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農業物聯網在新疆棉花產業中的應用與發展

發布時間:2015-05-19 11:05:33 新疆農(nong) 機化

農(nong) 業(ye) 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是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的需要,也是未來農(nong) 業(ye) 發展水平的一個(ge) 重要標誌,它將是未來農(nong) 業(ye) 發展的方向。農(nong) 業(ye) 物聯網是將大量的傳(chuan) 感器節點構成監控網絡,通過各種傳(chuan) 感器采集農(nong) 業(ye) 信息,幫助農(nong) 民及時發現田間地塊存在的各種問題,並且精確確定發生問題的具體(ti) 位置,將以人為(wei) 中心、依賴於(yu) 農(nong) 業(ye) 機械的生產(chan) 模式轉向以信息和軟件為(wei) 中心的生產(chan) 模式,從(cong) 而大量使用各種自動化、智能化、遠程控製的生產(chan) 設備。近年來,隨著智能農(nong) 業(ye) 、精準農(nong) 業(ye) 的發展,智能感知芯片、移動嵌入係統等農(nong) 業(ye) 物聯網技術在農(nong) 業(ye) 中的應用也在慢慢地拓展。通過無線傳(chuan) 感器網絡可以大幅度地降低人力消耗,獲取精確的農(nong) 作物環境和作物的全信息,從(cong) 而借助各種自動的生產(chan) 設備,科學地監測農(nong) 田的全信息,實現科學監測和種植。農(nong) 業(ye) 物聯網技術可以精確地控製農(nong) 作物的長勢,使其能夠更好地適宜農(nong) 作物的生長,提高農(nong) 作物的品質,有利於(yu) 實現農(nong) 作物的高產(chan) ,大幅度地提高農(nong) 作物抗禦災害的能力。

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農(nong) 八師的一五0團優(you) 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氣候和水土資源為(wei) 農(nong) 業(ye) 的發展提供了基礎前提。一五0團交通方便,有利於(yu) 農(nong) 業(ye) 經濟信息的收集、反饋以及農(nong) 業(ye) 物資的運輸。雖然近幾年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集約化水平,機械化,規模化程度不斷提高,但現場管理和操作(如播種,灌溉,施肥,噴藥等)的不當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影響了區域生態環境和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為(wei) 了實現高產(chan) 量、高質量和農(nong) 業(ye) 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大力發展農(nong) 業(ye) 物聯網技術,運用科學的方法、標準化的管理體(ti) 係和充分利用信息和智能化管理技術,建立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加工、流通的體(ti) 係。

新疆兵團在棉花的精確種植中利用自主開發的農(nong) 業(ye) 技術軟件產(chan) 品與(yu) 引進的硬件平台組裝成配套的技術體(ti) 係,應用在棉花精量播種、節水滴灌、變量施肥、病蟲害預報與(yu) 防治、長勢監測等決(jue) 策中,形成適合新疆的棉花生產(chan) 管理智能化的決(jue) 策係統,同時與(yu) 變量作業(ye) 機具組裝配套進行推廣示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1農(nong) 業(ye) 物聯網關(guan) 鍵技術研究進展

農(nong) 業(ye) 物聯網把感應器嵌入農(nong) 業(ye) 機械、土地和灌溉係統等各種體(ti) 係中,然後將“物”與(yu) 互聯網整合起來,通過智能分析,進行實時的管理和控製。農(nong) 業(ye) 物聯網在現代農(nong) 業(ye) 中的應用體(ti) 現在一下3個(ge) 方麵:

(1)應用無線傳(chuan) 感器網絡進行精準農(nong) 業(ye) 控製係統的建立。用無線傳(chuan) 感器網絡檢測農(nong) 作物的全信息,監測農(nong) 作物生長的全過程,並對土壤的溫度濕度、風速、作物生長情況等數據信息處理,為(wei) 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及農(nong) 民進行決(jue) 策並製定農(nong) 田變量作業(ye) 處方提供數據源和參數,也可自動觸發相關(guan) 行為(wei) ,如智能灌溉或自動調節溫度,保證作物良好的生長環境。

