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互聯網金融出現了爆炸性增長,僅(jin) 網貸餘(yu) 額就超過了1,000億(yi) 元,活躍投資者人數超過80萬(wan) 。為(wei) 什麽(me) 互聯網金融會(hui) 如此火爆?個(ge) 人覺得答案並不複雜,用文縐縐的話說就是我國的“二元化的金融結構”使老百姓必須在銀行體(ti) 係外尋找給自己的血汗錢保值增值的途徑。
“二元化的金融結構”是經濟學家羅納德·麥金農(nong) 提出的發展中國家的一種金融現象,通俗點講就是國家采取利率管控,銀行利率不能覆蓋通貨膨脹率和應有的資金成本,而銀行貸款作為(wei) 一種稀缺資源補充到了本不該得到該資金的企業(ye) 或行業(ye) 中。另一方麵,由於(yu) 銀行利率沒有市場化,市場的需要就必然催生出銀行體(ti) 係外的一個(ge) 金融市場(比如高利貸市場)。這就是所謂的“二元化的金融結構”。
不好理解?聽我慢慢講。通脹大家都有切身感受吧?先不說房價(jia) 的問題,我記得2004年的雞蛋價(jia) 格差不多是2.5元/斤,前幾天去我買(mai) 菜,雞蛋是5.4元/斤,漲了一倍多,其他民生產(chan) 品也差不多,可是如果你過去十年把錢存在銀行,資金能翻倍嗎?顯然不能,也就是說你手上的錢“毛了”。這就是所謂“鑄幣稅”,說難聽點,有人在不知不覺中偷走了你的錢。
那麽(me) 銀行以低息獲得的資金又去了哪裏呢?除銀行自身獲取超額利潤外,利率管製產(chan) 生的低成本資金實質上是一種隱性的補貼,而獲得這種補貼的往往是國有企業(ye) 和地方政府,用途則往往是基礎設施建設或固定資產(chan) 投資。因此,與(yu) 利率管製相關(guan) 的二元化市場結構所導致的結果是:
一方麵,落後行業(ye) 和產(chan) 能過剩行業(ye) 取得了過度的資金支持,幹擾了市場優(you) 勝劣汰的選擇機製,使市場未能及時淘汰落後和過剩產(chan) 能;
另一方麵,為(wei) 社會(hui) 提供了大多數就業(ye) 機會(hui) 和消費類商品的中小企業(ye) 卻不得不更多地轉向銀行之外的融資渠道,甚至是非正規的融資渠道,導致資金成本高企,在市場競爭(zheng) 中處於(yu) 不利地位。
總之,與(yu) 利率管製相關(guan) 的二元化市場結構導致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大打折扣,對經濟結構失衡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利率管製和“二元化的金融結構”的危害不止於(yu) 此:
一方麵,儲(chu) 戶未能取得存款應獲得的資本增值收益,抑製了消費能力的形成;
另一方麵,利率管製的情況下經常出現“負利率”的情形,使得人們(men) 更願意投資於(yu) 有“抗通脹”功能的房地產(chan) ,甚至是珠寶、古玩等商品,使得這些商品的價(jia) 格快速上漲,房地產(chan) 等價(jia) 格的上漲反過來侵蝕了人民群眾(zhong) 本就不多的消費能力,不利於(yu) 消費領域的發展,助長了經濟結構的畸形。
個(ge) 人認為(wei) ,利率因素是影響國內(nei) 房地產(chan) 價(jia) 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與(yu) 匯率、寬鬆的貨幣政策一起導致了過去幾年內(nei) 房價(jia) 的飛漲。
人民幣升值、“四萬(wan) 億(yi) ”經濟刺激計劃和存款利率管製與(yu) 日本房地產(chan) 泡沫的大背景極為(wei) 相似。從(cong) 利率的角度看,貸款買(mai) 房幾乎是普通人民群眾(zhong) 獲得銀行低利率資金的唯一途徑,是對抗存款被稀釋的最佳方法。
如前所述,在利率管製及金融市場二元結構的大環境下,取得銀行貸款實質上相當於(yu) 獲得了一項隱性的補貼,存在套利空間,而這種補貼的最終受益人卻未必是貸款人,和其他套利行為(wei) 一樣,房價(jia) 上漲將最終吞噬套利空間,而真正受益的隻能是出讓土地的地方政府。2004年全國土地開始普遍實行“招拍掛”製度以來,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持續攀升。據國土部的統計,2004年全國土地出讓金高達5,894億(yi) 元,到2013年全國土地出讓金達到4.1萬(wan) 億(yi) 元,也就是說,10年以來,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上漲超7倍。獲得了更多土地出讓金的地方政府又因為(wei) 償(chang) 付能力的增加可以取得更多的銀行貸款或其他融資(目前地方政府債(zhai) 務數據,導致金融資源的配置更不合理。如此,已經形成了一個(ge) 難以破解的惡性循環。
綜上,“二元化的金融結構”對我們(men) 普羅大眾(zhong) 的影響是:
1、錢“毛”了,購買(mai) 力下降,財富被稀釋;
2、私營經濟領域受擠壓,工作機會(hui) 減少,收入降低,年輕人削尖腦袋考公務員、進國企;
3、房價(jia) 高企,房貸拖垮了一代人的青春和夢想;
4、如何為(wei) 將來儲(chu) 蓄財富成為(wei) 一個(ge) 難題。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的互聯網投資市場市場迅速發展起來。現在的情況是,一方麵,我國的互聯網投資市場仍處於(yu) 魚龍混雜、操作很不規範的階段,而且有不少騙子混雜其中,另一方麵,除了投資房地產(chan) ,普通老百姓確實沒有更好的投資渠道避免血汗錢被剪羊毛。
所以,這幾年網上投資的火爆和投資者對其“又愛又怕”的心態其實非常好理解。我們(men) 投資者需要做的,是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識,提高判別能力,選擇正規、透明的可靠投資平台。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