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2015年航運業12大猜想

發布時間:2015-03-16 11:24:22 Joyce船長

充滿期待的2015年已經到來。市場走向如何?有何特征?有何風險和機遇?政策有何突破?精心甄選的12個(ge) 問題,通過數百位業(ye) 內(nei) 人士的選擇,也許可以窺見未來。

又到歲末,若論回顧市場,估計大家都還能掰起手指,數個(ge) 一二三來。那麽(me) ,展望市場呢?似乎難有頭緒。但細細琢磨之下,與(yu) 經濟發展緊密的航運業(ye) 以及相關(guan) 市場的發展走勢還是有其規律的。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自然航運也會(hui) 進入新常態;“兩(liang) 帶一路”戰略作為(wei) 國家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航運又是其中的重要內(nei) 容,自然會(hui) 有新的推動;市場需求趨緩,企業(ye) 為(wei) 了生存發展,勢必需要創新發展改變業(ye) 態,電商平台將會(hui) 迎來嶄新發展;伴隨著郵輪旅遊的興(xing) 起,中國資本在郵輪產(chan) 業(ye) 鏈的滲透將逐漸深入……

《航運交易公報》在2014年年底就12個(ge) 問題向政府機關(guan) ,航運、港口和造船企業(ye) ,研究機構,行業(ye) 協會(hui) 和新聞媒體(ti) 等發出數百份調查問卷,經嚴(yan) 格甄選的調查對象具有足夠的專(zhuan) 業(ye) 性和代表性,他們(men) 的答案是否會(hui) 如實反映市場發展大勢,還需等待未來一年市場的檢驗。

麵對12個(ge) 問題,您也不妨對照選擇心中的答案,那就是您認為(wei) 的2015年航運市場年景。是非成敗,不妨一年後見。

航運市場進入新常態最大特征

“新常態”這個(ge) 詞的頻率之高,絕對夠得上年度關(guan) 鍵詞。那麽(me) ,航運市場進入新常態的最大特征是什麽(me) ?排名前兩(liang) 位的選項分別是“運力過剩”和“需求放緩”,分別有36%和31%的調查對象選擇。此外,15%的調查對象認為(wei) “成本控製”將成為(wei) 企業(ye) 在新常態下最關(guan) 鍵的行為(wei) ;13%的調查對象認為(wei) “聯盟挑戰”將是最值得關(guan) 注的問題;5%的調查對象顯然對於(yu) 越來越嚴(yan) 苛的“節能環保”心生敬畏。有意思的是,無人選擇“說不清”這一選項,看來每位調查對象都有著對於(yu) 新常態的清晰解讀。

哪類運輸市場最被看好

38%的調查對象選擇“特種船運輸”,伴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相關(guan) 的設備運輸將為(wei) 特種船運輸業(ye) 帶來福音;36%的調查對象認為(wei) “能源運輸”將成為(wei) 市場的佼佼者,其判斷因素恐怕來自於(yu) 2014年全年表現最好的油運市場;9%的調查對象選擇“集裝箱運輸”,7%的調查對象選擇“散貨運輸”,這樣的比例顯示出這兩(liang) 大運輸市場走勢依然不樂(le) 觀。此外,10%的調查對象“都不看好”任何運輸市場,顯然是悲觀派。

最為(wei) 看好哪類港口發展前景

伴隨著航運業(ye) 節能環保的需求以及中國推進LNG動力船的努力,34%的調查對象認為(wei) “LNG接收站”將具備良好發展前景;2014年中國郵輪旅遊發展喜人,中國資本在郵輪產(chan) 業(ye) 鏈進一步滲透,使得30%的調查對象認為(wei) “郵輪碼頭”會(hui) 在相關(guan) 城市迎來嶄新發展;23%的調查對象認為(wei) “集裝箱碼頭”還將有新一輪的發展;“原油碼頭”和“散貨碼頭”分別有8%和5%的調查對象選擇,顯示出大宗物品運輸市場需求不旺導致相關(guan) 碼頭擴張動能不足。

中國造船業(ye) 發展的最大瓶頸

中國造船業(ye) 以造船接單量和完成量計算,已占居全球最大份額,但是若以賺錢能力計算,恐怕距離首位還有很大距離。顯然,超過50%的調查對象也有同感,認為(wei) “產(chan) 品附加值不高”是造船業(ye) 最大的軟肋;22%的調查對象認為(wei) “融資不足”會(hui) 成為(wei) 造船業(ye) 進一步擴張道路上的絆腳石;18%的調查對象認為(wei) 造船業(ye) 將受製於(yu) “訂單不足”的困境;7%的調查對象認為(wei) “船價(jia) 過低”將影響造船業(ye) 未來發展;2%的調查對象選擇“其他”,他們(men) 或許有其他的思考。

中國造船業(ye) 最有可能突破的船型

“海工船”以29%的比例成為(wei) 調查對象心目中最有可能突破的船型;排名第二的“郵輪”有25%的調查對象選擇,這其中恐怕有著中船集團與(yu) 嘉年華集團簽約建造中國首艘豪華郵輪等利好的推波助瀾;傳(chuan) 統三大船型“集裝箱船”、“散貨船”和“油輪”,分別有15%、10%和13%的調查對象選擇,其中的突破應該來自於(yu) 更大規模以及更加節能環保的設計;8%的調查對象認為(wei) 在其他領域同樣可能獲得突破。