(2)應用RFID技術建立現代農(nong) 作物供應鏈跟蹤與(yu) 可追溯體(ti) 係。將RFID技術用於(yu) 農(nong) 作物的個(ge) 體(ti) 進行標識,並結合無線傳(chuan) 感網絡、手持移動設備和PC機數據庫技術等構建RFID農(nong) 作物管理信息係統以跟蹤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加工、批發以及零售等各個(ge) 環節,實現農(nong) 作物數據的有效追溯和數據及業(ye) 務的共旱。

(3)農(nong) 用傳(chuan) 感器還可以應用於(yu) 移動信息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農(nong) 業(ye) 資源管理、農(nong) 業(ye) 信息網絡服務產(chan) 業(ye) 、農(nong) 業(ye) 自動識別技術與(yu) 設備產(chan) 業(ye) 、農(nong) 業(ye) 精細作業(ye) 機具產(chan) 業(ye) 和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產(chan) 業(ye) ,實現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自動化、智能化。

2農(nong) 業(ye) 物聯網在農(nong) 八師一五O團棉花產(chan) 業(ye) 領域的應用

農(nong) 八師一五O團棉花種植麵積1.1萬(wan) hmZ,其優(you) 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氣候和水土資源為(wei) 農(nong) 業(ye) 的發展提供了基礎前提,其實現的物聯網的技術體(ti) 係結構分為(wei) 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二個(ge) 層次。

2.1感知層的應用分析

感知層用於(yu) 采集包括各類物理量、身份標識、位置信息、音視頻數據等物理世界中發生的數據。物聯網的感知層采集涉及傳(chuan) 感器、RFID(射頻識別)、全信息采集和實時定位等數據}s-p。目前,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有線和無線傳(chuan) 感器有溫室內(nei) 部視頻信息監測傳(chuan) 感器、作物生理生態監測傳(chuan) 感器、溫室外部氣象數據監測傳(chuan) 感器和溫室內(nei) 部環境監測傳(chuan) 感器。另外,還有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配送監控和營養(yang) 液成分感知等設備。

在培育棉苗的智能溫室裏農(nong) 業(ye) 物聯網的感知層根據棉花全過程劉一感知設備提出不同的要求,按棉花萌發氧氣、水分、光照、溫度等四大要素部署,其穩定性、準確度、精度等性能均能滿足棉花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具體(ti) 要求。無線和有線傳(chuan) 感器能實時測出溫室內(nei) 部的溫度,實時采集溫室的光照強度、溫濕度、營養(yang) 液等參數。根據光度、溫度數據,可以進行拉起遮陽網等遠程環境調整;根據氧氣數據,可以實時掌握溫室內(nei) 氧氣的濃度,避免氮氣、氯氣過高影響棉苗正常生長;通過濕度數據,可以調節室內(nei) 濕度;根據不同的育苗環境,可以調節合適的營養(yang) 液濃度。

農(nong) 八師一五O團與(yu) 石河子大學在農(nong) 業(ye) 信息技術及科技服務方麵緊密合作,共同推動農(nong) 場現代農(nong) 業(ye) 經濟蓬勃發展。雙方在作物灌溉遠程控製、農(nong) 田信息監測、作物綜合管理等軟硬件開發與(yu) 推廣有深入合作。在這其中就大量應用了農(nong) 業(ye) 物聯網感知層的知識。主要運用的技術有自動化滴管係統、科學施肥、良種良法、地膜覆蓋栽培、節水農(nong) 業(ye) 、綜合植保、人工影響天氣、培肥地力、精準施肥技術、精準種子工程、精準播種技術、精準灌溉技術、精準收獲技術和田間作物動態檢測技術,使農(nong) 作物單產(chan) 大幅提高。

(1)農(nong) 田地理信息。通過采樣和數據之間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資料,可以了解合適的作物品種以及一些管理措施和作物栽培過程(如施肥,灌溉等)需求。包括作物品種、作物營養(yang) 與(yu) 施肥、作物灌溉、化學調控、管理水平、棉花產(chan) 量、投入產(chan) 出水平等數據。

