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中國製造2025”。3月2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再次強調,加快推進實施“中國製造2025”,實現製造業(ye) 升級。
作為(wei) 世界第一製造業(ye) 大國,眼下實施“中國製造2025”是出於(yu) 什麽(me) 樣的考慮?未來10年,製造業(ye) 將因此出現哪些改變?與(yu) 另一個(ge) 製造業(ye) 大國——德國提出的“工業(ye) 4.0”相比,有哪些異同?一時間,社會(hui) 各界對“中國製造2025”表示了濃厚的興(xing) 趣。
“這是中國製造業(ye) 發展的一件大事。”工業(ye) 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他介紹說,2010年,中國成為(wei) 世界第一製造業(ye) 大國。但中國還不是製造業(ye) 強國,還有一批重大技術、重大裝備亟待突破,還缺少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骨幹企業(ye) 。“我們(men) 還需要從(cong) 製造業(ye) 大國向製造業(ye) 強國去轉化、去努力、去奮鬥。”
苗圩說,我國大體(ti) 需要用三個(ge) 十年左右的時間、分三步走,完成從(cong) 製造業(ye) 大國向製造業(ye) 強國的轉變。“‘中國製造2025’規劃綱要就是‘三步走’第一個(ge) 十年的行動綱領、路線圖和時間表。我們(men) 希望通過這十年的努力,中國能進入全球製造業(ye) 的第二方陣。”
通常認為(wei) ,目前美國處於(yu) 全球製造業(ye) 第一方陣,德國、日本處於(yu) 第二方陣,中英法韓處於(yu) 第三方陣。
不隻是中國,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歐美發達國家也紛紛作出製造業(ye) 發展戰略部署,例如同是製造業(ye) 大國的德國提出了工業(ye) 4.0計劃。各國都希望借助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加強對產(chan) 業(ye) 製高點的爭(zheng) 奪。“中國製造2025”與(yu) 德國工業(ye) 4.0有何差別?
苗圩介紹說,“中國製造2025”與(yu) 德國工業(ye) 4.0既有很多相同之處,也有很多不同之處。從(cong) 時間段上看,德國實現工業(ye) 4.0大體(ti) 需要8—10年,和“中國製造2025”基本在一個(ge) 時期。從(cong) 內(nei) 容上看,德國工業(ye) 4.0和中國提出的工業(ye) 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發展物聯網或工業(ye) 互聯網有異曲同工之處。“如果說有什麽(me) 不同,就是我們(men) 的發展階段、發展水平不同。德國總體(ti) 處在從(cong) 3.0到4.0發展的階段,我們(men) 的工業(ye) 企業(ye) 有些可能還要補上從(cong) 2.0到3.0發展的課,然後才能向4.0發展。我們(men) 要結合中國工業(ye) 企業(ye) 的實際,把發展的路徑選擇好,走一條更好更快的發展道路。”
在“中國製造2025”中,最受關(guan) 注的無疑是智能製造,而智能製造也將是落實“中國製造2025”規劃綱要的一個(ge) 重要抓手。
“推動智能製造是解決(jue) 我國製造業(ye) 由大變強的根本路徑。”苗圩說,“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中,各國都在研究如何搶占新一輪發展的製高點。我們(men) 認為(wei) ,互聯網和傳(chuan) 統工業(ye) 行業(ye) 的融合是要搶抓的製高點,而主攻方向則是智能製造。”
什麽(me) 是智能製造?通常認為(wei) ,智能製造就是生產(chan) 全周期從(cong) 自動化升級成智能化,即擴展到“工廠+信息係統”替代人的控製、“生產(chan) 線+傳(chuan) 感器”替代人的監督、“精密加工裝備+算法”替代人的技藝等,進而出現“智能工廠”“無人工廠”。
“推動智能製造,互聯網技術跟工業(ye) 的融合非常重要。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第一次提出了發展工業(ye) 互聯網。”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曹淑敏說,“兩(liang) 化融合已經發生了很多的變化,比如產(chan) 品的個(ge) 性化,定製家具等;還有製造業(ye) 服務化,比如一些工程機械企業(ye) 售出的設備當中有通訊模塊,可以遠程實時監控機器的運行情況,提供遠程維護;還有流程虛擬化,在製造之前通過虛擬製造讓製造更加高效、精準,提高產(chan) 品質量。國內(nei) 的很多企業(ye) 已經在實踐這些。”
“但我們(men) 與(yu) 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特別是在智能化方麵。”苗圩說,過去使用的數控係統、工業(ye) 機器人,基本上是按人設定的程序作業(ye) ,並沒有人工智能。所以出現過有人在修理機器人的時候,忘記關(guan) 閉電源,機器人對人造成傷(shang) 害甚至致死的情況。我們(men) 在高端的傳(chuan) 感器、重要的操作係統、數字化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提高智能化的水平,這樣才能達到智能製造的要求。
苗圩透露,工信部正在參與(yu) 國家組織的關(guan) 於(yu) 智能製造重大工程的研究,計劃從(cong) 今年開始花大約3年時間,選擇部分區域、行業(ye) 進行試點和示範,並在這些示範區域中選擇六大領域進行智能製造的探索,在全國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發展新模式。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