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新海絲(si) ”,僅(jin) 有港口是不夠的——專(zhuan) 訪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hui) 主任張寶晨
共識最終是會(hui) 達成的,因為(wei) “一帶一路”以互利共贏為(wei) 目標,但共識的達成需要時間和過程。
在位於(yu) 東(dong) 北的黑龍江正式提出打造“東(dong) 部陸海絲(si) 綢之路經濟帶”之後,北京以東(dong) 的幾乎所有省區,以及廣東(dong) 、廣西、海南等地,均提出了基於(yu) 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的發展構想。
麵對中國東(dong) 部地區諸多橋頭堡、始發地的聲音,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hui) 主任張寶晨在接受《瞭望東(dong) 方周刊》專(zhuan) 訪時認為(wei) ,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以下簡稱“新海絲(si) ”)的建設重心在國外,主要任務是形成雙邊乃至多邊合作框架。其次,“新海絲(si) ”雖然已經過戰略提出階段,但仍處在積累共識的階段。
“合作機製創立後,簽署一些議定書(shu) 、協議,通過公路、鐵路、港口等來構建這個(ge) 體(ti) 係。”他如此形容其應有的計劃進展。
“雖然‘一帶一路’中最重要的方麵就是解決(jue) 互聯互通問題,但互聯互通並不是目的。它僅(jin) 僅(jin) 是這個(ge) 戰略目標的一個(ge) 方麵。在我看來,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目的,是要以互聯互通為(wei) 抓手,實現一個(ge) 由中國主導、相關(guan) 國家自願參加的,利用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經驗積累、技術積累、資金積累構建的新的區域發展格局。”張寶晨對《瞭望東(dong) 方周刊》說。
“新海絲(si) ”還處在積累共識階段
《瞭望東(dong) 方周刊》:現在很多地方政府在爭(zheng) 取“新海絲(si) ”的“出發地”,也因此很關(guan) 注其具體(ti) 線路,你如何看待這個(ge) 問題?
張寶晨:“新海絲(si) ”現在說得比較多的有4條線路。一是南向線路,從(cong) 我國沿海港口過南海,經印度尼西亞(ya) 、馬來西亞(ya) 抵達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亞(ya) 、新西蘭(lan) 以及其他太平洋島國,這條線路也可以連接南美洲。
西向有兩(liang) 條線路,一條是從(cong) 我國沿海港口過南海,經馬六甲海峽和印度洋,一直到非洲;另一條是經紅海過蘇伊士運河延伸至歐洲。
第四條線路是東(dong) 向,從(cong) 我國沿海經日本、菲律賓島鏈直達北美洲,未來還可以通過北極航道連接北極國家。
這些線路覆蓋了世界幾十億(yi) 人口,這些地區未來會(hui) 更有活力、加速發展。
現在關(guan) 注比較多的是亞(ya) 洲特別是東(dong) 盟地區,這是近期的重點。西向兩(liang) 條線和南向線路長遠看意義(yi) 很大。
現在國內(nei) 很多地方政府都把“一帶一路”作為(wei) 發展機遇。為(wei) 了搭上這列“班車”,提出了很多名目,比如絲(si) 路起點、支點、橋頭堡、轉運中心等。
有沒有道理呢?有道理,因為(wei) 都想把自己納入建設規劃,給地方的投資建設和發展創造條件。但是,這是我們(men) 以往推動國內(nei) 發展建設的思路。人們(men) 頭腦中的規劃是類似於(yu) 我國的“五縱七橫”公路網那樣的規劃,經過國務院的批準出台個(ge) 文件,大家照著去落實。
“一帶一路”建設特別是“新海絲(si) ”的建設不會(hui) 這麽(me) 簡單。沒有我國與(yu) 沿線國家之間的雙邊和多邊共識,是不會(hui) 有所謂規劃的。
“一帶一路”建設總體(ti) 上有個(ge) 路徑問題。我認為(wei) 這個(ge) 路徑包括四個(ge) 階段:戰略的提出、共識的達成、規劃的形成和戰略的落實。當然,它們(men) 不是截然分開的。
《瞭望東(dong) 方周刊》:如何看待現在所處的階段?
張寶晨:現在,戰略已經提出,主要處在積累共識階段。很多國家對“一帶一路”建設反應很積極,但也有擔心和疑慮,也不排除有的國家反對。為(wei) 什麽(me) 要反對?你要打造新的世界發展格局,原來左右格局的人能舒服嗎?