(2)力農(nong) 田氣象信息。收集近30年的氣象資料,包括經度和緯度、海拔、日照強度、日平均氣溫、最高、最低溫度、有效積溫、降水、春秋時期,初霜、晚霜、無霜期和地熱數據,對棉花生長發育及產(chan) 量進行分析氣象采集器用於(yu) 對大氣溫度、相對濕度、風向、風速、雨量、氣壓、太陽輻射和上壤溫濕度等氣象要素進行全天候的現場監測,通過手機與(yu) 氣象中心計算機進行通訊,將農(nong) 田氣象的實時數據傳(chuan) 輸到氣象中心的數據庫中,用於(yu) 對農(nong) 田的氣象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如圖2所示。

(3)農(nong) 作物長勢信息。農(nong) 作物長勢信息是實施精準農(nong) 業(ye) 所需的重要信息。結合田間信息,利用遙感和遙測技術,在棉花生長的一些關(guan) 鍵期對農(nong) 作物的長勢全過程進行係統的監測。通過這些信息可以決(jue) 定是否有必要加強如施肥、灌溉、病蟲害控製等措施。農(nong) 田移動視頻監控探頭主要用於(yu) 對棉花的苗生長狀況進行實時監控,使技術人員能夠實時的了解棉花棉苗的生長情況,這套係統將衛星遙感技術與(yu) 地麵傳(chuan) 感、無線通信技術有效結合,實現了實時、動態、連續監測,如圖3所示。

蟲情測報燈主要用於(yu) 實時監測棉花生長期間的病蟲害情況,使工作人員能夠更加有效地做好植保工作。該燈利用光電技術實現自動誘蟲、殺蟲、分裝等功能。同時,可配備風速風向、環境溫度濕度、光照等多種傳(chuan) 感器接曰,在需要時監測環境參數,並可通過GPRS(通用無線分組業(ye) 務)上傳(chuan) 數據。以監測環境與(yu) 病蟲害之間的關(guan) 係。

(4)GPS全球定位係紉定位信息。GPS定位信息的使用是精準農(nong) 業(ye) 區別於(yu) 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的一個(ge) 重要特征。GPS係統在精確農(nong) 業(ye) 實施過程中異常重要。首先將農(nong) 田信息采集點進行精確的定位,進行基本格網劃分,然後輸入GIS(地理信息係紉進行動態GPS定位;同時依據農(nong) 業(ye) 信息采集和專(zhuan) 家係統提供的農(nong) 機作業(ye) 路線及變更作業(ye) 方式的空間位置,使農(nong) 機自動完成對農(nong) 作物生長全過程的控製,如圖5所示。

(a)無人駕駛拖拉機徹精量播種機 (b)精量播種機

2.2網絡層的應用分析

網絡層完成大範圍的信息溝通,主要借助於(yu) 已有的廣域網通信係統,把感知層感知到的信息快速、可靠、安全地傳(chuan) 送到全球各地,使設備能夠進行遠距離、大範圍的通信。利用控製器、執行器與(yu) 網絡終端可以控製室內(nei) 的設備,並利用它們(men) 維持室內(nei) 適宜的環境,然後反向傳(chuan) 播網絡應用層的產(chan) 量決(jue) 策信息。

根據新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規模化、現代化、集約化的特點,農(nong) 八師引進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係統開發平台((PAID 3.0)進行二次開發,形成了以棉花為(wei) 主的基於(yu) Internet的開放分布式專(zhuan) 家係統。開發出的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係統具有界麵友好、圖文並茂;數據錄入和結果輸出可視化的特點,同時具有GIS的功能,使平台擁有圖形顯示、麵積測算、縮放漫遊、數據自動獲取和各種查詢的功能。截!卜到目前,兵團已開發關(guan) 於(yu) 棉花綜合管理專(zhuan) 家、生長模擬專(zhuan) 家、病蟲害診斷防治多媒體(ti) 等係統和利用TM影像空間數據與(yu) 地理信息迭加建立的團場地理信息係統。

