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dong) ,是你變了嗎?
據新金融觀察報道,不久前,京東(dong) 對外公布了和騰訊牽手、上市以來的首份年度財報。巨虧(kui) 數字後麵,仍有不少細節有待於(yu) 解讀。但可以肯定的是,現在的京東(dong) ,已和原來那個(ge) 獨立門戶、靠自營起家的京東(dong) ,相去甚遠。
巨虧(kui) 背後
3月3日晚,京東(dong) 發布了2014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財報。從(cong) 數字上看,這份財報頗讓人倒吸一口涼氣。
財報顯示,京東(dong) 2014年第四季度營收為(wei) 347億(yi) 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3%;淨虧(kui) 損為(wei) 4.543億(yi) 元,上年同期淨虧(kui) 損為(wei) 1.10億(yi) 元;2014年全年京東(dong) 營收為(wei) 1150億(yi) 元,比上年增長66%,淨虧(kui) 損為(wei) 49.96億(yi) 元,上年淨虧(kui) 損僅(jin) 為(wei) 4989.9萬(wan) 元。
京東(dong) 相關(guan) 負責人對新金融記者表示:“虧(kui) 損的主要原因是員工股權激勵費用和與(yu) 騰訊的戰略合作所產(chan) 生的無形資產(chan) 攤銷。”
去年,在京東(dong) 上市前夕,京東(dong) 董事會(hui) 給了京東(dong) 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dong) 占京東(dong) 股份4%的期權獎勵。而這筆期權獎勵就攤銷了36億(yi) 元。京東(dong) 上市前的招股說明書(shu) 也顯示,2014年第一季度公司出現了一筆36.70億(yi) 元的股權補償(chang) 開支,主要是贈予京東(dong) CEO劉強東(dong) 9378.097萬(wan) 股限製股。
“我們(men) 的在非美國通用會(hui) 計準則下的指標更能反映公司實際的經營成功,投資人也更為(wei) 看重這個(ge) 指標。從(cong) 這個(ge) 角度上看,2014年京東(dong) 實現微盈利。”京東(dong) 方麵表示。
如不考慮對劉強東(dong) 的這筆期權獎勵支出,京東(dong) 在2014年的淨利潤已有較為(wei) 明顯增長。
在非美國通用會(hui) 計準則下,京東(dong) 2014財年淨利潤為(wei) 3.627億(yi) 元人民幣(約5850萬(wan) 美元),較上年的2.239億(yi) 元人民幣增長62%。在非美國通用會(hui) 計準則下的淨利潤率,在2013和2014財年均為(wei) 0.3%。
上述京東(dong) 負責人表示,京東(dong) 會(hui) 在財務狀況完全安全的情況下首要看重高速發展,而不是片麵追求盈利。公司當前的戰略仍是將繼續為(wei) 長期成長而投入,包括提升品牌認知度、拓展物流網絡、豐(feng) 富產(chan) 品品類。京東(dong) 將堅持注重提升公司聲譽和市場份額,在2015年進一步鞏固京東(dong) 的行業(ye) 領導者地位。
“我們(men) 相信,這一戰略能夠使京東(dong) 為(wei) 股東(dong) 們(men) 帶來長期的巨大價(jia) 值。此外,我們(men) 的現金流非常健康,現金儲(chu) 備達321億(yi) 元人民幣。”
如果非要按照京東(dong) 的標準來解讀,這份年報也能找到一些亮點。
在去年的一年裏,京東(dong) 年度交易總額為(wei) 2602億(yi) 元(約419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19%;淨收入為(wei) 1150億(yi) 元(約185億(yi) 美元),同比增長66%。而這些增長主要是受益於(yu) 京東(dong) 活躍用戶數,以及訂單量的翻番式上漲。
從(cong) 用戶數量上來看,2014年第四季度京東(dong) 活躍用戶數量增至5470萬(wan) ,同比增幅達到近100%。2014年全年,京東(dong) 活躍用戶數激增至近億(yi) ,達到9660萬(wan) ,同比增幅104%。
從(cong) 訂單數量上看,2014年第四季度,京東(dong) 完成訂單量達到2.18億(yi) 。2014年全年完成訂單量達到6.89億(yi) ,同比增長113%。其中,移動訂單占比增長迅速,第四季度移動訂單占比由第三季度的29.6%攀升至36%,而同比增幅達到了372%。
