。
此前的4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亦部署完善消費品進出口相關(guan) 政策,提出降低部分消費品進口關(guan) 稅、調整征稅範圍等。通過降低進口關(guan) 稅,統籌調整征稅範圍和征收環節,將給跨境電商帶來新的拓展“藍海”。據《財經》記者獲悉,除了上述框架性的政策外,一係列後續的相關(guan) 扶持政策亦在醞釀中。
艾瑞市場谘詢(iResearch)近期發布報告稱,到2017年,通過跨境電商形式進口到中國的商品總值將達到1.3萬(wan) 億(yi) 元,預計2014年到2017年複合年均增長率為(wei) 35%。
為(wei) 促進跨境電商發展,在中國“1+3”自貿區格局形成之際,各自貿區均開始嚐試在區內(nei) 與(yu) 相關(guan) 政府部門聯合采取措施營造跨境電商的營商環境。以深圳為(wei) 例,近期深圳海關(guan) 已經通過修訂海關(guan) 配套業(ye) 務管理製度等方式,在政策允許和實施條件成熟的基礎上,推進新興(xing) 業(ye) 態的落地實施,為(wei) 企業(ye) 提供更高效的通關(guan) 便利。相比傳(chuan) 統的轉關(guan) 模式,通關(guan) 環節減少了轉關(guan) 申報、到位核銷、人工施封、人工檢封等數個(ge) 環節,通關(guan) 時間縮短一半。
不過,跨境電商的征稅問題仍是目前困擾這一新興(xing) 業(ye) 態的主要問題。
由於(yu) 跨境電商的形式不同,目前從(cong) 業(ye) 人員多采取各類打“擦邊球”的招數。這些招數主要分兩(liang) 類:其一為(wei) “網購保稅”模式。整批貨物從(cong) 國外進入海關(guan) 特別監管區或者保稅區後,個(ge) 人可以從(cong) 網上訂購,並享受“行郵稅”優(you) 惠;其二為(wei) 直購進口,亦即“海淘模式”,消費者直接在境外平台上購物,通過郵件快遞渠道收寄物品。
行郵稅是“行李和郵遞物品進口稅”的簡稱,即消費者如果被海關(guan) 認定為(wei) 是個(ge) 人購買(mai) 而非企業(ye) 貿易,個(ge) 人物品就可以繳納行郵稅而非貨物稅。由於(yu) 進口跨境電商征繳的行郵稅要遠低於(yu) 一般貿易需要繳納的關(guan) 稅、增值稅和消費稅,而且行郵稅50元以下(含50元)予以免征。“為(wei) 了實現”免費通關(guan) “,不少跨境電商更多地會(hui) 以貨運分拆方式進口,把每件商品的價(jia) 格控製在免繳稅的額度,由此引發爭(zheng) 議。
針對第二種模式,一位從(cong) 業(ye) 人士告訴《財經》記者, “為(wei) 降低稅率,海外賣家大多會(hui) 選擇'華人快遞'將商品寄回國內(nei) ,相較於(yu) UPS等國外大型快遞公司,這些快遞采取一係列灰色避稅手段,並提供諸如搭配裝箱等靈活性頗高的服務,也能降低被征稅的幾率。”
海關(guan) 總署加工貿易及保稅監管司司長張皖生近期在深圳表示,保稅模式下以備貨方式進行的跨境電子商務,因為(wei) 一些具體(ti) 的概念尚未澄清,目前仍然存在較大爭(zheng) 議。
張皖生舉(ju) 例說,某著名零售平台之前選擇香港建海外倉(cang) ,在此將貨物分裝後以郵包形式寄到國內(nei) ,相關(guan) 部門認為(wei) 可以實施零關(guan) 稅。隨著物流成本的提升,零售平台選擇在國內(nei) 的海關(guan) 特別監管區向國內(nei) 發貨,相關(guan) 部門可能認為(wei) 這是貨物,要征收相關(guan) 稅收。“兩(liang) 種跨境形式不同,在稅收方麵引起很多爭(zheng) 議。關(guan) 鍵是要把特別監管區也理解為(wei) 境外地區。”張皖生表示。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