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是什麽因素製造了跑路危機?——解析跑路背後的市場那些事

發布時間:2015-04-15 10:32:06 物流沙龍

2015年,第一次上演:海南海口的一家叫做阿舉(ju) 貨運的零擔短線企業(ye) 。翻閱一下2014年的跑路企業(ye) ,發現了一個(ge) 值得深思的現象:除山西太原,海南海口,河南鄭州屬於(yu) 跑路現象災區,尤其是太原為(wei) 首之外,其餘(yu) 的地方都出現的是關(guan) 門現象有,而跑路現象並不算很多。
  由此就出現了一個(ge) 問題,為(wei) 什麽(me) 這種現象會(hui) 區域性的出現而不會(hui) 全方麵的爆發呢?究竟是什麽(me) 製造了跑路危機...
  也許有人會(hui) 認為(wei) 就是那些企業(ye) 的人不懂得管理財務,沒有危機意識,私自挪用代收所造成的資金鏈緊張而形成的惡性循環。個(ge) 人認為(wei) ,這僅(jin) 僅(jin) 隻是一種很表麵而且隻是個(ge) 別現象而已,因為(wei) 這類現象隻是代表部分企業(ye) 而言,真正影響大批量企業(ye) 用戶出現跑路應該還是和當地的一些產(chan) 能有關(guan) 。
  就代收貨款的市場分布範圍而言,無論是北上深廣還是很多二三線小城市都存在這種現象。因為(wei) 代收貨款本身就是因為(wei) 客戶交易之間因為(wei) 擔心誠信缺失而衍生的一種產(chan) 物。這種產(chan) 物類似於(yu) 今天的支付寶,隻是支付寶已經屬於(yu) 第三方支付,而目前的物流企業(ye) 的代收貨款始終還未交付於(yu) 今天的第三方平台監管。因此,代收貨款業(ye) 務會(hui) 一直存在,如果說因為(wei) 代收貨款監管有問題是一種因素,這隻是主導因素中的一部分,那麽(me) ,真正的因素是什麽(me) 呢?那麽(me) 以太原為(wei) 例吧!
  山西天和旺
  山西,作為(wei) 能源型重工業(ye) 地區,去年能源都不行,再加上嚴(yan) 打,很多生產(chan) 建設項目停滯,老百姓掙不到錢,消費能力下降,區域性購買(mai) 力也嚴(yan) 重下降。而當地的物流產(chan) 業(ye) ,特別是太原的物流企業(ye) 普遍存在規模不夠,甚至很多地區都是用9.6米以下的貨車在跑專(zhuan) 線,這樣造成的運輸成本過高,所以一旦出現當地經濟出現低迷下滑就容易出現這種入不敷出的現象。而基於(yu) 代收貨款本身呢?
  地方財政透支
  為(wei) 什麽(me) 河南、海口多跑路?
  答案是金融的混亂(luan) ,攤大餅式的城建發展使得地方政府背負了巨額的債(zhai) 務,民間融資陷阱和龐氏騙局的產(chan) 生以及鄭州房地產(chan) 拆遷泡沫,使得這些龐氏騙局傳(chuan) 遞到民間資本,初期豐(feng) 厚的利息回報使得微利的物流業(ye) 蠢蠢欲動,於(yu) 是物流業(ye) 毫無懸念的進入到融資的龐氏騙局。
  跑路的起因源於(yu) 地方政府過度的依賴借貸,使得資本的成本飆漲、而民間資本追逐利潤的本性使得一些物流公司,拆借自身的資金進行民間投資融資。而龐氏騙局的破沒使得物流必須補齊挪用資金。結果顯而易見---跑路!
  崩盤
  代收貨款不是簡單的信用問題,還有商業(ye) 模式問題,批發商為(wei) 多銷售給零售商賬期,由物流公司負責回收。而跑路的物流公司沒有幾個(ge) 拿到錢,都是賠光了,標準叫法應該是崩盤了。  
   崩盤公司多的地方一方麵存在大量物流公司低價(jia) 競爭(zheng) 持續虧(kui) 損,又由於(yu) 當地傳(chuan) 統銷售渠道業(ye) 務嚴(yan) 重下降造成。傳(chuan) 統商業(ye) 的批發零售渠道是省內(nei) 零擔專(zhuan) 線的主要業(ye) 務。這兩(liang) 年電商占零售比例接近百分之十,每年還超過百分之五十遞增,經濟下行,物流業(ye) 務規模下降百分之十以上,造成區域物流大部分虧(kui) 損。
  所以出現崩盤。這種情況隨著電商業(ye) 務增長,如果經濟不大量增長,所有區域都會(hui) 出現太原去年的情況。因為(wei) 現在傳(chuan) 統物流零擔專(zhuan) 線行業(ye) 嚴(yan) 重產(chan) 能過剩!因此這種現象在太原等地方出現重災區並不稀奇,或許在另外一些地區同樣會(hui) 再現。但是,反過來以武漢的零擔市場分析為(wei) 主,武漢卻很少出現這種現象是怎麽(me) 回事呢?
  粗淺認知
  1,市場空間也有,雖然市場競爭(zheng) 很大,但是並沒有惡性叫價(jia) ,而且沒有互相中傷(shang) ,以和平共處方式各做各的市場就沒有這種現象,無非就是利潤多少的問題而已.
  2,拿武漢來說,百分之八十的代收貨款市場都是留給幾個(ge) 比較大的區域性物流企業(ye) 了,這些企業(ye) 網絡成熟,管理也能夠跟上去,且各個(ge) 企業(ye) 之間的客戶市場都不一樣,已經有點細分化的味道,不存在相互排擠,所以也緩解了這種問題的發生。
  3,武漢算是重工業(ye) 和輕工業(ye) 結合的一個(ge) 市場,可以說物流市場還是有一定的存活空間,而且主要是以滿足內(nei) 需為(wei) 主,這樣一來就相對而言比較穩定,不會(hui) 出現因為(wei) 一下子沒了來源就失控。比如太原那邊就和當地的煤礦企業(ye) 相關(guan) .
  4,那就是市場的監管力度,對物流企業(ye) 進駐市場加大了門檻,導致那些門檻低的很難生存。當然,地方公安和刑偵(zhen) 是震懾力。而一位朋友的說法是持續穩定的宏觀經濟總量~過境分撥量~製造業(ye) 外發量是武漢市場較為(wei) 穩定的原因之一。而跑路主要誘因是地域經濟的波動,挪用貨款是成因。所以,跑路現象並不是不能夠控製和杜絕,而在於(yu) 當地的一些產(chan) 能結構看你如何把控而已!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