此外,京東(dong) 一直看重的電子和家電產(chan) 品業(ye) 務的交易額為(wei) 428億(yi) 元,日用品和其他商品交易額430億(yi) 元,占比達到50.1%。
一份財報,兩(liang) 種解讀。
兩(liang) 種聲音也隨之傳(chuan) 來。一種是以京東(dong) 自己的解讀為(wei) 基準,“京東(dong) 變成阿裏的重量級對手”,另一種則是“京東(dong) 巨虧(kui) 50億(yi) ,36.7億(yi) 進了劉強東(dong) 的腰包”。
現在看來,這兩(liang) 種聲音都過於(yu) 激烈,但終究會(hui) 有一個(ge) 更加接近現實。
要知曉究竟哪一種聲音預言了京東(dong) 的明天,也隻有等等今後京東(dong) 的年度財報。或許,過不了多久,答案就會(hui) 水落石出。
重心轉移
值得注意的是,財報中還有另一組數據。這組數據告訴人們(men) ,京東(dong) 的平台戰略已在悄然轉變。
在2014年全年,京東(dong) 第三方交易額占比已經達到39%,第四季度達到44%;自營與(yu) 第三方平台交易總額分別為(wei) 1593億(yi) 元人民幣與(yu) 1009億(yi) 元人民幣,增長了70%和217%。
重心已明顯傾(qing) 向第三方平台。
“京東(dong) 不會(hui) 刻意追求商家數量規模”,對於(yu) 第三方平台業(ye) 務的迅速發展,劉強東(dong) 很是淡然。可是,在財報分析師會(hui) 上,劉強東(dong) 表示京東(dong) 自營業(ye) 務主要集中在標準化品類的產(chan) 品,而第三方平台服務主要是提供非標準化品類。從(cong) 市場容量和平均情況來看,非標準品類的數量以及市場銷售額都是遠遠大於(yu) 標準化品類的。“長期來看,第三方平台的成交總額比例已經超過了50%。”
“到目前為(wei) 止,第三方平台隻發展了6萬(wan) 個(ge) 賣家,不像其他電商那樣有數百萬(wan) 賣家。”言語之間,劉強東(dong) “刺”向了阿裏的淘寶平台。
雖然對外表示不會(hui) 刻意拓展第三方平台規模,但事實上早在2013年,劉強東(dong) 就對第三方平台業(ye) 務表示出了極大的期待。
他把第三方平台視為(wei) “關(guan) 係京東(dong) 生死的業(ye) 務”。按照當時的規劃,京東(dong) 希望在2016年讓第三方平台業(ye) 務能夠占據半壁江山。
隨著第三方賣家規模入駐,京東(dong) 低毛利狀況也開始逐步改善。2014年其整體(ti) 毛利率達到11.6%,較2013年上漲了1.8個(ge) 百分點。
從(cong) 數據上來看,京東(dong) 直營業(ye) 務毛利潤率隻有7%左右,而開放平台業(ye) 務毛利潤率高達70%。毛利潤率隻有7%的直營業(ye) 務必然會(hui) 虧(kui) 損。解決(jue) 之道就是增加毛利潤率為(wei) 70%的開放平台業(ye) 務。2014年,京東(dong) 整體(ti) 毛利率的上漲,與(yu) 積極拓展第三方平台業(ye) 務不無關(guan) 聯。
另外,京東(dong) 第三方平台上的6萬(wan) 賣家中,有相當一部分會(hui) 使用京東(dong) 的配送服務,而這當然也是要付費的。
人們(men) 都知道,京東(dong) 靠自營起家。一直以來,京東(dong) 也以自營的品質和物流服務為(wei) 賣點。可這也讓京東(dong) 一直飽嚐直營業(ye) 務毛利潤率低、交易規模增長受物流能力製約的艱辛。向“自營+開放平台”的混合模式轉型成了京東(dong) 的必然選擇。
可是,提到第三方平台,人們(men) 難免會(hui) 促狹一笑。
今年1月份,央視就曾曝光包括京東(dong) 在內(nei) 的各個(ge) 電商平台的正品率情況。根據抽檢情況,京東(dong) 的正品率為(wei) 90%。雖然在綜合類電商平台中,這個(ge) 數字拔得了頭籌,但仍像一記耳光,狠狠地打了京東(dong) 的臉。
因為(wei) 劉強東(dong) 曾說過,京東(dong) 從(cong) 來不賣假貨,否則跟淘寶沒什麽(me) 兩(liang) 樣。
而今後,京東(dong) 的戰略重心將越來越傾(qing) 向於(yu) 第三方平台,這不免讓人開始擔心。
對此,上述京東(dong) 負責人對新金融記者表示:“因為(wei) 京東(dong) 的平台特性決(jue) 定我們(men) 不是隨便向賣家開放的,我們(men) 已經做了好幾年,平台業(ye) 務也在高速增長,但我們(men) 希望保持高質量的平台商家群體(ti) 。另外,我們(men) 有非常嚴(yan) 格的品控流程,幫我們(men) 通過審查來杜絕平台上的假貨現象。”