共識最終是會(hui) 達成的,因為(wei) “一帶一路”建設是沿線國家分享中國發展經驗、成果的機遇,它是以互利共贏為(wei) 目標的。但共識的達成需要時間和過程,需要我們(men) 做大量溝通交流工作。我們(men) 可首先與(yu) 反應積極的國家達成深度共識,把實事做起來。我們(men) 現在與(yu) 東(dong) 盟、中歐、非洲一些國家的合作就很有效果。
有了這樣的共識,國與(yu) 國之間才能就區域合作談規劃。到一定的階段,沿線國家間還形成“一帶一路”多邊合作機製。共識和合作機製創立後,簽署一些議定書(shu) 、協議,就可以具體(ti) 落實到公路、鐵路、港口、電網、能源等項目上了。
我估計,“一帶一路”至少是50年到100年的長期戰略。在這個(ge) 過程中還有人文社會(hui) 方方麵麵的建設。各行各業(ye) 各領域都會(hui) 涉及,標準化、技術合作、聯合研究以及經濟糾紛的協商機製等都會(hui) 納入。
“一帶一路”是長期大戰略,其建設需要我們(men) 積極探索,需要我們(men) 運用智慧。
人流、商流、錢流、物流
《瞭望東(dong) 方周刊》:目前對於(yu) 建設“新海絲(si) ”有一些很受關(guan) 注的支點,比如港口、航運業(ye) 等,你怎麽(me) 看這些問題?
張寶晨:建設“新海絲(si) ”,僅(jin) 僅(jin) 說港口是不夠的,我們(men) 還要看到完整的物流鏈、產(chan) 業(ye) 鏈。相對而言,物流也僅(jin) 是層次較低的一個(ge) 環節,還要看到後麵的貿易和投資。
“新海絲(si) ”的建設重點肯定不僅(jin) 僅(jin) 是港口建設,也不是多開幾條航線,一定是人流、商流、錢流、物流這四個(ge) 流的暢通。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那20個(ge) 字說得好: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
《瞭望東(dong) 方周刊》:“新海絲(si) ”建設能給海運業(ye) 帶來哪些發展機遇?
張寶晨:因為(wei) 要有“四個(ge) 流”的暢通,一方麵,它會(hui) 促進海運需求的增長;另一方麵,它會(hui) 給海運企業(ye) 轉型提供機會(hui) 。
我想以4家公司來說明海運企業(ye) 的轉型機遇。
第一家公司是海運企業(ye) ,它承擔的是物流運輸中的關(guan) 鍵一環——港口到港口之間的貨物運輸,國際貿易運輸的90%都由海運完成;第二家公司是物流企業(ye) ,它承擔貨物從(cong) 發貨人到收貨人之間的全程運輸組織;第三家公司是貿易商,它根據市場需要訂購產(chan) 品並銷售給需要者;第四家公司是投資人,可以投資開發資源,也可以投資建廠生產(chan) 市場需要的產(chan) 品,也可以投資經營物流、海運和貿易。
在“新海絲(si) ”建設中,海運企業(ye) 可以在運輸需求增長中壯大自己,也可以變身為(wei) 物流企業(ye) 而拉長價(jia) 值鏈,還可以延伸至貿易環節,甚至從(cong) 事投資。從(cong) 資本經營的角度來講,“一帶一路”建設會(hui) 帶來無限的機遇。
總之,“一帶一路”建設肯定要依靠海運,需要龐大的商船隊和海員來支撐。
優(you) 質的海員隊伍必不可少
《瞭望東(dong) 方周刊》:從(cong) 我國海運業(ye) 的現狀來看,還存在哪些困難?
張寶晨:現在海員流失比較嚴(yan) 重,是個(ge) 值得重視的問題。流失原因主要有兩(liang) 大方麵。首先,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東(dong) 部沿海願意從(cong) 事海員工作的人越來越少,因為(wei) 長期不在家,海上風險比較高,收入也不夠理想。
其次,與(yu) 當前國際航運業(ye) 不景氣有關(guan) 。航運業(ye) 有一個(ge) 1:1.71的規律,即平均每過1天好日子,就要過1.71天差日子。近200年來,航運一直是市場這隻手來控製,始終呈現從(cong) 波峰到波穀的周期性發展過程,目前國際航運業(ye) 正處在衰退周期的低穀。
進入這個(ge) 周期,航運企業(ye) 微利或虧(kui) 損,船員工資也相應降低。船上的輪機長管理著龐大、先進的動力和電力係統,在陸地做個(ge) 工廠的動力工程師也會(hui) 拿高薪。選擇很多,海員轉行的不少。
世界海運量現在依然按每年約3%的增幅增長,所以明顯能感覺到海員的緊缺。
《瞭望東(dong) 方周刊》:解決(jue) 海員不足問題,有哪些需要突破的瓶頸?
張寶晨:比如稅收問題。很多國家海員都免個(ge) 人所得稅,但我國不免。這個(ge) 問題呼籲了很多年至今尚未解決(jue) 。有人認為(wei) ,海員比礦工收入高、風險小,礦工不免、海員憑什麽(me) 免?思維觀念一時還轉變不過來。
海運船隊是“第二海軍(jun) ”,我們(men) 這樣的國家必須保有一支足夠大的海員隊伍。在滿足這個(ge) 要求的前提下,解決(jue) 我國海員短缺問題也要有新思路。
一是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東(dong) 部人不願意做海員,中西部可以有人願意做。二是我們(men) 也可以把這個(ge) 海員的就業(ye) 機會(hui) 提供給其他國家一部分,中國人到海外開公司,在當地招收海員就行。但是,優(you) 質的海員隊伍對於(yu) 建設海上強國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完全依賴海外船員並不可取。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