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評論:“郵老大”收編省級公司是市場化第一步

發布時間:2015-04-13 10:53:52 每日經濟新聞

根據新聞的報道,4月8日,中國郵政集團官網掛出一則《吸收合並公告》稱,經該集團與(yu) 北京市、河北省等31個(ge) 省級郵政公司內(nei) 部決(jue) 議,並經財政部批準,中國郵政擬對上述省級公司進行吸收合並。
  吸收合並,也是企業(ye) 改革的一種方式,且相對容易而簡單。但是,吸收合並的最大問題,在於(yu) 合並以後的企業(ye) 會(hui) 在運行中出現較多的矛盾和摩擦,拖累運行效率。因為(wei) 此前都是按照自成一體(ti) 的體(ti) 係運行,突然要執行其他運行體(ti) 係,無論是原企業(ye) 經營者還是員工,都可能出現不適應的現象。
  對於(yu) 郵政企業(ye) 來說,實際上也早就步入了市場化軌道,且麵臨(lin) 著嚴(yan) 峻的市場競爭(zheng) 。比如快遞業(ye) 務,就遭到了順豐(feng) [微博]等企業(ye) 的強烈衝(chong) 擊;傳(chuan) 統的信件郵遞業(ye) 務,在電信、移動通信等更現代的通訊方式麵前,生存空間也是越來越窄;自身開辟的郵政儲(chu) 蓄業(ye) 務,也因為(wei) 多方麵的局限,在與(yu) 其他金融機構競爭(zheng) 時難占優(you) 勢。如此一來,合並後的郵政公司,可能將麵臨(lin) 更大的挑戰。
  也正因為(wei) 如此,合並吸收僅(jin) 僅(jin) 隻是郵政企業(ye) 改革的第一步,能否達到預期目的,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合並並未帶來蛋糕的增加,隻是分配方式出現了一些變化。如何把蛋糕做大,才是郵政改革的最終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yu) 合並吸收本身存在著很多需要磨合的東(dong) 西,因此,能在多長時間內(nei) 完成磨合工作、能否達到合並吸收的目的,將成為(wei) 郵政改革的難點。尤其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郵政業(ye) 務本身就比較少、蛋糕比較小,如何協調好經濟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關(guan) 係,不因為(wei) 收入分配等因素對重組後的郵政公司產(chan) 生影響,可能需要做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
  關(guan) 鍵是,市場化的發展又很難允許郵政企業(ye) 小腳運行。以快遞業(ye) 務為(wei) 例,順豐(feng) 等快遞公司已經將快遞業(ye) 務做到了很高水平,郵政快遞若非具有壟斷的背景,恐怕很難跟得上市場的腳步。如果因為(wei) 業(ye) 務整合、公司合並、工作磨合而受到影響,就會(hui) 被其他快遞公司拉大距離。
  再如儲(chu) 蓄業(ye) 務,在互聯網金融高度發展的今天,雖然郵政儲(chu) 蓄仍有匯款優(you) 先的優(you) 勢,但網絡匯款已經對郵政匯款構成了強大壓力。而隨著互聯網金融的進一步發展,郵政匯款業(ye) 務未來將進一步萎縮,郵政匯款給郵政儲(chu) 蓄帶來的業(ye) 務優(you) 勢也勢必減弱。如何改革,也是一個(ge) 非常重要的問題。
  如果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nei) 完成整合和磨合工作,使改革的第一步能夠紮紮實實地推進。那麽(me) ,緊接著就要看郵政公司有沒有更大的改革魄力,進行郵政公司的混合所有製改革了。
  畢竟,像快遞業(ye) 務這樣的郵政業(ye) 務,如果能夠跟順豐(feng) 等民營企業(ye) 聯手,組建混合所有製企業(ye) ,可能會(hui) 更符合市場化的要求,更能夠體(ti) 現高效、快速的特點。隻是郵政公司的“國有員工”的身份轉換,未來將成一大難點。再如郵政儲(chu) 蓄,如果能與(yu) 民間資本合作,組建真正意義(yi) 上的郵政銀行,並依據自身網點分布較廣的特點,重點向中小城市、鄉(xiang) 鎮等進行布局,使其成為(wei) 為(wei) 中小企業(ye) 、農(nong) 戶等服務的銀行,也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總之,郵政改革能夠邁出第一步,也算是“郵老大”思想解放的表現。但改革成敗的關(guan) 鍵,最終還要看與(yu) 市場接軌的效果。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