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當貨運平台遇到“互聯網+”

發布時間:2015-03-25 10:16:10 中國大物流網

在今年兩(liang) 會(hui) 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互聯網+”概念,首次提出製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有物流運輸企業(ye) 建立貨運平台,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將線上線下有效對接,這將對物流業(ye) 產(chan) 生深刻影響。在互聯網時代,每輛汽車都可能成為(wei) 移動終端係統。作為(wei) 運輸工具的商用車,也要用“互聯網+”適應物流用戶的需求。

在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有政協委員提出,搭建專(zhuan) 業(ye) 物流平台,改變貨運行業(ye) 信息不對稱的現狀,提高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借助網絡信息謀求現代物流業(ye) 深度轉型。

信息不暢運輸效率低

一位做貨運物流平台的負責人對一個(ge) 有30多萬(wan) 輛車的物流平台做過分析,從(cong) 運行時間看,800公裏以上的長途幹線,在一個(ge) 月中,有10%的車效率最高,有效運行時長大概是十三四天,基本上是2~3名司機,人歇車不歇的狀態。這種情況主要出現在快遞等對時效有較高要求高的行業(ye) 。但另外90%的車大概是5天多,10%和90%的運行時間相差非常大。從(cong) 裏程來看,在同樣的運輸線路,10%的車一個(ge) 月平均裏程到2萬(wan) 多公裏,但另外90%的車平均裏程是8500多公裏,大概有3倍的差距。出現這種現象其中一個(ge) 原因就是信息不對稱。

我國物流業(ye) 雖然發展很快,但集約化程度比較低,技術手段相對落後,物流網絡沒有真正形成。對於(yu) 物流運輸效率低的問題,有做配貨業(ye) 務的老板表示,由於(yu) 沒有一個(ge) 集中運作和交付的區域,會(hui) 造成城市擁堵。另一個(ge) 更重要原因是信息溝通交流不暢,很多都是貨到門口貨主才知道,貨主就會(hui) 考慮準備配送車大還是小。如果大了,空載率高,就要換小型車。但換小型車又會(hui) 影響時效,所以很多物流亂(luan) 象的產(chan) 生,都是由於(yu) 信息化程度不高、服務協同度不夠造成的。

據中國道路運輸協會(hui) 對70萬(wan) 家貨運企業(ye) 最新調查顯示,平均每家貨運企業(ye) 僅(jin) 擁有1.6輛車,每輛車的平均噸位隻有5噸。從(cong) 公路物流行業(ye) 整體(ti) 格局來看,“多、散、小、亂(luan) ”現象長期存在,行業(ye) 前十家企業(ye) 的市場份額占比不足2%。行業(ye) 集中度低、組織化水平不高直接帶來貨車運營效率低。由於(yu) 缺乏整合和信息共享,大量車輛為(wei) 盡快配到返程的貨物,空車來回奔波於(yu) 貨運市場,真正在運營的車輛隻有約60%,空駛率達40%以上,車輛停車配貨的間隔時間平均長達72小時左右,造成資源浪費和尾氣排放。同時,大量運營車輛因為(wei) 信息不對稱在路上空跑,也加重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壓力。

平台讓“散亂(luan) ”轉向“有序”

在物流業(ye) 運輸效率不高、集約化程度低的狀況下,建立貨運平台,用互聯網、大數據武裝,線上線下融合互動,是提高運營效率、降低空駛率的一個(ge) 有效途徑。

华体会登录界面副會(hui) 長賀登才介紹,最近“公路港”等實體(ti) 貨運平台迅速擴張,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用互聯網技術重塑公路物流產(chan) 業(ye) 。推動物流企業(ye) 運營從(cong) “散亂(luan) ”轉向“有組織”,實現集約化發展,通過線上線下平台把物流企業(ye) 、社會(hui) 車輛和貨主企業(ye) 有機銜接起來,與(yu) 其他運輸方式對接,實現物流供需高效匹配,降低物流成本,這離不開信息應用。

全國政協委員、傳(chuan) 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表示,公路物流既要分擔主動脈運輸,更要串聯各物流樞紐節點、實現物流“最後一公裏”。以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為(wei) 載體(ti) ,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為(wei) 武裝,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的網絡化平台模式,建設公路物流網絡運營體(ti) 係。

據介紹,有不少物流企業(ye) 搭建貨運平台,做空車配貨、貨主與(yu) 司機對接。傳(chuan) 化集團幾年前開始做“公路港”,通過實體(ti) 平台與(yu) 信息平台聯動,打通上遊貨源信息、中遊物流服務信息和下遊車源信息的物流價(jia) 值鏈,實現車、貨信息快速匹配,提升貨車運營效率。據測算,傳(chuan) 化“公路港”通過在杭州、成都、蘇州三個(ge) 基地運營,每年可以減少貨車空載裏程約3.9億(yi) 公裏,相當於(yu) 繞全國高速公路4000多圈,節約柴油5900多萬(wan) 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9.2萬(wan) 噸。

卡車企業(ye) 對接物流

物流是商用車的一個(ge) 重要市場,物流企業(ye) 投入貨運平台建設,出現集約化和規模化發展趨勢。商用車企業(ye) 注意到這一趨勢,用“互聯網+”武裝產(chan) 品,適應物流轉型升級發展。

陝汽發布的“車輪滾滾”平台,為(wei) 客戶實現線上與(yu) 線下服務的無縫對接,該平台利用車聯網平台+互聯網平台+移動互聯網,整合貨主與(yu) 車主之間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為(wei) 客戶量身打造卡車全生命周期服務O2O平台,為(wei) 車主提供貨源和運力信息,提高車輛出勤率,降低運輸成本。

福田戴姆勒汽車吸收奔馳重卡的智能化車隊管理係統理念,在滿足國家道路運輸政策法規的基礎上,通過在歐曼GTL超能版上配裝北鬥智能車載終端,打造以“智慧重卡”及車聯網為(wei) 基礎、麵向物流公司對車輛、人員、貨物和業(ye) 務管理的“智能化車隊管理係統”。上汽依維柯紅岩對售後VEI(配件訂購係統)、SIS(售後信息發布係統)進行全麵整合優(you) 化,全新升級為(wei) TIS係

統,成為(wei) 國內(nei) 重卡首家采用集成化係統進行售後信息發布與(yu) 售後信息交互的整車廠家。TIS作為(wei) 各係統的惟一入口,以方便用戶,提高售後服務效率和配件訂購準確性。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