兵團通過長期積累建立了示範區產(chan) 量數據庫、氣候資料數據庫、上壤肥力數據庫、棉花不同生長期的光譜數據庫,積極地開展棉田膜下自動控製滴灌係統的應用研究I gal。其中一五O團棉花智能監控係統,感知層的各個(ge) 傳(chuan) 感器搜集的有關(guan) 棉花長勢情況的數據會(hui) 傳(chuan) 輸至此係統,進行整理並通過網絡傳(chuan) 輸給專(zhuan) 家分析,如圖6所示。

2.3應用層的分析應用

應用層具有完成農(nong) 作物區信息的匯總、協同、共享、互通、分析和決(jue) 策的功能。應用層最終完成農(nong) 作物與(yu) 人的交互,前兩(liang) 層將農(nong) 作物的全信息收集起來,集中到應用層進行統一的分析、決(jue) 策,用於(yu) 支撐跨行業(ye) 、跨應用、跨係統之間的信息的協同、共享、互通,從(cong) 而大幅度地提高農(nong) 業(ye) 信息的利用程度,更好地為(wei) 農(nong) 民及加工企業(ye) 服務。

此層主要是用於(yu) 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和總結,並反饋控製下一步。總結年度棉花標準化生產(chan) 技術方案,提供專(zhuan) 業(ye) 、係統的應用服務,形成智能化的解決(jue) 方案。農(nong) 八師利用引進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係統開發平台(CPAID 3.0),可以對棉花的整個(ge) 生長過程進行實時監控,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分析,並目_做出決(jue) 策進行調整。首先通過傳(chuan) 感器搜集田地裏的信息,包括上壤的溫度、濕度、酸堿度,還有空氣的含氧量、含水量,以及棉花的長勢情況等,然後將這些信息搜集到監控站,農(nong) 戶將這些信息整合以後通過CPS或者WiFi C無線網絡)傳(chuan) 輸至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係統。相關(guan) 的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通過對這些信息的分析並目_與(yu) 以往的數據進行對比,能夠及時的做出正確合理的決(jue) 策,並將這一決(jue) 策及時的反饋給農(nong) 戶,使農(nong) 戶能夠進行及時的調整。

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正在打破條件限製,把農(nong) 八師一五O團打造成一個(ge) 智能化節水灌溉科技園。通過與(yu) 新疆移動的合作,運用物聯網與(yu) 自動化噴滴灌控製相結合,實現了全場智能化精準灌溉物聯網技術利用手機短信控製閥門,還可以利用回傳(chuan) 數據記錄、查詢、打印灌溉區域的氣象資料、上壤濕度、灌溉設置、灌溉進程、灌溉曆史,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大大節約了人力成本。

由於(yu) 新疆氣候炎熱、幹旱缺水,因此節水滴灌技術的廣泛運用正在全麵推進新疆的現代農(nong) 業(ye) 的發展。通過中國移動信號,農(nong) 戶可以通過手機控製田地的灌溉水閥。該技術通過手機短信控製田間的自動化滴灌控製閥門,對整個(ge) 地塊進行灌溉,閥門不僅(jin) 僅(jin) 會(hui) 執行指令,還會(hui) 通過中國移動的網絡回傳(chuan) 其狀態,整個(ge) 灌溉地塊的氣象資料、上壤濕度、灌溉設置、灌溉進程、灌水曆史等諸多信息都能夠通過回傳(chuan) 數據隨時記錄查詢。短信的成本約為(wei) 每年0.7元/667mZ由於(yu) 各個(ge) 田壟均減少了田間作業(ye) ,人工管理費比普通滴灌節約81元/667mZ。棉田自動化灌溉係統實現了滴水、施肥電腦自動控製,避免了人工控製帶來的浪費和失誤現象,達到精確滴水、施肥,每667 mZ省水肥10%以上,棉花產(chan) 量提高10%以上,而目_節省了人力消耗,降低了勞動強度。

