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危險快遞”肆意路上 “實名製”呼之欲出?

發布時間:2015-04-14 11:00:34 新華社

我們(men) 無疑已置身於(yu) 一個(ge) “快遞社會(hui) ”,每天,數以億(yi) 計的快遞包裹飛奔在路上。
  但你或許不知道的是,在這些數量龐大的包裹中,內(nei) 含劇毒的“致命快遞”、夾帶假發票的“逃稅快遞”、藏匿毒品的“冰毒快遞”藏身其中,不時露餡,防不勝防。當非實名的快遞方式屢屢給違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實名製”呼聲也日漸高漲。那麽(me) ,快遞“實名製”離我們(men) 究竟還有多遠?
  身份、地址、電話:“三假”包裹知多少
  網購的勃興(xing) 強勁地推動著快遞業(ye) 的發展,相關(guan) 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快遞業(ye) 務量達到140億(yi) 件,躍居世界第一。
  但與(yu) 此同時,假身份、假地址甚至是假電話寄收包裹,甚至為(wei) 從(cong) 事違法行為(wei) 而故意隱匿身份導致快遞亂(luan) 象頻出,部分快遞包裹一路“裸奔”,從(cong) 而帶來多種違法違規隱患。
  ——遞送毒品。快遞運輸風險小、投入少,正成為(wei) 犯罪分子販售毒品的主要運輸途徑之一。記者從(cong) 吉林省公安廳禁毒總隊了解到,近3年吉林警方破獲的攜帶1公斤以下毒品案件中,50%以上是通過快遞運輸。長春市公安局淨月分局局長劉洪偉(wei) 表示,很多毒販在互聯網上通過QQ、論壇聯係買(mai) 家,利用快遞寄送毒品,郵寄雙方不填寫(xie) 真實姓名、地址,聯係電話卡也非實名。“無主”毒品交由快遞“人貨分離”運輸,快遞包裹的所有流程、狀態,毒販通過單號便可在網上輕鬆查詢。一旦有變,賣家和買(mai) 家立即“消失”。
  ——遞送劇毒物品。相關(guan) 信息顯示,2013年山東(dong) 某快遞公司因收寄驗視不規範,投遞了有毒化學品汙染的包裹,導致一人死亡,九人中毒。
  ——快遞爆炸物。2015年3月,國內(nei) 某知名快遞公司位於(yu) 北京的一處快遞點發現疑似爆炸物包裹,導致警方封鎖現場3小時。2011年8月,浙江某快遞公司工作人員被包裹中暗藏的爆炸物炸傷(shang) 。
  ——假發票等其他違法物品。據了解,近年來在快遞包裹中查獲違法遞送品還包括假發票、考試作弊器材、偷拍、監聽等工具。另據警方發現,犯罪分子甚至還通過網絡販賣大威力氣槍甚至真槍。在網上交易後,先將槍支拆卸成零件,再分多個(ge) 包裹通過快遞運輸。
  實名“雙刃劍”:實施起來並不簡單
  快遞亂(luan) 象,直接推動了各方對快遞實名製的關(guan) 注。公安部相關(guan) 負責人不久前就全麵深化公安改革答記者問時明確提出,要“實現快遞、物流、網購等行業(ye) 實名登記等安全監管製度”。
  但快遞實名製的實施並不容易。
  個(ge) 人信息安全是快遞實名製最受關(guan) 注的話題。北京市民關(guan) 新濤表示,自己發快遞時從(cong) 不填姓名、詳細地址、身份證號,隻填手機號碼。“如果實施實名製驗看身份證,快件上的真實個(ge) 人信息誰都能看到,難保泄露後有騷擾電話、推銷短信甚至被壞人用來詐騙。”
  這樣的擔心並非杞人憂天。近年來媒體(ti) 多次曝光有主流快遞公司內(nei) 部員工涉嫌販賣客戶信息,快遞單號內(nei) 容被放到網上公開售賣,價(jia) 格從(cong) 0.4元到2元不等。此外,還發生過有快遞公司因服務器配置不當導致數萬(wan) 訂單信息泄露的問題,給客戶信息安全帶來了風險。
  此外,快遞公司能否落實現有法規及今後的實名製還需打個(ge) 問號。2013年3月1日實施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規定,經營快遞業(ye) 務的企業(ye) 應當建立並嚴(yan) 格執行收寄驗視製度,加強生產(chan) 安全和應急管理。
  但具體(ti) 執行怎樣?記者在長春市幾個(ge) 快遞集散站看到,大小包裹堆積如山。“我們(men) 平時手工分揀的包裹數量很大,很難挨個(ge) 檢查核對收寄人身份、信息,更別說挨個(ge) 檢查物品了。”長春市某快遞公司配送員陳希說。
  有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快遞實名製落實的關(guan) 鍵在快遞企業(ye) 。與(yu) 購買(mai) 火車票實施的實名製不同,目前快遞企業(ye) 大多是民營企業(ye) 。在競爭(zheng) 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存在著部分中小快遞企業(ye) 為(wei) 了爭(zheng) 取客戶,故意降低驗視標準的可能,從(cong) 而為(wei) 包裹“裸奔”創造條件。這些漏洞的存在,仍是目前難以解決(jue) 的挑戰。
  信息泄露等風險:或成關(guan) 鍵一環
  有專(zhuan) 家表示,實名製並非包治快遞業(ye) “百病”的良藥。在實名製諸多焦點問題找到有效解決(jue) 之策之前,不易草草推出,否則容易造成被動。即使勉強出台,效力或許也隻能停留在紙麵上。
  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學斌表示,公民信息保障相關(guan) 法律的出台以及製度的有效保障,是實名製全麵開展的重要前提。中國交通運輸協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王德榮等專(zhuan) 家則建議,實行快遞實名製應解決(jue) 好用戶信息安全保護、服務方履責等核心問題,應明確對快遞物品的登記、檢測及問責機製,企業(ye) 須建立快遞實名製及追溯體(ti) 係。
  此外,即使實施了快遞實名製,也需對實施後可能帶來的負麵問題進行充分、科學的評估,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例如,實名製涉及的用戶信息泄露風險問題目前仍缺乏有效解決(jue) 手段,如何將這方麵問題帶來的損害降到最小,仍需要政府主管部門加強頂層設計,充分發揮智慧和履責。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