對方表示,每個(ge) 平台都會(hui) 逐漸形成自己的平台文化。“京東(dong) 平台從(cong) 創始之初就不是那種賣假貨、刷單的文化,我們(men) 靠正品和優(you) 質服務來打動消費者。可能會(hui) 有部分商家在某個(ge) 時間點帶來不好的產(chan) 品和服務,但我們(men) 會(hui) 迅速發現,采取零容忍的政策,將其逐出京東(dong) 的平台,渾水摸魚的商家很快就被趕走了,所以長期入駐京東(dong) 的商家慢慢知道在這裏永遠都是靠品質和服務來贏得消費者。”
對第三方平台的監管,說起來總是很容易。可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沒有哪個(ge) 電商敢保證第三方業(ye) 務的正品率。而且,利益方麵也需要博弈。
但願京東(dong) 不會(hui) 因為(wei) 第三方平台的高利潤率,砸了自己的招牌。
微信入口
去年3月,京東(dong) 之所以能夠和騰訊牽手,想必少不了一個(ge) 重要原因:騰訊承諾向京東(dong) 提供微信入口。
一年已經過去,現在看來,微信入口為(wei) 京東(dong) 帶來了移動端業(ye) 務的明顯增長。
從(cong) 訂單量上來看,2014年京東(dong) 第四季度移動訂單占比由Q3的29.6%攀升至36%,同比增幅達到了372%。
按照京東(dong) 方麵提供的數據,2014年第四季度,京東(dong) 在微信和手機QQ購物入口的用戶體(ti) 驗和訂單轉化率進一步得到提升。這兩(liang) 個(ge) 社交網絡渠道2014年第四季度的日平均交易總額超過第三季度水平的兩(liang) 倍。
不過,也有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先天缺少基因的騰訊,電子商務一直是其短板,從(cong) 長遠來看,微信能帶來的電商引流也不會(hui) 多神氣。
按照這些業(ye) 內(nei) 人士的說法,如果微信能帶來足夠的電商引流,騰訊自己的拍拍和易迅應該早已笑傲於(yu) 江湖之中。微信自己的電商轉型都沒有成功,更別說能給京東(dong) 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況且,京東(dong) 也不是一家依靠強大用戶流量導入而生存的電商。在京東(dong) 平台上,買(mai) 家往往是先有需求然後進入,這依托的是其自身平台的力量和物流優(you) 勢的支撐。
另外,早前京東(dong) 能在不與(yu) 阿裏支付寶和騰訊有任何交集的情況下依然風生水起,這種獨立的風格也吸引了很多用戶。然而,與(yu) 騰訊聯合後,京東(dong) 已成為(wei) 與(yu) 微信“朋友圈”並列的二級應用,拋開微信能給其導入多少流量不說,單單是“二級應用”就已矮化京東(dong) 的品牌形象。
綜合看來,騰訊不會(hui) 隻想從(cong) 京東(dong) 那裏得到資本回報,因為(wei) 何時能盈利連京東(dong) 自己都不知道。騰訊結盟京東(dong) ,恐怕戰略的因素要更多一點,給自身多一些電商基因罷了。
從(cong) 京東(dong) 本身來看,這些年劉強東(dong) 也打過不少“白條”。
2010年2月,劉強東(dong) 放話“5年內(nei) 不涉足圖書(shu) ”。彼時,他和李國強掐架正酣。可是,2010年還沒過,京東(dong) 的圖書(shu) 頻道就正式上線了。
在微博上,劉強東(dong) 曾披露2011年和2010年營收數據分別為(wei) 300億(yi) 和102億(yi) 元,但財報偏偏“淘氣”,實際的數據是211.29億(yi) 元和85.83億(yi) 元。此外,2011年京東(dong) 就曾宣布其配送團隊已達2萬(wan) 人,並計劃在2012年達到4萬(wan) 人。而根據招股說明書(shu) ,截至2013年9月30日,京東(dong) 快遞員數量為(wei) 1.8萬(wan) 人。
劉強東(dong) 曾表示過,要大大縮短供應商賬期。然而,有媒體(ti) 曝光京東(dong) 對供應商賬期長達50天。
2012年,在和蘇寧豪賭業(ye) 務增速時,劉強東(dong) 放言“拿出贏得的蘇寧電器股票中的一億(yi) 股均分贈送給轉發微博的網友”。可是,2012年京東(dong) 全年增速隻有96%,遠低於(yu) 蘇寧易購的210%,答應送給網友的股票也隨之泡湯。
還有,劉強東(dong) 曾斬釘截鐵地說,2015年前不上市。結果,2014年5月22日,劉強東(dong) 一身正裝,現身在美國納斯達克的敲鍾現場。
到目前為(wei) 止,京東(dong) 已對外開了太多的玩笑。
微信不是什麽(me) 神器,未來,京東(dong) 要想不再“食言”,還是要靠自己。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