中資進軍(jun) 郵輪業(ye) 發展最大的障礙

中國人口基數龐大,郵輪產(chan) 業(ye) 在中國具備廣闊發展前景,這是共識,然而障礙在哪呢?39%的調查對象認為(wei) “配套產(chan) 業(ye) 不足”是郵輪產(chan) 業(ye) 發展的最大障礙,這裏的產(chan) 業(ye) 絕對不僅(jin) 僅(jin) 包括碼頭;29%的調查對象認為(wei) “管理經驗不足”將是最大障礙,這顯然緣自目前本土郵輪船隊的弱小;27%的調查對象選擇“郵輪文化欠缺”,海洋文化的欠缺或將是郵輪產(chan) 業(ye) 發展緩慢的症結所在;3%的調查對象認為(wei) “資金不足”是進軍(jun) 投資巨大的郵輪產(chan) 業(ye) 的障礙所在。

期待航運金融業(ye) 有哪些新進展

所謂期待,就是發展尚存瓶頸亟需突破。航運金融可謂是航運業(ye) 發展所需的“血液”,市場需要“輸血”,更需要“造血”,然而目前航運金融市場“造血”功能不足,僅(jin) 憑銀行貸款長期“輸血”支持。航運金融業(ye) 究竟應該向哪些方向突破?“航運產(chan) 業(ye) 基金”、“航運融資租賃”、“資產(chan) 證券化”和“運價(jia) 衍生品”4個(ge) 發展方向都得到了不少調查對象的認同,分別獲得29%、27%、22%和19%的支持。

中國航運電商平台發展的最大難題

在需求趨緩、供應過剩的現狀下,成本控製成為(wei) 必須,航運企業(ye) 極為(wei) 看重電商平台帶來的規模效應。然而,尚處於(yu) 摸索階段的中國航運電商平台,還存在哪些發展障礙?44%的調查對象認為(wei) 是“理念”,因為(wei) 航運電商平台究竟要做什麽(me) 、有什麽(me) 內(nei) 涵,都需要先進理念指引;28%的調查對象認為(wei) “服務”依然是航運電商平台應該孜孜追求的;18%的調查對象認為(wei) “數據”是航運電商平台必須解決(jue) 的難題;認為(wei) “技術”是航運電商平台的最大難題的有5%。

各地紛建自貿區會(hui) 為(wei) 哪類企業(ye) 帶來最大利好

2014年年底,中國自貿區擴容,閩粵津三地自貿區獲批,與(yu) 此同時,更多的地區還在躍躍欲試。自貿區,究竟自由了誰?利好了誰?52%的調查對象認為(wei) “貿易企業(ye) ”將獲得最大利好,理由很簡單,“貿易”得到了“自由”;上海自貿試驗區在金融業(ye) 方麵的鬆綁創新使得30%的調查對象認為(wei) “金融企業(ye) ”獲利最大;11%和6%的調查對象認為(wei) “港口企業(ye) ”和“航運企業(ye) ”受惠於(yu) 自貿區的開放政策,將獲得利好效益。

海運業(ye) 成為(wei) 國家戰略和拆船補貼效應會(hui) 加速企業(ye) 哪些相關(guan) 行為(wei)

2014年的海運業(ye) 成為(wei) 國家戰略、國家對老舊船舶提前拆解給予補貼等相關(guan) 政策效應無疑將深刻影響到未來若幹年。在這些政策效應下,企業(ye) 會(hui) 加速哪些相關(guan) 行為(wei) ?超過60%的調查對象認為(wei) 是“整合加速”,這也是這次問卷調查中出現的最高比例;19%的調查對象選擇“聯營增多”,市場上將會(hui) 有越來越多的競爭(zheng) 對手攜手合作;8%的調查對象認為(wei) 伴隨著國家對於(yu) 航運業(ye) 的支持,企業(ye) 將持續“加大海外投資”;對內(nei) 方麵,4%的調查對象認為(wei) 企業(ye) 將加快“股份改革”,不斷發展壯大。

“兩(liang) 帶一路”戰略推進下哪些行業(ye) 受益最大

“兩(liang) 帶一路”戰略本質上是要用中國資本改變全球經貿格局,其推進過程中,哪些行業(ye) 受益最大?30%的調查對象認為(wei) “基建業(ye) ”將成為(wei) 最為(wei) 得利的行業(ye) ,這恐怕也與(yu) 中國工程建設的高效快速相關(guan) ;28%的調查對象認為(wei) 接連不斷地簽署鐵路建設大單預示著“鐵路運輸”將迎來春天;“港口業(ye) ”和“航運業(ye) ”分別獲得22%和17%調查對象的支持。“兩(liang) 帶一路”戰略建設中,運輸不可或缺,港航業(ye) 的確可算是先頭部隊,獲利理所當然。

哪家港航船企上市企業(ye) 業(ye) 績最被看好

這一問題的設置本身具備開放性,因為(wei) 上市企業(ye) 眾(zhong) 多。有32%的調查對象選擇“上港集團”,全球第一大港2014年的相關(guan) 舉(ju) 措給了投資者巨大信心;17%的調查對象選擇“招商輪船”,其即將建立的全球最大VLCC船隊將成為(wei) 最大利器;12%的調查對象看好“中國遠洋”的業(ye) 績表現;“中海發展”和“中國船舶”均被11%的調查對象看好。此外,6%的調查對象選擇“中國重工”;5%的調查對象選擇“天津港”。以上選擇無一例外集中於(yu) 國有企業(ye) ,顯示出在國家戰略推進中,規模將決(jue) 定效益。

首頁