3農(nong) 業(ye) 物聯網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jue) 對策

在新疆,農(nong) 業(ye) 物聯網的發展有一定的技術基礎,但是與(yu) 國外相比還處於(yu) 研究階段。農(nong) 業(ye) 物聯網對於(yu) 農(nong) 戶來說是一個(ge) 新的概念,這導致農(nong) 業(ye) 物聯網在新疆棉花產(chan) 業(ye) 的推廣比較困難,農(nong) 業(ye) 物聯網應用於(yu) 新疆棉花產(chan) 業(ye) 的比例還遠遠不夠。雖然新疆近年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水平以及集約化、機械化、規模化程度不斷提高,但是田間管理與(yu) 作業(ye) 的粗放和盲目性還普遍存在,造成了資源浪費,影響了區域生態環境和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

3.1存在的問題

(1)農(nong) 民的自身素質和人才流失的限製。由於(yu) 農(nong) 民普遍素質低,不會(hui) 使用電腦,因此無法操控物聯網,而且隨著經濟社會(hui) 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才開始從(cong) 事第二、第三產(chan) 業(ye) ,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人才越來越少,限製了新疆農(nong) 業(ye) 物聯網的快速發展。

(2)關(guan) 鍵技術不成熟。雖然近些年新疆的農(nong) 業(ye) 物聯網發展比較快,但是還是存在關(guan) 鍵的傳(chuan) 感器的準確性、可靠性、穩定性不夠、成本比較高的問題。同時,技術人員對農(nong) 業(ye) 物聯網的理解不透徹,因此使用的材料、製造工藝不過關(guan) ,建立的信息具有局限性和缺陷性,導致農(nong) 民對農(nong) 業(ye) 物聯網的認可度不高,使用的積極性不夠,限製了農(nong) 業(ye) 物聯網的快速發展。

(3)農(nong) 業(ye) 物聯網建設成本高,製造商參與(yu) 度低。由於(yu) 農(nong) 業(ye) 物聯網在棉花種植的應用中需要建設大量的基礎設施,而建設這些設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並且由於(yu) 這些設備主要工作於(yu) 田間,易受到空氣的腐蝕和雨水的浸泡,很容易損壞,需要頻繁地更換,這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同時,沒有大型傳(chuan) 感器生產(chan) 製造企業(ye) 、農(nong) 業(ye) 軟件提供商、農(nong) 業(ye) 物聯網方案運營商、農(nong) 業(ye) 裝備提供商的參與(yu) ,使得農(nong) 民難以支撐高昂的使用和維護費用。

(4)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網絡還不健全,缺乏商業(ye) 化運營模式。新疆的農(nong) 產(chan) 品雖然具有較好的品質和很強的競爭(zheng) 力,但由於(yu) 補貼政策、產(chan) 業(ye) 政策、投資政策等缺失、信息網絡建設滯後、物流網和加工儲(chu) 藏技術的落後,無法形成健全的物流網絡和農(nong) 產(chan) 品的溯源機製,無法形成優(you) 勢的品牌,致使新疆的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很難進入國內(nei) 外的高端市場,無法將產(chan) 品品質優(you) 勢轉化為(wei) 品牌優(you) 勢和價(jia) 值優(you) 勢,農(nong) 產(chan) 品附加值不高,農(nong) 民的收入受到很大影響,積極性不高[}za}。而且新疆的優(you) 勢農(nong) 作物的經營缺乏商業(ye) 化運營模式,政府很難平衡科研院所、企業(ye) 和農(nong) 民的各方麵的利益分配,導致很難建立有效的商業(ye) 模式。

(5)農(nong) 業(ye) 標準化體(ti) 係缺失。農(nong) 業(ye) 標準化在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水平、推進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認證、實施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出口、保障人民消費安全和調控農(nong) 產(chan) 品國際貿易等方麵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新疆缺乏農(nong) 業(ye) 物聯網的數據標準、接口標準、應用標準、測試標準、維護標準等標準體(ti) 係,無法有效地約束農(nong) 產(chan) 品的各個(ge) 生產(chan) 環節,造成農(nong) 產(chan) 品各生產(chan) 環節脫節,無法形成有效地農(nong) 業(ye) 標準化體(ti) 係。因此,要加快推進新疆農(nong) 業(ye) 結構的調整,實施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名牌戰略,建立健全農(nong) 業(ye) 標準化體(ti) 係,加快新疆農(nong) 業(ye) 標準化發展的步伐。

3.2解決(jue) 對策

雖然新疆農(nong) 業(ye) 有了快速長足的發展現,已處於(yu) 我國領先水平,但隨著新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率的不斷提高,在傳(chuan) 統的生產(chan) 模式下,農(nong) 業(ye) 未來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小,發展變得越來越難,進入了一個(ge) 發展的瓶頸期,就需要創新思維,改革傳(chuan) 統的生產(chan) 模式,建立新的生產(chan) 模式。

(1)大力引進技術人才。農(nong) 業(ye) 物聯網作為(wei) 未來農(nong) 業(ye) 發展的主流模式,技術投入巨大,必須由大量各行業(ye) 技術人才去完成。長期以來,新疆信息產(chan) 業(ye) 發展較為(wei) 落後,信息技術人才缺乏,不利於(yu) 新疆農(nong) 業(ye) 物聯網技術的研發、推廣和實踐,為(wei) 此,需要政府、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ye) 在引進技術人才方麵加大投入力度,建立起支撐物聯網研發和推廣的技術人才團隊,從(cong) 而突破新疆農(nong) 業(ye) 物聯網核心技術和重大關(guan) 鍵技術。

(2)建立政府主導的商業(ye) 模式。政府要加大投入,大力開展農(nong) 業(ye) 物聯網示範工程,積極製定農(nong) 業(ye) 物聯網補貼政策,加快製定農(nong) 業(ye) 物聯網發展的產(chan) 業(ye) 政策。對新疆來說,特殊的體(ti) 製決(jue) 定了政府在推廣技術方麵具有很強的組織動員能力,所以更加適合農(nong) 業(ye) 主管部門推動型的模式。由政府出麵組織動員全疆農(nong) 民參與(yu) 其中,前期的投入就必須由政府出資解決(jue) 。技術的研發前期可以通過財政支持有研發實力的企業(ye) 進行物聯網關(guan) 鍵和核心技術的研發,降低企業(ye) 研發的投資風險,不僅(jin) 實現了農(nong) 業(ye) 技術的革新,而且帶動了相關(guan) 企業(ye) 的發展。基礎互聯網的建設可以和通訊企業(ye) 合作投入。等運營以後通訊企業(ye) 可以收取相應的通訊費用,回收企業(ye) 前期的投入。

(3)加快農(nong) 業(ye) 物聯網標準體(ti) 係建設。健全的物聯網體(ti) 係可以更好地實現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實現財政增收。建立新疆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從(cong) 種植到收獲,到最後深加工、銷售的農(nong) 業(ye) 物聯網,對推動新疆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增加農(nong) 產(chan) 品附加值,實現農(nong) 民增收大有裨益。

4結論

農(nong) 業(ye) 物聯網技術的推廣應用是一個(ge) 涉及麵廣泛的複雜的係統工程。農(nong) 業(ye) 物聯網采集的信息廣泛,需要氣象、環境、檢驗等部門和政府、企業(ye) 、農(nong) 戶等進行大量信息的傳(chuan) 遞、共享和分析。如何保證農(nong) 業(ye) 物聯網在不同的環節都可以建立信息采集點,有效整合多部門的信息及功能是農(nong) 業(ye) 物聯網需要解決(jue) 的關(guan) 鍵問題之一。

隨著科技的進步,製約農(nong) 業(ye) 物聯網發展的難題將會(hui) 被逐一解決(jue) 。未來物聯網在農(nong) 業(ye) 上的應用會(hui) 朝著微小型、可靠型、節能型、環境適應型、低成本和智能化方向發展。農(nong) 業(ye) 物聯網的發展必將為(wei) 現代農(nong) 業(ye) 帶來一次全新的革命,更加有效的推動現代農(nong) 業(ye) 的發展,實現農(nong) 業(ye) 自動化、智能化和集約化。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